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类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与机制研究初探

2015-12-08 01:32:58王均星谈广鸣陈欢肖宜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0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建设运行机制

王均星 谈广鸣 陈欢 肖宜

摘要:本文针对水利类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现状,结合我国水利水电事业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从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现行的教学实践体系出发,分析研究了水利类创新人才培养所主要依赖的四个平台建设情况,以建立起多个平台的有机联系,保证多平台的协调运行,为水利及其他理工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水利类;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建设;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0-0271-02

一、引言

我国的水利改革发展在“十二五”时期迎来重大战略机遇,尤其是在2011年中央出台的一号文件首次聚焦水利建设,明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将水利提升至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水利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水利人才培养建设的新任务,向水利高等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利人才开发工作必须立足于创新,服务于水利事业的科学、跨越式发展。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创造性人才的重要基地,应肩负起重任,更新观念,以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为教学实践改革的核心。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水利人才,实施人才战略,为全面推进水利事业发展提供组织和人才保障。

二、水利类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现状

近年来,水利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呈上升趋势,目前全国共有74所高校和科研单位招收水利类专业学生,年招收水利类专业学生5000余人,在校生18000余人。然而,当前我国的水利人才队伍的发展现状还不能完全适应水利事业发展的需要,存在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且人才分布不均,创新型人才偏少,创新培养机制有待建立健全等问题。

三、水利类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搭建及实现

根据《全国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十二五”末,水利系统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占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比例由2010年的13%提高到15.0%。其中,部属单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由36.0%提高到41.0%;地方水利系统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由17.0%提高到20.0%。按照这一要求,对水利类创新人才培养进行准确定义,设计构建新时期下的创新人才培养的平台体系,多头并进,注意吸收不同学科、不同院校好的手段和方法,不做“一刀切”,尊重不同的制度形式,探索“全方位”的培养平台体系。

培养创新人才,构建适宜人才成长的条件和环境至关重要。要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就必须全面整合资源为学生塑造一个以研究创新为导向、以研究创新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科学完善的教育平台体系。该平台体系及其运行机制以创新人才培养与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的有机结合为切入点,表现为多方面、多层次的集合,同时需要不断完善其实践形式。本文结合水利行业的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提出新时期高校水利类创新人才培养须从自身的定位和目标出发,全面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多学科交叉平台、自主科研创新平台、产学研合作实践平台以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1.多学科交叉平台。建立长效机制引导水利专业学生进入学科交融和交叉的领域,形成良好氛围,利用本科阶段活跃及开放的思维,进行科技创新,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武汉大学作为华中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为水利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开放氛围和创新条件。同时,水利学科作为武汉大学的特色优势专业,应当进一步打破学科壁垒、淡化专业界限,将专业设置进行有效整合,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开拓学生专业视野。以水利专业领域为中心,建立交叉学科机构和交叉学科新专业,将学校的科研资源进行合理利用,鼓励跨学院、跨学科联合招收并培养学生,以多学科的优势来强化水利类学生的人文底蕴和创新意识。

2.自主科研创新平台。构建大学生自主科研平台,营造自由、宽松的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把高校雄厚的科研实力转化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动力”。在自主科研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探索研究新知识而不是仅仅学习既有知识。为此,结合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现行的实践教学体系,平台的建设需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提出新的培养方案,促进经验及学识丰富的学者教授参与本科生的交流与指导工作,鼓励本科生进实验室,让拔尖的本科学生可以及早进入相关的科学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实现创新思维的具体实践。以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为龙头组建一支创新型强实践同时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在学生参加等各类学术科技竞赛时承担主要的指导工作,以教师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二,加强和扩大实验室对本科生的开放。水利类自主科研创新平台的构建需要越来越多的开放性实验室,不仅是在基础教学实验室,在水利专业的其他领域,鼓励并逐步实现科研实验室面向本科学生开放,增强实验室对提升本科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引导作用。第三,设立学生创新基金,激发学生主动与老师交流,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进行自主研究。由学生承担基金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可以改变以往学生过分依赖导师,被动进行研究学习的现象。在培养创新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增强了其社会竞争力。

