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剑群王 渊程彦斌
(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教育研究所,西安 710061;2.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系,西安 710061)
·教育教学改革·
“5+3”一体化背景下强化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临床能力培养的初步思考
闫剑群1,2王 渊1程彦斌1
(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教育研究所,西安 710061;2.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系,西安 710061)
“医教协同”是促进我国医学教育链环中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有效衔接,优化医学教育学制学位体系建设和临床医学人才标准化、规范化培养制度建设,加强和完善相应的支撑、保障体系的制度保证。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学生的临床能力并完成规范化培训,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以西安交通大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体系为例进行讨论并提出了初步建议,以期与同行共同探讨。
“5+3”一体化培养体系;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临床能力;规范化培训
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六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构建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和教育体系的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5+3”的政策设计和调整,实现了医学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无缝对接,符合临床医学人才的成长规律,有利于提升临床医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也有助于突破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困局[1]。2011年,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召开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着力推动医学教育综合改革,随后下发了关于卓越医生培养计划,将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体制和学制基本确定为“以三年制、五年制和八年制为基本学制的医学教育学制体系”[2]。这一“医教协同”的机制主要完善了
主体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培养体系的建设,而八年制医学教育如何定位?如何衔接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是当前院校教育亟待探讨和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围绕我国八年制教育的现状,结合正在进行的我校八年制培养模式的改革,就加强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进行了不成熟的思考并提出初步的建议。
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增加八年制医学教育(医学博士学位)试办学校的通知(教高函[2004]9 号)中确定的“八年一贯,整体优化,强化基础,注重临床,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办学原则,在借鉴发达国家医学教育的有益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深入探索八年制医学教育规律[3],从此,我国的医学教育大家族中又增加了10所举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院校。迄今,各所院校培养八年制临床医学人才的模式各异,课程计划、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也各有特色,但培养目标趋同,即基本上均为培养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
西安交通大学自2007年起设立“侯宗濂医学实验班”项目, 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4]。我们每年从入校的临床医学七年制新生中择优选拔40名进入“侯宗濂医学实验班”学习。在八年的培养过程中,构建了比较合理的医学预科课程体系,以期使学生具有较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较为娴熟的外语应用能力;培养过程中注重了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理念与人文情怀的培养,着力加强学生人际沟通与交流技巧、团队合作精神的培育;强化了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社会医学和医学社会学等课程的教学内容并改革了教学方法;重视生物医学课程与临床医学课程的整合,构建了“双循环”的器官-系统医学整合课程计划(Organ-System Based Curriculum,OSBC),采用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形成了“OSBC+PBL”的医学课程模式;开设了相关高级课程(如分子遗传学、分子流行病学等);将全科医学、急救医学和老年医学设为必修课程并进行了数年的实践;开展了预防医学教育和实践,以期强化八年制医学生的预防医学意识、知识、技能的培养和实践。
一、二年级主要为通识教育,三、四、五年级主要为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生物医学整合课程与临床医学整合课程,深度融入PBL教学,同时注重人文课程与实践的安排。六年级进入通科实习,引入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组织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以求客观评价学生的临床能力。七、八年级进入二级学科轮转并完成学位论文,以求临床能力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第一阶段水平。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2015年起,原举办七年制的院校试点“5+3”一体化培养,每所院校每年招生量控制150名以内,以实现医学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无缝对接,学生毕业后将获六证(本科毕业证、学士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证、硕士学位证、执业医师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证书);对于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毕业生,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已录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者,毕业后将实现四证合一(硕士研究生毕业证、硕士学位证、执业医师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证书);未录取者,将获执业医师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证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为卓越医生培养的必由之路。目前,在上海市、北京市就业的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毕业生,就业所在医院与当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学生毕业院校的培养计划,制定相应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一般需要1~2年不等的有效衔接;而其它地区仍未相应的制度保障或者有效结合的措施,
因此,进一步规范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势在必行。
临床医学专业“5+3”一体化培养与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所需时间均为八年,但由于培养目标的不同、培养过程和培养模式的差异,其结果不同,有必要做一对比(表1)。
表1 “5+3”临床医学专业一体化培养与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比较
3.1 八年制教育应借鉴“5+3”一体化培养体系,加强学生临床能力培养
