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树苌
(作者为原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刘奇林,号静怡轩,祖籍河南林州。书临二王、柳公权、赵孟頫、黄庭坚、米芾、王铎等书法家。十余次入选全国、省、市书展并获奖。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新闻摄影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直书画协会常务理事、太原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北京荣宝斋等收藏,出版有《刘奇林书法集》、《当代青年书画家作品·刘奇林专辑》。
去年初夏的一天,与几位书友造访刘奇林寓所,其位置在汾河东畔的一幢公寓楼里。奇林住在最高一层,并持有开发商赠送的顶层阳台。阳台面积约有七、八十平米,站在阳台向西远眺,苍苍西山,粼粼汾水,尽收眼底。阳台上上百盆花木争芳吐艳,生机盎然。阳台有奇林的茶台,几个书友品着香茗,观赏着银光跳跃闪烁的汾河和岸畔郁郁葱葱的林木草地,顿觉心旷神怡。奇林的书房在阳台一角,书友们未甫坐定,他就和妻儿忙不迭地为大家展示他近年来临摹创作的百余件作品。奇林主攻行草,兼及诸体,形式多样,我过去对奇林接触不多,作品亦无印象,这次集中观赏其书作,感受颇深。奇林书作,从技法、功力到整体的审美把握,都欠缺不少,但给我心灵有一种震撼,他的书法起点高,路子正,胸次旷逸,境界高远,风骨峥嵘,大气不俗,从作品看出作者有不一般的才华与灵气。
以后和奇林多有接触,知道他的学书经历,慢慢读懂了他的书学思想。和所有在事业上取得成绩、获得成功的人士一样,他们从小就对后来从事的事业有与生俱来的兴趣,兴趣会产生动力。奇林也是如此,他从鬓龄起就特别喜欢写字,6岁上小学写“柳体”大楷,小小年纪就写的有模有样。奇林对书法的爱好也受到父亲的影响。他的父亲擅操琴、善书法,特别喜爱家乡的豫剧,每得空闲,老人家都会拉起架子唱上几段。奇林父亲以多才多艺而闻名于方圆数十里的家乡。奇林得到父亲的文艺遗传基因,对书法有天生的禀赋。在小学阶段每学期都会拿到书法奖项,这无疑激起少年时期的奇林对书法的更大兴趣,书法一直陪伴着他的成长。他在十七、八岁前一直临习唐宋大楷,以柳为主,兼学颜、苏诸家。参加工作后,虽然忙碌,但只要一有时间,就会伏案读帖、临帖,不使一日闲过。那时候的奇林不算富余,他写字用的纸主要是旧报纸,有时候连续写几个小时,用过的纸会堆成小山,单位能找到的过期报纸都让他挥写一空。这时候的他还订阅书法专业报刊,以开阔眼界,增加见识。《书法》杂志从创刊订阅起,至今期期不落,杂志一直是奇林书法前行的良师益友。
二十几岁的时候,奇林书兴更浓,取法甚广,一时间,昨日颜,今日柳,明日苏,后日米,看似转益多师,实则浅尝辄止,浮华不实。这期间,一位从事教学工作并有很深文字功夫的表叔告戒奇林:“书不可太杂,不可贪多,要以一、二位古代大家法书为本,端正心态,严谨法度,夯实基础,广见博览,旷以时日,会有大进。这对奇林无疑是醍醐灌顶。从此,他遵照表叔忠告,改弦易辙,踏上正途。
奇林29岁来到太原,工作繁忙,没有太多时间练习,但还是隔三岔五抓时间看帖、临摹,研读书法理论。他还利用工作流动之便,每到一处,便遍访当地古寺庙、大院落,观赏匾额楹联、碑碣刻石,目识心记、会心领悟。有些拍成照片,回家后心摹手追,反复揣摩,获益亦多。
新的世纪,奇林的书法也进入新的阶段。他在不放弃楷书练习的同时,听了表叔的话,临习赵孟頫小楷,对《华山碑》、《张迁碑》等隶书名碑与金文小篆也多有用心。奇林最钟情的还是行草书,尤以“二王”法帖用功最勤。降至唐宋元明,则倾心于张旭、怀素、米芾、王铎、傅山诸家。他创作有多篇以右军《兰亭》为本的小行书,作品能得右军清新流丽、醇雅古澹之韵趣。奇林最激赏的还是觉斯、青主两家,两位大师那激情澎湃,豪迈不羁,酣畅淋漓,汪洋恣肆的大草方,常令他心动不已。奇林说他自己外表文雅潇散,但骨子里却不乏豪放雄迈,每每兴之所至时,就把平时所识所学,用自己情性,以自家笔墨,纵情挥洒,翰动若驰,霎时云烟满纸。奇林经常从晚八时挥写到凌晨六时,情绪激昂,乐在其中,不能自己。他有好几件惬意之作都是在这种状态下创作出来的。
