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现状与模式构建

2015-12-06 04:17吴润平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现状与模式构建*

吴润平

( 成都师范学院体育系,四川 成都611130)

摘要:为了积极响应全国亿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认真贯彻《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全国各高校针对体育教学工作都进行了许多新的尝试和改革,并且开始不断建构各种新的教学培养模式。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阐述了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现状,并针对教学团队、教学评价、教学资源、教学质量四个方面的改革困境,提出了“一体化”、“俱乐部”、“分段型”、“并列型”四种体育教学模式,旨在通过研究,进一步吸引和鼓励广大青年大学生走向操场开展体育运动,形成群众性的体育锻炼热潮。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01

收稿日期:2015-06-26

作者简介:吴润平(1966-)男,苗族,贵州石阡人,硕士,副教授,国际级裁判

基金项目:*辽宁省2014年教学改革课题“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UPRP20140257)。

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和体育教育训练学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Background of Sunshine Sports

WU Run-ping

(Chengdu the athletics teachers college, Chengdu 61113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respond to the call for millions of students in the sunlight sports and seriously carry o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udent physical health standard”, the sports teaching of nationwide various universities work for a lot of new try and reform, and began to constantly construct the new teaching mode. This research expounds the sunlight spor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form of P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status quo from the teaching mode,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from three aspects this paper, and in view of the teaching team, teaching evaluation, teaching resources, teaching quality from four aspects of reform, put forward the “integration”, “club”, “segmented type”, “with type” four kind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 aiming at further attracting and encouraging the young college students to carry out sports on the playground, and forming mass sports exercise.

Key words:sunlight sports, college sports teaching, reform, mode

为认真贯彻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教体艺〔2006〕6号)精神,结合2007年提出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国各高校从体育教学工作的各方面着手,数管齐下,如火如荼的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且针对于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在教学模式上,不断推陈出新,切实贯彻了“一切为了学生 ”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阳光体育运动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整体发展。因此,了解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现状和模式构建意义重大。

1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现状

1.1教学方式:注重以人为本,实行师生互选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曾提到“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1]。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全国各级学校纷纷开展各类体育运动,进行各种教学改革。但是中小学校的体育运动形式,更强调完成一定的运动量的指标,忽略了学生的主观意愿,体育活动形式缺少选择性。相比而言,各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更为人性化,且贴近指导纲要的要求,在教学方式上更加注重以人为本,选课形式设定为师生互选。阳光体育的内涵就是鼓励和吸引广大学生主动投身体育健身活动,使阳光体育成为更具有主动性的健康型群体运动。高校的这种体育教学方式,给了广大学生选择的机会,这不仅仅只是选择课程类型、课程内容、课程教师的权利,更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充分体现。由此,不难看出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在阳光体育运动的背景下,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

1.2教学内容:强调个性发展,课程类型齐全

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开展形式就是体育课程。通知里特别强调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要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的质量。在此基础上,高校对于体育课程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与资金,其中变化最为突出的就是体育教学内容,也就是课程内容。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常常是跑步、做操、打球等活动,不仅教学内容单一,千篇一律,而且忽略了学生在体能、运动能力方面的差别,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是,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课程类型更加齐全,除了传统的田径项目、球类运动,还增加了许多当今社会上高收费的热门特长学习项目,例如:跆拳道、武术、轮滑、街舞等等。当然除此之外,有的高校在资金充足、设施齐全的情况下,还开设了游泳、滑冰、攀岩等等。类型多样的教学内容不仅激发了大学生的对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而且可以让广大学生免费获得学习那些在社会上需要花费大笔学费才能学习的项目,可以说具有经济实惠、轻松便捷的特点。与此同时,类型齐全的教学内容可以促使学生在最初选课的时候,就投入了极大的热情,这对于之后课程的进行是极其有利的。由此,不难看出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在阳光体育运动的背景下,更加强调注重个性发展的教学内容。

1.3教学方法:坚持推陈出新,教学方法多样

在阳光体育运动的背景下,为了达到阳光体育“达标争优,强健体魄”的目标,各高校在体育教学的方法上不断进行创新,期望通过多样化、兴趣化、实效化的教学方法,吸引广大的青年大学生增强自身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且以最好的精神状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形成健康、强健的体魄和精神。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高校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新型的教学方法结合,形成更有效的活动组织方法、课堂教学方法,并辅以现代化思维的教学手段和设备,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是以传授为主,例如:讲解示范法、分解教学法、重复练习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师生的互动交流,忽视了学生的体验感受,所以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参差不齐。而新型的体育教学方法则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生潜力的不断挖掘,例如:创造教学法、逆向思维教学法、情景设置教学法、启发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与新型的体育教学方法适当融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学效果必定事半功倍。由此,不难看出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在阳光体育运动的背景下,更加强调注重推陈出新,呈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2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困境

