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实践,实现以生为本

2015-12-12 10:34:40蒋玉贞
新课程·中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认知规律高中信息技术以生为本

蒋玉贞

摘 要:信息技术与传统学科对比,实践操作性要求比较高,要想响应新课改以生为本的教学精神,教师就要从学生的实际认识规律出发,有针对性地整合教学内容,让知识以契合他们认知和发展的方式呈现出来。本着以生为本的理念,对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注重实践;以生为本;认知规律

21世纪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已经深入到了各个领域当中,所以这种趋势也为中学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信息技术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学到基础理论知识,还能使得学生掌握基本实践的操作知识。信息技术与传统的学科相比有着鲜明的操作要求,所以我们在一线教学中不能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要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老师要鼓励学生多操作,这样老师与学生之间才能在互动中生成。鉴于此,我们结合一线教学实践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如何实现以生为本,通过实践提高课堂效率进行分析与讨论。

一、摸清认知规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我们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百战不殆,就需要我们先了解学习主体——学生。具体到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我们主要从兴趣和认知规律等方面进行了解。

1.摸清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充分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就要能摸清他们的认知兴趣。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之前要深入到学生当中,了解他们的兴趣方向,抓住他们的兴趣点;问问他们关于知识点的内容,这样我们才能知道哪一部分是学生想深入了解的,哪一部分又是感觉比较困难的。比如,学习《信息加工与表达》这节课时,我们可以先用激励性的问题进行了解:哪位同学知道有关计算机人机交互原理的知识?手机智能手写又是一种怎样的科学原理呢?这样的问题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好奇心,另一方面老师也可以了解他们的兴趣点。当然,学生的兴趣各不相同,这需要老师辩证地对待,所以我们还可以设置一些相对比较灵活的兴趣问卷进行全面了解。

2.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

有些家庭条件相对好的中学生,他们已经在课下学习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但是这种学习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知识。所以,教师在教课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情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调整好知识讲解的重点和难点。比如,我发现许多学生对《因特网的接触与管理》有一定的了解,所以笔者讲课时采取了让学生展现知识的方式,这样做不但鼓励了学生,而且还调动了学生主观参与的能动性,我们还会很容易地发现知识漏洞,掌握他们的认知规律。

二、指导学生参与

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要想让学生提升技能就必须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并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有针对性地整合教学内容,让知识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则被知识所吸引,他们自主学习的态度更加明确,主观能动性也被积极地调动了起来,最终让学生们能够在完成信息技术操作活动的同时掌握知识。

1.联系生活问题

知识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然而知识生成能力需要学生经过知识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成运用能力和经验。鉴于此,我们可以在基本的理论学习之后,設置贴近现实生活的问题,让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迁移知识,生成能力。例如:学习《多媒体技术应用》时,笔者就结合学生的生活认知让大家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出一份《旅游计划》以及与之相关的《个人消费统计表》,这样的任务不但能激活学生的兴趣,还能及时迁移知识,生成技能。

2.通过讨论拓展知识

知识只有通过互动和分享才能得到拓展和扩散,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真正地学到知识,懂得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最终使得课堂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尤其对多媒体技术这种知识应用比较广、信息量比较大的学科,老师更要鼓励学生互相合作,让学生都自主地参与到课堂学习的实践活动中来,他们经过分析、讨论、分享完成知识的扩散和融通。例如:介绍伪代码对算法的描述方法时,我会针对赋值指令、循环指令、条件指令和输出指令讲解一般格式及实例分析,让学生能够通过讨论积极分析指令语句的含义,将自然语言对算法的描述转换为伪代码,进而提高学生对算法的理解。

三、开发课程资源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可以通过挖掘课程资源来引导学生:

1.教师要做到充分地理解高中信息技术所要求的新课标精神,然后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挖掘教材,开拓资源

例如,我们在教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信息获取的方法”时,可以通过问题设置来启发学生自主开发课程资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获取信息的方法一样吗?这样的问题设置就会诱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搜集古代、近代和现代信息收集和传播的方法进行思考,并能主动实现与其他课程资源的对接,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材的优势资源,有效地实施课程整合的教学目标。

2.重视学生能力资源

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是资源,教师要认真对待,还要求我们能认识并积极地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完成信息技术对生活的指导和服务。例如:在制作网页的教学过程中,网页上所呈现出的信息是采用超文本格式,它能够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及视频等为一体,以超链接的方式,将网页组织成网络状的多维信息系统,具有很强的交互性,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是一门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学科,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抽象理论说教模式,应该根据实际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然后有针对性地整合教学内容,让知识到能力的转换变得形象而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信息技术理论与实践的传授,让学生获得现代信息技术知识。

参考文献:

[1]钟柏昌.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中的成功经验[J].信息技术教育,2007(09).

[2]张霄翎.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新课程学习:中,2014(06).

猜你喜欢
认知规律高中信息技术以生为本
幼儿教育教学中的随机教育
亚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19:15:11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设计
考试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22:09:29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体育师友(2016年5期)2016-11-28 11:15:38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发挥后勤服务育人的作用,培育合格的高职大学生
东方教育(2016年16期)2016-11-25 02:01:56
通过认知规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刍议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2:25:11
提升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7:24:09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