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峰,徐丽娜,任剑洪
(江西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江西 南昌330038)
2010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文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纲要》将教育信息化提升到战略性的高度。2012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国家《纲要》下的第一个子规划《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了“以应用为导向,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为核心理念”的重点工作推进思路,完成了国家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设计。2012年9月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国全口径教育信息化工作视频会议,会议对“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工作做了具体部署和动员。一系列的规划、文件、会议和举措显示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已经步入快车道。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当前教育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同时又是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洼地”,在推进信息化上,面临着较之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更多的困难和更大的挑战。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全国属于中上游水平,全省共有各类中职学校446所,在校生达到54万人,对全省中职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进行科学的调查与分析,将为江西省中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准确定位和指导提供依据。同时,调查结果对于其他省市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根据研究内容,设计了江西省中职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和需求调查问卷,从信息化学习环境和教学信息化等两个方面进行系统地调查。调研组分为三批:第一批以2012年江西省教育事业统计数据为对象,对江西省中职教育信息化整体情况进行分析;第二批对江西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推荐的30所不同办学规模和类型的中职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对教育事业统计数据中没有涉及的部分进行完善。共计发放学校问卷30份,收回30份;学生问卷600份,收回598份;教师问卷300份,收回300份;第三批成员到江西省水利水电学校、南昌县职业技术学校、江西省化工学校、鹰潭职业技术学校等四所学校进行了现场调研,在每所学校,调研组与学校管理者、一线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访谈,共计访谈学校管理者17人、老师40人、学生80人。
(1)2012年硬件投入情况
2012年江西省教育事业统计数据显示①,全省有中等职业学校446所,全年硬件设施投入6982.14万元,校均15.65万元。从表1中可以看出:58.74%的学校在2012年度没有采购任何信息化硬件设备。数据表明:当前阶段下,信息化硬件在大多数中职学校并没有被重视,整体投入情况较差。
表1 全省中职学校2012年信息化硬件投入情况表(单位:万元)
(2)校园网建设情况
根据2012年教育事业统计数据,全省中职学校中196所建有不同程度的校园网,占比43.95%。在本次被问卷调查的30所学校中,有13所学校建有校园网,所有学校都未建无线校园网。在实地调研的4所学校中,校园网建设水平差距巨大,江西省水利水电学校仅2012年就投入240万资金建设校园网及其应用,其建设水平甚至超过了一些高职学校,而南昌县职业技术学校还未建设校园网。
(3)宽带网络接入情况
全省的中职学校中,已经接入宽带网络的209所,未接入的237所,未接入的学校占比53.14%,如表2所示。从表2中可以看出,未接入宽带网络和接入带宽小于10M的学校共有268所,超过了60%。在四所实地调研的学校,所有校长都认为当前学校带宽不够用、速度慢,而接入资费过高是主要制约因素。
表2 全省中职学校带宽接入情况表
(4)教学计算机配置情况
根据2012年教育事业统计,全省中职学校共有教学用计算机69925台,全省现有学生549084人,生机比为7.85∶1。调研组查阅了其他省份有关规划文件,到2015年,上海要求生机比达到5∶1,湖南要求达到为6.67∶1,海南要求城市达到6∶1、农村达到10∶1,山东要求到2020年生机比达到7∶1,可以看出,江西省当前中职学校计算机数量并不少。而且由于中职学生第三年为在企业实习,实际在校生约为总人数的2/3,约366056人,因此大致每5.23名实际在校生就拥有一台计算机。
但从问卷中发现,92%的学生认为学校机房的计算机落后,无法满足需求,这也一定程度与上述的大多数中职学校2012年没有硬件投入相印证。同时,85%的学生认为课余时间使用计算机不方便,进一步分析发现,30所问卷调查的学校中,仅鹰潭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业余时间免费向学生开放,其他学校都收费开放或者业余时间不开放,且由于中职学校考虑到学生用电安全,在学生宿舍中没有电源插座,学生无法在宿舍使用个人电脑。因此,虽然从数量上江西省的生机比已经达到相对较好的水平,但还普遍存在设备陈旧和学生使用困难等问题。
在对学生的访谈中,调研组发现学生普遍使用手机上网,且智能机覆盖率达到72.05%,值得关注的是学生是从主观上认为手机上网比计算机上网更方便、更快捷,对于PC机的依赖并不强烈。
(5)多媒体教室配置情况
根据2012年教育统计数据,全省中职学校现有多媒体教室1481间。由于统计数据中没有教学班级或教室数的统计,根据经验,中职学校每班约50人,按此测算,全省约10981个教学班级,教学班级数与多媒体教室数大致为7.41∶1,还有9500余个班级没有配备多媒体设备。
调查数据显示:学校多媒体教室平均使用率81.64%,学校中普遍存在教师们使用多媒体教室需要提前预约排队的现象,91%的教师认为需要在教室增加网络、电脑、投影、电子白板等设备,多媒体教室数量与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同时,调研发现:92.84%的多媒体教室上课时不能实时接入互联网。
(1)日常教学中使用过的信息化教学手段
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教师们将信息技术与日常教学相结合的最主要方式就是用PPT在多媒体教室授课。其次是教学资源制作系统,但在被调查的300位教师中,也仅有86人表示使用过,占比28.67。而在中职学校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虚拟仿真,实际运用的还很少,仅有14%的教师表示曾经使用过。可见,江西省中职学校的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程度还较低,大部分教师还停留在计算机、网络加PPT层面。
