“游吟诗人”的呐喊
——析意大利剧作家达里奥·福的《不付钱!不付钱》

2015-12-17 21:46:17肖振艳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达里奥讽刺喜剧

肖振艳

(安阳市职业技术学院 医药卫生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游吟诗人”的呐喊
——析意大利剧作家达里奥·福的《不付钱!不付钱》

肖振艳

(安阳市职业技术学院 医药卫生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摘要]达里奥·福是意大利著名剧作家、演员兼导演,《不付钱!不付钱》 是他的重要代表作,《不付钱!不付钱》虽然带有浓厚的政治倾向性,但绝不是政治口号的图解,也不是空洞的道德说教,在这里,达里奥·福发挥过人的艺术才能和喜剧天赋,把滑稽、幽默、讽刺、荒诞与夸张融于一炉。

[关键词]达里奥·福;《不付钱!不付钱》;喜剧;讽刺

在意大利的米兰市郊,工人乔瓦尼的妻子安东妮亚抱着一大堆装满商品的塑料袋回到家。在朋友玛格丽塔的一再追问下,安东妮亚才说出实情:因不满物价飞涨,她和居民点的一群妇女抢了超市,按自己规定的价格付了钱。因家里缺粮少食,胆小的玛格丽塔还是接受了安东妮亚送给她的商品。一向奉公守法的乔瓦尼回来了,玛格丽塔慌乱中将东西藏在大衣底下。乔瓦尼看到玛格丽塔的大肚子目瞪口呆,安东妮亚谎称她怀孕了。宪兵队长来搜查赃物时将错就错,玛格丽塔假装早产被不明真相的宪兵队长强行送上了救护车。当玛格丽塔的丈夫路易吉来寻找妻子时意外地获悉妻子怀孕并因早产被送往医院,赶紧和乔瓦尼一起去寻。路上在一系列事实的打击下,乔瓦尼终于愤怒了,和路易吉两人也偷了起来,为甩掉曾经搜查过他家的宪兵队长的追赶,就直奔了路易吉家。宪兵队长追到乔瓦尼家,聪明机智的安东妮亚和宪兵队长周旋,并把他撞晕关进了衣橱。这时,路易吉和乔瓦尼为躲避警察巧借棺材把食品运回了家,男人们和女人们都不敢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一系列的闹剧之后真相大白,面对乔瓦尼的变化安东妮亚喜出望外,在他们对政府的谴责声中本剧落下帷幕。

达里奥·福是意大利著名剧作家、演员兼导演,《不付钱!不付钱》是他的重要代表作。该剧贴近人民的日常生活,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尖锐敏感的现实问题——人民群众不满物价飞涨,反对资产阶级商人的盘剥,联合起来抢了超市,警察局和宪兵队前来搜查赃物,由此引发一系列矛盾冲突,矛头直指当权者和资产者,辛辣讽刺了意大利的政权为有钱有权有势者服务的本质,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尤其通过玛格丽塔由胆小怕事变得勇敢坚定、乔瓦尼由奉公守法也开始走向反抗说明了人民群众的觉醒,传达出人民群众对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的向往和追求,激发了“潜在的革命舆论”。题材大胆新颖,具有超前性,剧本初次上演时还没有发生这样的事,但几个月后真的爆发了舞台上正在上演的故事,达里奥·福甚至被指责是从精神上教唆别人犯罪的肇事者,可见这部作品产生的影响之大。该剧和达里奥·福的其他许多喜剧作品一样,反抗和嘲弄那些有钱有势者,同情被压迫者和劳苦大众,不畏权势、敢于向社会和制度的弊端和不公平挑战,实践了达里奥·福“人民的游吟诗人”的称号。正如瑞典皇家学院在颁奖词中说的那样,达里奥·福鞭挞权威,维护着被蹂躏者的尊严。

