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2015-05-02 09:13杨芷晴袁玉洁
社会保障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储蓄协整农村居民

杨芷晴 袁玉洁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07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湖北 武汉,430073)

一、研究背景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经济下滑导致我国出口订单减少,国际需求紧缩;国内市场随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制度红利、劳动力红利、资源红利的逐渐消失,经济增速放缓。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东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2%,降幅比一季度扩大0.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下降9%。为弥补传统的拉动经济增长的出口、投资的贡献不足,近年来,我国政府启动了一系列刺激居民消费的政策措施,包括连续降低存款利率、开通存款利息税、放宽消费贷款限制等等。然而,农村消费市场却依然没有真正打开。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我国农村人口约为6.3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46.27%,但农村居民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却远远落后城镇居民。1990年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比为2.19∶1,截至2014年,该比例非降反升,上升至2.92∶1。2000-2013年间,无论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都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不同的是,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和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走势却有很大不同(见图1)。随着居民收入的逐年增加,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基本上呈下降趋势,而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却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这与传统的凯恩斯消费理论不符。①数据来源于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

图1 2000-2013年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与平均消费倾向

这可能说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除了受到收入因素的影响以外,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使得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没有转化为现实支出。本文认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村家庭需要为未来可能的收入冲击做更多的预防性储蓄。根据行为经济学中的心理会计理论,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的制度背景下,传统的土地养老的功能正在逐渐丧失,医疗、教育成本的不断攀升,加上我国传统的遗赠动机,农村居民不得不为未来消费进行当期的储蓄,将财富放在不同的“心理账户”,由此,束缚了农民当期消费的积极性。

二、文献回顾

国内外对于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都做了相关的研究。国外学者大多以居民储蓄为变量,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或者面板数据对居民整体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研究的是以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和储蓄的影响。国内学者基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包含的具体内容,主要研究的是某一项社会保障支出或者社会保障支出总体对城乡居民以及居民整体的消费水平的影响。从研究结论来看,现有文献主要形成了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保障能够促进消费。Martin Feldstein(1974)提出社会保障具有资产替代和引致退休双重效应,通过对美国1927-1971年(不包括1941-1946)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资产替代效应明显大于引致退休效应,参加养老保险的居民储蓄比没有参加养老保险的居民储蓄降低了一半养老保险明显促进了居民的消费。H.Yigit Aydede(2007)首次尝试研究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对居民整体消费水平的影响,以土耳其为例,其采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社会保障具有显著的资产替代效应,即财富越高,居民的储蓄动机就越低,消费水平就越高。陈树文(2002)从理论方面分析了社会保障对需求的拉动作用,认为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不够健全,恩格尔系数较高的居民对未来消费行为的风险预期越强,这种心理预期的强化使相当一部分增加的收入转化为家庭保障金,减少了现期的消费。冉净斐(2004)采用2000-2001年全国农村住户调查截面数据建立了农村居民消费函数,考察加入社会保障因素后农村居民消费的变化,发现当农户参与社会保障后,农户会因预期风险降低而较少储蓄,增加即期的消费,因此他提出建立能够替代农民的土地保障的社会保障制度,以促进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张继海(2006)选取辽宁省2002年和2003年城镇3250户和3600户居民的调查数据进行截面数据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是否拥有社会保障会显著影响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其影响程度大于家庭负担系数。杨河清、陈汪茫(2010)运用2000-2007年间我国各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社会保障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有较大的乘数效应。

第二种观点认为社会保障会抑制消费。Cagan(1965)在美国通过对随机抽取的参加养老保险的15000名劳动者的调查,发现养老保险能够唤起工作期间劳动者对退休的需要和期望,进而会增加参与劳动者的储蓄、减少了其消费。Kotlikoff(1979)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本框架,发现社会保障的资产替代效应要远大于引致退休效应,因而得出社会保障明显增加私人的储蓄、降低私人消费的结论。袁志刚(2005)的研究表明不同收入阶层的资产边际替代效应不同,两者呈负相关关系。由于高收入阶层的资产边际替代效应小,为了保障退休后更好地生活会增加储蓄;而低收入阶层的资产边际替代效应较大,当其预期未来生活有所保障时不会增加非养老保险的储蓄。从总体上看,由于低收入阶层占多数,因此养老保险会挤出消费。杨天宇、王小婷(2007)从理论分析和经验分析两方面论证了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有一定的挤出效应,一方面是因为社会保障制度降低了我国居民的资产替代效应,同时退休效应依然存在并且显著;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目前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依旧是“等级性”的,各个阶层享受的社会保障有一定的差距,这导致了社会保障刺激某些阶层消费的作用被其他阶层所“稀释”。白重恩、吴斌珍、金烨(2012)利用2002-2009年9省市城镇住户的调查数据,实证研究在信贷约束和不确定性影响下职工当期养老保险缴费对家庭消费及储蓄的影响,发现在2006年之前,尽管增加养老保险覆盖率本身有助于刺激消费,但在给定缴费前的收入水平以及养老保险覆盖状态时,提高养老保险缴费率会显著抑制缴费家庭的消费。

