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接触下老缅语语音变化研究

2015-12-01 16:59张益家潘水凡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11期
关键词:语言接触

张益家 潘水凡

【摘要】老缅人作为一个跨境族群,分布在中国、泰国、缅甸、老挝四国的边界区域。中国境内主要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的老缅大寨和勐海县勐遮乡的老品寨为主要聚居地。跨境民族语言的语言接触研究成果相对较少,而以在语言接触下老缅语的语音变化作为研究对象尚属首次。本文以老缅大寨为调查点,通过对老缅语语音系统和语言接触中老缅语语音变化的归纳,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并尝试为其语言的发展提供可参性意见。

【关键词】老缅语  语言接触  语音变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98-02

The Study on the Sound Change in Laomian Languag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Language Contact

Zhang Yijia Pan Shuifan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Liup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Liupanshui Guizhou 553001 China)

【Abstract】Belonging to a cross-border ethnic group, the Laomian people are distributed along the boundaries of China, Thailand, Burma and Laos. In China, Laomian Village in Zhutang, Lancang County, and Laopin village in Mengzhe, Menghai County are the two main habitations. A few researches based on the language contact of transnational languages are found. The study on the sound change in Laomian Language comes the firs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is language by collecting data of sound change and analyzing itsreasons to providesome useful suggestions for its language development.

【Key words】 Laomian language; language contact; sound change

老缅人作为一个跨境族群,分布在中国、泰国、缅甸、老挝四国的边界区域。中国境内主要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的老缅大寨和勐海县勐遮乡的老品寨为主要聚居地。

语言接触是指不同民族、不同社群由于社会生活中的相互接触而引起的语言接触关系(戴庆厦,2004)。一个民族不可能独立发展,而不与其他民族建立联系。在民族与民族之间相互接触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文化及其语言的交融。

目前,澜沧县竹塘乡东主村在日常生活中仍主要使用老缅语的共496人。随着民族间联系的紧密度和广阔度日益提升,在周边强势语言,特别是汉语的重重包围中,老缅语语音已经发生了变化。

汉语在短时间内大量涌入老缅语词汇系统,大都是整体移入,使得老缅人在发汉语借词音时带有一定随意性,尚未形成稳定的状态,但其声韵调等方面已经出现变化,且这种变化因不同年龄层次等而有异,其中年轻人变化相对更大。

一、老缅语语音系统

老缅语的声母共32个,其中包括26个单辅音声母,6个腭化复辅音声母。下面是根据2800调查表总结的老缅语声母系统:

塞音:清p t k ph th kh 浊b d g

塞擦音:清ts t tsh th

鼻音:m n

边音:l

擦音:清f s  x 浊v z 腭化音:pj phj bj mj kj khj

老缅语韵母共49个,其中有9个单元音韵母,18个鼻音尾韵母,16个塞音尾韵母和6个二合元音韵母。

下面是根据2800调查表总结的老缅语韵母系统(说明:下表中括号表示这一元音可以和前面元音自由变读;除为舌尖元音外,其余均为舌面元音):

单元音:i e() a o() u

二合元音韵母:ai  au  ui  ue  ua  uo

辅音韵尾韵母:鼻音尾im m am om um m

in en(n)an on un

i  e () a  o  u    塞音尾ap op up

ik ek(k) ak ok(k) k  k

it et(t) at ot(t) ut  t  t

瀾沧县老缅语是一种有声调语言,但调型比较简单,只有3种,即33调、55调和31调。具体词汇的发音中,有些调值会发生音变;还有少数词汇的调值可以自由变读,其中尤其明显的是当本语词(多数为形容词)的调值为55时,当其前缀省略,调值从55变为435。如:“黑”,pa435/(a33)pa55;“酸”,a33 thi55/thi435。

二、从汉语借词方面看老缅语语音变化情况

下文试参考徐世璇老师1993年所调查的部分语料,和现在的一些汉语借词读音做了比较,同时分析了50岁以上老人和年轻人一些发音上的区别,总结了一些变化特征。

1.声韵调在出现汉语借词后所发生的变化

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汉语借词的所有音位均和老缅语原有音位相匹配。如“tsau55灶”等;第二种是借词的音位是老缅语所缺少的,汉语借词仍然保持最初的模样,并随着老缅人汉语水平的逐渐提高,其汉语借词的发音也越来越标准,且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老缅语本语词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

在声母上,有些音是老缅语固有词汇中没有的,借入汉语后,只在说汉语借词时使用该声母,如“ko33 n31工人”。但是,现在也有少数词汇出现了两读,如“花蕊”既可以发a33 z33,也可以发成a33 33,处于一种自由变读状态。

在韵母及组成韵母的音位上,变化比声母稍微丰富一些。如“man31thou33馒头、sou55 ti33手机”等。其中韵母ou在本语词中是没有的,但现在已经有一些词汇发生了变化,如“出血i31 ok31”,现在包括老年人在内,都已经将ok31念为ou31。再如“”,主要用于汉语借词,如“31 thi31油条、tj435 31教育”等,而且在徐世璇老师的《毕苏语研究》中,也没有将“”列入韵母中,但在笔者的调查中,本语词已经有少部分词发成或含有“”音了,如“km55喂(饭)、kt55写”等。

