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溢芬芳 多舛人生路——写在周惊湖先生百年诞辰之际

2015-12-13 06:45文/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2期
关键词:释文周先生书法

文/ 麟 图

周惊湖 魏碑 谦虚谨慎

周惊湖画像

周惊湖(1913—1974),原名世德,学名澄,笔名公冶短,别名周徽,别号半伦、半半生。河北省临西县大十二里村人(原行政区划为山东省临清县)。世代书香,天资聪慧,早入书道,临帖无数,废笔成冢,用纸以车计。十几岁为乡党张自忠父亲作祝寿长联,诗书双绝,艺惊四座。稍大沿河游历,南下江浙,北上京卫,广求名师,曾在北京、山东报馆任职,解放后回乡任教。其书法造诣颇深。丰子恺赞道:“用笔酣畅,内敛外拓,极具创意,近60年无此手笔。”

今年是周惊湖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在中央提倡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的新形势下,追思和缅怀这位卓尔不群、落拓不羁、造诣深邃的书法大家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周惊湖先生的故乡是河北省临西县东枣元乡大十二里村。少年时期,我常去姥姥家串亲戚,周先生村里那条由东至西的大街是我的必经之路。过往时,常看到一位衣衫破旧,身背粪筐,徘徊在街头巷尾的长者,有时也会迎面邂逅。其中等身材、脸方额高、双目有神、面庞清癯。从老人那里得知他叫周惊湖,出身不凡,书法大名鼎鼎。由此,我少时就对周先生萌发敬仰之情。

光阴荏苒,1996年底,我任临西县副县长时,周先生仙逝已有21 个春秋,而周先生散落于民间的书法作品就像焕发异彩的珍宝一样在冀鲁大地熠熠生辉。由于对文化事业的热爱与执著,我一直觉得收集、整理、挖掘、保存这些难得的书法艺术遗产刻不容缓。

2001年,恰逢时任县文史办主任李夫燕同志慧眼独具、热情高涨,建议与我不谋而合,收集整理周先生遗墨,李夫燕同志不避寒暑,穿行于运河两岸的大街小巷和广大农村,凡有线索之处,足迹必至。历经三年多时间的努力,终于付梓出版了《惊湖遗墨》一书。此书面世,令书家愕然。我们在收集、整理过程中对周先生的人生轨迹、艺术造诣、文化素养也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

周先生的书法造诣、方家褒誉,常人难以颉颃。在20世纪40年代,周惊湖先生曾与国画大师李苦禅交好。1960年前期,彼此尚有书信来往。他致李苦禅的信,特用毛边纸写核桃般大小的字,或魏、或隶、或草、或行,烟云满纸。苦禅先生阅后复云:“晤字如面,先生用笔骨法能悬针垂露,墨法圆浑不滞,笔笔含情。字字如锥划沙、满篇生辉,功力不减当年。”对周先生的书法作品给予很高评价。

1972年秋,北京外国语学院的贺光明携友人赠予的周惊湖书写的圆魏体“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对联赴“上海书法观摩展”,途经岳父家,巧遇丰子恺、钱君匋、唐云诸名家,展其视之,均皆惊叹。丰子恺赞道:“用笔酣畅,内敛外拓,极具创意,近60年无此手笔。”钱君匋亦说到:“此人用笔心圆管直,用墨如绵藏铁,万管齐力。”

1984年,临清剧院落成,邢台市文化局派员进京请当时的中国书协主席舒同题写院名,舒同说道:“临清有个周惊湖,字比我写得好,还是请他写为好。”2004年其书法作品珍藏册《惊湖遗墨》出版发行。中国书协副主席钟明善观后称赞道:“读周惊湖先生的作品,犹如凭临一池素洁静谧的秋水,其间聚散离合着书法家淡泊宁静却又高蹈逸出的心智。他师法传统但和而不同,有新意,有自己的胸臆和心境抒发,因而有精神,有生机和活力,也就有发展。”此后,权希军先生、刘文西先生、乔十光先生等都为周先生题了展词,张冀、曹柏崑二位先生亦题了词。特别是最近中央文史馆馆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欧阳中石先生鉴赏《惊湖遗墨》后欣然题写了“周惊湖书作展”六个大字,足以说明中石先生对周先生书法地位的认可。惊湖先生对自己的艺术成就是自信的,生前曾多次向友人说:“拙笔或可传世,日后自有定论。”临终还留下一幅对联:“何日雨晴云出溪,白沙青石洗无泥”。

周惊湖先生系河北省临西县大十二里村人。1914年生,名世德,字澄,号惊湖,别署惊涛、三寅子、半伦、半半生、耳顺翁、了空道人等。周先生出生于富庶仕宦之家,伯父周振东为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科武进士,在晚清及袁世凯部下任职,长驻河南郑州。父亲聪明伶俐,早识文墨,随兄长驰骋沙场,转战安徽亳州、湖南长沙一带。晚清及袁世凯时期,其父躬身案牍,官至省属。其父先后在安徽、长沙官邸设立私塾十二年,特聘国学、书法大家为子授业,从而为其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和书法艺术根基。

临西县历史悠久,汉代设置清渊县,北魏更名临清县。后几经演变,成为临清县的河西部分,1965年初,设立临西县(山东临清西部五个区,以运河为界,划为河北省),著名的京杭大运河从此流过,周先生的家乡在运河西岸。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深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不少文化名人,明朝布衣诗人谢榛、清朝行乞兴学武训、抗战名将张自忠、文学泰斗季羡林等,周先生同样胪列其中。

