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兰
摘要:“以生为本”是近年来教育界对学生提出的人文关怀的哲学表现,要求我们的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标。作为基层工作的班主任,是与心灵打交道的人,肩负着学生教育的重任,更应关心、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走进学生的心灵。
关键词:班主任;以生为本;教育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065-02
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唤醒,唤醒的是生命与生命的交融。作为职业学校的班主任,面对着一群在中考中失利的学生,既要成为他们求知的引路人,又要做他们进步的引导者,需要付出双倍的努力,付出更多的关爱。这种关爱不只是单纯的感情,而是通过理性培养起来的高度责任感。作为班主任,更要“以生为本”,走进学生的心灵。正如古人所说:“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因此要多角度、多侧面地亲近学生,细心体察、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为学生摆脱烦恼,化解困惑,这样的情才能动人,这样的爱才具有说服力,这样的教育才能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案例描述
新学期快开学,接到学校的任务,要我担任西藏班的班主任。任务来得有点突然,没有任何的思想准备,也容不得我考虑太多,就这样成了西藏班的班主任。为了做好班主任工作,我请教了在学校学习的西藏老师,其中有一位老师在西藏时是一部分学生的班主任。这位老师告诉我,班里有个孩子扎西(化名)在西藏的时候就是班级的个性生,家里比较有钱,学习不认真,经常会参与打架。
于是从一开始我就特别关注这位学生,刚开始的几次课堂检查时,我发现他学习确实不太认真,特别是上课总是打瞌睡,无精打采。于是决定找他谈谈,我并没有因为他犯了错误而大发雷霆地去责备他,而是关切地询问是不是上课听不懂,还是到了内地不适应?他告诉我因为刚来内地,不太适应这边的环境,上课总是觉得昏昏欲睡。我知道这是醉氧现象,何况西藏和内地的海拔、气候相差很多,学生是需要一个适应过程的。因此我采取了理解的态度,说出了我的想法,但希望他尽快调整,尽快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扎西对我的包容反而觉得不好意思,他也向我保证,会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第一次的交流,扎西建立了对我的好感,这以后经常找我聊天,我也更多地了解了这个孩子的情况。他从小父母离异,跟着妈妈,但现在的妈妈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是自己的阿姨,很小的时候他就过继给阿姨了。现在的妈妈在西藏是养鸡专业户,很能干,但也很忙碌,所以没那么多时间照顾孩子,唯有在金钱上给予满足,扎西也就是这样养成大手大脚以及懒散的不良习惯。他的身世让我多了几分心疼和同情,我决定要尽我的努力关心和改变这个孩子。
一段时间的相处,我发现扎西能歌善舞,而且有一定的领导能力,于是我决定发挥他的特长,让他担任班级的文艺委员。找他谈时,他用吃惊的表情看着我。当我问及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时,他吞吞吐吐地说:“没有一个老师这样信任我。”我说:“以后徐老师会一直这样信任你。”我看到他的眼里写满了感激,似乎也下定了决心,他跟我保证说:“老师,以后关于音乐方面的事情,您都不用担心了。”这以后班级所有的文艺活动,也确实没让我操心,每一次活动他都能精心组织,每一次都能给我带来不同的惊喜。我想是老师的信任,给了他动力,也让他重新认识了自己。
很快寒假就来临了,西藏班的孩子不能回家过年,学校把孩子们安排到本地的各个饭店见习,扎西和其他五个孩子被安排在其中一家饭店,我继续采取信任的态度,任命他为组长。扎西所在的饭店是所有见习单位条件最差的一个,我原本以为家庭条件优越也没怎么吃过苦的他坚持不下来,但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错的,他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下来了。但就在实习最后一天,在他身上还是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他一夜都没有回宿舍,上班时间过了还没去饭店,当饭店的老板告诉我这个事情时,我立即电话联系他,而他不断掐断我电话。于是我立即从学校赶到宿舍,等我到宿舍的时候,他已经去饭店上班了。我找到他,看到我满脸的焦虑和疲惫,他显得无地自容,情绪有点失控,两个手攥得紧紧的,整个人都在发抖,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这样,我平息了原本的满腔怒火,咽回了原本想好的训斥的话语,把他单独叫回宿舍,紧紧握着他的手,什么话都没说,只等他慢慢平息下来。也许是做好挨骂准备的,当看我什么话都不说时,他不断用眼睛的余光看我,看到我用真诚的眼神看他时,他赶紧躲避我的目光。就这样僵持了半个多小时,我们都一句话不说,直到他慢慢平息下来,我淡淡地问了一句,“能告诉老师是怎么回事吗?”我知道他性子比较烈,吃软不吃硬,只能以比较温和的态度解决这件事情。他对我说:“老师您一定要相信我,我没有做坏事。”“我相信你,但你也应该告诉老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样才不会辜负我的信任,老师现在很担心你。”我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他也渐渐消除了顾虑,把整个事情的经过告诉了我。原来在寒假见习期间,扎西认识了学校的一位女生,他们很谈得来,于是就你来我往,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说到这里,他欲言又止,我知道他们的关系肯定不止友谊那么简单,但我没有立即拆穿他。他告诉我,那天晚上,那个女生来饭店找他,心情很不好,于是晚上九点下班后两人就出去了,他们一直边走边聊,不知不觉离开饭店很远,于是就在附近的网吧找个地方上网过夜了。当我问及为什么不接我电话时,他羞愧地低下了头,他说感觉对不起老师,见习的时候说好的不让老师担心的,现在又让老师操心了。但当我让他告诉我那个女生是谁时,他开始沉默不语了,我知道他是想保护对方,再逼问下去不会有结果,于是我让他好好考虑考虑,并把事情的经过写下来给我,然后就让他在宿舍收拾东西,下午跟我一起回学校了。