第三种观点认为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尚不确定。Barrow(1978)认为生命周期模型不存在代际转移的假设条件不符合现实,构建了基于私人代际转移支付理论的无限期界模型,认为个人代际转移支付会减少社会保障的挤出效应,而且遗赠动机可能会完全抵消养老保险对个人储蓄的挤出效应,从而对消费不产生影响。Melvin(2005)也认为标准的生命周期理论和持久收入理论在实际中并不完全适用,其实证研究发现倘若将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宣布时间提前3个月,个体的消费支出水平并不会因社会保障待遇的提高而有所变化。何樟勇(2004)在研究不同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对经济的影响时发现,在现收现付制下劳动者的风险预期会被弱化,居民会减少养老储蓄从而增加消费支出;在完全基金制或部分基金制下,个人不得不为未来的养老做打算,从而会将部分收入作为预防性储蓄。孙志勇(2007)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研究,认为综合影响居民消费和储蓄的各方面因素,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可能并不明显。郭媛媛、刘灵芝(2013)运用2011年湖北省农村居民调查数据,构建虚拟变量多元回归模型,考察新农保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发现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从短期来看新农保的实施尚未促进居民消费。

三、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

社会保障对消费的影响通常要纳入经典消费函数中来加以研究,本文我们以Modigliani(1954)的生命周期模型作为消费函数的基本表达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农村社会保障支出,构建了存在社会保障情况下的农村居民消费函数,见公式(1)。

其中,C onst代表居民第t期的消费水平;Inct代表居民第t期的收入水平;Welt-1代表居民第t-1期的财富存量;Et代表第t期的社会保障支出;α0、α1、α2、α3表示常数。

(二)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分别选取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作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变量。考虑到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单一、发展滞后,个人储蓄占据农村居民财富的绝大部分,我们选取上一年农村居民人均储蓄余额作为农村居民上一期财富存量余额的代理变量。而对于农村社会保障支出,由于我国官方统计年鉴中并没有单独列出,加上社会保障支出项目众多,许多支出项目也很难在城乡之间进行明确区分,因此本文参照尹华北(2011)等的做法,以农村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作为农村社会保障支出的代理变量。以上数据均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83-2013年)》。

(三)实证分析

为了消除时间序列可能存在的异方差现象,对以上模型中各变量进行对数化处理,该处理不改变原序列的协整关系,从而得到以下回归方程:

经过血常规及两对半检验分析,所有的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当中,大三阳患者26例,占所有患者的26.67%,小三阳患者25例,占所有患者的20.83%,其它类型的乙肝病毒性肝炎69例,占所有患者的57.5%,且p<0.05,具体的检验统计结果见表1。

1.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由于宏观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在多数情况下是非平稳的,因此为了避免产生伪回归现象,我们首先对其时间序列数据及其差分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在这里我们采用单位根检验(ADF)。

通过对原始变量LnConst、LnInct、LnWelt-1和LnEt分别进行水平值检验和一阶差分检验,发现以上变量的水平序列在1%、5%或10%的显著水平下都是非平稳的,其一阶差分除了DLnWel是平稳的,其他一阶差分检验都是非平稳的。接着对其进行二阶差分检验,发现在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下均拒绝原假设,表明是平稳变量,结果见表1。可见,LnConst、LnInct、LnWelt-1和LnEt均为二阶单整序列,我们可以对这四个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进行协整检验。

表1 序列的二阶差分一次检验结果

2.协整检验

通过进一步检验,我们发现无论是协整检验的特征根迹检验还是最大特征值检验,原假设None(没有协整向量)下检验统计量的值均大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拒绝无协整关系的假设,即LnConst和LnInct、LnWelt-1、LnEt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原假设At most1(最多1个协整向量)下检验统计量的值均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不能拒绝最多存在一个协整变量的原假设;同理,“最多2个协整向量”和“最多3个协整向量”的原假设也均被拒绝。所以,变量LnConst和LnInct、LnWelt-1、LnEt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且得到以下的协整方程:

根据协整方程(3),我们可以判断:长期内农村居民人均社会保障支出Et对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具有负影响。但由于农村社会保障支出的系数(0.047727)较小,说明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并没有对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起到正向的推动作用,对国民经济的增长也没有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相比之下,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系数为0.10053)和人均储蓄余额(0.04294)对消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变量误差修正模型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tor Error Correction Model)由Engle和Granger(1987)年提出来,其基本思想是:若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则这些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这种长期均衡关系是在短期波动过程的不断调整下得以实现的。建立在协整理论基础上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不仅可以反映变量短期内偏离长期均衡修正的机制,还可以反映不同经济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具有高度的稳定型和可靠性。

对上述已存在协整关系的变量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回归(见表2),得到以下误差修正模型:

除了个别系数存在t值不显著的现象外,其他变量均能通过方程显著性的F检验和变量显著性的t检验。误差修正项的回归系数反映了变量之间的均衡关系偏离长期均衡状态时的调节力度,系数越大表明调节力度越大,或者说自我修正能力越强。方程(4)中的该系数等于-0.343739,表明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对当期消费支出增长速度具有反方向影响,其效应为-0.343739。这表明长期存在的协整关系抑制了当前消费支出的增长,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当前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从而为农村消费水平的提升营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最后,从D(LnEt(-1))的系数可知,从短期来看,农村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并没有显著的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对1978-2012年间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影响的实证研究发现,不论是从长期还是从短期来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对于农村居民的低消费水平并没有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为此,有必要对我国当下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予以完善。

