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路径的协同机制研究

2015-12-30 01:01陈道裕,赵国华,张丹丹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协同机制培养路径人才培养

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路径的协同机制研究*

陈道裕,赵国华,张丹丹,叶茂

(宁波大学体育学院,浙江 宁波315211)

摘要:体工队“三级训练网”、俱乐部、院校化是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三个主要路径。研究运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等方法,解析各个培养路径的机制结构,分析不同培养路径的矛盾问题和解决思路,在培养主体、培养目标、人才输送三个方面提出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路径的协同机制。

关键词:人才培养;培养路径;协同机制

中图分类号:G812.6

收稿日期:2015-08-12

作者简介:陈道裕(1962- ),男,浙江奉化人,教授

基金项目:*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批准号:11YJA880007)。

研究方向:体育文化、体育管理

Research on the Synergy Mechanism of Sports Talents Training Path in China

CHEN Dao-yu,ZHAO Guo-hua,ZHANG Dan-dan, YE Mao

(Physical Education of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211,China)

Abstract:the “three level training network”, the club and the College of the sports team are the three main paths of the cultivation of competitive sports talents in China. This study uses the methodf of literature review, expert interviews and other methods, to analyze the training path mechanism structure and different cultivation ways of contradictory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t proposed th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sports talents training path that contains three aspects of training body, training goals and talent conveying.

Key words:personnel training; training path; coordination mechanism

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多元培养路径的实践,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体工队“三级训练网”培养路径的核心地位。在“体教结合”的影响下,以清华大学、南京体育学院等为代表的高等院校,也进行了大量的人才培养实践,但却没有从根本上接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大旗。随着职业体育的迅猛发展,俱乐部培养路径成为职业化运动项目中普遍选择,且越来越被相关职能部门重视的培养路径;几乎同时,以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院校化培养路径,也一度成为各省体育职能部门,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中相继效仿的路径方式,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相继有十多个省市选择院校化管理。

研究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几种路径,发现任何一个路径都不会成为适合我国国情的唯一培养路径,但却有着其驱动机制、训练机制、竞赛机制等方面的共性特征。因此,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路径的协同发展问题成为研究者必须关心的重要课题。当前对培养路径机制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路径方式、路径适应、路径优劣等问题,但对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路径的协同发展等问题,却有意无意中成为研究的薄弱环节。本研究试图对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路径的培养主体、培养目标、输送机制等问题为重点,提出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协同培养培养路径协同发展的创新机制,为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科学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

在宁波大学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中国知网等体育文献资源中,查阅关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主体结构、培养路径、培养机制方面的文章100余篇、专著30余部、评论和专家观点数篇,了解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

1.2专家访谈

根据研究内容,选择研究学者、训练专家、体育行政管理者(具体见表一)三方面的专家进行访谈,并预先设计访谈内容(具体见表二),探求在人才培养路径、发展驱动、资源保障和人才就业出口等方面具有共性的观点和视角。

表1 访谈专家信息统计

表2 专家访谈纲要内容

2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路径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2.1体工队“三级训练网”培养的路径

体工队“三级训练网”是举国体制下以我国体育行政部门为领主导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路径,它保证了国家号召力,能高度有效的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配置,它具有国家影响、政策支持、行政驱动和资源保障等优势。特别是一些非职业性的运动项目同,体工队“三级训练网”一直是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路径优势存在的同时,也存在着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与问题(具体见表3)。

表3 体工队“三级训练网”培养路径的矛盾与问题一览

2.2“院校化”培养路径

受美国体育人才培养“校园化”的影响,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教结合”的实践也从未间断,清华大学、南京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等学校都进行过大胆的尝试,但由于受体制因素的影响,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托付给学校的声音也渐行渐远。但随着将教育因素融入到竞技人才培养的理念的影响,将竞技体育人才进行“院校化”培养,逐渐成为被体育管理部门所接受并付诸实践。

