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茂林
(内蒙古医科大学,呼和浩特 010110)
·院校管理·
加强大学内涵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杜茂林
(内蒙古医科大学,呼和浩特 010110)
大学的内涵建设具体包括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学科专业、科技创新能力、人才培养质量、人才队伍、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本文以内蒙古医科大学为例,从构建合理的人才梯队,促进人才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水平;搭建科学的教学与科研平台,为创新型科技人才施展才干创造条件;彰显特色建设,推动形成核心竞争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等五个方面,就如何加强内涵建设,促进学校科学发展进行了阐述。并指出,大学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内涵发展之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教育规划纲要,准确定位,以质量为核心,深化综合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才能构筑大平台,形成大团队,争取大项目,取得大成果,办出大特色。
大学;内涵建设;思考与实践
大学的内涵建设是学校的软实力建设,是在硬件设施建设相对完善的基础上,坚持科学的办学理念,更加注重内在品质的建设,是科学发展观在学校的有效落实,其核心是办人民满意的的高等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这是事关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它极大地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在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的大环境下,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在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过程中肩负着四大神圣使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如何完成这些使命,坚持内涵发展之路,深化学校综合
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作为一名大学管理者应该思考的头等大事。
当前,内蒙古医科大学正在进入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以“更名”为标志的“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已经起步,我们的发展道路上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学校下一步将如何发展?近年来,本着科学经营学校的理念,在管理学校工作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和探索。
世界著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的一位高级主管曾经说过,“在知识经济的环境里,最起作用的是人才,得人才者得天下。”无数事实证明,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也是经济发展的后劲所在。目前,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等方面的形势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以新的视野来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由于受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内蒙古医科大学从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一所医学院校的辉煌(建校初期,北京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一批名校的著名专家学者支边来学校工作,为学校创造了很高的社会声望)渐渐步入了平淡的发展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与突飞猛进的发达地区的医学院校之间的距离逐渐拉大,就是在内蒙古自治区内,也慢慢被甩在了高等教育队伍的后端,特别是人才的匮乏和科研的落伍更是相形见拙。为迅速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学校以着力构建“金字塔”型人才梯队格局为目标,大力加强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工作。
1.1 用大师级人才打造特色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常讲,“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只有一流的师资,才能产生一流的科研成果,培养造就一流的人才。学校按照重点学科与特色学科优先发展的需要,采取柔性引进与刚性引进相结合的方式,设置特聘教授岗位,聘请国内外同行业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来学校担任特聘教授,引进先进的学术思想,以他们为龙头,迅速形成学术团队,带动辐射本学科和相关学科快速生成竞争力。抓住学科与专业调整和培育学科新生长点的契机,为各类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引进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中青年骨干人才担任学科带头人,引领本学科人才队伍提升素质,带动整体实力的提高,形成科研攻关的整体合力。
1.2 用人才培养巩固中坚力量
人才是学科建设的基础。从内蒙古医科大学乃至内蒙古自治区目前的状况来看,人才只出不进的现象十分严重,加强自身培养水平和培养力度仍然是搞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根据“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夯实基础、彰显特色、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学校按照学历与年龄层次、职称结构分别制定培训计划,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训力度。与国内外一些知名医学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定期选派中青年学术骨干外出进修和攻读学位。同时,调整研究生培养结构,扩大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模。以努力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依托,以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为龙头,通过科研水平提升本科教学质量,通过高质量的本科教学促进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提高,通过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反作用于科技创新工作,把学科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1]。
1.3 用人才储备筑牢塔基
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切实抓好人才储备工作。学校每年选聘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优秀毕业生和少量紧缺专业的优秀本科生充实教学、科研和医疗队伍,保证人才队伍建设具有旺盛的后劲和发展潜力,筑牢“金字塔”型人才梯队的基础,使人才队伍建设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学校还把人才梯队建设与各学院的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挂钩,要求各学院以建设特色学科为重点,抓好人才梯队建设,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证。
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盛衰成败。高等医学教育既要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又要遵循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规律。
