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为,石菊红
(山西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山西 临汾041004)
新媒体以其传播即时性;信息丰富性;资源共享性、平等性、开放性等优势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模式。[1]作为高校辅导员,在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如何结合实际工作,适应潮流,充分利用新媒体克服传统思政教育方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涉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公民素质教育;道德教育;时事政治教育;形势与政策课;理想信念教育等方面。通过调查发现:无论是专职辅导员还是学生,大部分都能把这些内容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畴内,但是对马列主义等政治理论教育和时事政治教育的兴趣明显感觉不足,如表1所示。
表1 您更愿意将哪些内容纳入到思政教育工作体系
表1显示:无论是专职辅导员还是大学生,对政治理论教育、时事政治教育的应答比例相对较低,尤其是学生界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范畴更显狭隘。通过进一步访谈发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都能意识到理论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枯燥的理论教育确实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
在调查中发现:高校辅导员所带班级不仅数量多且班容量大,为了确保全体学生参与且节省工作时间,在例行班会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辅导员的主要教育手段,如表2所示。
表2 辅导员日常思政教育方式应答人数百分比
在班会之外,辅导员会针对少数问题与学生进行单独的约谈,但这种谈话方式仍然停留在个别、随机、偶尔进行的层面;主题实践性的教育活动受到教学时间和学校客观条件的制约,活动参与度往往不高,有些还停留在为做而做的层面。
从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频次来看,每周至少开一次的占31.7%、两周一次的占34.2%、每月一次的占32.5%、每学期一次的占1.7%,很多辅导员仅是例行公事地开展上传下达的“会议教育活动”,并无实质的教育意义。概括起来看,虽然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拓展,但很多都流于形式,如何提高其效能仍然是摆在现实面前的一道难题。
调查显示:辅导员对于自身所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不满意。认为学生积极反馈,效果显著的仅有8.3%;学生偶有反馈的占50%;效果一般,学生一味接受的高达33.3%。通过辅导员自评与学生评价之间地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sig值=0.003<<0.01,可以认为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相比学生,辅导员对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满意度更低。调查结果也从侧面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经过进一步调查发现制约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因素从高到底依次分别为:辅导员工作繁忙,时间有限;学生不感兴趣,参与度、响应度不高;辅导员所需专业知识不足;辅导员个人重视不够,教育形式和内容上缺乏专研精神。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方式、时间中确实遇到了一些问题,而新媒体在高校地广泛应用,又为这些问题地解决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
辅导员可以利用新媒体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传播即时、资源丰富等特点,借助新媒体开展理论教育。所调查的学生群体中,在被问及“辅导员日常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活动的频率”时,回答非常多的占18.9%、比较多的占36.1%、一般的占35.4%、比较少的占7.5%、从没有的占2.1%,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而新媒体则提供了这一平台。一方面,辅导员可以通过网络进一步学习,掌握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最新的时事政治;另一方面,辅导员可以借助QQ、飞信、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将传统的、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有“新媒体”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班会教育、谈话和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为主,新媒体的出现以其灵活性、即时性以及交互性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文字、图片、语言、视频等使得教育内容更加生动和深入。同时,最重要的是以新媒体作为辅助开展教育,最大程度地实现了“隐性教育”。辅导员可以在自己的网络空间内主动、快速地传播正确的思想、理论和政策;可以发表自己对某些社会事件的网评;可以对学生发表的思想动态留言评论,通过这些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化有形为无形,引起学生的共鸣。
从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到班级具体事务的管理,从学生生活起居的监管到学生思想教育的引领,高校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承担了大量的繁杂工作。从辅导员角度而言,事务繁忙,时间有限成为了影响他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因素。调查显示:在被问及“影响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障碍”时,75%的辅导员选择了“工作繁忙,时间有限”。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辅导员目前的工作重点排序也依次为:学院安排的日常工作——班级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学生的指导/心理咨询——其他。而新媒体的灵活性为辅导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线下完不成的教育可以在线上完成,辅导员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做好教育工作,延长了与学生的交流时间,同时提高了效率。
