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颖
摘 要:将信息技术引入语文课堂,作为辅助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中制作集音乐、图像、表演为一体的PPT课件,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完成人物关系图,理清人际关系;观看视频片段,欣赏戏剧片段,再现生活情境,品味戏剧语言。
关键词:导入;列图展示;视频;品味语言
曾几何时,语文教师大声疾呼,中学语文难教,尤其是语文教材中的戏剧部分更难教。因为戏剧是一种通过舞台演出诉诸观众感官的艺术形式,它包含着文学因素、音乐因素、美术因素、舞蹈因素等多种因素,是一门综合的艺术。会唱的教师不多,会表演就更少,如何上好戏剧文学课是摆在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直到在制作和使用《雷雨》一课的教学课件时,我才茅塞顿开。《雷雨》是我国杰出的剧作家曹禺在大学时创作的一部震惊文坛的处女作。教材节选了两场戏,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把握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味戏剧语言。怎样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学习知识又接受其中思想教育,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又提升感悟能力。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我特意制作了集音乐、图像、表演为一体的PPT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課后师生对此津津乐道,难以忘怀。下面,我就谈一谈在《雷雨》一课的教学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几点感受。
一、风雨交加中教学的帷幕拉开了,兴趣因信息技术顿生
富有情趣的导入新课,是激发和吸引学生学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刚一上课,我就打开课件,大屏幕上,绿茵茵的草地,五颜六色的花儿,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伴着轻松悠扬的音乐,同学们个个喜形于色,正当同学们沉浸在这美好之中时,天空中突然乌云翻滚,紧接着电闪雷鸣,不一会儿,大雨倾盆而下。轰隆隆的雷声,哗啦啦的雨声,同学们仿佛置身其中,满脸的好奇与惊讶,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回顾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的结束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接着朗诵《雷电诵》中的句子,然后讲述:自古以来人们赋予“雷雨”丰富的含义,它是正义和力量的化身,可以抵挡世间的一切罪恶,是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剧作家曹禺的《雷雨》,了解它的剧情,欣赏它的人物形象,并且要明确用“雷雨”做标题的深刻含义,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一阵欷歔声中,学生满怀希望地翻开书,津津有味地朗读起了课文,看着他们眼中兴奋的光芒,我在欣慰和满足中读懂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意义。
二、列图展示,复杂的人物关系一目了然,难点因信息技术而突破
戏剧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通过尖锐而集中的矛盾冲突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因此,学习本文要认真把握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复杂矛盾,通过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来分析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雷雨》中出场人物较多,而且关系非常复杂。这一幕出场人物主要有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和周萍。这四个人原本是一家,分别为夫妻、父(母)子、兄弟的关系。但30年后,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复杂,已超出了家庭血缘的意义,表现为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之间的尖锐的阶级冲突。面对如此复杂的人物关系,我就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来完成,理清了人物关系,明确了各自的身份。在此基础上,再去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分析人物的性格,便水到渠成了。
三、欣赏戏剧片段,再现生活情境,品味戏剧语言,情境因信息技术而精彩
我们知道,动的比静的有声的比无声的更能引起人们的有意注意。我就是利用这点来吸引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进入情境,因景入情,由情入理,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状态。课文选段中鲁侍萍和周朴园在客厅里的一段对话包含的内容及潜台词非常丰富,如果单从字面上去理解,就缺乏深刻性。于是,我就播放了截取相关电影片段制成的课件。剧中鲁侍萍矛盾而又痛苦的言语表情,她的善良、正直、刚毅、倔强的性格一览无余,同学们用心的看着、听着,课堂忽然变得异常安静。正当周朴园认出面前站着的正是自己“朝思暮想”的侍萍后,立即扯下虚假的面具,由对侍萍一片“深情”转而凶相毕露,他的虚伪、冷酷马上激起同学们的反感。接下来分析人物形象,同学们各抒己见,谈得深刻全面,兴趣空前浓厚,就连平时上课不爱发言的同学,这会儿都一反常态,站起来踊跃发言。我不禁感叹:多媒体的魅力真大!此外,在《雷雨》一课的教学中,我还制了其他一些课件,有戏剧常识、作者简介、阅读思考、热点讨论等,拓宽了知识面,深化了教材内容。创设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了审美情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这堂多媒体的整合课,使我感受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能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能使学生将大量知识进行内化,变成自己的东西。同时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掌握好现代信息技术,恰到好处地运用,不能做信息技术的奴隶,要不失时机地激活语文课堂,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真正实现人文精神与语文学科的完美结合,让每一堂语文课都充满魅力!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