3.产学研合作实践平台。产学研合作已成为现代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种趋势。高等学校产学研合作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直接面向社会实践和科研创新,培养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构建产学研合作实践平台,必须注重教学内容的转变,根据社会的需求来设置专业,选择人才培养规格,优化课程结构,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并突出应用性。所以,在水利类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多与用人单位沟通,及时掌握了解最新的社会需求,“产学研合作”尤为重要。

4.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成为大学展现自己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正处于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阶段,水利行业各个院校也在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

四、多平台协调运行机制初探

协调运行机制是建立起多个平台的有机联系,做好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要充分把握时代特点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建立健全创新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为水利类创新人才培养提供长效保证。而任何一项运行机制的提出除了基于学院自身的人才培养改革需求和其他水利院校的研究成果之外,也必须充分考虑人才需求环境改变所引发的人才培养趋势的变化,即辅助“多平台”的建设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本文此部分主要介绍以大系统协调理论构建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运行机制初步研究成果。

1.探索实施交叉学科组织管理新机制。以水利学科为基础,借鉴国外一流大学的经验和启示,组建大学科门类的研究院和交叉学科的研究中心,发挥学科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职能。建立长效机制引导水利专业学生进入学科交叉的领域,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2.建立教师激励约束和师生双向互动机制。教师要具备创新精神,对水利学科的前沿理论和与水利相关的交叉学科最新理论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善于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当中,激发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时要加强教师职位聘任标准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导向作用,对教师高级职称聘任既要坚持高的学术质量标准,也要提出高的研究性教学质量标准。鼓励教师担任班导师,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从而促进他们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发展。建立起“吸引、培养、创造”一条线的创新成果产生机制,鼓励学生申请成果专利,实现师生互动。

3.健全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把开放性实验室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过程结合起来,将各类实验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使各个实验室、仪器设备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制定一整套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并成立专门的督导小组,保障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制定相应的制度鼓励并逐步实现科研实验室对本科学生的开放。

4.建立大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组织机制。通过组织及参与各类创新科技竞赛活动的经验,摸索出大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组织程序,建立起围绕引导方和参与方的激励机制,完善教师奖励、学生奖励等手段,促进各课题组老师与学生的相互交流,鼓励学生探索性创造,提升学生主动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5.探索产学研创新实践交流机制。在高校之间、高校与水利部、水利所属单位、水利企业之间构建的产学研合作的战略联盟中,摸索出大学学生可参与的创新实践机制、人才交流培养机制。同时,积极开展与国外一流大学合作的本科生联合培养项目,建立国际研究中心,促进思想和观念的相互碰撞。

6.定义并制定选拔拔尖创新人才制度。探讨制定选拔拔尖创新人才制度,做到灵活培养与传统教育有机结合,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针对新进校学生,利用引导激励机制,区分理论创新型人才、应用创新型人才、综合型创新人才等,促使个性化成长目标的实现,形成多级进入、有条件转换、设置分流出口的人才培养运行模式,培养造就一批水利领军人才和水利改革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7.建立健全以创新为本的人才培养质量控制体系。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出发点是有效地控制教学质量。要严格把关生源质量,确保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平台和高起点;在专业评估方面要仔细考究,制定并实施具有梯次的优秀专业标准;在教学质量控制方面,必须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监督考核机制,并根据各专业发展现状和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同时要注意人才培养反馈机制的完善。

大学本科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关键阶段,水利类院校必须要抓住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大机遇,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突破,为水利类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国家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建设运行机制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
供给侧改革下营销创新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
创新性科研人才的培养模式
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08:01:59
运用QQ群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新闻前哨(2016年11期)2016-12-07 11:17:50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绩效提高途径探析
职教论坛(2016年23期)2016-11-19 09:57:07
党建类新媒体加强平台建设的实现路径
“互联网+”思维在应用型高校课堂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11:05:56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