《不付钱!不付钱》虽然带有浓厚的政治倾向性,但绝不是政治口号的图解,也不是空洞的道德说教,在这里,达里奥·福发挥过人的艺术才能和喜剧天赋,把滑稽、幽默、讽刺、荒诞与夸张融于一炉,把粗俗与机智、即兴表演与严肃题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这部政治讽刺剧情趣盎然,雅俗共赏,严肃的题材、犀利的讽刺和精益求精、相得益彰的戏剧形式是相辅相成的。

这出喜剧构思大胆而奇妙,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说处处设伏笔,时时爆笑料。拿抢超市货物就是一个基本的故事框架,所有的笑料都安排在这一事件引发的系列矛盾之中,漫化式的夸张但不失真实的细节,荒诞的行为却有生活的基础,原因就在于作者处处精心设置伏笔,使那些看似荒诞离奇的故事合情合理化,虽说不上“草蛇灰线,伏延千里”,却也是设计巧妙,精彩动人。选文中安东妮亚抢了超市回到家,玛格丽塔就提醒她怎么和丈夫交待,因为她丈夫乔瓦尼“一向讲究奉公守法……谁知道他会跟我怎么大闹一通”、“他会跟我大吵大闹,把我弄得死去活来!他会把什么荣誉感端出来,说什么他的名声被玷污了……说完,他就会钻进衣橱里去!”有了这里的伏笔交待,下文安东妮亚因为害怕丈夫发现真相而谎称大衣下藏了很多食品的玛格丽塔怀孕了就不显突兀,第一幕中当前来搜查的宪兵队长要强行把玛格丽塔送上救护车时,乔瓦尼因生气钻进衣橱等荒唐的情节在滑稽可笑的表层下具备了生活的基础。选文中从安东妮亚与玛格丽塔的谈话中得知她们没有钱付煤气费、电费,这就为第二幕中安东妮亚家被切断了电、煤气,为她们在黑暗中愚弄宪兵队长埋下了伏笔。在处处伏笔的巧妙设计之下,令人耳目一新的构思带来的是无处不在的笑料:大衣底下藏了“赃物”的玛格丽塔被当成了孕妇送上了救护车、安东妮亚想给昏迷的宪兵队长输氧气,却误用氢气给他鼓起个大肚皮……这些异想天开的笑料在一连串的伏笔之下巧妙地统一在抢超市这一现实的故事框架之内,滑稽的场面与严肃的主题相结合,轻松的笑声中揉合着辛酸的泪水,饱含着尖刻的讽刺,带有一种来自生活实感的力量,更能触动读者的心灵。

《不付钱!不付钱》剧情引人入胜,戏剧性强,故事的发展总是出人意料,波澜迭起,能够牢牢抓住读者的兴趣,选文集中体现了这一特点。安东妮亚把抢来的赃物藏在床底下,警察局中士前来搜查就已经制造了紧张气氛,没想到乔瓦尼却和中士聊了起来,两人的聊天内容也是出人意料:前来搜查的中士反而同情这些抢超市的妇女并谴责有钱有势的资产阶级,而本该维护自己老婆的乔瓦尼却恰恰相反,更意想不到的是中士发完牢骚不搜查就准备离开,当读者正在为女主人公逃过一劫而暗自庆幸的时候,孰料不知内情的乔瓦尼却拦住了他,“现在,难道您就这样走了?可您还一点也没搜查呢!喂,这样,您倒叫我下不了台了!您至少该给我一点面子,看上一眼吧…比如说,看一看床底下,看一看衣橱……”刚刚缓和的气氛又紧张起来,读者心里不禁暗骂乔瓦尼这个笨蛋真是多此一举,而中士的回答最终让读者长嘘一口气:“ 那又何必呢?要从里面找到几袋喂猪的饲料,找到一筒为饲养鳟鱼准备的鱼食吗?谢谢,根本没有这个必要。再见,祝您胃口好!”剧情真可谓一波三折,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尽管剧情引人入胜,群众和警察一直处于藏和搜的紧张局势中,但并没有给读者造成心理负担,因为读者马上就被无处不在的笑料转移了视线。

