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英语和汉语起源的历史

2015-12-10 02:57王琳
科教导刊 2015年32期
关键词:教学观念意识形态起源

王琳

摘 要 文章通过追溯英语和汉语起源的历史,分析两种现代语言在起源上可能的思维意识形态的共性和差异性,进而反思英语教学观。

关键词 起源 意识形态 教学观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11.017

On the Histor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Origin

——Reflection on English Teaching Ideas

WANG Lin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College of Technology and Art, 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 Jingdezhen, Jiangxi 333001)

Abstract By tracing the origin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history, analysis of the two languages on the origin of modern thought possible ideological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nd then reflect on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 origin; ideology; teaching concepts

德国语言学家赫尔德(1772)在解析语言起源时则这样阐述:当人在他所处独有的悟性状态之中,而这一悟性(思考能力[reflexion])初次自由地发挥了作用,他就发明了语言。由此可见,赫尔德相信,初次自由发挥是语言发明的关键。

赫尔德所表达观点在当时无疑为回答语言的起源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回答,也为认知英语和汉语起源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但是必须强调的是,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口语的产生先于文字。而口语的产生,正是源于人本身的自然属性:合适的发音器官和正常的感知器官。新西兰语言学家费希尔(1999)认为这大约发生在100万年前,由于原始人类的大脑内部不断的进化,人类的发音变得开始有区分度,语法从逐步改善的模糊发音中产生,口语词汇也从更加改善的发音中得到丰富。这个时期,随着感受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加强,人类源于原始器官所发出的自然语言可能开始逐渐被体现人类思维能力的社会语言所取代的过程。

但是时至今日,语言起源的自然属性仍能在英语与汉语这两种现代语言间的异同两个方面得到体现。

第一,相同之处,人类的发音器官跨越种族与文化造就了一些发音类似含义相同的初始词汇。现代汉语中“妈妈、爸爸、姆妈”等词在英语中也有与之含义对应、发音类似的的词汇“mama、baba、mum”等;而且这些词汇的发音往往是在人类婴儿最先学会的一批词汇发音中。再比如说语气词与拟声词在不同现代语言间也存在一些相似词汇。汉语马车刹车用“吁”这个发音,在英语中则有“Gee”这个类似发音的单词所代替。以英语拟声词“bang”为例,在汉语中则用类似发音的“嘭”“砰”“嘣”代替。最简单的语气词比如英语的“ah”,汉语则有对等的“啊”。这些例子确确实实暗示英语与汉语之间或存在不同现代语言使用者群体思维意识形态的共性。

第二,不同之处,在文字产生之前,种类各异的方言的种类繁多,口语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随机性。很多方言从产生到消亡往往很迅速,一些方言在形式和意思上展现一致性,或源于共同的祖先,或有相应的传播发展承接关系。根据这种形式的语言起源的关系和类型学的共同性划分语言的方法,被称为谱系学或基因学。同时在语言发展中,一些语言可能产生独特的语言特征,依据这种类型学的不同性划分语言的方法,则称为类型学。

依据这样的语言分类方式,在原始的诸语系中,原始的汉藏语系被认为是汉语普通话的源头;而英语则通过印欧诸语谱系图从日尔曼语这一原始印欧语系的主要分支,与原始印欧语系的其他主要分支——拉丁语、希腊语、印度梵语(雅利安语)的上级源头印度伊朗语等最终追溯回源头原始印欧语系。一些历史学家主张,超级印欧语系谱表明外来征服者或掌握先进技术的移民同化了当地居民,并用以印欧语系为主体的“高级”语言替代了当地语言这一历史事件,暗示了古印欧人种——雅利安人种的存在与扩散。

现代基因学研究表明这是无稽之谈,而语言学家则认为,在书面语言产生之前,人类对待语言如同对待衣服一样,相同的族群使用的语言可能一直发生变化,不同族群也可能使用相同或相似的语言。人类在这一时期对使用不同的语言没有本质上的困难,这也反而能反映出语言的自然属性和生活在地球上人类种群的天然共性。

所以在文字产生之前的时代,不同的原始的语系语言使用者群体在作为人的本质在意识形态上并没有什么大的差异。

那么作为现代语言的重要组成文字是怎么产生的?正如赫尔德所主张悟性初次自由发挥是语言发明的关键,书面语言的产生也许源于偶然事件,人在某个特殊的状态中,突然领悟到可以通过书写的方式表达意思或想说的话语。这次顿悟,对闪族来说,或许导致了用图像符号表示口语发音的开端;而闪族人的邻居古埃及人灵感一现,把图像简化成词素和音节符号,开始了古埃及语创作的开端;包含了音节的埃及圣书体,则通过聪明的迦南人的加工变成符合其语言发音特点的音节文字;腓尼基人又将这种文字转变为辅音象形字母文字;古希腊人则根据希腊语发音特点,在辅音字母基础上,引入元音,发展出有着单独辅音和元音的希腊字母表。新西兰语言学家费希尔相信,所有的西欧和东欧的文字都起源于希腊字母表,包括他自己所使用的英语。英语所采用的二十六个字母是罗马人希腊字母的基础上修改创作完成的拉丁字母。这些拉丁字母在被不同语言使用者群体使用之后,又被使用者群体根据其语言特色赋予不同的发音和语法规则等。

