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陟+唐贤巩+罗杰夫
摘 要:城市滨河景观设计是一个多方面、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问题。它不仅仅是人们满足自身对美丽自然的向往,同时也关系到防洪防涝、城市绿肺、动植物繁衍栖息、城市水资源供给和城市污水净化等多方面的内容。以滨河生态安全性景观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存滨河景观设计发展趋势和问题的研究,思考滨河景观生态安全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为将来的城市滨河景观设计提供借鉴和帮助,从而打造更加生态和谐的城市滨河景观。
关键词:滨河景观;生态安全;设计
滨河景观是在河网水系区域营造适宜人们休憩的绿色景观环境。科学地设计河流景观不仅能给居民创造一个空气清新、视野开阔的休憩场所,同时能够保证河流的供水净水功能,更能保障原有生态环境的稳定。随着十九大的顺利召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人们愈发厌倦了冰冷的城市建筑,对自然的向往、亲近自然的意愿不断加深,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问题愈发复杂。这要求建设一个科学合理的滨河景观带,不仅仅只停留在丰富景观的效果层次,还要针对当地的生态情况进行综合探究,树立一种生态安全的景观设计思路,从中找到能够妥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方法,最终使人工景观与自然生态景观能够呈现出浑然天成的和谐状态。
一、城市滨河景观生态安全性设计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人与水的关系密不可分,但随着工业技术文明的发展,城市化的脚步从未停歇。工业生活污染物的排放,河流植被的破坏,建设用地侵占河流湿地,盲目引种导致原生物种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等等这一系列问题的加剧,滨河景观建设便成为了城市景观建设当中极其重要的一环。然而在滨河景观的设计当中,受到地域城市文化、城市经济结构以及城市环境基础的影响,大多只侧重于景观造型的优美,奉行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景观价值,而往往疏忽了对生态安全的考虑。这些情况多体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
设计与河流的水利工程剥离。滨河景观设计是城市防洪防汛、动植物保护、供水净水甚至是区域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多个学科交叉的综合性问题。所以,单纯进行景观效果营造是远远不够的。
缺少景观生态概念,导致功能缺失。滨河景观大多考虑到的是景观的丰富性,这确实是城市居民对活动区域的需求。但却忽视了河流水系的其他功能,河流是水生、水路两栖动植物的繁衍和栖息之地,也承载着城市供水以及净水的功能,更是整个区域生态的重要一环。大多的设计并没有把滨河景观作为城市绿地系统来进行考虑,使得河流对改善环境质量方面的功能受到影响。
设计结构呆板,未曾与河流地势相结合。河流根据地势高低以及河道的曲直蜿蜒,不同区段而有着不同的流速。大部分的滨河景观设计方式单一,河道没有应有的缓冲区带,往往导致在迎水面设计的景观在洪水期间被冲毁。同时也使得整条河道风光显得千篇一律,丧失了河流自然的生态风貌,进而导致城市整体景观水平的降低。
二、城市滨河景观生态安全性设计原则
安全实用的原则:在对沿河景观的设计当中,要充分结合气候降水等因素,与城市的防洪工程紧密结合,进行合理的设计搭配。例如,受梅雨天气影响的地区,在人行道铺装材料上需要多加考虑,切不可追求色彩搭配而胡乱使用大面积的硬质铺装,妥善做到路面防滑以及便于排水。在植物的配置方面,不能只追求乔灌草的层次丰富和搭配美观而阻挡了那些较为危险的落差地段等。
因势利导的原则:河流在地球磁场的影响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河道一侧受到的冲刷较另一侧有着明显的区别,再加上不同的山势、地形以及土壤条件,使得自然环境下的河流是一条蜿蜒曲折的河道。这些因素要求我们在面对滨河景观的设计时,要顺应自然规律。比如在地形开阔平坦的水域地带,水流流速较缓,我们便可以在此区域设置亲水平台等景观构筑物,这样不仅不会对河流流速造成太大影响,也能够减轻设施的损耗。要避免切割山脉,阻断水流的设计,维护好山水整体结构的连续。将景观设计与自然相结合,以求得能够引導事物向好的一面发展,创造人地和谐的双赢局面,而不单单只为了追求片面的景观效益,忽略整体环境对景观的制约效应。
生态合理的原则:滨河景观设计要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盲目的开发对河流生态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保障河流对城市的供水和净水作用,不能随意侵占河道宽度,不能随意挖除填埋生态沙洲、绿岛,要重视河流对生物繁衍栖息的承载作用,协调景观效益和生态保护诸要素之间的合理关系。
就地取材的原则:在滨河景观设计时,要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对原有植物妥善处理,不要轻易移除。同时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的植物进行布置,避免在植物的选择方面追求标新立异、稀有名贵等原因造成当地的生物环境受到外来物种的侵袭。
三、城市滨河景观生态安全性设计的趋势
