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基金会信息透明度、审计师选择与捐赠人捐赠行为

2015-12-14 07:04余玉苗
社会保障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限定性捐赠人捐赠者

潘 珺 赖 露 余玉苗

(1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2深圳证券交易所,广东深圳,518038)

一、引言

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颁布后,我国公益基金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年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截至2015年3月1日,已有基金会4277家,其中公募型基金会1495家,非公募基金会2782家。然而公益基金会的发展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接连曝光的丑闻使基金会的公众形象受到重创:2002年3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违规操作被揭发;2011年6月中国红十字会发生“郭美美”事件;2011年9月河南宋庆龄基金会挪用善款放贷被曝光;2014年2月嫣然基金5500万善款去向不明。这些引发了公众对于基金会信息不透明的强烈不满,给基金会的募资活动以及可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当前,公益基金会与捐赠者、受益人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公益基金会只有选择“站到阳光下”,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才能够塑造良好的社会公信力,吸引更多的个人和机构进行慈善捐赠,使公益基金会摆脱财务困境。在外部治理方面,基金会可通过主动接受审计监管提升公信力,但目前很多基金会尚未认识到外部审计的作用,并未公开审计报告,甚至没有聘请事务所进行审计。2011年财政部和民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金会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通知》,已要求基金会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并向社会公开审计报告,2012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也发布了《基金会财务报表审计指引》,说明监管方已经重视起外部审计的作用。鉴于基金会在上述两方面均具备很大的改进空间,本文将进一步实证检验基金会信息透明度以及审计师选择对于其捐赠收入的影响。

本文的贡献主要在于:其一,国内较少有公益基金会信息透明度、审计师选择与捐赠收入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本文丰富了相关研究的内涵和外延,对基金会增强透明度意识、主动接受外部审计具有推动作用;其二,将总捐赠收入细分为来自个人与企业捐赠、限定性与非限定性捐赠,为各类捐赠者差异化的捐赠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提供了经验证据;其三,揭示了基金会运作效率对于捐赠者的捐赠意愿的影响,为基金会提升募资能力提供了有益参考。

二、文献回顾

(一)基金会信息披露

作为国内较早一批研究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机制的学者,程昔武和纪纲(2008)认为,[1]提升公益组织的信息透明度是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机制的最大意义所在,能提高组织的公信力,并积极促进组织的健康发展。他们构建出了包括自愿性披露、强制性披露和信息中介机构补充披露的信息披露理论框架,为非营利组织树立公信力和提高持续发展能力奠定了基础。颜克高和陈晓春(2010)[2]建立了一个完整的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机制,该机制包含利益相关者的信息分析、非营利组织的信息披露与共享、利益相关者的惩罚与奖励三个关键模块。其核心是由自愿性披露和强制性披露组成的信息披露模块,而政府、捐款人、受益人、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分析与共享有助于强化信息披露的效应,利益相关者通过行政和市场权力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的奖励和惩罚则是该机制得以持续运行的重要保障。

基金会信息披露一般至少要包含基本情况、财务信息、审计信息以及业务信息四个方面的内容,Parsons(2011)[3]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曾经捐赠过的捐赠者会继续参考基金会披露的财务信息进行捐赠决策。刘亚莉等(2013)的研究发现,[4]公益基金会的财务信息披露质量与后期捐赠收入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谢晓霞(2014)的研究结果也表明:[5]公益基金会财务信息披露程度是影响基金会捐赠收入的重要因素,且机构与个人捐赠者对不同财务信息的需求不同。Saxton等(2009)的研究表明,[6]随着越来越多的捐赠通过网络在线完成,基金会在网上披露的信息量与获得的捐赠收入成正比。并且,公益活动成果的披露比基金会财务信息的披露更为重要。从总体来看,学者们仍普遍认为财务信息是非常重要的披露信息。

