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恩贵
(安阳师范学院 传媒学院, 河南 安阳 455002)
河南省信息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分析
何恩贵
(安阳师范学院 传媒学院, 河南 安阳 455002)
[摘要]信息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它是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对所研究对象各要素数字化至数据库,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学习、决策等方面的应用,为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提供极大的技术支持。文章从信息化的认识入题,对河南省信息化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剖析了存在的问题,从政府信息化建设战略等方面提出了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化建设;信息消费
(一)对信息化的认识
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与工业化、城镇化一样,是一个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以智能化计算机为工具的新生产力。信息化生产工具与过去生产力中的生产工具不同的是,它是一个有大规模的、从上到下的、有结构的信息网络体系。这种网络性生产工具将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等,促使社会发生深刻的变革和变迁。
(二)信息化发展的意义
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信息化是我们国家发展的战略选择,采用信息技术促进经济效益的平均倍增比率为1:3,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化是国家经济的先导产业,信息化产业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国内生产总值(GDP) 增加值主要依靠信息化,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率不断提高,间接作用越来越凸显,可见信息化发展对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具有内驱动作用。
(一)河南省信息化发展的硬件
河南是我国通信枢纽,全国“八纵八横”光缆干线有“三纵三横”经过河南省,为全省的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年,河南电信、光缆各省市、县(市、区)、乡镇,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农村各村之间基本实现电话互通;实现了信息交流程控化和传输技术数字化;广电已具有起点高、标准高、速率高、频带宽 “三高一宽” 的基础网络和广大的用户资源,基本构件了国家干线网、各市、县分配网互通,卫星天网传播,地网微波覆盖,光纤宽带网入户的立体网络。为信息化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河南省信息化发展的思想观念软环境
据河南省首届互联网大会信息,截至2013年6月底,河南省互联网用户规模为5099万户,排名全国第6位,普及率为61.2%;手机网民规模为4735万人,占总体网民的79.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从网民收入情况看,河南省网民中,月收入在2000以上的占比59.7%,其中月收入在2001-3000元的网民所占比例达到27.7%,比全国高10.2个百分点,收入在3001-5000元之间的网民占比为21.4%,比全国高3.3个百分点。可见河南网民的信息意识较强,具有利用信息技术产生价值的思想融入人们的生活、工作中。信息化发展的思想观念软环境良好。
(三)河南省信息化发展的成效
据河南省统计网2013年3月公布信息显示“十二五”初期河南省信息化发展居全国第28位、中部第6位。河南省信息化发展较快是由于近年引进了富士康等高科技企业,带动了全省信息化进程。2011年,河南信息化发展增长速度为11.97%,增速较2010年提高了0.15个百分点,连续两年保持加速发展态势。其中,河南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尤为迅猛。2011年全省144家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207.44亿元,同比增长218.5%,增速为河南省六大高成长产业(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食品、轻工、建材)之首;同时,电子信息产业中的骨干——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态势喜人。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位列中部六省第3位,仅比湖北、江西落后,实现利润较上年增长50.3%;实现税金较上年增长53.8%。这表明信息化发展道路是科学的抉择。
(一)硬件等基础资源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
1.信息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缺乏
宽带网络是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目前河南省信息基础专业规划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还未形成有效衔接,不能做到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竣工验收,宽带网络建设与通行从硬件上还不能保证同步互通。
2.信息内容存在同质化现象
信息平台搭建存在各自一方、反复建设的问题。特别在农村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过程中,由于顶层设计和标准统一不够,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存在着各自为主、一样的内容再次建设的问题。很多网站的信息内容不能共享,导致同质化资源较多,造成信息资源浪费的倾向。
3.信息接收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