下午回到学校,我私下里跟向其他同学了解到了一些情况,也知道了那个女生是谁,但我没有主动去找扎西对质。第二天,他把写好的事情经过送到我办公室来。我弱弱地问了一句:“你们是不是在谈恋爱?”他的沉默验证了我的猜测,于是我从他进校开始谈起,谈到了他的进步和成绩,表扬他做事一向敢做敢当,而且也有分寸,然后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了对学生谈恋爱的看法:“对于你们这个年纪的学生向往爱情是情理之中的。但你是从遥远的西藏来到内地,主要是求学,实现自己的专业梦想,不要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其他方面。谈恋爱不是坏事,但是因为恋爱而耽误自己的人生,从而停驻不前只能是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他听得格外认真,我们没再回到谈恋爱这个主题上,只是叮嘱他不要忘记自己来内地的梦想,应该始终把专业学习放在第一位。
几天过后的一个晚自习,扎西主动找我,并告诉我:“老师,我们分手了”。看到他失落的表情,我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竖起了大拇指,告诉他:“你做得很对,尽快调整情绪,投入到技能学习中去。”这以后,我经常找他聊天,生活上学习上处处给予关心,没钱吃饭的时候给他买点吃的东西,生病的时候带他去看病。我们的关系更亲近了,他也更信任我了,在他手机里存的我的号码命名为“徐妈妈”,以后的一个学期里,他也一直很安分,没有再发生过什么问题。班级其他孩子对他的评价是比在西藏的时候好了很多。
二、案例反思
从扎西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尊重、信任、理解、包容是十分重要的,而这些都是要以“爱”为前提,这也是“以生为本”的重要体现之一。“以生为本”就是教育要面向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适应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成功,同时开发潜能,战胜自我,让学生的生命焕发出魅人的光彩。我觉得,任何时候教师都要真诚地、耐心地、平等地帮助学生,使他们在诚挚、平等、温暖的情感氛围中,明是非,辨善恶,促进他们的思想不断转化。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至理名言:“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他告诉我们在教育时不要忘记一句话:“不成材,但要成人。”也许他的成绩不拔尖,但我们要让他成为一个有用之人。用我们的真情教育学生,用我们真爱感化学生,让学生的心间充满爱,充满温馨。
因此,要让学生接受教育,班主任必须先主动建立爱的关系,当教师主动接近学生时,学生不会无动于衷,他会受到感动、感染和感化,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这时学生就会将他所信任和爱戴的教师作为模仿与认同榜样加以仿效,他就会由于喜欢教师而倾向于接受他的影响,这样教师的要求就容易被学生接受。一般有经验的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意识到老师是真心爱护他,为他操心时,无论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评,甚至是必要的斥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可见,爱是联结师生心灵的纽带,是进行成功的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教育中的一切技巧与方法,离开了这一基础,都将变得苍白无力。
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晃动另一朵云,是一个灵魂影响另一个灵魂。”因此,班主任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应用心、用爱、用宽容呵护每个学生,不忽视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个灵魂,牢记“以生为本”,帮助他们茁壮成长。
我把我的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含苞待放的花蕾,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有责任让他们都绚丽地绽放。我相信,学生们心灵的苗圃里,只要撒播下爱的种子,就一定会春色满园,他们的人生也会更加绚丽多彩。
参考文献:
[1]邢云.班主任工作漫谈[J].教育教学论坛,2011,(2):153-154.
[2]王春红.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之浅见[J].商情,2010,(21):51-51.
[3]余莉.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以生为本”[J].华夏教师,2012,(12):106.
[4]卞素兰.以生为本情理交融[J].考试周刊,2010,(1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