(二)基金会治理

公益基金会承担高效筹集及运用慈善基金的受托责任,必须对非营利组织的利益相关者负责,保证公益目标的实现。然而现实中,公益基金会偏离社会公益的宗旨,以功利主义为取向的理念与行为给公众,乃至自身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的负效应。王名和贾西津(2004)认为,[7]基金会具有“公益产权”,主要表现为受益权与控制权分离导致的所有者缺位、使用权的受限和受益主体的虚拟化,因此,基金会的内部治理机制脆弱,政府、基金会理事会与监事会、民间机构、社会公众等多方利益相关者的问责和监督是基金会治理的关键。有效的监督机制能够保障非营利组织秉持慈善宗旨、调动民众捐款捐物积极性。

基金会的政府监管部门为民政部门,民政部门每年都会对基金会进行年检,但年检的通过率极高,且已曝光的基金会丑闻均不是由年检所发现,政府监管尚未产生预期效果。其他外部监督者在监督时获取信息的成本高,极易产生搭便车现象,且基金会运营效率的评估对于监督者的专业性与投入时间的要求较高,会计师事务所因而在基金会外部治理监督中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张立民和李晗(2011)的研究发现,[8]审计与信息披露可以减少捐赠者与非营利组织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并提出从纳入注册会计师审计范围、改革民间组织财务审计招标机制、探索全过程跟踪审计、鼓励公益审计和推进绩效审计、制定信息披露规则等方面逐步完善非营利组织审计与信息披露机制建设。Krishnan等(2006)指出,[9]披露零筹资成本的基金会极可能进行了虚假披露,有效的外部审计能够降低虚假披露的可能性,提升所披露信息的质量。张立民等(2012)对审计师选择与捐赠收入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10]外部审计具有治理效应,并且其治理效应的发挥有赖于高质量的审计。Karen(2009)的研究结果表明,[11]聘请高质量审计师的选择和慈善组织的声誉,都可以让捐赠者感知到慈善组织具有更高的财务信息可信度。

三、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在公益基金会中,基金会与捐赠人是委托代理的关系。企业、个人等捐款人将善款交由所选择的基金会,委托基金会投入适当的公益项目。捐赠结束后,委托人不再拥有对捐赠钱物的控制权和所有权,只享有一定的监督权,而委托代理过程结束的标志为基金会将钱物交付给受益人。在这一过程中,不具备足够责任感的代理人很可能为利益驱使,背离原本的慈善目的。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又使得委托人的监控成本可能远高过收益。因此,相比于事后监督,捐赠人会更注重在事前遴选有信誉和知名度的基金会。信号传递理论也表明,一个成功的组织实现差异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向市场传递更多信息,继而获得更多的资源、建立良好的声誉,因而将透明度视作基金会的核心与灵魂并不为过。基金会的信息透明度指的是基金会将基本信息、捐赠信息、财务信息等通过官网或其他渠道披露的完整度和准确度,拥有更高信息透明度的基金会,向公众传递出了认真做慈善、透明做慈善的理念,有助于获取公众的信任、吸引更多捐款。基于上述分析,提出本文假设1:

H1:信息透明度越高的基金会越能吸引更多的捐赠收入。

仅依靠社会公众与媒体的监督,难以确保基金会公布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而外部审计通过专门系统的方法,能够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等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合规性提供合理的保障,进而缓解委托代理问题,有效满足捐赠人及其他公众的信息需求,保证公益基金会捐赠来源的持久性。同时,有效的外部审计能够促使基金会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引导其改善经营、提升透明度与管理效率。公益型基金会选择外部审计的行为,也向公众传达出了基金会愿意接受公众监督,提升履行受托责任效率的信息。因此,聘请更高质量的审计师,能够提升公益基金会的公信力,进而吸引更多的捐赠者。基于上述分析,提出本文的假设2:

