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芬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练习,是指教师为帮助学生读懂文章内容,了解文章主旨,感受表达方式,掌握学习规律和方法,理解积累语言而精心设计的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活动。它承担着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和熏陶情感等任务,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和重要策略之一。
一、 准确把握练的时机
1. 练前复习巧导入。一般来讲,学生认知活动的开展,都是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称之为背景知识)通过从背景知识中提取相应部分来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使新旧知识和心智活动建立起有机联系的过程。所以,我们在每节新课之前,需要有一个复习、再现已知的过程,可以采用默写词语、背诵课文精彩片段和相关优秀诗文、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或者其他可以动笔思考的作业等,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接,以便学生很快激活旧知、学习新知。
2. 读中讲练相穿插。语文课上,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朗读获得体验和感悟,在理解课文的时候,可通过穿插读段落前的自我思考练习,或穿插师生交流阅读所得再练习。以下是一位老师执教《沉香救母(二)》一课的第2自然段教学设计:
(1) 在奔赴华山的过程中,沉香会遇到哪些困难呢?谁来把课文第2自然段读一读?(指名读)
(2) 是啊,沉香一点儿也不在乎。(出示“不在乎”。理解“在乎”,就是把一样东西、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放在心上。)
(3) 课文中沉香对什么不在乎呢?(生找出句子,逐一出示句子)
(4) 出示书面练习——
一路上,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 ),他不在乎。
饿了就采几只野果充饥,渴了就捧几口泉水喝喝。( ),他不在乎。
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他一点儿也不在乎。( ),他不在乎。
学生反复读这三句话,分别得出“山高路远、饥饿、受伤”等答案,教师很自然地归纳出:是呀,沉香为了把母亲救出来,吃尽了千辛万苦,可他救母心切,一点儿也不在乎,这是个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啊!在理解句子之前设计这样的练习,目的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有深度思考的时间和机会。
二、 精心设计练的内容
1. 咬文嚼字式的练习。在引导学生咬文嚼字的过程中,适时地安排一些书面的练习,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写孔隙的一段,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堂练习:
这个语段写的是_____的孔隙,读完这个语段,感觉这个孔隙的特点是_____。在这个语段中,作者分别通过___、____、____和___四个方面来表现孔隙的_____的特点。
请从语段中选择四个词语,细细揣摩它们是怎样表现出孔隙的特点的。
词语1( )__________
词语2( )__________
词语3( )__________
词语4( )__________
课堂上,经常设计这样的书面练习,让学生动脑、动口又动笔,引导其与文本同呼吸,促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练笔式的练习。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将阅读与习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或挖掘文本空白之处,发挥学生想象,设计小练笔;或学习课文表达的特点,仿照课文的写法,设计小练笔;或根据课文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启发他们的创造性,由课文拓展延伸,设计小练笔;或是课文的缩写、扩写、续写、改写、编故事等。这类练习,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写作能力,又达到了运用语言文字的目的。
3. 积累式的练习。学习语文尤其需要积累。为了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好习惯,可以让学生准备摘抄本,根据当天所学内容,每天或多或少都要坚持摘抄一些好词佳句,也可让学生积累各类古诗句,如描写花、鸟、山、水、雨、雪、风、月、春夏秋冬四季和送别情、思乡情、亲情的诗句等,并做定期检查评比,从而调动学生积累的积极性。这类作业可以充实学生的语言素材,加厚文化底蕴。
4. 演说类作业。课文学完时,可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新颖有趣的形式,把语文课和开放的语文实践活动巧妙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活动中强化所学的知识,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比如,对于一些已编成歌词的文章,可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学唱,或边舞边唱;对于故事性较强的文章,可安排学生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将文字转化成具体的形象进行演出;对于一些能用简笔画画一画的文章,可在学生读熟的基础上,让学生当一次小画家。总之,这类作业可以帮助学生积淀语感,锻炼能力,提高口语水平。
5. 补充阅读。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通过教材我们要让学生更多地接受优秀文化的熏染、更多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学了《寓言两则》,学生明白了农夫拔苗助长、鹬和蚌互不相让傻在哪,课堂上可进一步阅读《掩耳盗铃》,说说傻在哪。学生就能慢慢懂得其中所蕴含的哲理。课后再布置阅读《伊索寓言》及我国的优秀寓言故事,学生通过海量的阅读,语文素养就在其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起来了。
6. 查找资料。现代网络技术的发达和报章书刊的丰富,给我们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课文中出现的相关知识,网络中、报刊书本中几乎都能查到,布置这样的作业不难,但要注意实效性,要教会学生归纳、整合运用资料的本领,这样才能达到查阅资料的目的。
三、 适当注意练的质量
给学生没有任何价值的学习任务,是难以激起他们的学习动机的。因此,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注意练习的质和量。
1. 紧扣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特点。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活动的要求越明确,他们投入学习活动的态度就越自觉。可见,只有当学生的阅读活动有了明确的目标时,他们的主体意识才能得到有效的唤醒,进而在课堂上自主地阅读、感悟和探究,使语文素养获得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那么,如何使学习目标有效呢?我们在设计课堂练习题时,首先要围绕《课标》要求,深度解读教材,特别是围绕课后习题等,制定出适当而明确、具体、易操作、易检测的课时目标;之后,再深思熟虑,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练习题,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逐步靠拢目标,最终达到目标。
2. 适当增加些练习的情趣。小学生天生好奇,新鲜的东西他们特别喜爱。所以,教师在作业的题型、格式等方面要注意推陈出新,尽量设计得有新奇感,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愿做、乐做。
3. 注意学生的差异。学生有差异,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所以,练习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差异。首先,要考虑中等难度;其次,与任务难度相关的是完成任务的时间要求,学生能够按照教学进度的要求,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妥善安排学习任务的进度;其三,练习设计要有梯度,给学生的作业也开设一个“作业超市”,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语文能力。
(作者单位:宜兴市城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