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山水画风格浅析

2015-12-13 06:44于硕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2期
关键词:院体唐寅画风

文/于硕

(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博士)

唐寅1470年出生于苏州,字伯虎、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苏州吴县人。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董其昌云:“唐伯虎虽学李希古,亦深于李伯时,故人物、舟车、楼观无所不工(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第七百八十六卷)。其父为商,唐寅自幼聪明颖悟,并受到良好的教育,曾师从文征明父亲文林教导,由此结识苏州士绅及文人,认识了沈周、吴宽、祝允明等。年轻时“为人放荡不羁,志甚奇,沾沾自喜。”(阎秀卿《吴郡二科志》)后在1493 至1494 两年间连失双亲、妻子和妹妹,因此收敛而一心专攻功名,并在弘治十一年(1498)乡试中应天府第一名解元,“弘治戊午试应天为第一人”(明牛若麟《吴县志》,卷之四十七),次年赴京会试。唐寅原本有望夺魁,因同往举人徐经事先贿赂主考官的仆人而受到“泄题案”牵连,被捕下狱。二人供认不讳,唐寅被革黜发往江南为吏,愤然不就,返回了苏州(李福顺著《中国美术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回苏州后,唐寅又开始纵情声色、放荡风流的生活,自署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同时卖画以维生计。1500年前后师从周臣,主宗南宋院体。1505年始远游歙休,体察自然胜景,其画风也相应转变。1514年宁王朱宸濠谋反,邀唐寅前往任职。史载“时宁藩慕寅名,厚币聘往,寅一见度有反形,乃佯狂不慧以归”(明牛若麟《吴县志》,卷之四十七)。晚年唐寅“乃皈心佛乘,号六如,治圃舍桃花坞,日游息其中”(明牛若麟《吴县志》,卷之四十七)。嘉靖二年(1523)卒,仅54岁。

唐寅 《贞寿堂图》(局部)

对于唐寅山水画分期,前辈学者有各自不同观点,笔者较为认同单国强先生所分的三个时期(但对个别作品分期也有不同观点),即唐寅30岁前为早期,31岁至40岁为中期,41岁至54岁为晚期。唐寅早期山水作品师法元人,也受沈周影响,画法以“细笔”为主。中期风格多变,师从周臣后主宗南宋院体,遒劲雄健而略存“细笔”痕迹。36岁后力求自成一家,逐渐脱离周臣画风,汲取宋元画风之长,粗细相间而刚柔并济。晚期画风谨细绵密,平淡清远,秀润空灵,具深厚功力又富文人画意韵(单国强《唐寅山水画的分期和衍变》)。

唐寅 《黄茅渚小景图》(局部)

早 期

30岁以前的唐寅沉溺于酒色,家人亡故才一心功名。现存早期作品主要有17岁时所作《贞寿堂图》和约27岁至28岁时作《黄茅渚小景图》。

其中《贞寿堂图》是为嘉祥学谕周诒之母楼夫人80岁寿诞而作,吴一鹏题中有:“山石树枝如篆籀,人物衣褶如铁丝”的形容。此图分左右两部分,左侧繁密,右侧清疏。左侧画山石施乱柴皴,略显杂乱,用笔不甚沉稳,却已体现作者对色块浓淡的主观处理的意愿。近景树木多用双钩“个”字、“介”字叶及松针叶,远处用墨笔点染。房屋工整、稚拙,内绘人物。右侧部分依平远之法,墨色稍淡,古木稀疏,远处山丘平缓、用笔温润。总体上看,作品笔法以元人及同代沈周等人为宗,整体风貌呈元人山水之风。

《黄茅渚小景图》绘黄茅小景,提款书体瘦硬。单国强先生依画题内容认为:此时正是唐寅在太湖之畔、吴郡繁都游山玩水、酣饮狎妓、生活安逸、沉迷于吃喝玩乐的一段时期,与年谱中记载“日与邻居狂生张灵纵酒,不事诸生业”一致,故推测此作作于唐寅27岁或28岁间。但唐寅1493年、1494 两年内亲人亡故,包括父母、妻子及妹妹(高居翰《江岸送别》),已对酒色有所收敛,决心考取功名。若27岁、28岁仍旧每日沉溺于酒色,次年(1498)29岁时又可以一举考中第一名解元,让人不可思议。且就画风而言,此卷确与《贞寿堂图》相仿,笔者见其山石皴法“凌乱”如故,笔墨干硬锋利,依旧重视色块分布,只是构图发生变化,人物绘制越发舒逸而已,并无相隔10年之感,若推测《黄茅渚小景图》为唐寅24岁之前的作品也许更为合适。

