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境

2015-12-08 04:30杨冰
教师·中 2015年11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家庭教育存在问题

杨冰

摘要: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现代家庭存在德育重视度不够,家庭伦理缺失,爱的尺度存在偏差,家长“恃爱行凶”,家庭教育价值观呈现世俗化、功利化的倾向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及困境。

关键词:家庭教育;道德教育;隔代教养;陪读现象;存在问题

现代家长在教育子女时重视智育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构成现代家庭教育的困境,亟须从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汲取教育智慧,来反哺当今的家庭教育。

一、家长对德育不重视,家庭伦理缺失

古代家庭教育重视道德教育,“孝道”一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到了今天,家庭教育中道德教育、家庭伦理都有缺失。重智轻德的价值取向,使孩子越来越多美好的天性逐渐消失,变得冷漠、自私,缺乏公德心。

1重智轻德

在这个“考试定乾坤”的教育时代下,家长更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甚至倾其所有为孩子进行智力投资,却忽略了孩子的德行的培养与塑造。要知道良好的品行、品性以及人际交往中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等道德品质决定了一个孩子未来人生的基本走向。

2孝道错位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本是最为基本的家庭伦理,然而在现在的社会背景下,孝道错位,伦理纲常缺失,父母、爷爷、奶奶等长辈将孩子置于一个前所未有的高位,“小祖宗”这样的称呼不绝于耳,有悖传统家庭伦理。

3公德缺失

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秉持“独善其身”的教育理念,使得孩子在公共利益中表现得过于自私和冷漠。家庭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公德心,使其体现出作为一个公民该有的社会公德。

二、爱的尺度存在偏差,家长“恃爱行凶”

家长们以爱之名,“恃爱行凶。”“我是为了你好”像一个美丽的幌子,左右着孩子的兴趣、爱好、甚至人生选择。当前几种典型的“恃爱行凶”的例子如下:

1隔代教养衍生的溺爱问题

隔代教养即孩子同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生活成长。隔代教养衍生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溺爱。研究显示,溺爱家庭的孩子表现出盲目的自信和盲目的优越感,且自我意识强烈。如果孩子一切顺遂尚可,如若遭遇挫折对这类孩子的打击是致命的。

2最好的爱应该是陪伴

冷漠型家长常常认为,因忙碌工作而对孩子的忽略不应视为一种冷漠,有的家长甚至理直气壮地说:“自己如此辛苦工作,正是为孩子打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和经济基础。”但对于孩子而言,给什么都不如给时间,给孩子最好的爱应该是陪伴。

3家长陪读现象严重

有的家长以爱之名,放弃了自己的人生,牺牲了自己的事业发展,专职陪伴孩子的成长,陪读在无形中造成孩子的压力,使孩子依赖性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变弱。

三、家庭教育价值观扭曲:世俗化、功利化

在市场经济下,家庭教育越来越呈现世俗化、功利化的倾向。只重视学业成就,不关心孩子道德的养成;只关注经济的投入,而忽略孩子心理世界的疏导。

1家长只给钱,不给时间

家长应调整自己的观念,经济上的支持固然重要,但是情感上的陪伴对于孩子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2家庭教育攀比成风

家长们喜欢将自己的孩子与同龄的孩子相对比,从智力发展水平到学业成绩,在对孩子教育的经济投入上也盲目攀比。这样的攀比重物质轻精神,不利于孩子发展。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有很大作用,家长要秉持正确的教育观念。针对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困境,需要重新回顾中国古代优良的教育资源——从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中汲取教育智慧,借鉴其合理因素引导当前的家庭教育,提高现代家长的教育素养,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使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合理的补充,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发展。

参考文献:

王凌皓中国教育史论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李生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家庭教育存在问题
什么叫美好的道德教育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