表2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回归结果

(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2012年底,以新农保和新农合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全覆盖,但社会保障对农村消费水平的拉动效应并不明显,原因可能是目前的保障水平仍然比较低,农村居民仍有“后顾之忧”,消费依然谨慎。就新农合而言,一方面其以大病统筹为主,但报销手续繁琐、报销比例偏低、报销项目不合理,降低农村居民家庭医疗费用的空间有限,使得农户倾向于预防性储蓄;另一方面,小病支出由农村居民个人负担,而多数农民对小病不在意,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也不高。就新农保而言,一方面,基础养老金支付仅仅停留在低水平、保基本的层面上;另一方面,个人账户部分个人缴费的边际回报率比较低,导致整体参保率较低,缴费水平不高,个人账户应对养老的作用有限。因此,政府应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支出的投入力度。其一,新农合要由“大病统筹小病兼顾”逐步转向“大病管、小病也要管”,如建立专门面向农村地区的重大疾病救助基金、尝试普通门诊统筹制度、适当提高住院报销比例等;其二,新农保制度设计要重视个人缴费的边际收益率,通过增加基础养老金补贴水平和提高个人账户基金收益率等手段,逐步提高养老金待遇,使农村居民形成未来稳定的收入预期,降低养老预防储蓄。

(二)构建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机制,实现社会保障城乡统筹

我国一直实行的是城乡有别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明显的等级性。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起步较城市晚,而且相比已经建立了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在内的社会保险制度、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市社会福利制度、城市优抚安置制度、城市灾难救助制度和城市社会互助制度等项目齐全的城市社会保障制度而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项目很少。就社会保险而言,仅有从2003年开始试点实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2009年开始试点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其他的社会保险项目则尚未建立。就社会救助而言,除“五保户”供养制度较为稳定且一直延续至今,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制度不够稳定和连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才始于2007年。就社会福利而言,农村更是处于空白状态。正是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等级性,导致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刺激作用被稀释,因此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迫在眉睫,而构建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机制则是实现社会保障城乡统筹的基础和前提。考虑到目前已经实现的城乡统一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我们可以借鉴相关经验,探索实行新型农村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以及福利制度等,实现与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另外,在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尤其要妥善处理长期处于边缘地带的城乡“两栖人”——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不应该再将其固化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而应该将其逐步纳入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当中。

(三)实现农村土地资本化,创新农村土地保障

在农村,土地是农民主要的社会保障方式,农民依托土地获得基本生活保障,是农民生活和养老的可靠手段,因此尽管进城务农民工人数逐年增加,非农业收入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但土地保障的功能并没有因此而弱化或者丧失。在土地不能自由流转的条件下,由于收益较低,农民从土地保障中获取的收益很少,消费支出自然也会受到限制。因此,为了刺激农村消费,我们要实行农村土地资本化,创新农村土地保障制度。通过土地租赁、土地信托、土地使用权买卖、土地股份合作制、土地使用权的证券化等土地资本化形式,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实行适度的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进而实现规模经济效应。这样可以增加农民土地经营性收入,在收入稳定的前提下减少对未来的担忧,从而大胆消费和放心消费。

[1]Barro,Rober J.Are Government Bonds Net Wealth.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4,82(6):1095 -1117.

[2]Cagan,Philip.The Effects of Pension Plans on Aggregate Saving:Evidence From a Sample Survey.NBER Working Paper,1965(95).

[3]H.Yigit Aydede.Saving and Social Security Wealth:a Case of Turkey.OECD Working Paper,2007(3):1 -42.

[4]Kotlikoff,Laurence J.Social Security and Equilibrium Captial Intensity.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eonomics,l979,93(2):706 -32.

[5]Melvin.The Impact of the 1972 Social Security Benefit Increase on Household Consumption.Working Paper,2005.

[6]Modigliani.F.,Brumberg,R.,Utility Analysis and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An Interpretation of Cross Section Data,Post Keynesian Economics,New Brunswick,N.J.:Rutgers University Press,1954.

[7]白重恩、吴斌珍、金烨:《中国养老保险缴费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载《中国社会科学》,2012(8)。

[8]陈树文:《社会保障拉动需求增长的理论分析》,载《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9]冉净斐:《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与消费需求增长的关系研究》,载《南方经济》,2004(2)。

[10]习明明、张进铭、邓玲琴:《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城乡收入差距的视角》,载《宏观质量研究》,2014(3)。

[11]杨河清、陈汪茫:《中国养老保险支出对消费的乘数效应研究——以城镇居民面板数据为例》,载《社会保障研究》,2010(3)。

[12]尹华北、张恩碧:《社会保障覆盖率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载《社会科学》,2011(7)。

猜你喜欢
储蓄协整农村居民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爱心储蓄
储蓄方法面面观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试论民国时期外国在华有奖储蓄会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