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急诊抢救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

2015-12-16 06:26汤洪燕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1期
关键词:预防措施过敏儿科

汤洪燕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庆400014)

患儿急诊抢救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

汤洪燕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庆400014)

目的 探讨患儿急诊抢救过程中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该院儿科接受急诊抢救治疗的患儿90例,回顾性分析其疾病、性别、年龄分布情况。结果 90例患儿中,急性疾病抢救的前5位主要是各种中毒、各种创伤、新生儿窒息、过敏以及高热惊厥。高热惊厥、过敏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创伤或各种中毒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儿明显多于女性,且多发生于0~3岁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医务人员必须了解患儿急诊疾病的临床特点及基本抢救措施,对患儿家属给予相关的健康教育,以便提高患儿抢救成功率,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急救; 医院,儿科; 临床特点; 预防措施

患儿由于其自身各种系统尚未发育成熟[1],对各种疾病的免疫抵抗能力相对较低,同时自我保护意识薄弱,非常容易发生一些危险、严重疾病,例如意外创伤、高热等疾病均可能导致危重疾病的发生。现阶段,随着社会疾病谱的逐渐扩展,患儿急诊治疗的病例也逐渐增多,受到了临床及社会的广泛重视。预防应该从细节抓起,家长必须随时加倍小心对患儿的看护,提高预防及保健意识,临床医生也要注意谨慎对患儿用药,护理人员应更细心、贴心地照顾患儿,实施动态监护。现选择在本院儿科接受急诊抢救治疗的患儿90例,针对其急诊抢救治疗的疾病类型、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探析,并总结有关预防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该院儿科接受急诊抢救治疗的患儿90例,其中男57例,女33例;年龄0.5~12.0岁,平均(2.58±0.24)岁。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2],统计入选患儿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并分类、整理各种急性疾病的抢救病例数及患儿的年龄、性别等信息。应用Excel对所得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患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男女构成比,整理患儿高热惊厥、过敏以及新生儿窒息等各种疾病的构成比,具体分析对各种疾病实施急诊抢救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儿疾病分布情况 本组90例患儿中,急性疾病抢救的前5位主要是各种中毒、各种创伤、新生儿窒息、过敏以及高热惊厥。其中,高热惊厥、过敏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创伤或各种中毒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儿疾病分布情况[n(%)]

2.2 患儿性别、年龄分布情况 各种疾病、创伤发生情况男性患儿明显多于女性,且0~3岁年龄段发生率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儿性别、年龄分布情况

3 讨 论

患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自身缺乏危险意识,机体免疫抵抗能力特别差,很容易受到各种危险。患儿急救是医院临床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及时采取适当的、正确的措施实施急诊抢救,能够最大限度地挽救患儿的生命。对于各种疾病的不同临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同时探析相应的预防处理对策,对患儿急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本研究结果发现,儿科急诊抢救疾病的类型中,高热惊厥、过敏、新生儿窒息、各种创伤、各种中毒位居前5位,共75例患儿,占83.33%。针对其临床特点,分析有效的预防措施,具体有以下几点内容。

3.1 高热惊厥 本研究结果表明,高热惊厥的发生率位居儿科急诊抢救的第1位。高热惊厥的多发年龄段主要是6个月至3岁[2],该年龄段的病例数约占90.0%。患儿发生高热时,应该尽可能保持顺畅的呼吸,为患儿采取吸氧、止惊、降温等措施,密切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3]。待患儿身体停止抽搐以后,才可把患儿送回普通病房。预防措施:(1)应同时进行物理降温及药物降温干预为患儿有效降温[4];(2)对已经出现过高热、惊厥的患儿,应该加大健康教育的宣传。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是防止高热惊厥的重中之重,如果发现患儿出现高热,应该及时实施降温措施。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提前采取降温处理措施可以明显降低高热惊厥发生率。

3.2 过敏 本研究显示,过敏的发生率在儿科急诊抢救中位居第2位。现阶段,由于过敏而导致的急诊病例数不断增多。本研究显示,过敏患儿一般为抗生素、中成药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过敏。其中,抗生素引起的患儿过敏特别要提高警觉。患儿过敏通常是因为静脉滴注期间的不规范操作,或是药物应用不当而导致的。预防措施[5]:(1)国家药监局必须加强药物监管的力度,严格禁止各种不合法药物进入医院或药店,以便降低患儿药物过敏的发生;(2)强调健康知识教育,防止医生抗生素的滥用现象,隔离患儿尽可能应用口服药物,提高药物应用的安全性;(3)应该加强过敏原的寻找,尽可能使患儿远离过敏原。