H2:聘请高质量审计师的基金会能吸引更多的捐赠收入。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手工收集基金会中心网上2010-2013年净资产和捐赠收入排名前100的基金会数据。主要相关数据来源于基金会中心网及各基金会的官方网站,且数据经过以下筛选处理:首先,考虑到模型需要使用滞后变量,剔除了2010-2013年的数据缺失的样本,仅保留4个年度中所有数据均齐全的基金会样本;其次,为了剔除异常值,对连续变量进行了1%分位数Winsorize处理。本文使用Stata和Excel等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及稳健性测试。

(二)研究变量的选择

本文在研究捐赠总收入的基础上,将捐赠收入进一步区分为非限定性捐赠和限定性捐赠、来自个人和企业的捐赠,以更清晰的认识信息透明度等对不同捐赠人捐赠行为的影响。“非限定性捐赠”受到《基金会管理条例》中“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的约束,“限定性捐赠”是指基金会根据捐赠者的意愿进行捐赠,每年的捐赠支出额不受约束。个人捐赠者即普通的公众,几乎是每个基金会的捐赠资金来源,但个人捐赠较为分散、单笔数量小,对基金会的信息披露,审计师选择、管理效率以及捐赠资金或物品的用途等关注较少。企业的捐赠金额较大,是国内基金会捐赠收入的主要来源,并且企业在进行捐赠决策时往往会参考基金会的审计报告、披露情况等。衡量公益基金会信息透明度的标准为中基透明指数(FTI)排行榜,FTI是由基金会中心网和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联合开发,[12]并于2010年起对外发布榜单。该指数的满分为129.4分,是综合四个维度的60个指标的得分之和:基本信息维度的满分为58.2分,包括宗旨、成立时间及机构官网等一系列指标;财务信息维度的满分为28.8分,由审计报告、业务活动表、及管理费用等指标衡量;项目信息维度的满分为38分,涵盖了项目支出、项目概述及立项公示栏目等指标;捐赠信息及内部建设信息维度的满分为4.4分,具体衡量指标为主要捐赠人名称与捐赠方查询栏目。具体指标的得分取决于指标权重、信息披露渠道以及信息披露的完整程度。审计选择变量取值的标准为基金会选择的审计服务的质量。本文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每年发布的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为依据,认定排名前百家的会计师事务所为高质量审计师。

在控制变量方面,首先考察了能够反映基金会的运作效率的业务活动成本率和管理费用率。基金会运作的效率会作为信号传递给信息使用者,从而影响捐赠人的捐赠行为。业务活动成本率指的是业务活动成本与费用总额的比率,基金会的业务活动成本是直接与捐赠活动和公益项目相关的支出,费用总额一般包括业务活动成本、管理费用、筹资费用及其他费用,业务活动成本率越高的基金会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了慈善活动。管理费用率指的是管理费用与费用总额的比率,该指标取值越小说明基金会的管理效率越高;其次,考察了注册地的影响,发达地区的民众的慈善观念更强,也更有能力参与慈善活动,注册在发达地区(即北京、上海、广东、天津、浙江、江苏等)的基金会有更多机会吸引这类捐赠者,因而可能具备更强的筹资能力;再次,采用基金会的性质来衡量组织结构的复杂程度,即基金会是否属于全国性基金会,以及是否属于公募型基金会,非公募基金会则只能向特定的人群募集资金,往往只需向特定捐赠人的信息披露义务,信息透明度一般较低。最后,控制了基金会规模、成立年限、获取政府补助的影响。由于基金会关注领域并未呈现正态分布(约一半的基金会关注了教育文化类),将该变量也纳入控制变量中。

本文研究变量的具体定义见表1。

表1 研究变量定义

(三)模型设计

由于检验审计师选择的影响时,自选择问题可能会产生干扰,本文使用了Heckman两阶段法,首先构建了一阶段的审计师选择模型(1),模型中涵盖了基金会的主要特征变量,如规模大小、注册地是否在发达地区、资产负债率、成立时间长短、组织结构是否复杂以及公募型与非公募型。基金会规模越大,代理成本越高,可能更倾向于聘请高质量审计师。注册地在发达地区的基金会更有能力聘请更高质量的审计师。资产负债率越高的基金会,倾向选择更高质量的审计师以减少债权人的担忧与问责。基金会成立年限越久,更有财力选择较高质量的审计师进行审计。全国性的基金会的组织结构更为复杂,对审计师执业能力的要求更高,也具有选择高质量审计师的财力保障。公募基金会的捐赠者来源广泛,更有动力聘请高质量的审计师以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