2.1教学团队:亟须建设教学梯队

高校作为有着庞大学生基数的教学组织单位,所需要的教职员工数量自然不可小觑,而体育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程,是所有在校大学生必须完成的课程,体育教师团队因而在教师团体中占有很大比例。不仅如此,随着近些年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随着课程类型的逐步多元化,需要的体育教师类型也越来越多。所以,合理的教学梯队建设对于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但是近些年,教师编制已经逐渐饱和,每年的教师岗位供不应求,尤其是体育教师编制有限,因此很多高校不得不临时外聘体育教师,这样的不定期的更换教师,不仅学生的学习状态不稳定,教学效果也好。不仅如此,聘用制的教师对学校缺少归属感,与同事间的磨合和学生间的互动都会事倍功半,不利于体育教学的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教师团队很难在短期内形成梯队化的形态。良好的教学梯队,需要考虑体育教师的学历、经验、特长等外在条件,也要考虑年龄、性别等客观条件。与此同时,“教学团队在体育教学技能、体育教学经验、运动竞赛、群体活动和教研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梯度差别”[2],各有侧重分工,对于体育教学工作的进行具有长远性的考量和持久性的发展。由此可见,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亟须建设教学梯队。

2.2教学评价:急需优化评价体系

在中国这个大教育环境中,无论何时,成绩都会作为学生考评中重要的评价指标。因为成绩确实会在很大程度上反应出一定的情况和问题。但是随着近些年来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也能发现“成绩决定成败”的教育观点也在逐渐淡化。就以高校的体育教学为例,当前的高校学生体育成绩评价体系几乎都是由体育运动测试成绩决定的,而体育运动测试成绩却由许多先天的、后天的条件共同决定。所以,以学生的体育考核成绩来决定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分数是不公平的,更是不正确的。虽然,当前我国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秉持着一定科学性、客观性和公平性的原则,但是确实忽略了大学生个体之间由于先天的遗传因素、后天的发展因素的差异。不仅如此,即使考评成绩不同却不代表学生付出的努力不同,这也使得原有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心血,这都是不健康、不公平的教学评价。而我国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真正内涵,并不是追求体育运动的竞技成绩,而是希望学生们通过体育运动达到强健体魄,促进自身的身心健康的目的。而当前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只是一味的追求竞技式运动,忽略了体育包含的健康性和娱乐性。这样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扑灭了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这也就显示出当前我国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急需得到优化。

2.3教学资源:亟待补充教学硬件

近些年来,随着体育教学课程类型的不断扩增,高校内的传统体育课堂早已面目全非。田径、球类、健身操等项目已经不作为固定项目,而游泳、跆拳道、武术、轮滑等运动则出现在体育课程中。相比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现在多种多样的体育课程更能吸引学生的视线,获得学生的关注。但是在这样课程种类多元的背景下,体育教学工作对于教学资源的要求也日益增高。像游泳课就需要游泳馆这样的场馆,跆拳道课需要训练靶这样的教具,轮滑课就需要足够大的训练场地……这些教学资源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全部实现的,需要大笔的资金支持。当然除此之外,资金及时到位,学校的占地面积适不适合建设场馆和修建场地都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不仅如此,在高校扩招后,大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学器材供求比已经失衡,而且磨损速度加快、程度严重,体育教学的场地和器材都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现代教学技术已经逐渐应用到所有的学科中,在体育教学工作中,体育教师也开始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等设备配合教学,这也是教学硬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完善体育教学硬件、设施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必须面临的问题,由此可见,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亟须补充教学硬件。

2.4教学质量:急需固化质量成果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相比改革前确实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首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的高度配合下,改革后的高校体育教学成绩,因为体育课堂类型的多样化,选课形式的人性化,大学生们对体育课程给予了更高的关注和热情。从原有的被迫、强制性的参与体育课程到现在主动积极的自主选择。其次,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不断推进,体育教师的选拔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学历、经验、素养、特长等等都是体育教师选拔的基础条件,主观、客观的双重要求,促使高校体育教师的选拔质量大幅度提高。因此体育教学工作在师资力量方面,就已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后,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推进的项目,从上至下得到了最大的关注度和重视度,不仅如此,从政府到高校对于这个项目的推进都给予了最大程度的帮助,使得体育课程乘着改革和发展的东风,应运而生,愈演愈好。这些原因都促进了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增长。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高校必须在继续发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巩固住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已有成果,固化已形成的体育教学质量成果。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还有着更好的发展前景,因此体育教学工作者绝对不能止步于此,沉迷于眼前的成果。如果整体的教学工作不能进行更好的发展,现有的教学成果可能会毁于一旦。由此可见,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急需固化质量成果。

