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倩
摘 要:装饰是基于人类对美和幻想的双重追求这一本能而产生的。装饰往往通过其艺术表现形式来传达情感。地方建筑的装饰艺术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及时代特征,文章针对吉安地区宗祠门楼装饰艺术研究进行深入系统的学术研究,并力图通过对江西宗祠门楼装饰的艺术角度分析其审美特征及成因。宗祠门楼装饰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当时的社会文化条件和其特殊的地理环境,而特有的历史文化则催生了独具特色的宗祠门楼装饰艺术,传递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各地区文化在长期交融中所形成的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具有极高艺术价值。
关键词:吉安;宗祠;门楼;装饰
一、宗祠门楼建筑基本概况及类型
宗祠是用来祭祀的建筑,祠堂的规模、装饰、地理位置往往都较为讲究。吉安是有着深厚文化历史底蕴的地区,保存有大量的宗祠建筑,其中以富田、渼陂、钓源、金滩等地最具典型性。
本文的研究以宗祠门楼为对象,针对其造型及装饰进行新的理论研究。经作者实地调研及查阅相关资料,吉安地区的宗祠门分为院墙式、屋宇式、牌楼式类型,其中明朝时期的宗祠多以院墙式、屋宇式相结合,清时期则以牌楼式为主。院墙式宗祠门即在宗祠主体建筑的前方以院墙相围,宗祠的大门则开设在院墙之上,有些还会在门厅之外加设影壁或门廊。屋宇式即宗祠门为一座门厅,正中央开设大门,门头上悬门匾,门两侧有门联,往往装饰以木雕、彩绘、石刻、泥塑等。牌楼式宗祠门是指以牌楼的形式加在大门上作为装饰,而不是真正的独立式牌楼门,材料结构形式多样,造型精美,极具当地特色。
诚敬堂(王氏宗祠),位于吉安青原区富田镇陂下古村,建于明朝中期。其宗祠门的建筑类型为牌楼式,其中该门楼是开设在门厅上,材料以木质结构为主。诚敬堂的门楼是一座立体的木结构门楼,但仍为门厅的一部分,并非独立的牌楼,造型丰富,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其宗祠大门是依附在门厅上的牌楼结构,楼顶高出门屋的屋顶,凸显大门。门屋为三开间,前有门廊,中间的开间开大门,门楼中央字牌书写“兰桂馥馨”,中門的门头上悬挂“王氏宗祠”匾额。左右两个小开间各开一扇小门,左右两根立柱都高于屋顶,上方为一高两低的木结构屋顶,组成门牌楼,门楼前方设有广场及池塘,极具当地特色。
敦仁堂(谭溪胡氏宗祠),位于吉安青原区富田镇陂下古村,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其宗祠门的建筑类型以院墙式和屋宇式相结合,其中院墙式为极具当地特色的“朝天门”。“朝天门”为砖石结构。敦仁堂与富田村其他的祠堂又有所不同,祠堂前方以院墙相围,大门开设在院墙之上,门上建有门头,门洞上方中央门牌刻着“朝天门”三个字,且极具特色的是大门朝向因当地风水学说影响并不是设在祠堂的正前方,而是设在祠堂侧面。“朝天门”整体高于围墙,外墙与大门为褚红色,然后饰以白色块状纹,加以彩绘、雕塑进行装饰。正门朝里一面设有一木质藻井和门廊。在围墙内面设有与内里屋宇式大门相对应的影壁。屋宇式门为五开间三门,中间三开间往里收,形成门廊,造型简约、古朴。
崇孝堂(匡式娘娘祠),位于吉安青原区富田镇陂下古村,建于明朝时期,由照壁、聚星池、参亭、厢房、朝楼、享堂等组成。其宗祠门的建筑类型以院墙式和屋宇式相结合,当地又名“梳妆楼”,极具特色。其独特之处在于其内部的屋宇式门楼之上再加建一阁楼。这种祠堂式的门楼在其他祠堂中是前所未见的。
永慕堂(梁氏宗祠),位于吉安地区的渼陂古村,始建于南宋初年,元末被毁,明朝正德年间重建,清乾隆年间又经加建,是典型的明清结合式的建筑,五开间三进式布局,是牌楼式的典型代表。
三槐第,位于吉水金滩燕坊古村,宋末明初建,清乾隆年间重修,三开间三进,是牌楼式的典型代表。
欧阳氏总祠,位于兴桥镇的钓源古村,建于明正德年间,五开间三进,为屋宇式典型代表。
二、门楼装饰的地域特征及时代特征
建筑装饰都是依附于建筑本身,门楼装饰则是依附于宗祠建筑的装饰艺术形式。吉安地区的宗祠门楼装饰艺术与当地的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受到了时代与文化的影响。艺术往往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传达了当地人民的思想情感,任何的艺术形式都会受到时代的制约与影响,建筑装饰则通过装饰艺术的形式进行表现。吉安地区历来崇文重教,耕读传家,受到庐陵文化的熏陶影响,宗族文化对吉安地区家族祠堂的装饰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吉安地区的宗祠在发挥其祭祀功能的同时,还在装饰艺术中,处处彰显功德业绩,具有传承祖训、教化后代的作用,使得吉安地区的宗祠门楼的装饰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及时代特征。
吉安地区宗祠门楼的装饰工艺主要集中在宗祠门楼建筑的屋顶、屋脊、门扇、门框及门上的其他附加装饰,如门神、门联、祈福物、辟邪物、应时装饰物件等。在宗祠门楼的建筑装饰类型方面主要以彩绘、泥塑、漆饰、木雕、石雕等为主要装饰类型。题材多数为植物、动物、人物、山水、典故等,多以单体或组合形式进行艺术表现。整体的装饰风格,明朝时期略显庄重,以简约质朴为美。到了清朝则逐渐变得造型多样、富贵华丽、精工细作,装饰手法也更为丰富。
