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雁
摘要:本文在探讨合作学习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专升本大学英语教学中实行合作学习模式的必要性,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活动,证明在专升本大学英语教学运用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术目标及人际交往目标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合作学习;专升本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1-0150-03
自从1999年中国教育部颁布高校扩招近50%的学生政策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一次巨大的改变,新政策的直接结果使得众多高校专科生和本科生的数量急剧上升。由于师资不足,专升本英语教学课堂往往大班多,受教学进度、教学测试一维化等因素的制约,教师无法顾及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大部分学生缺乏甚至没有语言交流的机会。加上专生本学生基础薄弱、缺乏自信等主观因素影响,这些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表现往往是不知所措,慌张局促或者干脆沉默不语,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时常流露出焦虑、自卑、厌倦等负面情绪。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中静态和单向的人际关系模式和传统的讲练教学模式,教师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和参与者,把学生的被动性学习变成主动性学习,把封闭性学习变成开放性、创造性学习,促进学生的学术性目标及人际交往目标的均衡发展。而通过合作小组学习协商活动正是将学习者的认知、情感、心理活动的目标结合起来的创新教育模式。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及理论依据
作为对传统教学形式的反思和批判,合作学习是近十几年来已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美国当代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和福茨在其著作《教育改革研究》中评价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之一”。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沙伦博士提出“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小组通常由3~5人组成。小组充当社会组织单位,学生们在这里通过和同伴及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协同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学生自我控制活动为主,教师指导协助为辅的创新的教学理论与策略。
合作学习之所以发展成为流行于许多国家的行之有效的主流教学组织形式,是基于众多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理论基础的支持。戴卫·约翰逊(Johnson,D.W.),同他的兄弟荣·约翰逊(Johnson,R.T.)提出的社会互赖理论(Social Interdependence Theory)为合作学习建构了基本原理。约翰逊兄弟假定当个体了解“个人的成功来自于团体目标的达成”时,便会造成小组成员相互依赖、彼此合作、同舟共济、鼓励并帮助別人学习。约翰逊兄弟指出,根据超过600份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发展学生积极正面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方面,合作学习的效果优于竞争及个人学习。因此,从社会互赖理论的角度来看,在合作学习情境中,相互依靠为个人提供了动力,使每一位小组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互勉、互助、互爱(王坦,2005)。
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Humanism Learning Theory)产生深远影响的著名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Carl R.Rogers)倡导把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和行为看作是教学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来构建学习情景,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facilitator)”。罗杰斯认为人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在一种具有安全、自由、充满人情味的心理安全感的环境下,学习者天生的学习愿望和潜能更容易被激发出来,因此同伴教学是促进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接触理论(contact theory)认为社会互动能增进不同团体的和谐,所以教育应当为不同种族、民族、性别、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地位的学生在学习上创设互动情境,增加接触机会(王坦,2005)。心理学家阿尔波特(Allport)则提出接触并发展成为人际合作,才能提高小组的向心力和友谊,增进学生人际接纳度,改善教室气氛。
二、专升本大学英语教学中实行合作学习模式的必要性
1.社会背景的影响。目前,四六级考试成绩仍然是用人单位衡量毕业生外语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只是为了应对各级考试,英语学习急功近利,缺乏内在的学习兴趣、动机和热情。这种为通过考试而进行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学生知识面窄,运用英语能力差,离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对听、说、表达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能力复合型语言人才的要求相距很远,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自2005年1月份起,不断深化的四六级改革正有效引导高校英语教学朝着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轨道前行,而在四六级考试、考研和就业上处于弱势的专升本学生更加迫切提高英语的实用能力,以便在未来的工作学习中突出自身优势。而合作学习可以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通过小组调研、讨论、合作成果展示,增加了增加学习者的语言输出机会,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2.合作和社交技能的培养。美国社会学家阿历克斯·英克尔斯在《人的现代化素质探索》一书中强调了合作关系在社会群体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在未来社会中,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更易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因此,学校教育要重视这种素质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英语作为以训练学生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门学科,在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就显得尤为必要。传统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之间的关系更多是相互竞争,甚至相互仇视,只有少数的佼佼者能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而合作学习更易于促进学习者的情感交流,有利于促进组内的合作和各组之间的合理竞争,对于个体间相互尊重关系的处理等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小组成员互相依存,学习资源共享,在与组员之间的相互接触、有效沟通和分工中,极大地满足了与人互动和人际关系方面的需求,充分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
3.英语水平的差异。来自不同专科学校的专升本学生在专科学习时所用教材难易程度不同,而且多于所学专业方向挂钩。因此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基础普遍薄弱,缺乏自信心。但他们有着较强的自律性和学习意愿,愿意配合教师参与课堂活动。合作性学习策略能够在英语学习上给与他们更多协作学习的机会,并且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各小组成员之间、各小组之间互相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进步,而且有利于学习者形成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另外,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分担责任,各自发挥所长,每个组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都有机会被关注、被认同,从而增强了学习者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与组员的互动中,极大减轻了自卑、胆怯的学习者的焦虑感和面对教师的顾虑和压力,成绩中下的学生也更容易形成对待学习内容与学校的乐观态度,获得归属感和成就感,保持继续学习的热情和动机。
三、合作学习策略在专升本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笔者近几年承担着本院专升本英语教学,经过几学期的传统教学和合作学习的对比教学实践和研究,笔者发现有着深厚、宽广理论基础合作学习模式在提高大班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自我认知和参与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缓解学习压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等方面的确有着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优势。
笔者在专升本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以大学英语精读第二册Unit 2 Lessons from Jefferson为例,笔者要求学生使用小组调查法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信息,合作学习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对文中涉及到的人物及其思想先做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实现对课文内容深度广度上的延展。由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沙伦夫妇(Sharan & Sharan,1976)创设的小组调查法(group investigation)要求组员在小组中分割学习任务,收集信息,然后运用小组讨论和合作性设计展开学习活动。该单元叙述了美国第二任总统托玛斯·杰斐逊的成就及其具有启迪性的思想。笔者首先给每个合作小组发一张位于美国南达科他州总统山(the Mount Rushmore Monument)的图片,然后要求各小组自行分割任务,借助网络,书籍等媒介完成对雕塑中四位总统的背景知识调查,完成小组报告,最后以ppt或视频形式与其他合作小组交流各自的发现,教师予以点评和补充。在调研交流过程中,各小组组员之间,各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借鉴,极大地拓宽了自身的文化视野,同时增加了语言实践机会。
四、结语
合作学习以微型的合作性异质学习团体为单位,将传统意义上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拓展为多向交流,全体成员共同分担学习中的压力和人际竞争。实践证明,合作学习模式尤其适用于基础薄弱,自卑感强却有着更强求知欲的专升本学生的英语教学中。和谐轻松的合作学习氛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品质,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提升语言交际能力和人际互动能力。
参考文献:
[1]阿历克斯·英克尔斯,著.人的现代化素质探索[M].曹中德,译.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2]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3]Johnson,D.W.,& Johnson,R.T.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e:Cooperative,and Individualistic Learning(5th ed.)[M].Boston:Allyn & Bacon,1998.
[4]王坦.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5,(01).
[5]伍新春,管琳.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6]Siltala,R.Innovativity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business life and teaching[M].University of Turku,2010.
[7]郑金洲.合作学习——新课程教师必读丛书·课堂教学探索系列[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8]董亚芬.大学英语二[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