3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模式构建

3.1实施课内课外一体化,构建“一体化”模式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旨在为了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和运动兴趣,将体育运动发展为大众性、群体性的活动。因此,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各高校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并不仅仅局限于体育课堂之内,课外的时间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为了实现课内、课外时间的合理、科学利用,“一体化”模式应运而建。所谓的“一体化”模式,就是要求在体育课基本的体育教学之余,要辅之早操、课外活动等能够促进体育教学内容的方式,并努力促进它们之间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形成相对完整的体育教学形式,促进教学效果的最优化。[3]在阳光体育运动的活动方案中,对于学生参与的体育活动,包括广播操、课间操、自由活动、游戏活动的时间都做了精确、详细的安排,可见课外的体育锻炼在阳光体育运动中的重要程度。因此,高校的体育教师对于课内课外的一体化教学,一定要进行充分的准备,保证“一体化”模式的构建。

3.2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构建“俱乐部”模式

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体育兴趣,关系到广大青年大学生投入体育运动的热情程度、参与状态、运动效果,因此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让大学生们以兴趣为引导,会使体育运动的效果事半功倍。“俱乐部”模式正是这样一种充分发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理的教学模式。在当今社会中,很多薪资待遇不错的群体都喜欢花费不小的资金投入参加一些健身俱乐部,目的就是为了锻炼身体。当然,俱乐部里的健身器材、科学的健身课程、专业的健身教练是极大的吸引力。但是最大的原因还是俱乐部的会员有参与锻炼的兴趣和欲望。“俱乐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希望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吸引学生自主自觉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形成科学的体育健身习惯。简而言之,“俱乐部”模式就是让大学生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学生的需求为根本,开设体育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体育基础自由选项上课,在一周内不受时间限制,可在任何一个有课的时间里,去上自己选定的课程。”[4]让大学生在高校中以“俱乐部”模式为途径,体会到在校外参加健身俱乐部的经验,以兴趣爱好为先导,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

3.3强化学生的体育能力,构建“分段型”模式

“分段型”体育教学模式,在目标上“注重学生体育基础的培养和体育技能提高,养成锻炼习惯以增强学生体质和掌握运动技能相结合为主,注重打好学生的体育基础,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5]因此,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学都参考了该模式,在课程设置的选择,主要是根据大学生的年级或者学期数来划分他们所选的体育课程类别,低年级的学生主要选择的是基础训练课程,中年级学生选择的是专项训练课程,而高年级选择的多为自主选修课程。可以说,这种按照适当标准进行的分段教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可以充分开发学生在个体差异下的无穷潜力。与此同时,“分段式”的体育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大学生打好体育运动的基础,在了解体育知识、具备基础体能和掌握运动技巧的基础上,顺应个体的学习发展规律,获得更好的体育运动效果,也让大学生拥有足够的体能和体育知识。因此,构建“分段式”模式,有助于大学生强化自身的体育能力。

3.4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并列型”模式

高校内,广大青年大学生受限于先天的身体素质,后天的锻炼培养,因此在体育课程中,即使付出同样的努力与心血,但是呈现的锻炼状态和结果很可能是不同的。就像是文化课教学一样,因人制宜,对症下药才会取得最好的效果,体育课程亦然。“并列型”模式强调区别对待体育训练基础不同的学生。将体育课程分别基础训练和专项训练,后者对大学生的体育能力要求更高。有学生和教师按照学生的体育素养进行选择,按个体差异进行体育教学。在面对同一课堂上身体素质不同的学生,教学模式必须符合个人体质差异的原则。教学难度从低到高,由易到难,科学合理的分为不同的层级,进行分类教学,帮助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体育知识,进行体育锻炼。而且针对不同的学生,体育教师对他们的要求要符合相应的运动水平,帮助他们达到自身最大的运动能力限度,让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慢慢的完成“爬楼梯”式的进步。与此同时,在体育教学中,“并列型”模式因为教学进度符合学生个体差异,还可以兼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

高校青年大学生的体育素养,会直接到我国国民的整体体育素养,因此,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推进体育教学改革至关重要。综上所述,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不断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模式构建是大势所趋,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黄敏,陈英军,李亚莉. 人性化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展望[J]. 体育学刊,2011(5):78-81

[2] 张华,张智新,唐红斌. “质量工程”中高校体育教学团队的建设[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4):332-334

[3] 李雨樽. 大众化后期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破”与“立”[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1):122-125

[4] 何建东,骆秉全. 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0(10):81-85

[5] 彭国雄. 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理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关系分析[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3):122-125

猜你喜欢
阳光体育运动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浅析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策略
中职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模式构建
浅析网络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发展
试论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推广策略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社会意义研究
基于“阳光体育运动”视阈下中学体育课程设置的困境与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