图1 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手段
(2)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获取的方式
2012年江西省教育事业统计数据显示,中职学校全年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投入2077.42万元,校均4.66万元。投入最多的学校南昌市女子中等专业学校达到246万元,323所(占比72.42%)的学校全年0投入。具体投入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全省中职学校2012年数字资源投入情况表(单位:万元)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中职学校教师日常教学中获取数字教学资源的方式主要有自己制作资源(88.33%)、通过搜索引擎查找(86.33%)、同事之间互相交换共享(78.00%)和通过专业网站获取(58.00%)。在与教师的访谈中发现,参加培训时与其它学校的教师交换资源是一种常见资源获取方式,26.67%的教师有过此类行为。而通过学校购买数字教育资源是使用最少的途径,这也印证了学校投入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的资金非常少。具体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中职教师获取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方式
(3)信息化教学资源满意度与共享意愿
调研组通过访谈的方式考察了教师对现有信息化资源的满意度和对资源共享的意愿。教师普遍反映现有资源的可用性不高,从互联网或专业网站上下载的资源大都需要经过自己的再加工才可以实际运用的教学中。所有的教师都愿意从他人处获得共享资源,但对将自身资源共享给他人却表现出一定的顾虑,教师们可以接受校内同专业教师之间共享,但不愿意无边际、无偿地共享到互联网上,同时表示在一定激励机制下愿意共享。
(4)师生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效性地认识
该问题的选项按5级量表设置,按照认同度的高低依次赋值5、4、3、2、1(5级量表下同)。从调查结果看,对于信息技术是否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问题,26.43%的教师认为“非常有效”,59.68%的教师认为“效果明显”,没有教师认为“没有效果”,选择结果平均值为4.15。同样的问题,86.37%的学生认为“非常有效”,选择结果平均值为4.91。可见无论中职学校的教师还是学生都普遍认为信息技术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效果显著。
(5)教师对常用教学软件的掌握程度
调查问卷主要考察了教师对Windows、浏览器和Word等8类在中职学校教学中常用的软件的掌握度。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中职教师常用教学软件情况表
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发现,由于教师个人电脑普及率很高,绝大部分教师已经具备了使用计算机和因特网的能力,能熟练通过手机和电脑连接互联网获取所需资源。Windows、浏览器和Powerpoint的得分较高,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日常使用PPT上课较多。而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和Dreamwaver等网页制作软件的得分最低。
在与教师的座谈中发现,非计算机专业老师普遍觉得自身信息技术能力不够,表现出对技术的焦虑感,认为自身信息素养无法胜任新的教学要求,急需这方面的专项培训。
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江西省中职学校教学信息化总体建设水平较低。
江西省中职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欠缺,且发展不平衡。相当部分没有建设校园网,多媒体教室和教学用计算机供需矛盾突出、设备老旧。特别是学生在校内几乎没有使用计算机学习的条件,学校互联网接入带宽普遍偏低。硬件条件的欠缺使得在学校推行信息化教学成为空中楼阁,提升中职学校信息化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是首要关注的问题。只有在高速的网络、足够多的多媒体教室和电脑设备的基础之上,才有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可能。
江西省中职学校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能力较弱。从调查结果看,大部分教师主要将信息技术用于新课程引入和教学内容展示,而对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解决“做中学、学中做”等关键问题的关注度较低。教师对信息技术存在技术焦虑,还不能正确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在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生开展有效互动方面,还停留在QQ群等。
从资源建设的现状、投入和教师对资源的满意度三个方面都能看出,中职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极度欠缺。省、市、县、校都未建立教学资源建设、更新和共享的有效机制,教师主要依靠互联网搜索引擎和同事之间交换来获取教学资源。按学科、按专业、按课程系统建立的教学资源几乎为零。
调查中发现,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能否提升教学水平的认识都表现出高度认可,学生普遍认为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可以更直观更形象地感受教学内容,更能激发学习兴趣,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更喜欢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大部分教师以及绝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能熟练运用常见的信息技术设备和软件,移动互联等新技术也被师生普遍接受。
中职学校信息化的发展如同其他事物一样,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本文引言部分阐述的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高度重视为中职教育信息化发展创造了“天时”。而调研中发现教师与学生不仅已经具备了相当的信息化素养,同时对于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与学习过程中都抱有较大的兴趣,这为中职教育信息化发展创造了“人和”。
当前,缺少的是适合江西省中职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地利”。
江西省中职学校无容置疑需要大力提高学校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建设水平,但学习环境建设不能简单化、片面化。
(1)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
