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祝小兔
修鞋的道行
文/祝小兔
我的靴子跟坏了,送去老鞋匠那里修。去取鞋子的时候,我发现两个前脚掌底部的外侧都被粘上了皮子,便很纳闷:“我的鞋这里没坏啊?”老鞋匠这才抬起头:“你走路肯定用力不均,鞋底磨歪了,我给你调整过来了。”鞋底被粘得平平整整,边缘一看就知道是被打磨过了。
我们这个街区的人都在老鞋匠那里修鞋。他的修鞋铺跟一般修鞋摊不一样,他在菜市场附近租了一个摊位,门面也极小。菜市场里卖五谷杂粮,卖水产鸡鸭,菜市场外面卖甜点熟肉,也卖杂货,唯独没有做修补生意的。客流量大,需求也多。老鞋匠也不像其他修鞋师傅那样什么活都接,皮包给他,他是不要的;雨伞给他,他也是要退回去的,嘴里嘟囔着:“修伞做不来的。”
老鞋匠原本已经退休,在家享清福,老伴儿去世后,一儿一女轮番接他去住。他却觉得别扭。他心里知道,孩子们毕竟有自己的家庭,自己是累赘;回去的话,自己一个人又孤寂,不如找点事情做。别的也不会,他还是重操旧业,便租了这个小门面,给人修鞋。
老鞋匠给人修鞋,总要先戴上胸前挂着的老花镜,把鞋子举起来,离眼睛有一段距离,看看这鞋子的问题出在哪里,提些建议;有时候也不会为了修鞋而修,还告诉客人这双鞋子不值得修,穿了伤脚,也不怕客人生气。
他总强调质量要好,可什么是质量好,他没有一个概念,大概就是他常说的舒服、耐穿、真皮实跟、不掺假。一双鞋关系到走路,鞋子穿不好,是要腰酸、膝盖痛的。虽然他也不能理解现在的潮流,也不懂什么叫设计,可他的话总是很有道理。如果看见鞋子里塞的是纸,一向和蔼的老鞋匠是忍不住要高声说两句的:“做这种鞋子的人是坏了心眼儿的。”
大多数时候,客人送来鞋子,老鞋匠会说:“走吧,我知道了,明天来取就行了。”铺子里放着皮料、鞋底、鞋跟、胶水、削皮机、打磨机、钳子、锤子、钉子……井井有条,老鞋匠做小事做得也认真,从不乱放工具。地上也看不到垃圾,他总是及时清理,如果铺子一脏,他心里就难受。老鞋匠修鞋就围上皮围裙,总给人穿着很厚实的感觉,左右胳膊戴一副深蓝色的套袖。缝鞋子的时候,他的眼睛是亮的,能感受到他的快乐。
看不见的隐患,老鞋匠也会主动帮客人检查,像医生那样。他把手伸到皮鞋内探摸各处是否有问题,比如鞋垫是否一直垫到鞋头,鞋里是否平整等。鞋子交给老鞋匠,就可以放一百个心。鞋子修好,他一定会用绒布仔细擦拭一遍,最后打上鞋油,锃锃亮,交给客人的时候,宛如一双刚出厂的新鞋。
收废品的人拖着破鞋在门前走过,也被老鞋匠叫过来,能缝就缝上,补不上的就把客人不要的鞋子修一下给他穿。一来二去,老鞋匠的人缘好起来,桌子上不时摆着人们送来的桃酥,要不然就是炒货,还有让他带回去做饭的新鲜小菜。
混熟了的人,能听老鞋匠讲他过去在工厂里的趣事,说起他曾经做过一双缝着蝴蝶结的皮鞋,真是精巧,现在是再也做不出来了,只剩下修鞋的手艺。不知道是老鞋匠真的做不出了,还是没有人值得他再去做了。
(李文莱摘自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万物皆有欢喜处:记录城市里的手艺人》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