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义达 陈建魁
百家姓之姚姓
文/袁义达陈建魁
洪洞舜王庙
九嶷山舜帝陵
汕头姚氏大宗祠
姚姓在中国100大姓中排名第62位,在安徽、广东、江苏、四川、浙江等地影响较大。当今姚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33%,总人口有410多万。
当代姚姓的来源主要有三支:
第一支出自妫姓。姚由兆加女旁组成,兆为其本义。古时占卜时以火灼龟甲,观察龟甲产生裂痕的形态以占吉凶,称为卜兆或占兆。舜的部落因居于山西永济的妫水旁而姓妫。舜十分擅长占卜,遂以姚为姓,其出生之地遂称姚墟,其族称姚人。姚墟在今河南省濮阳县徐镇。姚墟盛产桃,姚人以桃树为图腾。姚姓是舜氏族从妫姓氏族中分离出来的分支。所以,姚姓的历史至少有4000年。
第二支为田姓改姓。虞舜曾娶帝尧的两个女儿为妻,使之居于妫汭,他们的子孙有的以水为姓,姓妫。西周初年,舜的后裔妫满受封于陈(今河南淮阳),建立陈国。公元前672年,陈厉公的儿子陈完因陈国内乱出奔于齐,改姓为田。西汉末年,田完的裔孙田丰被王莽封为代睦侯,以奉祀帝舜。田丰之子田恢为避“王莽之乱”,南迁吴郡(今江苏苏州),改姓妫,其五世孙妫敷,又改姓姚,迁居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西)。这支姚姓的先祖也可以追到虞舜。
第三支为外族改姓。十六国时,南安赤亭人姚弋仲,世为羌族首领,自称为帝舜之后,其子姚苌于384年在陕西长安建立后秦王朝,历三帝,共34年。后秦灭亡后,一部分子孙南迁江南,混入汉族之中。
先秦时期,姚姓主要的活动地区在河南、山东一带。秦汉两晋时期,姚姓已播迁至北方各地,以及长江以南广大区域。西晋时,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西)羌人姚氏盛极一时。由羌族姚苌建立的后秦,为十六国之一,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强盛时拥有今陕西、甘肃、宁夏及山西、河南的一部分,这是姚姓在历史上建立的唯一政权。两汉之际南迁的吴兴武康姚氏衍出陕州硖石(今河南省陕县)姚氏等多支姚姓大族,出了姚崇、姚思廉等名载史册的人物。唐初,陈政、陈元光开辟漳州,有光州固始人、任府兵队正的姚廉洁随之入闽。宋代,江浙一带姚氏称盛。明初,姚姓分迁于山东、河南、河北、东北等地。清代,安徽桐城姚氏在全国较为有名。从清初开始,闽、粤姚氏陆续有人迁到台湾,后又有移居海外者。
姚姓人口目前主要集中于安徽、广东、江苏三省,大约占姚姓总人口的25%;其次分布于浙江、河南、四川、河北、湖北、湖南,这六省又集中了33%的姚姓人口。安徽为当代姚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姚姓总人口的8.6%。全国形成了以皖苏浙、粤湘为中心的两个姚姓高聚集区域。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姚姓历代名人211位。历史上姚氏名人主要有:春秋郑国大夫姚句耳;东晋车骑大将军姚弋仲;十六国后秦建立者姚苌,国君姚兴;唐朝史学家姚思廉,宰相姚崇、姚璹;元朝翰林学士姚枢,文学家姚燧;明朝永乐皇帝的谋士、《永乐大典》纂修官姚广孝,画家姚绶;清朝学者姚际恒、姚文田,文学家姚範、姚莹、姚燮,散文家姚鼐,湖北襄阳农民起义首领姚之富;民国目录学家姚名达;当代历史学家姚从吾,古文字学家姚孝遂,剧作家姚一苇,国务院前副总理姚依林。
洪洞舜王庙 位于山西省洪洞县万安镇东圈头村南里许,又称神立庙。有舜王殿、娥皇女英殿、尧庙、子孙庙、玉皇庙、关帝庙、老君庙等,建筑面积600平方米。
绍兴舜王庙 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又名大舜庙,以殿宇宏伟、结构独异、雕刻精湛闻名于世,系绍兴著名的古建筑之一。舜王庙在绍兴城东南43公里的舜王山巅,重建于清代咸丰年间,同治元年(1862年)重修。
