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古诗中的儿童形象想到的

2015-12-12 20:35:58黄玲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5年12期
关键词:贾岛隐者牧童

黄玲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所谓隐者,是古代不少有才干或自认为有才干的人,由于看不惯社会上尤其是官场上的黑暗现象,远离尘世,到偏僻的深山老林中隐居起来,过与世隔绝的生活。诗人贾岛有意不提隐者的名字,使隐者的形象更加突出,更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诗人在诗中写到的小徒弟,只是作为未出现的隐者的陪衬。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袁枚是清代著名诗人,诗风清新灵巧,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挖掘题材,把极其平凡的事情写得情趣盎然。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胡令能是一位“大隐隐于市”的诗人,年轻时曾以修理、制作铁木器具为生,长期生活在民间。他的诗歌多写下层人民的生活,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这里,我不想讨论三首古诗的特点,我们来看看诗中的三个儿童形象。

《所见》运用白描的手法,以通俗流畅的语言,把牧童自在活泼的神态刻画得跃然纸上。小牧童自由自在地骑在黄牛背上,兴高采烈地唱着歌,天真活泼的性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小儿垂钓》中钓鱼的孩子,兴许是第一次垂钓,兴奋而又紧张;喜不自胜,又有那么点煞有介事。他怕诗人惊动河里的鱼儿,远远地不断挥手,使他垂钓时的心情和神态更为传神。作者寥寥数笔,形神兼备地勾勒出一幅农村儿童的生活图景;而《寻隐者不遇》中的小徒弟,给人的印象却与上面两个孩子相反,透过作者的文字我们看到,别人问一句,他答一句,问什么答什么。毫无生气,一点也不活泼,呆板而又木讷。让人觉得,他的性格与他的年龄极不相称。

同样是儿童,性格为何这样截然不同?抛开人物本身的性格特点,主要原因还是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牧童和钓鱼的孩子生活在农村,可能没读过一天书,他们在大自然中自由生活,快乐成长。原始质朴的自然界成就了他们的快乐和活泼。而那个隐者的小徒弟,跟着师父在深山里修炼,人为的教育摧残了一颗天真的童心。

由此我想到我们现在的学生,家长、老师、社会的层层压力,剥夺了他们本应快乐的生活。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整天用那稚嫩的小手不停地写呀写,看了真让人心疼。六七岁的孩子,应该正是想玩就玩的时候,即使要让他学点什么,也应该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让我们带着学生去田野里放风筝、做游戏,让他们去享受自然、享受童年的快乐吧。

(作者单位:扬州市宝应县城南小学)

猜你喜欢
贾岛隐者牧童
“推敲”一词的由来
寻隐者不遇
贾岛寻医记
《寻隐者不遇》续篇
牧童与画家
幽默大师(2020年5期)2020-06-22 08:19:26
寻隐者不遇
牧童
寂寞的牧童
黄河之声(2018年24期)2018-03-16 02:52:34
贾岛推敲
贾岛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