唐寅早期即30岁以前的山水作品风貌多受同代沈周、文征明及元人影响,笔锋细利,有干硬杂乱之感,但画面色块分布有序,已见控制,人物多兰叶描法,细腻又不失简练。

中 期

唐寅山水画中期时间在其31岁至40岁间。此10年间又分两阶段:第一阶段是31-36岁,为唐寅不意仕途,变成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阶段,同时,此阶段唐寅师从周臣,其山水画风也有明显地南宋院体倾向。第二阶段是36-40岁,此时唐寅出行远游,四处写生,逐渐脱离周臣及南宋院体画风,同时汲取宋、元及本朝各家之长,以求自成一家,在画风上亦有明显体现。而此时也是唐寅山水画的高产期,名作比比皆是。十数年的探索,换来的是其山水画风貌的步步转变,而形成独树一帜的作品个性特征。

第一阶段(31岁至36岁)

唐寅1500年拜师周臣。周臣字舜卿,号东村,姑苏人。画法宋人,峦头增峻,多似李唐笔。其学马、夏者,当本国初戴静庵并驱,亦院体之高手(姜绍书《无声诗史》)。笔者认为唐寅此阶段作品中多有与周臣笔意相似之处,如周臣《宜晚图》中松树形态与唐寅《春游女儿山图》近景松树,二者不论在树干的婀娜形态,还是树叶茂密的祥云形松针样式上都较为相仿。而唐寅《清溪松荫图》左下方的近景构图可能也参考了老师周臣《柴门送客》的构图形式。

周臣 《柴门送客》(局部)

唐寅 《清溪松荫图》

周臣是南宋院体画风的继承者,唐寅在师法周臣的时候,必然带有南宋院体画风。与此同时,1500年唐寅因“泄题案”牵连而心灰意冷,受到的打击很大,在画作中也有体现,具体表现为构图大胆,山石错落,走势明显,甚至有些夸张。在画面沉着、传统的构图安排里安放了不稳定元素,但整体上却不失均衡。代表之作是《骑驴归思图》,自题诗句:“乞求无得束书归,依旧骑驴向翠微;满面风霜尘土气,山妻相对有牛衣。”画面一改30岁前之风貌,层峦叠嶂、巍峨险峻,从平远之态化为高远之势。布局饱满,画面以大块岩石叠加而成,且山石势态走向明晰、夸张。不见从前“杂乱”之乱柴皴法,改以披麻长皴为主,小斧劈斫染为辅的表现方法。画中树叶依旧双钩,繁茂浓密,并点以山泉、小溪、栈桥、院落和人物。唯一与早期画风相似之处,应是画中错落分布的不同层次墨块。高居翰分析认为:唐寅所注重的是美感上的井然有序,反而不是自然景观上的秩序感;画中景物的轮廓十分明确,彼此之间并没有相混之嫌;其次,唐寅也以墨色的深浅来强化视觉的区隔效果(高居翰《江岸送别》)。

依风格分析,在此阶段的代表作品还有《春游女儿山图》和《高山奇树图》。《春游女儿山图》构图与《骑驴归思图》有较大差别,稍显简略、空寂,但十分严整工细,画中树木变化亦多,形态婀娜。中远景松树枝叶清晰可见,远处才用小笔触点画概括而成。楼阁工整富丽,山石多侧风小笔斧劈、斫拂,与李唐画风极为相近,颇具南宋院体之风。想来应为师法周臣之结果,体现出唐寅颖悟的天资。《高山奇树图》创作年代与《春游女儿山图》相近。两幅画风接近,树木表现、山石皴法都非常相似,只有构图差异较大。《高山奇树图》在画面布局中又让观者再次感受到“奇”字。位于画面中心和右下方有两块突兀的巨大石体,而画面右上方也斜插几块棱角分明的巨石,不禁让人们联想到《骑驴归思图》中陡峭纵横的山岩。但与之不同的是,此幅中罕有长披麻皴,取而代之的是更接近南宋院体画风的斫拂点染。同时,画面远端接近中心的地方有淡淡墨骨山峰,高居翰在周臣的作品中分析了这一构图形式:“在构图上,周臣虽然仿效南宋的布局原则,却不拘泥于某一定型的画风,也因为这样,他的作品能够免于陈腐——在当时,想要采取马远的风格作画,布局又要有创意,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周臣却能自创新意、自辟一格。把人物和最高峰安排在中央,这种手法暗示着16世纪典型的中轴式构图……”此外,画作中部出现了和《金阊别意图卷》中相仿的树木的画法,可见唐寅此时的创作风格与周臣和南宋院体都有着不解之缘。

唐寅 《高山奇树图》(局部)

