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士招生模式现状及存在问题与改革模式的初探

2015-12-09 08:03李秋萍吴均何其迅吴
医学教育管理 2015年2期
关键词:初试博士生博士

李秋萍吴 均何其迅吴 萍

(1.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北京 100069;2.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69)

·研究生教育·

中国博士招生模式现状及存在问题与改革模式的初探

李秋萍1吴 均2何其迅2吴 萍2

(1.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北京 100069;2.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69)

我国传统的博士招生模式结合了欧洲模式、美国模式两种模式,在历经30余年的发展与探索中积累了经验,但伴随时代的改变,我国传统的招生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博士的培养目标和社会的需求。本文旨在梳理我国博士招生模式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并就即将推行的申请审核制进行初步的探讨。

中国博士招生;现状;问题;申请审核制

博士是我国最高学历层次,博士的质量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国家的科研水平。然而,朽木不可雕,良才能成器,生源质量对博士培养的结果至关重要。因此,在博士研究生教育中,招生环节举足轻重。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结合了欧式和美式招生模式,30多年的历程中积累了经验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试图梳理我国传统的博士招生模式,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并就即将推行的申请审核制进行初步的探讨。

1 欧式、美式及我国博士招生模式的对比

国际上通常有两种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一种是欧式的单一导师负责制,类似于中国的“学徒制”;另一种是美式的导师集体负责制,考生报考时只选择专业,录取后由该专业的所有导师集体指导,博士研究生第二学年进行资格考试,在取得博士资格后选择论文指导教授。

1.1 欧式招生模式

欧洲的“一对一”招生模式类似于中国的“学徒制”。在欧洲除少数学校、专业外,博士选拔由具有招收博士生资格的教授以招聘科研助手的方式进行招生,教授基于科研经费与报名者的科研能力、研究兴趣来决定录取何人。教授对报名者进行面试,以签约的形式确定“师生关系”。学校对招生名额和时间没有硬性规定,这种模式的招生和录取完全由教授决定。

1.2 美式的招生模式

美国的大学设有研究生院,有明确的招生章程,招生采取申请制度。申请者需向学校提交一系列材料,包括个人简历、大学和研究

生阶段的成绩单、3位教授的推荐信、对申请学科的认识、已取得的成果等,以此证明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培养潜质。录取由导师、研究生院和校务会三级审批。美国的博士研究生必须通过第一学年的课程考试和第二学年的博士生资格考试,各大学博士生资格考试的淘汰率一般为10%~25%左右,一些优秀的学校比例为30%左右,甚至更高[1]。高淘汰率保证了美国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1.3 我国的招生模式

1.3.1 选拔 我国博士招生分3部分:初试,复试,提交申请材料。初试即笔试,必考外语另加两门业务课,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硕士阶段的专业基础课和政治理论课[1]。复试即导师对考生的面试。复试在博士招生的权重不同学校、专业有所不同,一般在30%左右,最高不超过50%。申请材料,除了一些必备的学历、学位证明外,考生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得的专利及其他成果的证明材料,以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考生的学习计划等,这些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考生的科研能力,是招生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支撑材料。

1.3.2 录取 初试达到要求的分数线后,按照一定比例确定复试资格,一般是1:1.2~2。外语是必考科目,外语达不到要求的分数线不准参加复试;复试不及格的考生不予录取。复试及格的考生,根据初试、复试成绩,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并通过学校网站公示。我国传统的博士招生制度看似毫无漏洞,然而实施效果却不尽人意,如2004年北大法学院的“甘德怀考博事件 ”[2]及2005年厦门大学法学院“林群英事件”[3],相继暴露出我国传统博士招生制度中的漏洞。其次经过严格选拔招收进来的学生质量应该是很高的,然而我国博士的质量却屡遭质疑。种种现象让我们对我国传统的博士招生制度进行反思,并试图改革现有制度。

2 我国博士招生制度的变革

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关于做好1981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通知》颁布,博士招生制度正式确立。1984年至今,我国博士招生制度多次调整,形式上增加了提前攻博、直接攻博、硕博连读等,考试科目、复试内容也做了相应的调整[4]。2007年,教育部颁发的《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办法》指出,我国博士生选拔制度改革的目标为提高博士生招生质量,把重点放在对考生个人品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科研潜质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考察上,把这些作为录取与否的关键性因素[5]。至此,我国博士招生模式的改革目标已经明确。

3 我国传统博士招生制度存在的问题

3.1 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近年来,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盲目追求高学历,对博士学历的虚假需求,导致生源质量参差不齐,从而招收了部分基础较弱、对学术没有追求的考生。此外,“官员博士”、“关系博士”时有出现,浪费了教育资源的同时也不利于学术研究的深入。

3.2 初试固化,权重过大

我国博士招生模式即“初试+复试”。初试一般为笔试,主要用来评定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深造的学业基础和理论积淀。复试一般为面试,侧重考察考生基本的研究素养[6]。只有通过初试规定的分数线才能进入复试,可见应试选拔仍主宰着博士招生。应试选拔固化、机械,然而博士研究生招生所注重的更多的是考生的创新精神、科研能力和培养潜能,而非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3.3 复试难以发挥人才选拔作用

