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芳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师开始不断研究创新,积极运用多种教育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问题导学三分教学模式通过导学的方式,以问题为线索,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分成三个部分,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就初中历史问题导学三分法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初中历史;问题导学;三分法
问题导学三分法教学模式能够充分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引导,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问题导学三分法教学模式概述
问题导学是以问题为线索,以学案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习,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三分法主要是将学习分为三个阶段,一般可以分成自学问题、探讨问题、拓展问题三部分。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好习惯,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真正的学有所得,学有所感。当然不同的课型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有所不同,本次主要以新授课为主进行探究。
二、课例分析
下面我以《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最可爱的人》为例,谈谈问题导学三分法教学模式的运用。
1.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以设问的方式切入课题,引发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课导入以“鸭绿江”图片为背景,播放歌曲《我的祖国》,展示新中国建立后到处一片安居乐业、宁静和美的景象。而后跳转: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就被一场战争给打断了。展示网络上“抗美援朝纪念馆”里的一段文字:“今天让我们翻开历史尘封的记忆,回味那些最可爱的年轻人。”这里指的是哪些人?(志愿军战士)由此导入新课。
紧接着展示本课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抗美援朝该不该?值不值?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志愿军为什么被称为“最可爱的人”?通过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始思考质疑,教师再通过展示本课的主题板书脉络,引导学生一步步进行探究,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很好的基础。
2.通过大量素材的展示铺垫,巧妙设置问题讨论,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介绍完抗美援朝的战争背景之后,设疑:朝鲜内战是朝鲜的家务事吗?美国出兵侵略朝鲜,中国也可以用其他方式支援朝鲜,但是中国为什么要派志愿军入朝作战?探讨:中国出兵援助朝鲜该不该?
材料展示:“1950年中美实力对比的表格”中国(百废待兴)美国(头号霸主)。
教师过渡:因此,当时不少人认为中国不该出兵,应该关起门来搞建设。
提问:中国能不能不出兵?引导学生结合书本P7第一、二段内容思考,同时继续展示系列图片:《美军把战火延烧到鴨绿江边》《美军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悍然出动第七舰队入侵我国台湾海峡》,展示图片《金日成、朴宪永请求中国出兵援助朝鲜》,通过大家的激烈讨论与分析,最终得出出兵朝鲜的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引领学生直面问题,共同探究
由于学生思维方式、知识储备等的差异性,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会对其创新意识进行有效培养,并提升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在理解抗美援朝战争意义时,我首先展示图片:《中国抗美援朝战争纪念馆》和《纪念碑》,以及《美国朝鲜战争纪念馆》。
然后设疑:美国说“自由不是无代价的”,但他们这场所谓的“为了自由而战”的战争给各参战国带来的到底是什么呢?
展示数据:美军朝鲜战争纪念馆显示的伤亡、失踪、被俘人数为:美军172847,联合国军2256523,总计:2429370。其中阵亡美军5.4万人,联合国军62.9万人,而中国呢?这场战争除了巨大的经济支出外,还有:志愿军战斗阵亡14万,伤22万;非战斗伤亡41万。
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抗美援朝到底值不值?
展示材料: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摘录。
提问:抗美援朝的意义?小组合作探究,结合材料思考回答抗美援朝的意义。
4.补充材料,拓展升华,让学生学有所悟
展示萨苏《尊严,不是无代价的》节选:我们尊重为自由而牺牲的勇气,而我们也知道,平等自由这回事,是有尊严的人、有尊严的国家之间的事情。抗日战争用三百八十万中国军人之血,换得了中华民族生存的权利。而朝鲜战争,为我们赢得了尊严,让我们拥有了享受和平的权利。教师点拨:“祖国的尊严,我的责任!”
初中历史问题导学三分法教学模式通过问题的引导和三个阶段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利用问题进行科学的引导,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实现问题导学三分法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有效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林发.初中历史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浅探[J].江苏教师,2012,6(6):90-91.
[2]刘钏蓉.初中历史教学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J].新课程,2015,5(5):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