老缅语的塞音韵尾有些松动现象,如:丝瓜,e55ap31,现在年轻人念en55an31;百(傣语借词)pak31,现在包括老人在内都念pau33。汉语的借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塞音尾韵母发生新的变化,朝着汉语无塞音韵母的方向发展。

在声调上,除了有基本调位的借词外,还借入了435调,如“i31 xo31 s435蕃茄、s435事”等。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本语词(多数为形容词)的调值为55时,当其前缀省略,调值从55变为435。如:“黑”,pa435/(a33)pa55;“清的”。目前还不清楚这种情况的缘由,它不同于构词音变或语流音变等,有这么多词语如此规整变化,也不太像发音的任意性导致,可能和汉语的借入有一定联系。虽说有学者认为在彝语支语言里,汉语去声字一般转读为35调或高平调。因此也可以这样假设,435调本为变调,借入汉语后,升级为独立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老缅语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成份。根据其他民族语言的发展经验,如果一种语言不能将外来的新形式纳入本民族语的音位系统, 就将出现异于本民族语语言规律的形式,自身音位系统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混乱。

一种语言如果失去对外来语进行调适的能力, 将会导致本民族语结构系统的变异,并将越发无法满足社会的交际需求,从而使得本民族不得不使用他语来完成交际。老缅语,需要时间慢慢来吸纳这些新鲜的元素,也需要时间来检验是否能在吸收新的血液时,继续保持本民族的特色。

2.年轻人的语音变化程度

学习一种语言需要一个过程,即便是母语,如果要完全熟练掌握,需要多年的努力。然而遗忘也是一个过程。有少数词年轻人还知道本语词如何称呼,但更倾向于用汉语借词,尽管有可能老人则仍旧使用本语词。即便是相对较为稳定的亲属称谓,在年轻人的身上已经出现了松动,如“哥”运用音意兼译合成附加的方式,a3 3k33哥哥,现在老年人还说“哥哥”的本语词a33 ai55,而十来岁二十来岁的青年人一律使用a33k33(当地汉语方言即k33)。虽说他们还知道本语词,但很少使用。

对于现在很多年轻人而言,有的时候不是遗忘自己本民族语,而是还没有学会,或者仅仅有过几次接触,就被另外一种强势语言吸引了过去。于是,这些词语对于他们而言也是陌生的语言。年轻人不知道m31 ne55“法律”是什么意思,“打谷场ko33 tat33”,他们已经听不懂,也不知道本语词ko33tat33代表什么。

年轻人除了彻底忘记一些本语词外,还有一些本语词发音特征也趋向简化。如“丝瓜”,老年人及部分中年人念e55ap31,现在年轻人念en55an31; “想”,老年人及部分中年人念kt55,现在年轻人念kn55。年轻人和老年人的语音差异反映了塞音韵尾向鼻音韵尾演变的征兆,这种现象会逐渐扩展到全体。

三、老缅语语音变化成因

一种语言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包罗万象,但总体上有几个要素不可或缺,即说话群体,说话背景等。几个族群或民族之间的交往必然牵涉到语言的接触,从而使得接触双方或者其中一方的语音发生变化。

1.外部因素

政府通过行政管理体制、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以及教育系统等对一种语言的使用产生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经济的发展状况也会影响一个民族语言的选择倾向。处于贫困山区的老缅人,在一种平等的环境中,很自然地会学习经济相对先进的民族语言,以求得自身更好地发展。老缅语没有自己的文字系统,在与汉语的迅速接触中,老缅语无法或来不及消化大量汉语,特别是反映最新领域的词汇,更多情况采取整词借用的方式,这也使得老缅语语音发生较大变化。

2.内部因素

有四分之三的老缅人对发达民族语言持积极态度,族际婚姻后家庭用语的多元化,人口少等实际因素,均促使老缅语语音发生变化。如果一个民族中存在大量由不同民族混合的家庭,对于这一弱势语言的存在和发展并非福音,反而缺少了家庭这个最基本的温厚土壤。

四、结语

老缅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老缅语使用者的绝对人数很少,是其语音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本身文化的不健全,加上遗忘的因素,在外来强势流行文化的包围下,老缅语的语音发生了相对较大的变化。但语言之间的相互补充和相互竞争都是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而出现,都是为了使语言更好地为语言交际者服务,这一现象具有历史必然性。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每一种文化都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为它的生存和发展创造空间,为人類的人文生态平衡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戴庆厦.2004.社会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2]徐世璇.1998.毕苏语研究[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3]David Bradley. 1977.Bisu Dialects, Languages and History in East Asia: Festschrift for Tatsuo Nishida on the Occasion of His 60th Birthday.

[4]本文系2012年六盘水师范学院院级课题“中泰跨境毕苏语量词对比研究”(项目编号Lpssy201214)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语言接触
临夏方言第一人称代词“我”探究
从广西彩调剧看粤方言对桂柳方言词汇的影响
北魏通语的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探析
从社会语言学视角论阿拉伯语对西班牙语的影响
试析余光中先生《中文的常态与变态》
怒族柔若人语言接触现状研究
汉语词义中的外来义项
语言接触角度下的英源外来词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