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模式在河南“一体两翼”旅游格局下的运用※

2015-12-02 04:21焦金英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旅游圈一体两翼区域

焦金英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9)

近年来,国内旅游业的竞争已逐步进入区域竞争态势,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已经成为应对区域竞争的主要手段和必然趋势。河南“一体两翼”旅游新格局下所涉及到的黄河黄金旅游带、南太行—王屋山山水精神文化旅游带、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休闲度假生态旅游带三个主体部分中都有相当一部分的主要旅游资源和省界交汇,同时各旅游带都不是由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域组成,要想实现资源整合、打造精品,推进河南旅游业快步发展,都必须借助区域旅游合作。但区域合作的各方主体在发展中要根据资源、经济、位置等实际情况按空间结构确定不同级别和层次的圈层及地位,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才能达到共赢。笔者认为,在“一体两翼”旅游格局中所涉及到的旅游带在区域旅游合作中可以借助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中的凝聚、扩展模式来进行合作。

1 相关概念

1.1 区域合作

区域旅游合作是指区域范围内不同地区之间的旅游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协议章程或合同,将资源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组合,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旅游经济活动[1]。区域旅游合作一般依托相邻的区域,资源具有相似或同质性,出于相互合作以便达到经济共同发展的目的而开展。在具体合作过程中,合作方必须共同编制旅游规划,共建或互通旅游基础设施,联合进行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客源市场的开拓,一起进行旅游产品的宣传与促销,共同营造旅游形象和旅游环境,进行联合经营管理等,以实现区域合作各方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2 扩展模式

一个旅游地从起步到成功都要经历一个由小变大、由弱及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根据空间结构特点的变化而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根据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理论及区域旅游系统的内部形态结构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可把区域空间结构演化模式分为点状模式、放射模式、凝聚模式和扩展模式四种类型[2]。

图1 扩展模式

扩展模式(见图1)是旅游区域合作范畴下最佳的优化阶段,是从点状模式一步步经过放射模式、凝聚模式发展而来的,是通过合理的规划与管理建立起来的,包括了空间范围的扩展和旅游产业链的延伸。此阶段内旅游地域系统内的结构变化有三:一是原有主旅游圈内的旅游活动空间范围扩大,节点数量增加、质量提升;二是在主旅游圈外建立次旅游圈,将分散的旅游节点凝聚起来,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手段加强彼此的竞合关系,同时在次旅游圈及新型节点(景区、景点)扩展旅游活动的空间范围,以缓解旅游承载力,实现主旅游圈与次旅游圈的双赢;三是旅游产业链更加完善,且发展重点从弹性需求小的食、住、行、游到弹性需求大的购、娱,以此增加经济效益。次旅游圈内的节点也可以借助于整体区域的联合发展形成完备的旅游产业链系统。根据河南旅游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应该采取扩展模式下的地域空间组合,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域旅游合作。

1.3 “一体两翼”旅游新格局

2007年底在河南省委第八届五次全体会议上,河南省委、省政府正式提出要重点打造郑、汴、洛“三点一线”精品路线,大力推进伏牛山、南太行生态旅游联线联片开发,此举形象地被称为“一体两翼”。由此围绕省委、省政府对南太行旅游全面升级的战略展开。但近些年来,随着河南“十二五”旅游规划的推进和河南旅游发展时期的到来,原有的“一体两翼”格局已不能适合今天河南旅游发展。2011年7月,《河南黄河黄金旅游带策划方案征求意见稿》出台,《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该旅游带的战略定位为“华夏之源、民族之根”,在大黄河之旅国家精品线路的基础上,打造一条集世界文化遗产、中华古都群、黄河湿地生态于一体的黄金生态文化旅游带;要想实现河南旅游资源的整合,实施旅游精品不仅仅要新“一体”的升华,更需要“两翼”的延伸,因此笔者经过结合《河南省“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南太行山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和《伏牛山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等文件后,提出了“一体两翼”旅游新格局,即“一体”——中原黄河黄金旅游带、上翼——南行山—王屋山精神文化旅游带和下翼——伏牛山—桐柏大别山休闲度假生态旅游带。