城市的河流与人们的日常工作以及生活联系紧密,随着科技的进步,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城市的环境质量要求也逐步提升。河流景观作为城市环境系统的重要一环,建设生态安全的滨河景观,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能够提高城市形象,进而促进城市的产业转型,推动经济的发展。滨河景观生态安全性设计不仅要把河流护岸作为主要设计对象,也更需要因地制宜地统筹考虑河流生态系统的合理性,柔化城市的硬质形象,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滨河景观与环境相协调的趋势:景观人性化是人的体验感在景观设计因素中地位提升的表现。为了设计出一个美丽舒适、生态合理的城市滨河景观,就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尽可能地保护原有的湿地与河道滩涂环境,将新建设的景观与原生景观之间有机结合起来,在满足城市水利工程对雨洪管理要求的同时维持原有的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寻求人工与自然的融合共处。
滨河景观建筑设计科学化的趋势:在满足景观建筑遵循当地历史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融入科学现代化的理念,对民俗文化特色加以提炼,与河道自然形态靠拢,尽力保持河道的自然原貌,使河道能够顺利地完成排水蓄水,符合城市水利工程的需要。endprint
滨河景观以人为本发展趋势:滨河景观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于人,為了更好地服务与人,要了解居民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将城市滨河景观真正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在满足了交通通达程度和行人安全要求的情况下,尽力减少人工环境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建设一个自然的河流生态环境,提升整体河流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品质,满足人们对绿色健康的需求。
四、城市滨河景观生态安全性设计的要点
滨河景观的生态安全性设计主要是通过结合地形地貌、正确搭配植物、景观结构多样化等方式来真正实现“人性化”思想的设计,使滨河景观空间能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向往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的安全与稳定。
结合地形地貌:顺应自然,要合理利用当地的地势地貌情况,打造出一个高低错落有致的层次结构。在不同的河道地段,设计合理的景观,形成有节奏变化的景观氛围,提升整体滨河景观的丰富度和层次感。
正确搭配植物:了解当地的气候面貌,要重视当地的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合理选用适宜的树种植物,更不要随意移除原有的植物。结合生态环境来慎重考虑植物的搭配;从一个完整的河流生态循环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丰富水生动植物数量;妥善建立起一个生态缓冲区,消化人类活动空间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景观结构多样化:不同区段有不同的地形地貌,景观结构不能一成不变,通过采用不同驳岸形式、铺装色彩的变化、植物搭配的合理生态等方式,增强人们走进自然的体验感,同时提升整体河流景观质量,保障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
合理安排景观建筑:通过对整体河道地形的状况来进行构筑物、小品等景观建筑的建设选址。河道中避免建设较大的景观建筑,保持河道的畅通,为汛期排水留有余地。在设计上保持整体河流景观带的通透性与开敞性,控制建筑的天际线,使河流、树木、建筑能够相互协调。
五、结语
城市河流与人们的日常工作以及生活联系紧密,随着科技的进步,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保护河流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以及推动绿色城市的建设愈发关注。营造生态安全性滨河景观,不仅有利于河流水利工程建设,更能保护河流生态环境,为居民打造出一个真正契合自然,舒适宜人的景观空间。未来对于滨河生态景观的设计必然是受到由生态学、社会心理学、微生物学等等诸多学科交叉影响的综合性问题。因此在进行滨河景观设计时要具有更加广阔的思维,从更高的角度看待问题。生态安全问题必然是重中之重,不仅要符合人类生活的需求,更要长远地考虑到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存的目标。一个优秀的滨河景观设计,必然打破了千篇一律的设计手法,将解决人类在自然环境生存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滨河景观的设计当中,实现滨河景观与城市整体景观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提升城市的风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最终达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参考文献:
[1]王明璐.基于生态城市建设的滨水近自然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6.
[2]丁砚强.基于河道综合治理的滨河景观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3]龙岳林,陈琼琳,甘德欣,周晨.城市绿地隐形蓄水系统的建立及生态功能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07,(06):156-159.
[4]崔延涛.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滨水区规划研究[D].同济大学,2007.
[5]凌绮雪.城市滨河景观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6]娄钢.论地域性因素对城市滨河景观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