李燕为周惊湖专题而书 金石同寿 2014年释文:古之书家,多为身后名声大震而传世者,或者在世虽成名家而人去即名亡矣!亦有人虽已去而书与金石同寿者铭于青史。然近世书坛乏德日甚,虚名者日多,涉利者日众,早遭观者侧目,尤令真书家不耻矣!今偶见惊湖老人书法遗作,且知其生前几近凋零湮没,幸有知音善士发现周老遗珍,倾心付梓,精工装潢,从兹面世。此非止惊湖先生艺事之幸,诚国家书坛之幸也!世间竟有不攀贵不谋财之士,为已逝贤者传灯续薪,于当下时势之际,尤为难能可贵也!拜览周惊湖先生遗墨集随感录此,皓首学子李燕。钤印:李燕壮北(朱)、平常心(朱)、道不远人(朱)知音御览之宝(白)

魏碑 释文: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登庐山。

周先生与画家李苦禅交往甚密,感情笃厚。在北京时苦禅先生携周先生去拜见齐白石先生并得到指点,加之他天资聪颖、一生求索,笔耕墨耨。所有这些内外因素的聚合,造就了周先生在书法艺术方面独树一帜。他诗书画印,自辟蹊径不让前贤,所治之艺为世所重。其书法诸体皆通,尤擅魏碑。蝇头小字、擘窠榜书都能信手书就。他不计笔墨纸砚,不择场所环境,席地而书,照样使作品出神入化。他研承古法,不落窠臼,是一位怀抱古典、创造经典、立足当代、张扬个性、引领时风的书法大家。

周先生青壮之年,先在天津宁河供职,并作自嘲诗一首:“我亦接邻第一关,徜徉奉此等因间;名山事业吃喝睡,寿世文章呈电函;侧帽翩翩真醉汉,戎装浮浮假军官;年来小试逢迎术,侥幸山人已厚颜。”后与同乡胡代耕(生前系海军后勤部政委)南下从戎。但由于与其个人艺术追求相悖,随后改弦易辙。之后,在北京吴晗先生创办的《儿童晨报》社,一展才华。解放后,由于家庭出身原因,回临清、临西老家生活,以为人写字维生。

周先生命途多舛,淡泊名利,性格孤傲,幽默诙谐。1975年1 月19 日(农历腊月初八)辞世,走完了凄苦晚年。

周惊湖先生的书法理念、治学境界,常人难以达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周先生之所以身处逆境又在书坛“上下而求索”,也是与他的书法理念、治学境界分不开的。其一,刻苦。先生深谙为书之道,必先勇于吃苦,肯受磨难。他喜书与生俱来,自幼即临习认真,闻鸡即起,焚膏继晷。古人云;“书学法帖,师法自然。”他一生临碑临帖不计其数,他自己对别人说:“少时练字用的废纸拿马车向外拉”。故钟鼎、石鼓、秦篆、汉隶皆纳于胸,然后学史理脉,崇碑宗王,以前贤书论为依托,以历代书家为圭臬,继承、参悟、创作、出新,在碑学方面占有一席之地。其二,乐道。周先生步入书道,少年时已艺冠群芳,为爱国将领张自忠严父书祝寿长联,艺惊四座,传为佳话。青年时代出京入卫,逾河达江,结识天下名流,受益良多。渊博之识,超然之心,使其不为名利所扰。后半生处在社会“卑贱”之境,始终保持泰然不惊的心态,这种心态是他潜心求艺的力量源泉。周先生一生刻苦努力,在崎岖的书法之途匍匐前行,终于打开了通向艺术殿堂的神秘之门。其作品不从俗套,不摹古人,融古法经典于胸内,发创新激情于笔端,将庞杂的取法化成自我语言,创新了“圆魏”书体,其风格独特,在燕赵齐鲁之域乃至全国异峰独峙。其三,安贫。周先生于学于艺不废热爱,旅尘旅俗情操自立,在物欲横流之时而心志不颓,精血诚聚。因被打成“黑五类”生活度日如年,他历经磨难,“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处处托钵吹箫,岁岁囊橐似洗”。周先生忘忧而守道,一旦伏案作书,似居豪宅广厦,若与美女对歌,境界如此神往,不啻升高登仙。“智者当借力而行”,先生迂曲转进,顺应潮流。在“文革”之时,他前半生所写的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一帧帧作品,红卫兵作为“四旧”付之一炬,尽管心如刀绞,然而却泰然处之。

为了继续钻研书法,他把毛泽东主席和鲁迅的诗词视为护身之法宝,作为书法的唯一内容,使自己的书法创作“合法化”,因而给后人留下一批艺术完美诗书双绝的宝贵文化遗产。鉴此,不难看出周先生对书法艺术的追求,步履是多么艰难,意志是多么坚强。

近日,经中共临西县委批准,临西县文化促进会成立了,余任会长,备感责任重大。继续挖掘、整理、保护周先生的书法遗墨是我们的责任。愿周先生精益求精的书艺精神,在繁花似锦的艺苑春天里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以此带动临西县运河文化、潭腿文化、玉兰文化及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长足发展。我们殷切期待着文化繁荣的明天快步走来。

隶书 释文:为了忘却的纪念。长夜渡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魏碑 释文: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诗五律一首,过故人庄。一九七三年,长夏雨后,惊湖周徽学书六体于郭堤。

魏碑 释文:莫将真气助忧伤,愤死英豪世更长。陌上虽多马跳跃,天边亦有凤翱翔。三千宾客磨圭角,二百山河拥剑芒。等是一场春梦过,自馀恶足更悲凉。康节先生七律一首。

篆书 释文: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笑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隶书 释文: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草书 释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工部诗,七律一首。

楷书 释文: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送瘟神七律一首。

猜你喜欢
释文周先生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诗。
《肩水金关汉简(贰)》释文订补
《肩水金关汉简》(壹)(贰)释文校订
书法欣赏
戴着耳塞生活的人
细腻不等于多情
礼必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