2 扩展模式下河南区域空间结构划分

在“一体两翼”旅游格局下,笔者认为可从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层面出发,建立三个大的主旅游圈,即黄河黄金主旅游圈、南太行—王屋山主旅游圈、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旅主游圈层,3个次旅游圈,豫中腹地(许昌、平顶山、漯河、驻马店)次旅游圈、豫东平原(周口、商丘)次旅游圈、豫东北省界(濮阳、安阳)旅游圈。三个主旅游圈、三个次旅游圈都不是单独处于某一行政区域下,都需要进行区域旅游合作,特别是省界地区还需要省际之间的区域旅游合作。

三个次旅游圈所涵盖的范围是三个主旅游圈未包括的范围。豫中腹地次旅游圈主要包括许昌市区、鄢陵、长葛、禹州、襄城,平顶山市区、叶县、郏县、汝州、宝丰,漯河市区、舞阳县、临颍县,驻马店的西平、上蔡、汝南、平舆、正阳、新蔡共4市16个县。此区域地处河南中部区域,地域面积广阔,地形主要是平原为主,兼有西部部分山地,历史悠久、气候温和[3]。在旅游资源上以人文景观为主,自然景观为辅。但此地区旅游资源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人文旅游资源中古城遗址较多,可开发的人文内涵和品位不高,资源特色不够突出;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创新类产品和精品名牌少;景区“小、散、乱”问题突出,没有形成规模景区,更没有形成系统的旅游线路;周边区域尽管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但地方保护主义色彩浓厚,旅游发展带动能力薄弱;同时由于自身经济水平的局限,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该次旅游圈可以作为黄河黄金主旅游圈和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主旅游圈层的重要补充,在旅游旺季时缓解旅游容量,同时依托主旅游圈开发旅游产品,打出品牌。

豫东平原次旅游圈包括周口市区、商水、项城、沈丘、郸城、淮阳、西华、扶沟、太康、鹿邑,开封的通许、尉氏,商丘的柘城、睢县、杞县、永城、夏邑、民权共3市17县。该旅游圈地处黄淮大平原之上,以其坦荡的平原文化和大量的文物古迹吸引着国内外游客。豫东平原是儒道佛三家思想的交汇地,但道家占主体特征。这里是思想家老子、庄子和陈抟的故里;这里有豫东平原文化旅游区的四大文化景点:淮阳的太昊陵、永城的芒砀山、商丘阏伯台、鹿邑的老君台。尽管豫东平原各地旅游资源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但由于资源整合不到位,产品类型单一,缺乏整体规划,缺乏旅游专业人才,开发盲目无序,旅游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环境卫生状况较差等原因都阻碍了其发展。将次区域作为次旅游圈发展,一可北依黄河黄金旅游带的辐射作用带动其自身发展,二可东接徐州、亳州区域联合发展,共同促进。

豫东北省界次旅游圈主要包括安阳的滑县、内黄,濮阳的清丰、南乐2市4县。这里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客源市场广泛,省界风情独特。尽管区域范围较小,但不可忽略其旅游发展潜力。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华夏的源头,三皇五帝中有四人活动在这一地区,而颛顼、帝喾均建都于此;这里是龙根之地,中华第一龙就被发现于这里;这里还是张姓祖根,张挥墓就是其杰出代表;这里还是古战场集中地,孔孟率弟子出访各国的所到之地。这里有以三杨庄汉代古城、瓦岗寨遗址、明福寺为代表的名胜古迹,还有以滑县木板年画、太平调、大弦戏、内黄农民画为代表的民间艺术,更有以道口烧鸡、内黄大枣、清丰麦秸画为代表的旅游商品。但由于该旅游圈人们缺乏对文物古迹及古城遗址的保护意识,致使大量文化资源破坏比较严重;同时该地区由于交通位置偏隅河南东北角,铁路交通不够顺畅,游客的进入性比较差;再者旅游资源散、乱,未加以充分融合,各区之间区域合作并不到位,致使总体旅游发展水平不高。