唐寅 《骑驴归思图》(局部)

唐寅 《春游女儿山图》(局部)

唐寅《花溪渔隐图》(局部)

在唐寅山水作品中《花溪渔隐图》也应创作于这一阶段。但此幅与前文所举例子不完全相同,采用平远两分法,山石以披麻皴、乱柴皴变化为主,远景现拖泥带水皴法,树木繁茂,多以色晕染,气象氤氲,似与元人画风更近,加之“渔隐”主题,可能是唐寅31岁前后之作。此阶段唐寅山水作品重点体现出周臣及南宋院体之风,但如李日华《味水轩日记》所评:“东村工密而苍老,伯虎秀润而超逸”。唐寅不只满足于向周臣学习,工密而苍老对于唐寅来说只是画风发展的必经阶段,其日后必定在探寻多变的作品中寻得自成一家的道路。

第二阶段(36岁至40岁)

唐寅36岁始远游,体察胜景,并在山水画中渐渐融入北宋、元人笔意,兼容并蓄,慢慢脱离了单一的南宋院体风格,开始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山水画风。

唐寅 《王鏊出山图》(局部)

唐寅 《南游图》(局部)

此阶段早期作品包括《南游图》和《王鏊出山图》,二者风格更偏写实。前者山石画法沉稳,皴擦点染含于外形之中,用笔细润,墨色变化丰富,错落有致。树木枝叶双钩,枝繁叶茂,形态多变。远景以平远呈现,侧锋淡墨斫笔,以显远近层次。后者作于唐寅37岁时,绘王鏊赴京拜相,并以此图相赠。画风亦较为工细,虽以方劲小斧劈皴绘山石,树木线条秀雅。与第一阶段不同,此时作品整体“画法沉郁,风骨奇峭”,与单一的南宋院体风格渐行渐远。

《关山行旅图》、《金阊别意图》和《函关雪霁图》是该阶段三幅风格不同的作品。

《关山行旅图》作于1506年,采用对角式构图,笔锋细腻,但与《王鏊出山图》几无相似之处。单国强先生分析此幅画法另有所宗,盘虬的树姿和类似蟹爪的枝条可能师法北宋李、郭,而注重浓淡渲染的墨色又吸收了元代吴镇之长。此图画面呈朦胧与空灵之感,体现出唐寅此时对各家之长的关注与探索。

《金阊别意图》展现“江岸送别”的景致,图卷主人公为郑储豸,正准备动身前往北京谒见皇帝,送别一幕为全卷焦点(高居翰《江岸送别》)。此卷约作于唐寅38岁前后,以书法笔意对事物进行描画,细腻活泼、技艺精湛,与周臣《宜晚图》相似,二者表现方式类似于西方铅笔速写。比较之下,《宜晚图》简练、明晰,略显单薄;《金阊别意图》工细中带有变化,笔锋率意。高居翰认为此卷:不论是山石、树木、小丘、楼阁、桥梁或甚至身形渺小的人物,都传达出了画家自然率性的笔趣。这就是这幅举重若轻的杰作的特点之一。再者,此卷也完全没有一成不变或一再重复的定型化格式。相反,许多名气较小的画家,其中也包括唐寅的模仿者,在描绘这些景物时,则常常落入这样的陷阱。特别是在描绘岩石的皴法,以及刻画层叠交织的枯枝树桠的时候(高居翰《江岸送别》)。

《函关雪霁图》则是一幅较为宁静的作品,与前两者不同,此幅在构图和用笔上均表现有五代及宋初山水画的风貌。画面空间感较强,构图呈螺旋式上升,步步为营,可卧可居。在唐寅36岁至40岁这一阶段,宋、元、明山水画各家之长均被他所汲取,从这段时期“变化多端”的画作中可见一斑。

晚 期

唐寅山水画晚期即指41岁至54岁之间,同时这一时期也可视作他山水画作的成熟期和辉煌期。此时的代表作品主要有《落霞孤鹜图轴》、《春山伴侣图轴》、《采莲图卷》等。唐寅晚年山水作品特点为清朗润雅,少刚硬张狂。其画作多墨色淋漓、隽雅秀润,且十分大气。

《落霞孤鹜图轴》画风苍润、精细,远景处理为简略的一抹平川,近处楼阁精致、树木繁茂。山石多细笔刻画,斫拂、长披麻皴法结合,画面清新淡雅。同时,墨色的层次和位置始终被作者所精心安排,纤而不弱,细而不柔,前后有序,层次分明。唐寅晚期的山水作品不同于纯粹的南宋院体,区别于宋初和元代的表现模式,也与同时代的细腻繁茂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此时唐寅的山水作品逐渐放下了“别人”,亮出了“自己”。