距上次拜观奇林书作之后整整一年,他精选了几十件新作要结集印行,这批作品较之一年前有了显著提高。他还是长于行草,尤其通达连贯,奔放激越的大草书,最能传达他的激情与畅快,其有的作品已相当可观。如刘禹锡诗“九曲黄河万里沙”一幅,线条凝练而流走自如,字形端雅而摇曳多姿,章法疏宕而虚实相映,气息畅达而婉转冲和,诚为奇林得意之作。他还有一件竖幅行草,写的是元英师道《西江图》,此作开合收放、虚实聚散大关系很好,字形亦稚拙有趣。有特色的是线条细而筋骨遒紧,笔致澹而松弛洒落,点与线的交互使用,似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雅韵。斯作画面轻盈明快,含蓄隽永,亦奇林之佳构。奇林擅写对联,尤以五言最佳,其中“浪高云淡”与“细流高路”两幅,点画端凝而不失灵动,字形稳当而变化多方,亦行亦草,和谐自然。上下两联均能呼应顾盼,浑然一体,堪称佳作。苏东坡尝言:“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意谓楷书容易写得严谨板滞,缺少灵动;反之草书容易流利飞扬,而难在动而能稳、能沉、能有份量。以奇林当下状况,应深味其中三昧。
行书 对联 138×35cm×2 纸本 2009年释文:势欲凌云去,风行带雨来。奇林书。钤印:千江有水千江月(白文)刘奇林印(白文)
行书 70×34cm 苏东坡《石恪画维摩赞》 纸本 2008年释文:我观众工二师,人持一药疗一病。风劳欲寒气欲暖,肺肝胃肾更(平)相克。挟方储药如丘山,卒无一药堪施用。有大医王抚掌笑,谢遣众工病随愈。问大医王以何药,还是众工所用者。我观三十二菩萨,各以意谈不二门。而维一钵饭,餍饱十方无量众。断取妙喜佛世界,如持针锋一枣叶。云是菩萨不思议,住大解脱神通力。我观石子一处士,麻鞵破帽露两肘。能使笔端出维摩,神力又过维摩诘。若云此画无实相,毗耶城中亦非实。佛子若见维摩像,应作此观为正观。戌子年冬奇林。钤印:刘奇林印(白文)
奇林一开始就确立了超凡脱俗的审美理念,他的书法不以俊美胜,而更多的是追求浑朴、古拙、苍厚、雄放,追求“用生为熟,熟乃可贵。”奇林写字随缘适性,心无挂碍,直抒胸臆。他认一个理,就是古人说的:“学书勿惑俗议,俗人不爱,而后书学进。”所以奇林不在乎别人对他书法的品藻讥惮,臧否毁誉。他坚持认为,一个书家若为俗论左右,难以精进。
奇林明白一个道理:要想写好字,必须读好书,书法的高度取决于学识修养的高度,思想境界的高度。因为技法通过功夫的积累可以达到,而作品所体现的风韵、气格、境界,必须通过学养。故而他一直没有放松读书,没有放松对艺术的思考。奇林说他以前看书杂,偏重于小说,现在兴趣多在诗歌和山水画,并特别注重书法理论的学习研究。奇林善于学习,对古代经典他在不断的实践中领悟其真谛,对于现当代的书法现象、书法人物能用心关注,取其之专补已之短。奇林还有一个好的品质,于书法精研覃思,穷其奥妙,而心无旁骛。他自己说不会搓麻将,不会打牌,却善歌舞,业余时间多在书法上。目标一以贯之,又孜孜不倦地追求,少有懈怠,这是奇林取得成绩的重要因素。
奇林聪颖敏悟,在学习上能取精用宏,在美学上追求大朴不雕,大巧若拙,在思想境界上磊落宏逸,他诸多品格与学识的优势,将会使他在书法上取得更大成功。他将会以奇异桌荦之姿,屹然特立于书法之林。
草书 李白诗 69×55cm 纸本 2011年释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奇林书。钤印:刘奇林印(白文)
行书 对联 138×35cm×2 纸本 2009年释文:长风振云翮,震雷起渊龙。刘奇林。钤印:天人合一(白文)刘奇林印(白文)
草书 韦应物诗 138×68cm 纸本 2013年释文: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对秋山。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癸巳年秋。奇林。钤印:刘奇林(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