为实证考察审计师选择、信息透明度对捐赠人捐赠行为的影响,本文在Weibrod和Domingues(1986)的经典捐赠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完善,构建了回归模型(2),并通过将模型(1)得出的Lambda变量加入模型(2),对模型(2)进行了自选择修正。

五、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2为描述性统计结果,捐赠收入的对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17.2441和3.8659,个人、机构、限定性和非限定性捐赠收入的标准差也均超过6,说明各个基金会收到的捐赠收入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的样本虽然是净资产和捐赠收入排名前100名的基金会,但也只有31.5%的基金会的信息透明度位列前100名,也仅有42.5%的基金会选择了百强事务所。业务活动成本率、管理费用率和筹资费用率的均值分别为92.13%、5.35%和0.78%,说明业务活动成本在大部分基金会的费用总额中都占着最大的比重,管理费用率和筹资费用率均较低,说明本文选取的基金会样本的管理效率均较高。

表2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二)回归结果分析

表3列示了信息透明度、审计师选择对捐赠收入影响的回归结果。第(1)列是对总捐赠收入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其中信息透明度变量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基金会信息透明度越高,更有能力吸引捐赠者,验证了假设H1。审计师选择变量的系数为正,说明高质量的审计师对总捐赠收入有着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支持了假设H2。管理费用率AE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更高的管理效率会对总捐赠收入产生正向的影响。筹资费用率FE也呈现了类似的结果。但业务活动成本率PE未产生预期影响。在其余控制变量中,基金会规模变量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规模越大的基金会获得了更多的捐赠收入,可能原因是捐赠人更信任规模较大的基金会;成立年限变量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成立越久的基金会募捐能力越强;教育文化类、公募型基金会能够募集到更多的捐赠。

第(2)列显示了对个人捐赠收入进行回归的结果。信息透明度变量系数非常显著,表明个人捐赠者会关注基金会信息披露的情况,再次验证了假设H1。审计师选择变量Aud的系数并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是大部分个人捐赠者都对审计报告的关注度不够,甚至根本了解审计行业,假设H2并未得到支持。管理费用率、业务活动成本率和筹资费用率三个变量均不显著,原因可能是个人捐赠者不了解这类专业型指标的含义,因而不会参考这三项指标来进行捐赠决策。在其余控制变量中,政府补助变量Sub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政府补助对个人捐赠产生了挤出效应。关注领域变量的回归结果表明个人捐赠者也更多地向教育文化类基金会进行捐赠。

第(3)列显示了对企业捐赠收入影响因素的检验结果。基金会透明度变量系数显著为正,表明越透明的基金会越能够吸引到企业的捐赠,验证了假设H1。Aud变量的系数显著,说明企业的捐赠行为会受到基金会的审计师选择的正向影响,支持了假设H2。业务活动成本率、管理费用率和筹资成本率的系数均显著,表明捐赠项目投入多、管理效率高的基金会能够吸引企业捐赠。此外,教育文化类基金会也更易受到企业捐赠者的青睐。第(4)列显示了信息透明度、审计师选择与限定性捐赠收入之间关系的回归结果。FTI透明度指标的系数显著,表明提升基金会的透明度有助于增加限定性捐赠收入,验证了假设H1。Aud变量系数不显著,假设H2未得到验证。控制变量中,业务活动成本率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限定性捐赠者会关注基金会的运作效率。成立时间早的基金会也会更多地受到限定性捐赠者的关注。第(5)列是对非限定性捐赠收入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FTI变量系数显著,表明信息透明度越高,越能促进下一年度非限定性收入的增加,验证了假设H1。Aud变量系数不显著,假设H2未得到验证。管理费用率变量AE显著为负,说明管理效率越高越能促进非限定性收入增加。其他控制变量中,成立年限和政府补助等变量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成立晚的地方性基金会更多地受到了非限定性捐赠者的关注,以及政府补助对非限定性捐赠产生了挤出效应。