2.1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对学生的培养既注重基础理论把握,又注重服务实践应用;既注重专业素质培养,又注重综合素质提高。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促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培养创新意识,参与创新活动,激发创新潜能。
2.2 改革教育培养模式
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完善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学校以推行“卓越医生”试点班为契机,逐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改革过去应试教育和被动学习的教育模式,全面培养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知识整合能力,以实践为导向的科技转化能力,以协作为方式的团队工作能力,以沟通为目标的人际交往能力,注重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坚持把学生塑造成有理想、有道德、有能力、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2.3 创新教育管理制度
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出发,创新教育制度,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教育制度保障。学校创新学科组织结构和科研组织模式,设立实验室开放基金,建立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和汇聚的科研体制;改革教学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改革考试制度;大力开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的制度保障[1]。
高等教育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而学科建设则是提高学术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平台。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能够很好地起到积聚优秀人才、调配优质资源、培养团队精神、承接重大课题和推动相关学科发展的重大作用。为此,学校积极搭建各类创新创业平台,为创新型科技人才施展才干创造条件。
3.1 改善硬件设施,开辟人才创新的广阔空间
为改善办学条件,更好地吸引人才,学校针对校区狭窄、设施陈旧、环境较差的实际,在呼和浩特市金山开发区购置1400亩土地规划建设了新校园。新校园的规划设计注重突出人文理念与和谐的自然色调,强调以教师和学生为本的思想,教学、实验、科研、学习、生活、娱乐等设施的建立处处体现对人的关怀,真正把大学的大楼建成学生的大楼、教师的大楼,达到人与环境能够迅速实现物我交融的效果。学校还将所有实验室进行科学整合,形成了实验室的二级管理模式,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效率、增强效益的目的。
3.2 加强软环境建设,形成了创新发展的学术氛围
据最新统计,目前全国有61.7%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在大学;有35.3%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在大学;两院院士有38.7%在大学。学校只有努力搭建服务社会的科技创新平台,为社会发展进步提供优质的科研服务,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才能确保学校本身的整体竞争实力。为此,学校制定出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在工资待遇、职称评聘、住房安排、科研经费等方面为优秀人才来学校工作提供了优厚的条件。大力改善校内教学与科研条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加大了科技工作的投入力度,为人才从事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和经费支持。通过一系列制度和措施的实施,全校形成了教学上赶超比拼、科研上砺志探索、医疗技术上勇克难关的大好势头:有数名教师在全区、全国高校青年教师
课堂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幅度增加;医疗上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等都获得了成功,填补了许多项内蒙古自治区的空白。在从事上述教学科研医疗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学校按计划专门培养的高学历人才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内涵建设也是特色建设。对内蒙古医科大学而言,就是要彰显现代医药学、中医药学、蒙医药学高等教育“三位一体”的特有办学特色,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形成核心竞争力。
4.1 凝练特色,发挥优势,打造亮点
坚持走有特色的办学之路,靠特色在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这既是许多大学快速发展不争的事实,也是越来越多的大学坚持推行的一大战略。蒙医药学作为蒙古族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传统医学。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蒙古族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也是一门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医学科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之下,蒙医药学作为民族的、特色的、科学的、受众范围广阔的自然科学学科,其发展空间和前景是不言而喻的。内蒙古医科大学早在1958年就成立了中蒙医学系,正式招收中医和蒙医专业的本科学生,首次将蒙医人才的培养由师承方式转变为学校教育,使学校率先在全国开掘了蒙医药专业本科教育的先河。1980年,学校开始培养蒙医学硕士生,1993年开始招收蒙古国留学生。2005年,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传统蒙医学博士生,率先在全国建立了能够同时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层次齐全的民族医药学高等教育体系。学校紧密依托蒙医药学院和药学院的教学资源支撑、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的医疗资源支撑、内蒙古蒙医药博物馆的馆藏文献资源支撑、蒙医药研究院和GLP实验室的科技创新平台支撑,全力打造蒙医药学科与专业特色,使该学科成为学校的优势特色学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重点学科。2009年6月,蒙医药学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一步巩固了学校该学科在世界范围内的领跑地位。经过近60年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形成了在同一医学院校内同时举办现代医药学、中医药学、蒙医药学高等教育“三位一体”的办学特色。
4.2 挖掘潜力,整合资源,搭建平台
胡适先生曾经讲过一句话,叫做“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既是科学精神,又是发展观。学校按照建设高水平医科大学的内涵发展要求,进一步整合资源,突出蒙医药学的专业特色,在自治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开始建设实施GLP实验室项目、蒙药炮制标准项目、蒙药标准化研究项目;建立了蒙医药博物馆。以加大投入为关键,以挖掘、整理、提高、创新蒙医药理论为基础,以蒙医药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推动蒙医药事业继承和创新的发展思路,不断扩大蒙医药的服务范围,使蒙医药工作呈现较好发展势头。有了特色,也就有了灵魂和生机,也使学校的整体办学理念和奋斗目标有了高层次的提升,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3 创建团队,形成合力,提升层次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出色团队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共同的目标。只有发扬团队精神,打造一个团结、拼搏、诚信的团队,同舟共济,形成合力,才能进一步增强向心力、凝聚力,不断提升层次和水平。为此,学校十分注重教学与科研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作用的发挥,通过教学带动科研,借助科研层次的提升来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建章立制,形成了科研工作的规范管理机制和科学研究的保障激励机制;积极拓展渠道,努力发挥团队作用和联合科研攻关优势,使科研项目数和科研经费逐年增加,获奖率和获奖等级逐步提高,学术论文发表等级和数量逐步增加;积极申请承担内蒙