“院校化” 培养是指将省市、地区的体工队以专业体育院校的形式进行管理,对竞技人才进行训练、教育、科研“三位一体”的综合训练,其核心是建立“竞技体育系-项目管理中心-协会秘书处”三位一体的管理机构,推行“一条龙”三线结合的梯队建制,实行“训练、学习、科研”共重的能力结构体系。作为一种新型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方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体工队”培养的路径结构,也存在着诸多矛盾与问题(具体见表四)。

表4 “院校化”培养路径的矛盾与问题一览

2.3“俱乐部”培养路径

俱乐部培养是伴随着职业化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才培养路径,其生存的土壤也只限于职业化运动项目,特别是一些独资俱乐部和已经相对脱离行政约束的职业俱乐部。“俱乐部”培养按照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运作,较好地解决了责、权、利等方面的矛盾,但由于俱乐部与地方行政部门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也在行政约束、人才输送、梯队衔接等方面存在着许多矛盾与问题(具体见表5)。

3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路径的协同机制

3.1培养主体机制协同

在访谈中,专家普遍认为,培养主体与产权主体的归属问题,是导致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中责、权、利不清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主体基本是体育系统,或由体育系统和社会企业组织共为培养主体(具体见表八)。由于当前各个俱乐部的地方行政性约束,其培养主体的结构或多或少地也渗透着行政化元素,但在责任与利益分割上又时常会出现真空地带,因此,建立不同培养主体与产权主体机制协同,是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机制协同的重要环节。因此,确立各个路径及不同培养层次的管理主体,找到培养路径协同发展的理论依据,建立各个培养路径间协同发展的协同机制。

3.2培养目标机制协同

不同培养路径与不同培养层次培养目标的协同是我国竞技人才培养路径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体工队、俱乐部、院校化三种路径的培养目标不同,但其核心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高水平的运动员,培养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但由于每个路径的管理主体、机构设置、层次结构和社会适应对象的不同,其目标内涵又各有侧重(具体见表九),但培养高水平运动员这一共性目标,是其协同发展的理论依据。

表5 “俱乐部”培养路径的矛盾与问题一览

表6 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主体结构

3.3人才输送机制协同

人才输送机制是决定竞技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不同培养路径具有共性的人才竞技能力培养与人才输送需求。明确我我国竞技人才培养多元路径中培养主体与管理主体的约束关系(具体见表8),是人才输送机制协同的重要一环。

4结语

4.1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体工队、院校化、俱乐部三种方路径式各具优势,但也存在着产权主体与培养主体间、培养层次与输送机制间、能力结构与就业出口间的许多矛盾和冲突。

4.2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路径协同发展的机制包括培养主体、培养目标、培养层次的机制协同,其协同依据为国家对每个路径都具有强大的资源驱动、具有共同的竞技人才与竞技能力目标、不同层次间具有共性的人才输送需求。

表7 我国竞技体育人才不同培养路径的目标内涵

表8 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主体机制创新结构

4.3建立培养适合我国国情的梯队层次间不同产权主体和培养主体间的输送机制,政策层面上制定相应的契约机制,是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路径机制协同的核心要素。

4.4在行政约束下完成多元化协同培养的模型构建和要素设计是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路径协同发展的最重要的驱动力。确立驱动机制、完善制度约束、规划人才出口、产权结构和层次衔接等几方面,是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多元培养机制协同发展的创新元素。

参考文献:

[1] 梁晓龙.举国体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6:73

[2] 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Z].2011-4-1

[3] 陈立基.体育新观念[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7:19-21

[4] 徐向军,等.对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7):111-114

[5] 赵国华.我国竞技篮球职业化管理模式构建[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1):50-53

[6] 于文谦.当代中国竞技体育的非均衡发展[J].体育学刊,2008(9):15

猜你喜欢
协同机制培养路径人才培养
探析“三网联动”品牌传播机制
协同机制视角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新经济时期高校纪律检查与业务监管协同机制建设的探索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