这出喜剧带有浓郁的即兴喜剧风格,在剧中达里奥·福巧妙地运用插科打诨、夸张的模仿等喜剧特有的手段,营造了浓厚的喜剧气氛,令读者会心,使观众捧腹。选文中插科打诨主要集中在主人公乔瓦尼身上,乔瓦尼满嘴俏皮话,不时地用插科打诨来对待原本严肃的问题,在营造喜剧气氛的同时让读者更深刻地体会作者讽刺的辛辣。《不付钱!不付钱》语言的另一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动作性,剧中人物一般都是边说边进行夸张的模仿,选文中的语言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乔瓦尼请中士吃金丝雀食用的小米,“您就会像鸟一样叫起来:吱吱唧唧!然后,您还会用爪子这样做”,乔瓦尼边说就模仿公鸡扒地的动作,动作夸张,样子滑稽可笑。当警察局的中士发完牢骚准备撤退时,乔瓦尼讽刺他虽然说一些过激的言论,很可能第二天就来镇压工人纠察队,边说边做出用警棍打人的动作,通过这种夸张的模仿,达里奥·福赋予他的戏剧语言较强的动作性,和近于粗俗的插科打诨巧妙地结合,在戏剧形式极度的夸张和强烈的反差中,获得了绝妙的喜剧效应和讽刺效果,这是福对古罗马喜剧传统、尤其是普劳图斯喜剧艺术手法的继承和发展。

达里奥·福是一个严肃的批判作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意识, 他敏锐的洞察力和不畏权势的高尚风格赋予《不付钱!不付钱》罕见的批判力度,他对戏剧艺术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灵活的艺术创造力,赋予作品不朽的艺术魅力。作为福喜剧艺术成就的代表之作,《不付钱!不付钱》让读者在酣畅淋漓的笑声中得到艺术上的享受和思想上的启迪。

达里奥·福(Dario Fo,1926- ) 是意大利剧作家、喜剧演员。他生于意大利,毕业于布雷拉学院建筑系。他与夫人福兰卡·拉梅(Franca Rame)一起致力于用戏剧,尤其是以专业艺术家的喜剧(Commedia dell'arte)的风格,为底层民众的利益呐喊,被称为“人民的游吟诗人”,一度被美国拒绝入境。共有七十余部喜剧作品广为留传,代表作品有《大天使不玩弹球》、《他有两支长着白眼睛和黑眼睛的手枪》、《极端健康》、《滑稽神秘剧》、《工人认字三百、老板认字一千:所以他是老板》、《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不付钱!不付钱!》、《上床、吃饭、去教堂》、《老虎的故事》和《女人的最后一天》等,并于1997年荣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因为他继承了中世纪喜剧演员的精神,贬斥权威,维护被压迫者的尊严。

[责任编辑:Z]

[收稿日期]2015-04-12

[作者简介]肖振艳(1973-),女,河南安阳人,主要从事欧美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30(2015)03-0103-03

猜你喜欢
达里奥讽刺喜剧
《喜剧总动员》喜剧人 放肆笑
喜剧世界
喜剧世界(2017年24期)2017-12-28 03:21:56
新世纪以来国产歌舞电影典型案例分析
东方教育(2016年9期)2017-01-17 00:01:13
华盛顿?欧文短篇小说中的艺术赏析
赛博批评视角下对英剧《黑镜3:白色圣诞节》的解读
“含泪的笑”——《欢乐喜剧人》对喜剧的重新诠释
新闻传播(2016年23期)2016-10-18 00:53:53
取代索罗斯的对冲之王
英才(2016年8期)2016-08-10 13:51:10
浅析鲁迅《我的第一个师傅》艺术特色
《欢乐喜剧人》
“粉丝”太多
环球时报(2009-07-02)2009-07-02 16: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