九嶷山舜帝陵 位于湖南省宁远县九嶷山舜源峰。陵内有汉代所立“帝舜有虞氏之陵”碑。《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之山,是为零陵。”陵庙内中轴线上由北至南分别为山门、午门、拜殿、正殿、寝殿,两侧为祭碑房、厢房、钟楼、鼓楼、角楼及连廊、崇德坊,正殿内有舜帝铜像。宫墙前修有神道、金水桥、华表及祭祀广场。所有的建筑造型端庄,气势恢宏。
姚坑姚氏宗祠 位于福建省长乐市文岭镇姚坑村,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明永乐年间,姚广孝修缮祖祠、重修祖谱。明嘉靖年间,因倭寇入侵,祠堂被毁,1944年重修,1994年在原址上重建。长乐姚坑姚氏祠堂堂号为“耕历堂”,取纪念舜帝之意。长乐姚坑姚氏一脉是唐朝名相姚崇的后裔,至今已有900多年。
岳母姚氏墓 位于江西庐山支脉株岭山北。南宋绍兴元年至五年(1131年-1135年),岳飞率领岳家军转战江州,其母姚太夫人亦随军。绍兴六年(1136年),岳飞调军鄂州,不料老母病故军中。岳飞上书朝廷,将母亲的骨骸埋葬在庐山。岳母墓在庐山的支脉株岭山北一个山冈上,墓高1.7米,圆形拱顶,石灰石结构,墓碑正中刻“宋岳忠武王姚夫人之墓”,墓前有拜台和祭器。
峡川姚氏宗祠 位于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峡川镇,系当地姚姓各族祭祀、聚集的公众场所。姚姓始祖姚伯名,于元至正年间由安徽歙县深渡迁至衢北的峡川。现存的姚氏宗祠系清同治年间建造,1938年重修,共三进,面积约1100平方米。
汕头姚氏大宗祠 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棉城中山中路,始建于1602年,是为纪念宋末民族英雄、潮阳县令姚鼎,明代顺天府治中、抚州府通判、京闱解元姚琛,南京兵部郎中举人姚瑷,南京户部主事、广西参议、进士姚绍等名臣而建。
池州姚氏宗祠 位于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刘街乡姚街村,为明清木质抬梁式建筑。宗祠坐北朝南,正祠五进,42开间,面积699平方米,内有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的“来龙碑记”和3块匾额。据祠堂里的石碑记载,这里的姚姓最早是在明朝隆庆年间从徽州婺源迁徙过来的,分居13个自然村落。
歙县渔梁村 位于安徽省歙县徽城镇,占地8万平方米,人口1800多人,是2005年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24个“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渔梁村形成于唐,约在乾元二年(759年)姚姓迁居渔梁,并发展为村落。古村落内现存传统古建筑430处,其中保存较为完好的有320处。
姚雪垠文学馆
姚长子纪念碑 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镇南侧寺基村,1937年6月为纪念明代抗倭英雄姚长子而建。碑通高约6.5米,由碑身和平台两部分组成,碑底呈正方形。碑身坐北朝南,混凝土结构,上部正面隶书阴刻“姚先烈绝倭纪念碑”8字,下半部正面嵌一块太湖石,上有姚长子遗像。
姚雪垠文学馆 位于河南省邓州市。姚雪垠原名姚冠三,出生于河南省邓县姚营寨(现邓州市九龙乡姚营村),其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被誉于“规模宏大的悲剧性长诗”。姚雪垠1921年至1924年就读于由花洲书院更名的邓州高等小学。花洲书院内陈设有“姚雪垠文学馆”和姚雪垠铜像,展示了作家跌宕坎坷的人生历程和辉煌的文学成就。
本栏目协办单位: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
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
(下期百家姓之谭姓 敬请关注)
歙县渔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