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喜
摘要:认同一般是对“归属感”和“身份”的双重鉴定,专升本学生作为本科院校的特殊群体,在对其就读学校与自身定位两方面的认同感普遍较低。本文结合专升本学生的群体性质,从“学校文化”、“学科专业”及“自身定位”三个方面进行认同分析,并相应地提出专升本学生认同教育的实施路径和开展方式,更好地凸显“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和谐校园。
关键词:认同教育;专升本学生;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9-0160-02
认同是具有倾向性、依赖性的一种心理状态,具有“归属感”和“身份”的含义,是一个辨识的发展过程,旨在对自己的身份进行建构,从而确立自己的身份,找出自己的归属[1]。认同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自我认同,即个人对自我现状、生理特征、社会期待、以往经验、现实情境、未来希望、工作状态等各层面的体认态度,亦即追求自我统一性及连续性的感觉;二是社会认同,是个人拥有关于其所从属的群体,及这个群体身份所伴随而来在情感上与价值观上的重要性认知与态度,即个体身为一个群体成员的自我观念[2]。
大学生作为主要青年群体,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后备力量,该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无疑是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风向标。国内众多关于认同教育的研究也集中于社会意识、价值观等方面,而对于大学生群体在大学期间对大学文化和自我实现方面的认同研究较少[3]。针对专升本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关于升入本科院校后对其自身与周遭环境的认同教育研究甚少。
一、专升本学生认同状况
(一)专升本学生特点
较普通本科生而言,专升本学生有着自身群体性特点。在进入本科院校前,专升本学生已经有着三年的大学熏陶,对专业理念、培养方向都有清楚的认识,对自身能力与未来期望也有着更为全面的规划[4]。
1.目标明确。专升本学生升读本科一方面是为了弥补专科学习的不足,实现自己本科梦想,提升自我的综合能力,从而在今后的就业中能够有着更为广阔的选择性。
2.学习刻苦。专升本学生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本科学习机会,在繁重的课程学习下,他们勤奋踏实,希望能够两年后顺利毕业,获得本科文凭。
3.思想成熟。在专科学习期间,专升本学生有着一定的社会实习经历,心理发育相对成熟,对现实情况有着更为理性的认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更加完善。
(二)专升本学生认同现状
1.学校文化的不认同。三年的专科培养让专升本学生已经完全融入进其原专科学校的培养机制中,因此在升入本科院校后,无形中会对两所学校的管理模式、校园文化进行对比。当在涉及到自身利益的各类评选中,如果自己未能如愿评选上,学生的负面情绪,对学校的文化排斥会表现得淋漓尽致。两年的本科学习,由于课业任务繁重,专升本学生很难有时间去参加各类校院级学生组织,一旦有空,也是忙于去校外参加各类实习。
2.学科专业的不认同。专科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培养模式不同,专科更注重实践的运用,而本科较为理论性。专升本学生由于来自不同的学校,每个学校在同类专业的设置上也略有区别,课程具有差异性,加之本科期间的课程内容繁多,理论性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压力很大,难以及时的领悟与吸收。其次,专科期间的学习方法很难满足本科的学习。专科多以识记知识要点为主,而本科需要的是理解与拓展运用,由于原本的基础较为薄弱,因此很多学生较难适应本科的学科专业。在行为上,他们主观认为某些理论课不重要,于是逃课旷课现象滋生;在思想上,出现一定的消极情绪,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并想着以作弊通过该类科目的考试。
3.自身定位的不认同。能够考入本科院校学习的专科学生在原学校大多数都是表现优秀的同学,在各类评比中都能占据一席之位,然而进入本科学校后,他们始终认为自己是另类特殊群体,心理上表现出一种不自信。入学后,马上又从老生变为新生,这一“老新生”的角色,让他们很难给自己做出准确定位。此外,对自身定位的不认同还表现在就业阶段。专科学生升读本科的很大原因就是希望提高文凭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是,当他们出去就业时,现实的残酷让他们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
二、专升本学生认同教育路径分析
(一)以始业教育为契机,提升专升本学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