3.3 新生儿窒息 本研究中,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在儿科急诊抢救中位居第3位,约占窒息总病例数的80%以上。研究发现,早产儿、极低体质量新生儿是出现窒息的主要群体。预防措施[6]:(1)加强孕妇产前的常规检查,加大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应用、推广,增强临床医务人员的抢救能力;(2)增强对新生儿的动态监护,产妇哺乳期的动态监护,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窒息现象[7]。

3.4 各种创伤 患儿由于天生活泼、好动,很容易发生坠落伤、跌伤[8]。如果患儿头部、面部有创伤,需要特别观察患儿的神志、瞳孔变化,避免发生脑出血、脑蛛网膜下腔出血。在患儿大量出血的情况下,应该及时开放有效静脉通路,避免发生失血性休克。创伤的预防措施:应督导患儿家属对患儿的监护,防止患儿接触具有危险性的物品。

3.5 各种中毒 中毒是儿科急诊临床中非常重要的急性疾病,1~3岁年龄段是患儿中毒的高发阶段。该年龄段的患儿由于活动能力比较强,与物品接触较多,很容易出现中毒。预防措施[9]:(1)患儿家属应妥善监护患儿,把家中的药物妥善管理好,放置在患儿接触不到的地方;(2)农药管理部门必须增强对农药的管理。

3.6 其他预防措施 除了上述前5位患儿急诊抢救中临床常见的疾病之外,患儿还特别容易并发肺炎、肠炎以及脑炎等感染性疾病[10]。同时,新生儿缺氧、缺血情况也比较常见。日常生活中也应该特别需要注意防范,患儿生理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正处于非常需要家长随时监护的阶段,对家长做好各种安全教育,普及各种预防、保健知识是最佳的预防措施。

通过本研究结果综合分析可知,0~3岁的患儿是各种疾病、创伤发生的集中年龄时期,同时男性患儿较女性多。由于患儿自身各种系统尚未发育成熟[1],对各种疾病的免疫抵抗能力相对较弱,同时自我保护意识薄弱,非常容易发生一些危险、严重的疾病。因此,潜在的危险因素相对比较多,更需要加倍注意。预防措施应该由临床医生对药物的应用,患儿家属的思想教育,提高预防、防范意识等诸多方面进行,临床应该增强对药物的监督管理,加强对患儿的监督护理,能够有效防止患儿疾病、各种风险、创伤的产生。

总之,急诊医务人员必须了解患儿急诊疾病的临床特点及基本抢救措施,对患儿家属给予相关的健康教育,以便提高患儿抢救的成功率,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1]程本银,王业芝.小儿急诊抢救590例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4):50-51.

[2]郑洁莲.小儿急诊抢救病例调查及预防措施[J].吉林医学,2011,31(16):2450-2451.

[3]吴洁.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学,2011,6(5):222-223.

[4]邓小龙.小儿急诊抢救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J].医学信息,2014,27(1):374-375.

[5]杨元梅,杨元娟.浅谈小儿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及预防[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2):107.

[6]程本银,王业芝.小儿急诊抢救590例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校,2007,6(4):50-51.

[7]郑洁莲.小儿急诊抢救病例调查及预防措施[J].吉林医学,2010,31(16):2450-2451.

[8]许珊丹,陈冬峨,严亚琼,等.儿童意外伤害239例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3(3):252-253.

[9]曹莉梅.小儿急诊抢救的临床分析及预防探讨[J].医学前沿,2012,12(35):205-206.

[10]何蓉,丁淼,赵平,等.2010年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急诊抢救病种及特点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2,19(2):184-185.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1.035

B

1009-5519(2015)01-0092-03

2014-07-29)

汤洪燕(1986-),女,重庆渝中人,主要从事急诊科护理工作;E-mail:lxb1314@126.com。

猜你喜欢
预防措施过敏儿科
初春仔猪腹泄原因与预防措施
房建过程中电气安装中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过敏8问
核桃园自然灾害预防措施
机电设备故障维修及预防措施探讨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远离季节性过敏
圆梦儿科大联合
人为什么会过敏?
花粉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