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思想是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最终提高人才培育质量。因此,硬件建设始终要紧紧围绕应用,要以满足教师教学需求、学生学习需要为第一要旨,要以应用拉动硬件,而不是硬件推动应用。
(2)应区分学校分类指导
中职学校自身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学校所在地区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不一致,造成学校对信息化的理解、需求和现状差异非常大。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应依据中职学校实际特点和学校自身规模以及学校发展目标和专业开设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建设规划,突出分类指导。
(3)应符合中职教育的特点
中职教育有其自身特有的教学模式和培养目标,在信息化环境建设中应充分考虑。例如,对于多媒体教室的配备问题,中职学校普遍实施2年在校学习,1年顶岗实习的培养计划,实际在校学习的学生大概为在校生的2/3。因此,多媒体教室配备的数量不宜超过班级数的2/3,避免浪费。
获取有效的教学和学习资源是教师和学生最迫切的需求。相对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职教育教学资源必须符合其教学特点。例如:教材不统一、专业紧跟市场变化、课程设计灵活,职业教育数字教学资源建设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1)应以长效机制的设计为重点
学习资源建设的根本不在于建设资源,而是如何调动各方参与资源建设、如何保证建成后的资源持续更新和如何保证资源充分共享。这就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建设、评价、购买、推广和共享机制。在进行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过程中,确立建设目标、明确开发内容、制定实施方案、统一开发标准、规范开发过程、落实组织实施、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是提高教学资源建设质量和应用率的重要途径和保障。[1]特别要改变之前只管建设不管应用、只管开发不管更新的局面,充分调动学校、教师、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资源建设与共享的积极性,要特别避免对教师实施行政命令性的强制使用。
(2)应充分尊重知识产权
资源能否充分共享是资源的效用能否最大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实现资源共享不仅要考虑网络、平台和激励机制,还要关注知识产权问题。教师自建的教学资源是智力创作成果的体现,享有一定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的缺失必将引发网络教学资源的侵权问题。[2]在鼓励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要保护资源创造者的利益,实现维护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资源共享之间的平衡,知识产权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3]
(3)应高度重视虚拟仿真实训资源
职业教育教学的特色是突出真实的工作环境、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培养和锻炼学生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职业技能。[4]然而现实的状况是由于受资金、技术、时空、企业等等客观因素限制,学校不可能为学生提供涉及所有专业真实岗位的学习环境。通过虚拟仿真实训软件创设类似“真实的学习环境”,就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5]因此,在资源建设中要高度重视虚拟仿真实训软件的开发和应用。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素质教育的根本因素,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必须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6]教育技术研究总结的结果:“教师对于新技术的态度并非是简单的拒绝或接受,而是一个具有多种可能选择的连续体。那些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或对于现有教学系统有巨大改变的新技术将在推广使用的过程中遇到较大障碍”,这需要我们持续的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师培训。[7]当前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训更多地关注了信息化的技术层面,将信息化素养培训简单的认为就是信息技术培训,然而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中职教师,更应学习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这里所说的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程教学中,而一定是伴随着教育思想、教学方式的变革。[8]因此,对于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和措施,不仅要培训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还应重视信息化教学思想的革新、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以期帮助教师在信息化条件下创新教学模式。
[1]李文莉.教学资源共建共享项目管理机制及绩效评价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11):71-73.
[2]赵丽莉.网络教学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思考[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10):71-73.
[3]庄善洁.权利弱化与利益共享:重构信息网络传播权与图书馆信息共享利益平衡新理论[J].图书与情报,2008(5):76.
[4]王海,李波.虚拟仿真技术在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4):48-51.
[5]孙爱娟.职教领域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11):109-112.
[6]范如涌,项晓乐.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内涵及其发展模式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3(9):25-29.
[7]艾伦.贾纳斯泽乌斯基等.教育技术:定义与评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8]南国农.怎样理解信息技术及其教师素养形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