表3 信息透明度、审计师选择与捐赠人捐赠行为

(三)稳健性检验

考虑到成本和费用的分摊可能存在错误,本文删除了管理费用率或业务活动成本率为0的样本后再次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显示,信息透明度、审计师选择仍然对基金会下一年度的捐赠收入产生非常显著的影响。业务活动成本率和管理费用率的系数也均显著,且系数符号符合预期,其余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也与前文基本一致。检验结果因篇幅所限略去。

六、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基金会中心网公布的2010-2013年度的Top100基金会作为研究样本,对公益基金会的信息透明度以及审计师选择对基金会捐赠收入的影响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更高的信息透明度、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对基金会下一年度的总捐赠收入有着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运作效率高的基金会能够吸引更多的捐赠者。对捐赠者进一步细分后的研究还发现,各类捐赠者都会充分考虑基金会的信息透明度,而基金会的审计师选择只对企业捐赠者和限定性捐赠者的捐赠行为产生影响。

本文的研究具有以下启示:其一,信息透明度是决定公益基金会的款项募集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基金会树立公信力的前提。基金会应主动提升自身的透明度,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其二,目前选择接受外部审计的基金会较少,选择高质量外部审计的基金会更少,而高质量外部审计对捐赠收入的促进效应非常明显。基金会应履行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的责任,并尽量聘请高质量的审计师;其三,基金会应提高运作效率,并可通过培养更专业的执行团队、健全内部治理机制等方面来实现改进的目标。

[1]程昔武、纪纲:《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机制:一个理论框架》,载《财贸研究》,2008(4)。

[2]颜克高、陈晓春:《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机制的理论构建》,载《华东经济管理》,2010(12)。

[3]Parsons L.M.The Impact of Financial Information and Voluntary Disclosures on Contributions to Not-For-Profit Organizations,Behavioral Research In Accounting,2011(1).

[4]刘亚莉、王新:《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与后果研究》,载《会计研究》,2013(1)。

[5]谢晓霞:《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披露对捐赠的影响:以中国公益基金会为样本的经验数据》,载《财贸研究》,2014(2)。

[6]Saxton G.D.,Guo C.Accountability Online:Understanding the Web-Based Accountability Practic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2009(2).

[7]王名、贾西津:《试论基金会的产权和治理结构》,载《公共管理评论》,2004(1)。

[8]张立民、李晗:《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与审计——基于汶川地震中16家全国性基金会的案例研究》,载《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3)。

[9]Krishnan R.,Yetman M.,Yetman R.J.Expense Misreporting in Nonprofit Organizations,The Accounting Review,2006(2).

[10]张立民、曹丽梅、李晗:《审计在基金会治理中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吗?》,载《南开管理评论》,2012(2)。

[11]Kitching K.Audit Value and Charitable Organizations,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09(6).

[12]基金会中心网:《中国基金会透明度发展研究报告》,80~89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限定性捐赠人捐赠者
The unusual gym man
限定性范围副词“不过”的来源及其句法语义表现
关于对限定性净资产及相关的资产、费用会计核算的几点建议
民间公益组织与捐赠人的互动和成长——记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一个鸡蛋的暴走”公众评审会
有效实现捐赠者意图的慈善捐赠工具:捐赠人建议基金
维吾尔族大学生英语限定性关系从句习得研究
美国粪便银行接受捐粪,捐赠者一年赚8万元
关于现代汉语关系分句限定性的探讨
网上捐赠面临新挑战
向“计划捐赠人”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