扩展模式下的六个旅游圈基本涵盖了河南地域的98%县域,且两大部分之间是处于相互联系、共同促进的作用下发展。由扩展模式图上可知,相比于凝聚模式而言,有了以下几个变化:一是主旅游圈的范围有所扩大,南太行地区包括了王屋山,伏牛山地区涵盖了桐柏山—大别山地区;二是主旅游圈内各自建立了自己的游客集散中心,这种集散中心是对于凝聚模式下以郑州为中心的集散中心的扩展和补充,同时也是后方的延展基地;三是次旅游圈内的各“节点”进行了融合,需要加大其联合和共同开发,才能形成真正有发展潜力的次旅游圈,成为主旅游圈的补充和拓展;四是主旅游圈或郑州大集散中心可以在旅游旺季到来时,将部分客源通过与次旅游圈联合营销或推介的方式输出到次旅游圈,既缓解了主旅游圈的游客容量,也提升了次旅游圈的知名度。

3 扩展模式下的区域合作思路

扩展模式下的主旅游圈或次旅游圈都是由多个行政地区联合组成,尤其是主旅游圈都涉及到了省界地区,在区域旅游合作时必须要坚持正确的发展思路,才能真正将优势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才能真正打造出旅游精品线路或景区。

3.1 政府主导、企业经营、市场运作、社会参与

坚持政府在旅游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政策制定、方向把握等方面。在目前我国行政体制的大环境下,政府主导旅游产业是必然选择,也是行之有效、适合旅游业特点的战略思路。河南旅游业正处在一个全新的发展环境和优良的发展机遇上,政府要在此大形势下首先要充当调控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制定相应的政策,安排适当的专项资金用于规划的制定、环境的整治和宣传促销等;其次,政府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依靠全社会力量办大旅游;再次要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整合旅游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同时在景区开发和管理方面,要采取市场化运作,由企业来经营,让企业成为旅游产业的主体。坚持市场运作,使企业投资、旅游产品销售、旅游经营等都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运动,以促进企业的活力和效率。在河南景区开发中,鼓励私人企业更多地参与投资、参股旅游产权或租赁旅游业的经营权,积极引进外资和民间资本。

3.2 主体引领、规划先行、部门协调、注重落实

区域旅游合作,必须规划先行,在充分尊重相关利益各方共识权益的基础上,制定出超越覆盖各主旅游圈和次旅游圈行政区域规划,是迈向扩展模式的第一步。在三大主旅游圈涉及的几省交界地区,涉及相关利益单元较多,边界的分割,使得各行政区旅游经济活动具有相对独立性,由此自然造成旅游产品、旅游利益、旅游资源开发的分散格局与制度错位。唯有完善的规划才能避免这种现状的存在。但在制定规划前要协调好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推进区域性旅游资源的战略调整,规范空间秩序,才能形成旅游圈内统一、协调、和谐发展的综合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可行性高的规划。在编制规划时,要兼顾各方利益主体的诉求话语权和发展的建议权,在充分考虑旅游圈内旅游开发和利用的限制性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旅游资源、旅游品牌形象、旅游产品和旅游空间布局等规划方案,满足各方利益,提升旅游圈的整体竞争力。规划形成后,要有专门机构和体制机制来有效贯彻其落实执行,这是区域旅游合作的关键。规划的实施中,仍然要坚持行政手段与市场手段结合,以市场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的原则。

3.3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开发、互利共赢

旅游圈内旅游资源的互补性以及由此产生的优势叠加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必然从单体孤立开发走向整体联合开发,实现资源共享。各个旅游圈内的旅游景区为提高其资源的吸引力,应充分利用资源的互补性进行联合开发。但在资源整合中要把握差异性原则,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其他旅游资源的优势营造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要确保合作各方的利益共赢还需要构建相应的机制。旅游圈内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利益诉求的多样化、获利途径的差异化构成了错综复杂的相关利益网络。如无完善的制度和规范,可能会引起利益层次的分化在激化各相关利益单元积极性与创新的同时,又可能导致竞争中的行为失范,诱致旅游区域功能的紊乱,损害合作的整体利益,因此构建各种利益主体认同的强有力区域利益协调机制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1]刘汉成,程水源.大别山旅游合作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1-2.

[2]陈志军.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化模式分析——以江西省为例[J].旅游学刊,2008(11):35-41.

[3]宋望祖.河南旅游资源[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旅游圈一体两翼区域
分割区域
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圈构建的原则、目标与设想
“一体两翼”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之“冠名培养”模式
浅析一体两翼教学在中职建筑专业课程中的作用
2015 年新儒学“一体两翼”发展格局
自驾车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基于GIS的京津冀核心旅游圈构建研究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