“最后一公里”问题就是从通信运营商的信息源到终端用户计算机之间的传输、连接、接收不畅通。也就是说电信运营商在光纤入户方面建设的还不够,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升级滞后。城市与电信运营商合作还不够深入,Wi-Fi(无线相容性认证)、WiMax(全球微波互联接入)无线宽带接入点、4G(第4代移动通信)网络、移动电视网络部署方面的工作开展不深入,不能实现覆盖全省的需求。
(二)信息消费意识单薄
部分地方和部门信息化意识仍比较淡薄,对信息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认识不深刻,对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内涵及建设途径不清楚。信息产业优化升级缓慢,信息化速度和人民群众的高效率信息获取需求不匹配,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化需求。移动电话支付能力指数和宽带支付能力指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排名全国第 23、16 位。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互联网上反映的社情民意重视不深入,特别是在基层政府与网民交流,讨论地方大事,回答网民的问题等方面网络化程度还不够高。
近年来,郑州、鹤壁和焦作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信息化指数居全省前三名,分别居全国第 33、97、105 位,其信息社会建设经验值得参考。
1.郑州智慧城市建设经验
2013年1月,住建部确定郑州市为创建国家智慧城市第 1 批试点。与此同时,工信部、国家测绘局、国家旅游局先后确定郑州市智慧城市相关试点。郑州智慧城市建设将实践“在全国找坐标、中部求超越、河南挑大梁”的总体要求,以统筹推进国家智慧城市“1+3”试点创建为契机,积极探索符合郑州市实际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目前,郑州市智慧城市的建设取得新经验。
(1)顶层设计科学。编制《智慧城市创建任务书》并由郑州市政府、河南省住建厅、住建部建科司三方签约,作为住建部试点创建的主要考核依据。目前,郑州在住建部全国 193 个试点城镇中是唯一完成总体规划、实施意见、总体方案等顶层设计的试点城市,受到了住建部领导的高度肯定。
(2)保障体系健全。成立智慧城市领导小组;出台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智慧城市的实施意见》(郑政文〔2013〕180 号);初步落实了“在市科技专项经费中设立智慧郑州重大专项”问题;推进了产学研支撑体系建设,筹备与郑州大学合作共建郑州智慧城市研究院;筹备成立以企业为核心的郑州智慧产业创新研究院。
(3) 重点项目落实到位。下一代互联网(IPV6)、政务惠民等重点项目初见成效。资源中心、三维城市、视频共享、安全认证(CA)中心、行政审批、保密网等一批信息化的惠民工程深入开展。
2.鹤壁物联网技术应用
近几年来,农业信息化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在鹤壁开花结果,物联网技术应用在粮食生产、设施农业等方面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2013 年,鹤壁被认定为全国首批、河南省唯一的整体推进型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鹤壁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坚持“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应用”的原则,以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领域信息化为主要建设内容,搭建了由3个支撑平台、4个应用领域、16个系统组成的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全面推进了农产品生产的现代化、农产品消费的现代化和农业服务的现代化,打造了中国农业硅谷产业园,为其他地区发展引领示范。
本研究采用的资料来源于洱海流域区大理市、洱源县、剑川县、巍山县、祥云县、弥渡县、漾濞县在2014—2016年完成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调查主要内容有小班地类、面积、森林类别、林分起源、优势树种、树高、龄组、蓄积等。乔木林中针叶树种混交林分的统计为针叶混,阔叶树种混交林分的统计为阔叶混,针叶阔叶树种混交林分统计为针阔混。
3.焦作信息资源系统工程
焦作市大力推进数字化医院、文化馆建设,公用服务一卡通等信息系统。搭建“无线城市”平台,实施智能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工程、农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数字社区示范工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数字城管工程、空间地理框架工程、市民卡工程、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工程、食品溯源工程等信息化资源系统应用的成功典范,形成可复制经验可以在全省推广。
(二)政府信息化引导方面
1. 确立符合省情的政府信息化建设战略
2011 年以来,河南省服务型政府指数不尽人意,已由 2010年的全国第13位,降至2014年的第25位,在中部六省中也均居末位。可见改变政府职能,加强学习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势在必行。河南省政府信息化工作中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尚未形成,广大群众办事程序复杂,效率不高,因此在全省范围内将电子政务服务不断向基层政府延伸,普及基于互联网的政民互动迫在眉睫,构建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框架,不断加强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办事效率。加快高效率、信息化的服务型政府是河南信息化的战略制高点。
2. 加快政府信息化基础设施同步规划
2013年河南省成为全国信息化基础设施最薄弱的五个省份之一。基础设施已经成为河南省信息化的一个短板,应该切实推进社会信息化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建设。推进光纤进入同轴电缆退出工程,建设超高速、大容量、高智能的骨干承载网,建设光纤到户的宽带接入网,构建有线、无线互补的广覆盖、高可靠、多业务综合信息基础设施,提高宽带网络覆盖率和接入能力。按照集成、覆盖全省、连接各地的政府机构、企业、学校和家庭的、高速交互式宽带的原则,规划好信息化基础设施网络。
