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果林 李修清 廖桂湘
摘要: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如何通过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文章在教学内容、辅导答疑、数学应用能力、数学文化素养以及延续数学课堂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大学数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9-0150-02
一、引言
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大部署,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作为广西区首批加入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的院校,积极响应《决定》要求,为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量身订制了改革转型措施,提出“一个实质转型”“两大共建”“三个倍增”“六个显著提高”方案,致力于把学校建设成为区域有鲜明特色、行业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理学部作为负责数学类等全校公共基础课的部门,积极践行学校转型方案,结合数学类课程的特点,提出“奠定学生理论基础、突出培养学生应用技术能力,强化实践,激励创新”的改革理念。
二、转型前大学数学教学状况及分析
(一)课程课时少、内容多、任务重
当前,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压力逐渐增大。为了缓解就业压力,除了努力开拓就业市场外,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加大学生的专业培训、增加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其中最直接的方法是增加专业课课时,在总课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其他课程的课时相应地就要减少。以我院理工类的数学类课程为例,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为了完成原有的教学任务,只能拼命往前赶。这样学生由于没有消化前面所学的知识继续学习后续的内容,势必导致学习吃力、兴趣减少、效果显著下降。
(二)没有因材施教
我院属于新升本院校,2012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尽管理学部有曾经教授过本科生的老教师,但由于多年没有从事本科教学,对于当前本科生生源质量、特别对新升本院校生源质量认识不足。在选用教材、教学内容上没有因时制宜,采用老牌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在课时相对较少、生源质量比老牌本科院校的学生要差的情况下,加上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赶进度,学生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三)强调理论知识学习、数学思维训练,轻视应用能力培养
在教学模式上,为了能更好地夯实基础、在今后的专业课学习中不掉队,理学部主要采用了传统的大学数学教学方法与手段,强调理论知识学习、数学思维训练,轻视应用能力培养。这种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流程单一、理论推理较多、联系生活与专业知识的应用较少,让学生体会到大学数学像中学数学那样,只不过是一门逻辑与思维训练的基础课程,与专业课并没有多大联系、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起多大作用,加上课程抽象,学生学习兴趣逐渐减少,厌学情绪逐渐增加,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三、大学数学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一)精选教材,标准化教学过程
应用技术型高校旨在培养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淡化理论知识水平,强调实践动手能力。在此背景下,对一些基础课程课时进行了缩减,数学课作为公共基础课也在其中,但这不代表数学课程不重要,而是对数学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确保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各学科专业所需的知识,强化它们的应用能力。为使教学符合上述要求,必须花大力气对教材进行甄选,挑选那些条理清晰、叙述深入浅出并与专业学科应用紧密结合的教材。例如高等数学课程,理工类的可选同济大学数学系主编的《高等数学》(第六、七版),经管类的可选用赵树嫄主编的《微积分》(第三版)。由于数学课程课时缩减,为了不使课时减少的情况下随意删减教学内容,降低教学质量,教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科专业编写教学大纲草案,并邀请同行专家进行论证、修改和定稿,规定各专业数学课程,哪些应该讲、哪些可以不讲,哪些应该重点突出、哪些可以顺带提过,各课程的教学严格执行课程教学大纲,标准化教学过程。这样可以在规定的课时内,最大限度地保证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紧密联系专业知识,学生也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提高学习兴趣。
(二)深入学生,开展辅导答疑
众所周知,大学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化的学科。许多抽象的概念需要反复琢磨并辅以一定的习题练习才能更好地理解,另外数学中处理问题的方法与技巧也需通过一定的习题练习才能掌握。这势必导致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疑问,因此开展辅导答疑在所难免,也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掌握数学处理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养成数学思维习惯的有效途径。传统的辅导答疑安排是任课教师在自己上课期间利用课前课后的时间或者每周固定一个时间段来解答学生疑问,而其他时间学生有疑问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为解决这一问题,理学部提出了“答疑走进学生身边”的理念,除任课教师自己规定的答疑外,从周一至周五,每天选派几个教师,选定一个时间,约2~3小时,到指定的教室、图书馆等学生方便的地方开展答疑。这样答疑安排既能及时解决学生疑问,也给学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三)拓展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学科,几乎渗透到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社科以及经济管理等所有学科及应用领域。学生之所以觉得数学晦涩难懂,对其缺乏兴趣,除了数学本身较抽象之外,对数学的应用性认识不足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教师应从以下两方面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1.利用数学实验来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数学实验通常是利用一些数学软件来处理数学运算,一条或几行简单的命令就可以处理复杂的数学运算,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但数学实验课的作用不能仅限于此,可以利用数学软件巨大的运算处理能力、方便形象的图形处理功能以及软件自带的数学应用问题开展一些复杂的、学生力所能及的数学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2.开展数学建模培训、数学建模竞赛促进数学应用。数学建模是运用数学语言与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是数学应用于其他学科领域的有效模式。数学建模有助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年一届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尽管每年学校组织参赛的学生人数有限,但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大赛宣传、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赛前的建模培训以及学校组织的数学建模竞赛,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体会数学应用的魅力,达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四)加强学生数学文化素养,提升数学爱好
数学文化素养是指个体具有数学文化各个层次的整体素养,包括数学的观念、知识、技能、能力、思维、方法、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态度、数学的精神、数学的交流、数学的思维、数学的判断、数学的评价、数学的欣赏、数学价值取向、数学的认知领域与非认知领域、数学理解、数学悟性、数学应用等多方面的品质。因此,加强学生数学文化素养,有助于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学习效率。数学建模协会作为一个学生社团组织,是由校园中数学爱好者自发组成的,与学生有着自然的亲近。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数学建模协会这个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增强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数学公共选修课也是提高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鼓励教师开设多种公共选修课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其数学思维、提高其文化素养。
(五)延续数学课堂,强化数学基础,增强数学应用能力
当前,各高校非数学类专业的数学课程大都一年级及二年级上学期开设,而专业课一般在二年级下学期以及大三大四,这就易导致在讲授专业课涉及到的数学知识时,部分学生由于间隔时间久,忘记其中的一些内容,听不太明白,跟不上专业课进度,以致专业知识学习不好。另一方面,有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好,学习能力强,有进一步继续学习数学的愿望,以致专业课学习时不会遇到障碍或为将来考研奠定基础。按照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着眼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切实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方面的能力,理学部提出了延续数学课堂,在大学第四至第七学期开设《大学数学》选修课的改革方案。理学部组织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开设此选修课。该选修课有别于全校性公共选修课,课程内容难度略高于大一大二的大学数学课程,是专门针对那些希望加强专业课学习基础、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意向的学生开设的。目前,这项改革进展顺利,很多学生选修了这门课程。
四、结束语
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更是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如何通过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是一项艰巨任务.当前,学院理学部结合教学现状及数学课程特点,提出“奠定学生理论基础、突出培养学生应用技术能力,强化实践,激励创新”的改革理念,对教学内容、辅导答疑、数学应用能力、数学文化素养以及延续数学课堂方面进行了改革。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秉承改革理念,继续推动大学数学课程改革,培养出理论过硬、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银萍.关于大学数学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的探讨[J].大学数学,2003,19(5).
[2]耿秀荣,王彦辉,吴果林.数学建模及其常用数学软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蔡银英,张伟.应用技术型大学在校生数学文化素养研究概述[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27(6).
[4]吴果林,黎丽.立足数学建模协会构建数学建模竞赛培训体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