渼陂古村的永慕堂,宗祠规模宏大,布局精美,造型独特,该门楼开设在门厅上,是一座立体的木结构门楼。宗祠大门依附于门厅上的牌楼结构,楼顶高出门屋的屋顶,凸显大门,门屋为三开间,前有门廊,中间的开间开大门,门楼中央字牌书写“翰林第”,中门的门头上悬挂“梁氏宗祠”匾额。左右两个小开间各开一扇小门,左右两根立柱都高于屋顶,上方为一高两低的木结构屋顶,组成门牌楼。其中宗祠门楼风格极具当地特色,门楼的屋顶造型尤为独特,屋角高翘,当地有“飞檐翘角坡屋顶,青砖黛瓦马头墙”的说法。屋脊上装饰有宝瓶,正吻饰有“鳌鱼翘首”,屋顶的翘角上装饰有凤纹,门楼立柱及门楣之上都装饰有吉祥动物,如喜鹊、龙纹、狮子等,立柱上都装饰有宝瓶,象征四季平安,吉祥如意,雀替则装饰以“福、禄、寿”为主题的雕饰。整体造型为“官帽”结构,在当地称之为“喜鹊聚巢”,是吉安地区家族祠堂的木构牌楼造型的典型特征。敦仁堂,其宗祠门的建筑类型以院墙式和屋宇式相结合的“双门”,院墙式为极具当地特色的“朝天门”。“朝天门”外墙与大门为褚红色,然后饰以白色块状纹,以彩绘、雕塑进行装饰。屋檐装饰有卷草与鳌鱼,顶部装饰有“魁星点斗”。endprint
通过以上具体案例分析,吉安古建装饰具有物质与艺术的双重属性,通过建筑装饰所表现的内容题材,都具有象征和比拟的意义,人们的思想和愿望通过神话宗教等进行表达,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建筑通过装饰进一步表现了某些更为具体的思想,如“鳌鱼翘首、魁星点斗、喜鹊登枝”都象征文章显达,独占鳌头之意。这些建筑装饰的内容无不表达了人们向往科举成才的美好愿望。在建筑装饰的主题形象上,动植物、山水、人物等都进行了艺术的加工与变形,被高度简化和概括,成为艺术的符号,甚至出现带有情节性的画面内容,如“渔、樵、耕、读”的木雕、彩绘,极其生动地表现了人们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作者通过这些宗祠门楼装饰的表现内容及手法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吉安地区宗祠门楼建筑装饰上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时代特征,人们渴望通过科举改变命运,所以在建筑的装饰造型上必然呈现这种特点。这也说明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表现内容都脱离不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带有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物质生活和形态的印记。
三、宗祠门楼建筑装饰的研究意义
宗祠建筑装饰的艺术研究,在江西地区目前尚未形成成熟的研究体系,主要以建筑的空间型制研究居多。而对于宗祠门楼装饰艺术研究在学术领域之中也多以社会学、考古学、建筑学等角度的研究居多,主要以考古研究及现有的文物为基础,对宗祠门楼装饰艺术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研究。或者是从社会学角度对宗祠门楼装饰艺术的发展、变迁做了全面的研究分析。而却鲜少有从门楼装饰造型特征的角度对于明清宗祠门楼装饰艺术进行深入的研究。作者通过查阅到的目前关于家族祠堂的装饰艺术特征文献史料来看,对于家族祠堂的门楼装饰艺术特征研究,多集中在古徽州等地。江西地区有着非常丰富的传统宗祠遗存,其建筑型制、构造装饰以及文化內涵又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同时又受到周边省份如安徽、湖南、浙江、广东、福建等地文化艺术的影响,在本土文化艺术的基础上与外来艺术的交融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点。目前对于江西地区的宗祠门楼装饰艺术研究也只是凤毛麟角,未形成完整的系统体系。有些则是从建筑形态的内容方面论述,并未对其进行深层次的挖掘研究。本文有针对性地对吉安地区的宗祠门楼装饰艺术研究进行系统性的梳理、研究,为江西宗祠门楼装饰艺术地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通过研究特定的视觉符号与其承载的意义之间的关系,其外在形式与其依存的物质、文化空间的关系,为今后地域文化视角下的民间装饰艺术的发展带来启示。
在以地域文化视角下的民间装饰艺术为背景,深入研究吉安宗祠门楼装饰艺术,其本身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吉安宗祠门楼装饰艺术研究进行深入系统的学术研究,并力图通过对江西宗祠门楼装饰的艺术角度分析其审美特征及成因,包括如何有针对性地借鉴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作出相应的学术努力。通过系统研究富田宗祠门楼装饰艺术研究,由此探索其新的审美特征和新的理论对策。借鉴传统艺术的成功经验和相应的理论成果,针对当下江西宗祠门楼装饰艺术研究发展探索相应的对策思路,对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当代装饰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美]詹姆士·特里林.装饰艺术的语言[M].何曲译.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6.
[2]楼庆西.千门之美[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楼庆西.装饰之道[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