新生始业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校情校史教育的第一时间,是提升学生学校荣誉感的重要时机。专升本学生虽不会像普通本科新生那样,怀着满心的期待去迎接自己的大学生活,但是出于人性好奇的本能,他们对“老新生”的角色肯定有着好奇心与新鲜感。因此,学校需要利用这一“好奇感”,根据专升本学生的实情,提供特定的教育。始业教育内容应包含学校历史发展、校纪校规与学院情况、专业情况介绍等务虚性的安排,让学生能够产生学校自豪感,了解学校、专业的底蕴;同时,也应该包括座谈会、交流会等务实性的答疑论坛,帮助学生厘清心中的顾虑,并切实地感受到学校的人文关怀。
(二)以典型教育为抓手,提升专升本学生对学科专业的认同
学生典范是在学生当中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对于典型的塑造能够在学生群体中产生一定的正能量导向,对其他学生起到一定的鞭笞作用,从而激发其学习动力,提升信心,浓厚学习氛围。专升本学生的典型教育可以从两方面开展。其一,以高年级学长为标杆,通过优秀学长的经验分享,让专升本学生能够借鉴到一些适合本科专业学习的学习方法,克服对即将面临的多而难的专业课程的那种恐惧感;其二,通过本年级典型学生的塑造,起到良好的牵引作用。借以本年级典型榜样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成为优秀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只要用心踏实,自己仍旧可以高分通过,取得满意的结果。
(三)以职业规划为平台,提升专升本学生对自身定位的认同
对比四年制本科毕业生,专升本学生的就业难度并不大,但往往就业层次不高,其原因主要是专升本学生有着丰富的实习经历,就业竞争中表现的成熟稳重,而学历的影响往往成为他们走向高层次岗位的拦路虎。这一现实跟当初他们寄希望通过获取本科学历来提升自己的就业层次稍有矛盾。面对该问题,我们需要以职业规划为平台,帮助专升本学生在求职中准确定位自己。一方面,在校期间,多创造一些针对专升本学生的各类竞赛,多一些获得奖励的机会,充实他们本科阶段的简历,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学校的存在感;另一方面,开设针对专升本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其更合理的定位自己,保持积极的就业心态,清楚地认识到很多高层次单位依然向专升本学生敞开,树立求职信心。
三、专升本学生认同教育路径形式
认同教育的路径实现方式主要以路径内容为依据,通过搭建各类有效平台,创造机会等切实提升专升本学生对学校和自身的认同感。
(一)学院例行座谈
专升本学生对就读的本科学校普遍缺乏感情,认同感不高,这主要归因于学生自身的自卑心态,觉得自己是本科学校中的后进分子,是被学校所忽略的群体;而同时,大部分高校对于专升本学生的教育也并不像对待普通本科新生那样细致入微,缺乏系统性的专业导入与培养解读。鉴于此,专升本学生的培养单位可以通过定期座谈的形式,了解该类学生所遇到的困难以及存在的建议与意见,对该学生群体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在学院的存在感。
(二)新老生结对帮扶
跟普通新生相比,专升本学生的角色具有双重性,是有着三年大学经历的“新老生”。他们在行为处事、思想领悟上要比其他新生沉稳,但是在学业方面却面临较大的压力。课程内容多,难度大,部分同学由于专科期间所学课程的差异性较大,导致与本科课程出现了断层,加之学习方法的不对称,他们会产生较强的心理包袱,甚至出现厌学等不良情况。新老生的结对帮扶,可以让基础好的学生为新生提供前期的学习辅导,帮助其平缓的度过专业不适应阶段,从而树立其专业自信心。
(三)第二课堂建设
第二课堂建设主要需拓展一些针对专升本学生特点的课外活动竞赛。学校学院大部分组织的活动均是面向全体同学,专升本学生由于基础较为薄弱,综合素质能力总体而言略逊色与普通本科学生,因此在大型竞赛活动中很难取得理想的名次。此外,由于课程压力大,专升本学生参加该类活动的欲望就完全被泯灭了。久而久之,该类群体逐渐淡出活动组织方的视角,成为一个被孤立的群体。通过组织一些只针对该群体的小范围竞赛,如专升本学生专业技能大赛,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而且也促进其对自身专业的认可,树立积极的学习心态。
(四)就业指导小站
就业是学生最为关心的大事之一,大多数专升本学生选择升本深造就是希望能够拿到本科文凭扩大自己的就业面,提升就业层次。但是激烈竞争的现实往往会让很多学生在求职途中屡招打击,有些学生甚至认为专升本后拿到的本科学历含金量不高,有悖于当初升学的期望,颇为失意。就业指导小站针对专升本学生情况可以从“就业准备—就业讲座—简历修改—技巧传授”四个方面逐一指导,在应聘中突出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同时,帮助学生合理的筛选求职单位,尽量避免好高骛远,降低被拒的频率。就业指导小站还可以为考研出国的同学提供相关的资源服务。“以生为本”的关怀在提高学生自我认同感的同时,也提升了其对学校的认同性。
参考文献:
[1]Castells,M.(1997).The Power of Identity. Blackwell. USA,PP.6.
[2]张伟群.教育心理学·中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胥海军,敬再平.新时期大学生认同教育的创新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8).
[4]张海军,韩剑尘.全日制“专升本”学生特点及对辅导员工作的要求[J].文教资料,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