我国博士招生中复试虽然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并没有统一的文件指导,不同的单位复试所占的权重比例不同。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导师对考生的录取有决定性影响,导致这一环节最易受到质疑。北大“甘德怀事件”就是对这一环节提出了质疑,在类似的事件面前,考生、导师、招生院校都是制度缺陷的牺牲品。

3.4

3.4 导师自主权缺失

博士教育是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从事科研的学习过程,“师徒式”的导师负责制是主要培养形式,导师理应在生源选拔中享有话语权,而事实却大相径庭。初试环节已将部分考生拒之门外,英语成绩的“一票否决”又阻拦了一批学生,进入复试者已是寥寥,迫于现实,诸如导师有课题在身等,导师只能在为数不多的学生中进行选择。从整个招生过程来看,导师的自主权其实所剩无几。

3.5 招生、培养脱节

我国博士招生像美式和欧式招生模式的嫁接。考生先确定专业,在选择专业的基础上再选择本专业领域的导师,导师在复试、录取等环节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考生跟随所报导师从事科研工作,这种模式与欧式的博士培养十分相似,但这种嫁接后的招生和培养效果不尽人意。此外我国现阶段的博士考生只要通过初试和复试,毕业率基本在99%以上[7]。高毕业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把关不严,使被录取的准博士们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3.6 监督机制欠缺

我国博士招生中,没有监督机制和相关部门,考生遇到有关问题,往往无处维权,即便向相关部门反映,也没有文件提供处理依据,反映的结果往往石沉大海,这种情况容易使考生心灰意冷,再加上舆论的渲染,有些甚至对导师和学校的声誉造成了不良影响。

4 我国博士招生改革的初步构想

4.1 博士招生改革的原则

4.1.1 协调招生,强化培养环节,增加读博难度 保证良好的生源质量是提高博士招生质量的前提。各招生单位应努力提升学校知名度,加强宣传力度,丰富宣传形式;注重学科建设,突出办学特色;保证导师质量;严格培养过程,效仿美国设立中期淘汰制,增加攻读难度,尽最大努力防止混学历现象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从多渠道、多角度吸引并保证优秀生源进入到精英教育阶段。

4.1.2 改革招生模式,调整初试、复试权重 选拔方式的创新是提高博士招生质量的核心。调整初、复试权重,突出复试环节。初试应制定科学的选拔标准,保证试题质量的前提下兼顾考察考生基础知识的广泛性和专业知识的精准及深度,避免考试流于形式。复试应与初试互补不足,扩大复试范围,增加复试科学性,健全复试规则和评价机制,在全面考察考生学术背景、科研潜力、创新精神的基础上,选拔出真正具备培养潜质的人才。

4.1.3 完善制度,健全监督机制 制度的健全是提高招生质量、取得社会公信力的重要举措。目前,国家对博士招生只提供宏观政策,而没有具体指导文件,使得招生单位各自为政,招生公信力容易收到非议。在改革趋势下,教育部门应建立完整可行的招生制度,健全监督机制,设立第三方监督机构。健全监督机制、机构,有助于招考过程中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最大力度保证考生、导师、招生单位的权益,并能有效提高博士招生在社会及考生中的公信力。

4.2 博士招生改革---申请审核制

4.2.1 申请审核制简介 由于在国家建设中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剧增,博士生教育的规模也出现了大幅度增长,数量剧增的同时质量却随之下降。为解决这一矛盾,国家和高校都在积极地寻找出路,试图通过借鉴国际经验改善我国博士招生制度,由此,申请审核制在我国博士招生中浮出水面。2003年北京大学经过长时间的调研,在博士招生中率先采用申请审核制。申请审核制是指用对考生申请材料的审查代替入学考试的选拔制度,学校通过综合考核考察申请者的科研能力和培养潜力,增强导师在招生过程中的话语权。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也加入到这个行列,至今已增至70余家高校。

4.2.2 申请审核制的指导思想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

一考定终身的弊端[8]。2012年教育部在全部的部属院校进行申请审核制的试点,计划我国博士生招生逐渐取消以考试为基础的选拔机制。2013年三部委出台《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指出“建立健全科学公正的招生选拔机制”[9]。申请审核制着重考察申请者的科研素质和培养潜力,将考生从应试压力中解放出来,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提升科研能力。

4.2.3 申请审核制的组织框架(见图1) 在申请审核制刚开始试行的几年,传统博士招生制继续保留,申请落选者可以继续参加全国统一博士生考试,申请审核制全面推行后,将不再组织全国统一考试。