就汉语使用者主要群体而言,汉字创造的那次顿悟的结果似乎在世界语言史非比寻常,同时这次顿悟事件让西方语言学者难以理解件。因为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上,西方语言学者认为语言发明的初次顿悟是将象形的符号与语言的发音相联系,而那次顿悟是发生在闪族中,源于记账的需要,而原有的语言知识体系上,对文字和语法的分析很大的比重是基于对发音和方言的联系。汉语文字的最初创造原则可能出于行政畅通和吸纳部落联盟新成员,一开始就考虑到血缘或文化相近的不同方言使用者各部族间的交流和推广。

这种可能性是从现有的一些历史资料、神话传说和对人类和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基础上做出的推测。

人类对黑猩猩和倭黑猩猩的分化研究发现食物的充分与否影响黑猩猩的行为和社会结构。在食物短缺的情况下,黑猩猩变得更加凶残和具有攻击意识,黑猩猩群体由雄性黑猩猩和他的一群副官统治,他们对领地范围内出现的外来者有强烈的杀戮意识;而留在刚果河另一边的倭黑猩猩由于食物来源地域广泛,乐于分享他们食物,避免战争,最后演变为雌性黑猩猩为主导地位的倭黑猩猩。而研究者对和人类基因99%相同的黑猩猩属基因检查时发现经过几百万年分化的倭黑猩猩还具有黑猩猩不具备但人类具备的分享基因。人类母系社会也许是基于相同的原因产生。

对于汉字创造的那次顿悟,吴贯因(1879-1936)认为在黄帝时代的仓颉是汉字造字的始祖。虽然吴贯因否定了伏羲造字这一说,但是他认为伏羲的八卦是一种特殊的文字,也是古人所谓的书契,是结绳的一种替代和发展。一些研究者认为八卦是三字节的二进码,是自然普遍规律的展现,蕴含着非常抽象的逻辑演化。活化石东巴文或暗示在仓颉造汉字时,各部族可能已有了一些千奇百态的原始图画文,而仓颉作为黄帝时代的知识分子,可能已经精通了八卦的知识,同时通过在看到鸟兽留下的痕迹的文字形体的领悟,创造了字形相对简单又一目了然的原始汉字。同时这种原始单个文字本身与原始文字之间,可能隐含了八卦的逻辑演化的原则,所以在此基础上经过发展出来的汉字呈现出很强的规律性和组合性。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古人混淆书契一词的原因。而且在民国之前知识分子必然精通八卦或者精通解释八卦的《易经》。

黄帝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部落联盟相对稳定的时代。由于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适宜,物种丰富,地域辽阔又无不可逾越的天险同时地域本身呈封闭状态;部落之间可能开启的分享合作的模式,他们更愿意联盟而不是征服与替代;而人口繁衍所造成的矛盾或战争则可以通过迁徙来避免或逃避。一方面,不同血缘部落间可能已经发展出各自的方言;另一方面,即便是相同血缘的部落,由于人口的增长而迁徙的一部分人口由于长时间的分离,也可能产生口音的变化。

同时从历史资料可以看出,这种部落联盟并不是松散意义上的利益联盟,部落联盟首领的政令在其他联盟部落间具有权威性的,部落联盟首领的官员也可能来源于其他联盟部落,有时甚至是其他部落的首领,但是部落联盟的稳定性这可能绝大多时候是通过武力来保障的。这点可以从同为“少典之子”的黄帝公孙氏领导的部落联盟集团和过时的“少典之子”炎帝神农氏所代表的包括三苗部落在内的利益联盟集团的战争中解读出来。

所以考虑到血缘或文化相近的不同方言使用者各部族间的交流和推广,以及在辽阔的部落联盟势力范围内政令的畅通和可能新成员的吸纳,身为黄帝官员的仓颉所造的与图画字相比相对简单的象形字应是基于表意的原则,并可能隐含八卦的逻辑演化。

现代汉语,文字与仓颉造字一脉相承,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几个阶段,汉语的发展史与其说是西方学者推测的汉语言使用者主要群体语音变化史,倒不如是跨越语音、空间和时间的一部族群间求同存异史。

闪族造字与英语并没有直接传承,却传承一个基本造字原则:文字是与语言的发音相联系。从闪族造字到拉丁字母表的创造,再从拉丁字母表到英语,语言发展变化呈现出一部族群间征服者与被征服者间互相影响史和语言词汇多变性。

英语是门来源复杂的语言。费希尔相信英语最常用一万个词汇中31.8%来自日耳曼语,剩下的有45%来自法语,16.7%来自拉丁语和一些有贡献的小语种语言。英语词源中不仅含有大量拉丁语和希腊语,还包含很多神话和各种小故事。

汉语和英语的起源揭示了两种语言主要使用者群体在思维意识形态上有作为人类所展现出的共性和受自然环境等后天因素影响下产生文化上的差异性。汉语和英语的思维意识形态的共性可以便利英语语言学习过程,进而了解英语的思维方式,而活用英语单词;对汉语和英语的思维意识形态的差异性的了解,可以帮助汉语主要使用者群体正确灵活地用英语表达想法,避免产生思维偏差,同时避免错误的理解汉语与英语的关系,从而失去民族自信心等。所以英语教师应该不仅具有英语语言专业水平,还应了解英语起源和发展历史,也更应该清楚本国语言及语言起源和发展历史。

参考文献

[1] J.G.赫尔德.论语言的起源[M].姚小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2] 史蒂文·罗杰·费希尔.语言的历史[M].崔存明,胡红伟,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3] 吴贯因.中国文字之起源及变迁[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

[4] 吕思勉.中国史[M].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教学观念意识形态起源
圣诞节的起源
奥运会的起源
清明节的起源
万物起源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新闻话语分析与意识形态
大学声乐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分析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