唐寅 《金阊别意图》

周臣 《宜晚图》(局部)

《春山伴侣图》约作于1513年前后(也有观点认为作于唐寅50岁前后,约1519年),与《落霞孤鹜图》不同之处在于,该幅构图饱满,笔法率性随意,全幅变方硬笔锋为婉转流畅,轮廓洗练,施淡墨皴染,墨色淋漓,笔墨秀润,与早期作品《贞寿堂图》有着鲜明的反差。此时唐寅对山水画内容、构图、风格的把握已能做到得心应手、随心所欲。笔墨风格依旧细致温润,不同于文征明晚年(78岁)作品《石壁飞虹图》那样的寂寥和空灵。而作于1520年的《采莲图卷》则需在前面描述的基础上再加之“精炼老辣”来形容了。此图曾被认为是恽寿平伪造唐寅之作,后经江兆申先生考辨,认定确为唐寅真迹。单国强先生形容此卷作品用笔浓淡变化活泼,墨色浓淡反差较大,满幅淋漓,由此看出他晚年画法亦多样和多变。

通过对唐寅山水风格衍变规律的剖析和梳理,可以使我们对其山水画风的纵向发展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有助于对其作品年代、时期以及风格进行初步判断。唐寅有确切纪年的作品不多,但根据其风格的衍变轨迹,可以大致推测出其绘制的时间。当然,作品风格只能作为一种相对感性、直观的认识,而不能作为判断一幅画作作者、年代的唯一证据,还需要做全方位的考证与考辨工作。本文意在唐寅山水风格问题的讨论上抛砖引玉,以求得到方家指正。

唐寅 《关山行旅图》(局部)

唐寅 《春山伴侣图》82×44cm 纸本 水墨上海博物馆藏

唐寅 《落霞孤鹜图》189.1×105.4cm 绢本 设色上海博物馆藏

唐寅 《山水八段卷》 32.4×413.7cm 绢本 设色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唐寅《山水八段卷》赏析

在大都会博物馆的介绍中,这幅画的名称就叫做Landscapes,正如这个英文译名所暗指的那样,这件作品的大部分描绘的都是“浔阳江头”的风景,人物虽然人数较多,但都偏于画面下方,所占的比例很小,但是还是能看到主角。虽然由于时间的关系,颜色已经暗淡了很多。

唐寅的山水画成就最大,那些独自到处云游、抚慰身心的年月,大自然的清秀雄峻营养了他、塑造了他,使他具有一般南人少有的豁达胸怀。因其胸襟开阔,画山水之时,其画面气势多有壮阔,但并没有雄浑到完全是阳刚气,不逼人,反而往往挺秀,往往润泽。下笔所至处时常还带些小工笔的痕迹,是他有耐心将景物的许多细节点点绘出,但因空间疏密停匀,并未有一地琐碎,其精炼与准确,即使不爱山水画的人到了他的画面前,胸间也顿感一股清气拂过,仿佛山花更烂漫,溪水更清澈。

文征明的开篇题写:六如墨妙。唐寅自称“桃花庵主”,名号“六如居士”,故文征明赞他是“六如墨妙”。

文征明为《山水八段卷》题款,与唐寅山水画彼此顾盼生辉,相得益彰。

款识:浔阳未必是天涯,两岸风清芦荻花。谁是舟中白司马,满江明月听琵琶。唐寅画。

款识:匝坞连冈十里松,绿阴深处小桥通。携琴欲扣吟边社,云上风骚不可穷。晋昌唐

款识:古木深深覆草庐,江湖无际碧天舒。临轩尽日悠然坐,雅志应知不在鱼。唐寅。

款识:萧寺空山晚,危桥古涧秋。怆惶行簇簇,何处店堪投。唐寅。

款识:狼藉惊飞雨,心危路转赊。帘摇见远浦,欢喜是黄家。唐寅。

款识:野水荒亭气象幽,山深因少客来游。啼禽欲歇烟霞暝,一对西风落叶秋。唐寅。

款识:红树中间飞白云,黄茅眼底界斜曛。此中大有逍遥处,难说与君画与君。唐寅。

款识:寒雪朝来几朔风,万山开遍玉芙蓉。酒深尚觉冰生脚,何事溪桥有客踪。晋昌唐寅。

猜你喜欢
院体唐寅画风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宋代院体花鸟画设色风格探究
唐寅:世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看不穿
唐寅书画艺术问题浅说(之四)
宋代院体水墨花鸟画的发展状况探析
唐寅绘画专题
画风
真实存在的怪异植物:“画风”太诡异
不走寻常路 拥有独特画风的VR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