图1

4.2.4 申请审核制的基本程序 招生单位按照划分的名额进行招生。首先,各考生对照招生条件,符合要求者提交申请材料,一般包括:大学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成绩、两位教授的推荐信、能够证明自己科研能力的相关材料,主要是申请人对所要从事学科的认识、研究兴趣和已取得的成果以及对博士阶段的科研计划书等。之后,各院系研究生管理老师对材料的真实性进行验证核实,院系组织评审组对提交材料进行专业评定,综合评定筛选出取得面试资格的学生名单,并进行公示。公示期间考生如有疑议可向院系进行申诉,由院系进行解答并记录详细处理过程。进入面试环节的考生到所报考的各院系参加面试,各专业根据自身情况组织面试,如对基础知识或外语要求较高,可进行面试加考试的考核形式。但面试环节应着重考核学生的科研能力,如让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查阅文献并撰写科研计划书、科研项目申报书等。复试由导师组成面试小组,对考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面试结束后由面试组导师拟定录取名单,交由院、校两级领导审批,对最终录取名单进行公示。如考生对录取结果有疑议,可提出申诉,监督部门介入,进行处理和解答。

4.2.5 申请审核制中导师的职责 通过完善的制度设计,最大程度地体现导师的责任,充分发挥其在录取中的话语权,强调导师直接参与到招生选拔过程中,但同时要避免导师的一票否决权。导师是学生的第一责任人,从学术培养质量到学术道德的监督,学生的培养情况与导师息息相关。因此,在制度设计、完善监督机制的同时,要给予导师充分的信任。

4.2.6 实施申请审核制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申请审核制与美国的招生模式更为相似,但在我国社会体制下是否适用,还需要摸索和探讨。

4.2.6.1 申请审核制可能存在的问题 有研究指出申请审核制面临着环境挑战:首先,中国是一个注重人情的社会,人情因素的压力很大;其次,中国行政的惯性力量依然强大;其三,中国社会的诚信缺失,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审核材料的客观性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10]。也有研究从信号理论的视角分析申请审核制有可能导致误选的3个原因:一是申请审核制是一种短时的选拔方式,考生部分信息可有意识的被隐藏,负面信息不能全面传递;二是由于申请人提交的相关材料的真实性难以保证;三是在提高导师自主权的同时,选拔过程中发生寻租行为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11]。“寻租”一词最早由著名经济学家A·克鲁格于1974年提出,其最初含义是权力中心为获取额外收益而无原则地让渡权力。申请审核制赋予了导师更大的话语权,导师因手中掌握教育、教学资源和招生话语权可能成为寻租的对象。

4.2.6.2 申请审核制潜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申请

审核制主要的问题集中在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实施过程中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公平,针对这两个主要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对材料真实性的把关要严格,要求招生工作人员对所有递交的材料逐一核实,尤其是对能够证明自己科研能力的相关材料,如研究生学位论文、已取得的科研成果等材料。对于公平性问题,需要制定严格规范的监督制度,覆盖申请、材料评审、面试等各个环节,制度的全覆盖还应配合严格的执行。

5 小结

提高博士招生质量是博士培养的重要环节,优秀的生源保证了教育资源的充分使用。传统的招生制度已经不能满足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探索与新时期教育需求相匹配的选拔模式,使真正具备才能的人才享受到有限的资源,为我国高端人才的培养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1]刘洁.有关博士招生制度的几点思考[J].中国研究生,2006,(2):54-56.

[2]北大考博风波[EB/OL].(2004-07-27).http://news. 163.com/special/b/beida040728.html.

[3]郭宏鹏.是按导师规则还是专业规则录取——厦门大学博士招生引发诉讼[J/OL].(2005-10-27).http: //news.sina.com.cn/o/2005-10-27/08107280118s. shtml.

[4]余贵红,张应强.博士招生方式改革:特征、论证与反思[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7):65-69.

[5]教育部.关于做好2007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Z].2006-09-08.

[6]赵研.关于博士招生体制的反思与完善[J].辽宁经济,2010,(11):80-81.

[7]关华,贾宝余.博士生资格考试制度的实践和探索——以中国社会科学学院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4(10):45-49.

[8]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05-05.

[9]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Z].2013-07-12.

[10]牛国卫,班建武.我国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的SWOT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4):58-61.

[11]董向宇.略论博士研究当下博士生招考入学申请制改革热的冷思考[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4):53-57.

Status and problems of doctor admission model in China and its reform patterns

Li Qiuping1, Wu Jun2, He Qixun2, Wu Ping2
(1. School of Health Administration and Education,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69, China; 2. Graduate Schoo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69, China)

The traditional pattern of doctor admission in China is a combination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model, which has accumulated experience after more than 30 years of development and exploration. However, with the change according to the times, the traditional admission model has not satisfi ed the doctor's training goal and the social demand. This article combs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doctor admission model in China,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its improvement, and preliminarily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verifi cation system which will commence soon.

doctor admission in China; status; problems; application verifi cation system

10.3969/j.issn.2096-045X.2015.02.011

2015-07-20)

(本文编辑:高健)

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基金课题:博士研究生招生模式改革的探索(1400035249)

李秋萍,学士,研究方向:医学教育管理。Email:lqp0330@163.com

吴萍,硕士,研究员、教授,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管理。Email:wuping@ccmu.edu.cn

猜你喜欢
初试博士生博士
考研初试高分未被录取,且慢提“猫腻”论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制冷博士来帮忙
小试牛刀,初试微课堂
空乘招聘初试,走出“美丑”误区
神奇博士感冒了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王永平教授
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陈桂蓉教授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拜根兴教授
博士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