从人才培养目标和学位授予角度来看,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学生毕业时授予医学博士学位(M.D.),而“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经过毕业后继续教育,再加“X”后,也可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仔细审视2004年来举办八年制教育的各所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计划,不难看出大多数学校八年制学生通识教育或公共基础课历时2~4年之间,生物医学或医学基础课学习时间为1.5~2年,临床医学课程学习时间约1.5~2年(包括见习),实习(包括部分意义上的培训和科研训练)时间介于2年左右。可见,仅从培养计划和时间安排看,八年制医学生毕业时要达到各所学校所制定的临床能力与素质培养目标较为困难。
鉴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毕业生从“准医生”成长为具备一定能力、技术、素质和经验的“医生”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或阶段,显然,相比于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5+3”模式在这一方面优势明显。因此,我们更应该重新审视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借鉴“5+3”一体化培养体系,通过在校教育和毕业后培训,着力加强八年制学生的临床能力的培养。
3.2 整合基础、临床教学,减少课程教学环节,强化临床见习、实习,提高学生临床思维和临床能力的培养
八年制医学生的优势是基础教育基础好,入学成绩高,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较好,自信心较强,外语水平也较高,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好;但从专业思想、职业精神、人文情怀等方面看,与五、七年制学生应无明显差别。因此,有理由扬其所长,采取非常态化培养模式,通过“器官-系统”整合课程,融入PBL教学、“三明治”教学模式[5]、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模式,压缩必修课时,增加选修课,适度缩短专业基础及医学通科教育过程,突破传统的通识教育、专业基础、专业课程、通科实习等培养框架,将通科实习部分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育,紧凑安排通科实习时间,以达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通识教育可采取学分制,按类别要求学生最低选修学分,选修课应参考学生的兴趣,不搞一刀切;采取“双段”双导师制度(基础+临床),二级学科教育阶段建立导师和导师团队制度[6,7]。
综上,通过学分制、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改革,可以将医学通科教育缩短到4.5~5年以内。在完成医学通科教育的基础上合理的适度融合实习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并结合进行临床科研训练,完成博士学位论文。
3.3 进一步明晰八年制培养目标,提升八年制学生的岗位胜任力
八年制临川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基础扎实、临床技能较强、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职业素养较高、具有发展潜力和后劲的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但毋容讳言,八年制教育是“专业”教育,毕业生所获学位是M.D.,而非Ph.,毕业后其主体是临床医师,而非研究人员。基于“5+3”一体模式和尔后的“+X”实施、学术型博士生毕业后2年可申请副高职称的规定以及实行了20余年的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学位获
得者可晋升主治医师的体系对八年制毕业生就业、职位期待等所形成的心态压力,以及三者共同对现有八年制教育乃至医学毕业后教育可能形成的挑战,使得进一步明晰八年制的培养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与培养过程,以提高八年制学生的岗位竞争与胜任力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也直面我国更趋科学、合理的医学教育体系的构建(此问题不在本文赘述)。笔者认为,八年制毕业生的基础知识、临床能力、职业精神与素养、沟通能力与情怀应是衡量其水平与质量的核心要素。对于八年制学生而言,初步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但应融入临床学习、见习与实习之中;除过一般意义上的必须的实习过程,还应有至少2年的住院医师培训。
医学教育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与人民群众健康息息相关,更关系到全面深化改革大局。通过“医教协同”模式,构建标准化、规范化的临床人才培养体系,应是未来一项重要工作。八年制医学教育中,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能否有效衔接,关乎我国医学教育改革未来,任重而道远。
[1]苏剑一. 医教协同突破临床医生培养困局[J].中国卫生人才,2015,(1):12-13.
[2]王德炳.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建议[J].医学教育,2005,(2):1-4.
[3]八年制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试行稿)[J].医学教育探索,2010,9(2):286-287.
[4]臧伟进,王渊.八年制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教育改革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26,29.
[5]黄亚玲,马建辉,彭义香,等.Sandwich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医学与社会,2008,21(3):55-56.
[6]王靓,吴笑英,金建,等.“医教协同”下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5,(17):211-212.
[7] Miloslavsky EM,McSparron JI,Richards JB,et al. Teaching during consultation:factors affecting the resident–fellow teaching interaction[J]. Med Educ,2015,49(7):717–730.
Preliminary ideas of strengthening the clinical competence of “eight-year program” medical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stablishment of integrated "5+3" medical education system in China
Yan Jianqun1,2, Wang Yuan1, Cheng Yanbin1
(1. Institute for Medical Education,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61, China;2. Dept of Physiology& Pathophysiology,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61, China)
"Cooperation of Clinical Practice and Medical Education" is a system guarantee for effectively linking undergraduate, postgraduate and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optimizing educational program, academic degree system and clinical talents training standardization, and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the relevant support mechanism. Under such a background, it is a challenge to advance the clinical competence of "eight-year program" medical students and complete the standardized resident training. In this article, these issues are discussed and preliminary suggestions are presented, based on the education reform for eight-year program medical students a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integrated "5+3" education system; clinical medicine; eight-year program; clinical competence; standardized training
10.3969/j.issn.2096-045X.2015.02.002
2015-08-11)
(本文编辑:闫红)
陕西省重点教学研究项目:不同层次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14DY02);2. 陕西省重点教学研究项目:医学人才岗位胜任力培养的探索(14DY04)
闫剑群,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味觉生理学、摄食与代谢调控机制、高等医学教育及管理。Email:jqyan@mail.xj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