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情况、彼此之间的信任程度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调查中,40%的大学生一般不愿意把自己的心事向辅导员倾诉。问及原因,他们认为主要是与辅导员接触太少,有距离感,如表3所示。
表3 制约学生与辅导员开展交流的原因分析
利用新媒体可以开辟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新媒体的交互性和平等性也会极大改善二者之间的关系。利用新媒体进行交流,容易帮助大学生放下心理戒备,营造轻松、自由的交谈氛围,而且有助于辅导员及时真实地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重建二者之间的信任。
目前,新媒体在辅导员群体中被广泛应用,调查中所有班级都建立了班级QQ群、飞信群,新媒体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学生和老师的一致认可。但是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辅导员对新媒体使用范围狭窄,应用形式呆板。新媒体的多元性和灵活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选择权。但是通过调查发现:一方面,辅导员对新媒体的利用较为单一,内容多集中在“通知的上传下达”和“学习资料的上传”。班级网络空间以各种文件为主,内容枯燥、更新速度慢,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辅导员在班级网络空间内活跃度不高,偶尔的发声也仅充当了“规范者”或“约束者”的角色。
(2)以新媒体为平台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主客体之间地位仍不平等。新媒体的出现为教育主客体双向互动、平等对话提供了可能,二者在新媒体共享平台互为主客体,促进了二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 但是,调查发现:主动与辅导员通过网络进行交流的学生仅占33.6%。进一步研究发现:大部分辅导员在新媒体平台仅仅承担了“信息的传播者和使用者”角色,而且在应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仍然是“满堂灌”,以说教为主,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仍然以“权威示人”。不同的是把面对面的权威转移到了新媒体这个媒介上,教育主客体地位仍不平等。
(3)辅导员媒介素养不足。辅导员的媒介素养主要是指“利用互联网提升自身的能力以及利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能力”[2]作为辅导员而言,不仅要对各种新媒体的概念、种类、功能、操作流程熟悉,而且还要具备根据学生工作的需要选择和使用媒介的能力。具体研究中,笔者们发现85%的辅导员对“媒介素养”缺乏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大部分辅导员利用新媒体接收信息、开展工作,但在应用新媒体开拓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能力方面明显还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一些年龄稍大的辅导员,对待新媒体的态度十分被动。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使用新媒体的意识和技术,如表4所示。
表4 您是否会应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重视培训,提高辅导员媒介素养。主要包括新媒介认知和技术素养。1)媒介认知素养。高校辅导员应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新媒体对高校教育环境的影响,客观分析新媒体对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主动学习新媒介的相关理论知识,不断拓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2)媒介技术素养。除了辅导员自主学习外,高校还应开展辅导员新媒介素养相关方面的培训,从理论上和技术上为辅导员提供支持。同时,还应考虑建立辅导员媒介素养统一标准,将媒介素养纳入辅导员考核体系,实现该项工作的长效性和系统性。
(2)辅导员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新媒体,对各种新媒介进行分类,多渠道、多层次开辟思政教育空间。1)开辟专门的学生工作事务空间。为了避免新媒体沦为“发通知”的简单工具,辅导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新媒介进行分工。例如,飞信、QQ群等具有较强的即时性,可以用来通知、公示班级事务。2)开辟网络心理辅导、互动交流阵地。辅导员应选择一种媒介作为自己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的空间。比如,辅导员可以通过越来越流行的微信,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实时发布自己生活中的正能量,正面引导学生;也可以通过微信实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与他们进行平等交流,尤其是要关注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对他们进行心理上的辅导和安慰。3)开辟思想教育引导阵地。辅导员可以通过发表博文、撰写QQ日志等方式,结合身边或者社会中发生的典型事件开展分析,与学生进行民主讨论,从而实现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
(3)加强高校校园新媒体的建设与管理,营造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的氛围。首先要加大对新媒体硬件的投入。其次,还应加强对新媒体的管理。调查发现:山西很多高校都开通了校园公众平台,但是由于缺乏专人维护和管理,很多平台内容陈旧、形式呆板、更新速度慢,大都沦为了一种形式。因此,除了对新媒体硬件的投入外,还应加大对人力和时间的投入,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
[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赵鹏,焦信敏.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媒介素养[J].赤峰学院学报,2011(10):14.
[3]李明丽.高校辅导员如何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教学论,2013(33):274-275.
[4]张红,张朱博.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调研现状与对策分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6):92-94.
[5]翟清华.解析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新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2014(3):246-247.
[6]徐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利用现状研究[J].学理论,2013(15):386-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