古自治区和国家级科研项目,科研层次逐步得到提升;划拨专项经费设立了内蒙古医科大学重大科技研究项目基金和中青年科技创新基金,重点支持特色科研项目研究;建立了科学的产学研相结合的运行管理机制,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实践证明,追求科学、崇尚真理、学术自由、特色创新、理性批评、合作竞争是一所大学发展的灵魂、基石和力量,它不仅引领这所大学朝着更高的目标奋进,还决定着学校办学的品位、层次和潜力。可以说,有特色才有优势,有优势才有实力,有实力才有质量,有质量才能赢得竞争。我们在分析中外一些大学的成功经验时注意到,凡是高水平的大学,无一不是把办学特色视为力量之源、发展之力和竞争之剑。从中我们感悟到,要想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医学教育,要想办成高水平的医科大学,作为办学者和管理者,必须下功夫去研究、培植和彰显办学特色,以确保自己的学校在异常激烈的竞争中优势常在、特色常新、发展常勇、竞争常胜。因此,以特色为支撑全力打造创新提高的平台,在学科结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上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学校才能紧跟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不断做大做强,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2]。
校园文化建设是培育大学精神、优化育人环境的基本要义。近年来,内蒙古医科大学通过凝炼具有内医大特色的办学理念、办学传统、校风教风学风等校园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强化精神文化建设。通过营造“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坚持不懈、求真务实”科研学术氛围,抓好学术文化建设。通过加强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抵制学术腐败,营造风清气正的大学廉政文化。通过加强蒙医药博物馆、校史馆、校园网、校园人文景观等文化传承载体建设,构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推出更多深受广大师生喜爱的文化精品,为师生提供高品位的文化生活和高层次的精神享受。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先进、信息化水平高、环境优美、节能环保、管理高效的“美丽校园”。学校通过上述措施的有效实施,切实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凸现了大学文化特色,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铸造了大学之魂。
内蒙古医科大学近60年的办学实践使我们深切感到,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内涵发展、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保证,也是学校深化综合改革的源头活水和“加速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步入一个崭新的改革发展时期,大学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内涵发展之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教育规划纲要,准确定位,以质量为核心,深化综合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才能构筑大平台,形成大团队,争取大项目,取得大成果,办出大特色;才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1]毕力夫.坚持科学发展观 加快内蒙古医学院建设与发展[N].内蒙古日报(汉),2006-09-19(010).
[2]毕力夫.构建创新提高平台全力传承民族特色医药学[J].中国高等教育,2007,(17):57-58.
Thought and practice of strengthening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in a university
Du Maolin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Hohhot 010110, China)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in a university includes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running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specialties, ability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talent team, campus culture and etc. This article takes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how to strengthen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and promot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n the university. It includes the following aspects: to construct rational talent echelon and scientifically develop talent team; to deepen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reform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to build a scientifi c teaching and research platform for innovati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to put their efforts into practice; to give full play to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and promote high-level construction of medical university;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and create good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At the same time, this article also points out that currently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is moving into a new period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Therefore, in order to build a large platform, form a large group, strive for a large project, achieve a large effect and build a major feature, a university should thoroughly implement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strategic layout of "four overall aspects" and the Plan for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accurately position, put the quality into the core, deepen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innovate mechanism and system, and vigorously promot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university;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thought and practice
10.3969/j.issn.2096-045X.2015.02.015
2015-07-14)
(本文编辑:闫红)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NGJGH2013024)
杜茂林,学士,教授,内蒙古医科大学校长,研究方向:卫生统计学与流行病学、医学教育与管理。Email:dumaolin195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