(1)完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
实行“宽带河南”战略,普及宽带4G,改善传输介质,更新光纤入户,统筹规划城乡宽带普及水平和接纳容量。建设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提高电子商务水平,搭建网络办公平台。各级政府要将信息基础设施与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同步规划,给予必要的政策资金倾斜。
(2)开展“智能河南”工程
电网智能化、交通智能化、医疗智能化、家居智能化、物流智能化、环保智能化为支撑的信息环境逐步完善、优化。注重下一代广电网(NGB)工程。广电网络实施双向数字化传输,升级完善移动自媒体系统。
3.挖掘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完善政府门户网站服务功能
不断提升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功能,深化政务公开,推进网上办公,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机关行政效能。
(2) 开展信息惠民综合工程
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示范,形成省、市、区县、街道、单元网格五个层面发现、处置、解决问题的协作机制。推动劳动社保、综合治理、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教育、卫生、文体、旅游、家政等信息资源,促进共建共享,推动网上信息服务和网下实体服务的联动发展。
4.加强对国家公务人员及民众的信息素质培养
国家公务人员要加强信息文化素养、信息知识素养、信息能力素养和信息服务意识四方面的修养。国家公务人员应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经济知识、社会责任、法律法规外,还要领会和遵守职业准则、职业道德、网络道德及公务员法律制度。借助智能手机等互动自媒体宣传、普及、提高民众的信息素养和网络道德水平。
5.加强网络信息安全
网络信息安全工作须确保信息网络的安全、通畅;要深刻认识到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关系全省信息化发展的重大问题,网络安全是推进“宽带河南”工程的保障。
(三) 行业、地区间协同、系统发展
1.完善信息服务体系
(1)加强区域之间的分工协作
加强区域之间的分工协作,早日实现发挥各地间的优势互补,加强合作,实现1+1>2的效果。通过分工协作,可以使各地市的发展更加科学,资源的共享性配置更加合理,实现共赢。
(2)完善区域性协调体系,建立区域性法律制度
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三大国家战略”,三化协调,四化同步等一系列蓝图已经绘制确定,那么接下来就该通过一定的方式落实,因此,首先要建立区域协调性法律制度,促使蓝图落地,实现“四个河南”建设的目标。
(3)规划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模式
郑汴一体化为河南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原崛起的带动已经凸显,郑汴一体化后地理空间、城市功能、产业结构等优势互补。全省划分为中原城市群、豫北地区、豫西南地区和黄淮地区四个经济区,如图1所示,符合河南实际,但是为了各地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还应该按照扁平化的城市联盟设计,如图2所示。
2.建立信息化管理体制, 统一规划和实施信息化工程
统一规划和建设省级、地市级、县、镇四级“一站式”行政服务平台,选择公众关注度高、经济社会效益明显、业务流程相对稳定、信息密集、实时性要求强的行政审批事项作为重点,建设“政府网站受理、专网办理、政府网站反馈、全程适时监控”的“一站式”行政服务平台。
3.加强信息消费环境建设,扩大信息消费内需
加强信息经济建设,引导信息消费,大力推进虚拟身份认证、网站认证和电子签名等网络信任服务,推行电子营业执照。支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信息消费能力。
[参考文献]
[1]http://www.cnnic.net.cn/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2]http://www.ha.xinhuanet.com/xhzx/2003-12/05/content_1295597.htm 新华在线
[3]吕军成,姬川. 河南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研究[J].高教管理.
[4]吴旭晓.河南城镇化水平的演化趋势及政策分析[J].区域经济评论,2013,(2).
[5]鹤壁日报社[N].2014-04-25.
[6]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的模式选择与机制创新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7).
[7]http://www.chinanews.com/it/2013/09-18/5301058.shtml.
[8]http://www.stats.gov.cn/ztjc/ztfx/dfxx/200811/t20081124_34505.html国家统计局.
[9]http://www.ha.stats.gov.cn/hntj/index.htm河南统计网.
[10]http://www.henan.gov.cn/zwgk/system/2009/12/09/010169151.shtml河南工业与信息化厅.
[11]http://www.sic.gov.cn/国家信息中心.
[责任编辑:Z]
[收稿日期]2015-04-1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河南省政府招标课题“河南省信息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立项号2014265)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何恩贵(1974-),男,安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30(2015)03-013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