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珠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药学系,福建 漳州 363000)
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普遍使用PPT课件辅助教学,具有传递知识信息量大、节省板书时间等优点,但PPT课件目前更多的是作为教材的电子翻版,不能很好地表述前后间知识联系,且制作的幻灯片多数是以文本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忽略了以图、表等直观的表达方式,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知识习得过程的培养。实验心理学家赫瑞特拉通过人类信息获取的心理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二者之和为94%,由此可见,视觉信息和视觉媒体在学习中的重要性[1]。思维导图是一种将知识可视化的有效思维工具,能帮助学习者进行发散思维和记忆,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探究如何将思维导图引入药理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思维导图又被称为心智图、脑图,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于20世纪70年代初发明的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工具。人体大脑神经是一个由中心向外发散的神经元,思维导图就是模拟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以某个主题为中心,以“树状结构”有组织、分层次、放射式、互相关联的展示出来[2],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容易记忆的、色彩丰富的结构图,完整地将抽象的思维过程形象化、可视化,能够帮助学生改善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思维导图实际上就是模拟大脑思维的真实体现。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思维导图具有突出重点、发挥联想、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的特点,能充分发挥人脑的整体功能,包括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像、颜色、空间、整体等,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注意力与记忆力,而且可以很好的开发大脑潜能,启发学生的联想力与创造力,可用于辅助教师进行教学,有利于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值得在教学中推广使用。
思维导图有手绘法和机绘法两种,虽使用的工具与材料、绘制的手段与方式不同,但都可用于教学。
需要的工具与材料有纸和彩笔。以《药理学》第一堂课向学生介绍药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为例(见图1:药理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构建),整个思维导图采用从中央向四周放射,围绕中心主题层层展开,延伸出一系列与中心主题相互关联的各个子主题,具体绘制步骤如下:①确定中心主题。中心主题可以用表达核心意思的关键词,如用课程“药理学”来表示。将纸横放,在纸的中央写上中心主题“药理学”,然后从中央开始向四周任意方向放射,以自由的、自然的方式表达思维,这样有助于学生对与药理学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回忆和联想。②确定次主题(一级分支)。即在中心主题下的延伸,如在中心主题“药理学”下可延伸出“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来表示两个次级主题,如果次主题较多,并具有顺序性,可添加数字标明。③在次主题后,确定更为细节的要点(二级分支)。此时不一定按顺序或结构来罗列要点,只要将任何一个要点用关键词表示,并将它和最相关的次主题连接起来。如可将药理学理论教学内容整合为“总论、传出神经系统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内脏及血液系统药物、内分泌系统药物、化学治疗药物和其他类药物”等8个知识模块(二级分支),并与次主题“理论教学内容”相连接。④用曲线连接。如上构造方法,形成二级分支、三级分支……,再用曲线将二级分支与中心主题、三级分支与二级分支连接起来,并以此类推,层层展开。曲线和分支,就像大树的枝权一样,都具有从中心发散出来的自然结构,就如同人脑的神经网状结构,更能吸引眼球,更易被大脑接受和记忆。⑤每个分支上只写一个关键词,关键词要写在线条上,而且最好与线条同长。⑥不同分支可用不同颜色来表示。尽量使用不同颜色,有助于加强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兴趣,从而加深记忆。
可借助思维导图绘制软件,目前使用较多的基本上还是国外的思维导图软件,如 MindManager、XMind、MindMapper、FreeMind、Sharemind、DropMind、Inspiration 等,这些软件各有特点,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通过借助这些思维导图软件可以快捷地做出思维导图。根据有关文献介绍,Inspiration软件在操作方面相对于其他软件简单易学、使用方便,在教学应用中使用最多。
药理学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与药学的双桥梁学科和综合性课程,涉及学科多、逻辑思维性强,尤其是药物品种繁杂,容易混淆,又内容枯燥、难以记忆,导致学生越学越没兴趣,老师也越教越没干劲。通过在药理学教学中尝试使用思维导图,发现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与记忆力,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发散思维,主动思考,提高归纳、总结和分析能力,从而取得较佳的教学效果。
近年来,《药理学》教材越编越厚,涉及的药物种类越来越多,一般都包括40大类药物,每类药物又涵盖数种到数十种药物,药物繁多,且又不断推陈出新,由于课时有限,教师在课堂上不可能逐个介绍,只能重点介绍各类药物的重点药物或常用代表性药物,以此举一反三简要介绍同类其他药物,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了解熟悉更多的药物,因此,如何讲授讲透各类药物的重点药物尤为重要。笔者在授课时,以讲授解热镇痛抗炎药重点代表性药物阿司匹林为例,将阿司匹林的体内过程、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及防治等重要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简化、概括为为关键词,然后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有组织、分层次表现出来,将重点药物教学内容提炼成一张具有内在联系的思维导图,既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记忆和掌握(见图2:阿司匹林)。
图2 阿司匹林
图3 阿托品、哌替啶、阿司匹林镇痛作用比较
药理学中涉及的药物种类繁多,学生很容易混淆错用,尤其是非同类但具有相同作用的药物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药物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行分析、比较,可以收到温故知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时,可与前面学过的哌替啶(或吗啡)、阿托品的镇痛作用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并用关键词体现在思维导图(见图3:阿托品、哌替啶、阿司匹林三药镇痛作用比较),以加深学生对具有相同作用药物的理解掌握,从而做到正确选择用药,同理,如比较阿托品、肾上腺素、强心苷对心脏的作用异同点,比较阿司匹林与氯丙嗪对体温的调节作用异同点等等,同样都可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
药理学课程包括40几类药物,每类药物又涵盖数种到数十种药物,品种繁多,难于记忆、理解和掌握,尤其是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高血压药、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和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用药等几类药物,分类多、品种多、内容多,除了应用思维导图讲授该类常用代表性药物外,还可应用思维导图对该类药物进行复习、归纳、总结、综述,使之成为知识链,形成一幅可视图,例如,笔者应用一张思维导图对抗生素这类药物进行归纳总结,将抗生素所包括的4大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及其他抗生素、氨基糖苷类及多粘菌素类、四环素类及氯霉素)、10小类药物的重要知识点梳理、归纳成一张思维导图(见图4:抗生素总结),一目了然,尽收眼底,便于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记忆和掌握,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课堂小结是一次(堂))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师利用几分钟对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可趁热打铁,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课堂小结药物体内过程时可以采用手绘法,教师在教室黑板上边讲、边画、边指导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绘制思维导图,也可以请同学在黑板上板演。在绘图过程中,通过使用各种颜色绘制图案,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同时也促使学生积极动手练习和动脑思考,从整体上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内在关系,并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概念网络,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果(见图5:药物体内过程课堂小结)。
图4 抗生素总结
图5 药物体内过程课堂小结
课后复习是巩固知识、深化知识和检查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药理学教学内容多、涉及学科广、课时少、难度大,学生想要在课堂上把所学的知识全部掌握是很困难的,因而课后复习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教师可将思维导图作为作业留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课后采用手绘法绘制思维导图,对课堂上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加工、分析和归纳,最后用关键词、线条和图案制成思维导图。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反复训练,逐步提高,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了其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提高。
目前思维导图在国内教学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在药理学教学中科学有效地应用思维导图提高教学效果,仍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探索。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必将越来越广泛,从而推动思维导图更好地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服务。
[1] 朱新会.基于思錐导图和概念图的理论型课程知识设计与应用[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4.
[2] 周洪昌,等.思维导图在医学寄生虫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寄生虫与寄生虫病杂志,2012(30):47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