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璐 段泗英 王丽
基金项目:2013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云南怒族柔若语使用现状及保护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QN2013051)。
摘 要:语言接触是语言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现象,而在这一术语提出之前人们就已经进行过相关研究,使用过“语言相互影响”、“语言相互关系”和“语言融合”等术语。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达,通讯设备的改善以及广播电视的普及,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语言作为人类的交际工具其相互影响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本文以怒族柔若语为研究对象,试图分析其在现代化背景下语言接触的现状、特点以及成因。
关键词:怒族;柔若语;语言接触;特点;成因
作者简介:施璐(1979-),女,云南楚雄人,保山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7--02
语言的发展并不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完成的,而是处于一个半封闭状态,一方面受内部规律的影响在发展,另一方面是语言之间的相互接触引起语言的变化。从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开始,语言接触或语言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就被许多语言学家所关注。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语言的相互接触得到普遍关注,研究对象从汉语和英语等语言之间、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之间、汉语之间、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等等方面的接触得到广泛研究;理论上陈保亚老师的《论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徐思益老师的《语言接触与影响》、张兴权老师的《接触语言学》等从个案到理论,提出了语言接触的类型、方法、接触机制等等,使语言接触呈现一派蓬勃的研究景象。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语言接触现象遍布于世界各个角落。本文以怒族柔若人为研究对象,揭示柔若语语言接触的现状,分析其接触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
怒族是怒江州的一个古老民族,人口约2.8万人,主要分布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泸水、福贡、贡山和兰坪等地,由怒苏、阿怒、阿侬、柔若四个支系组成。柔若人居住在怒江兰坪县兔峨乡,人口2831人①。兔峨乡位于兰坪县境内西南部,澜沧江沿岸,辖14个村委会,76个自然村,86个村民小组。兔峨乡除怒族外,还居住着傈僳族、白族、彝族、普米族等少数民族,呈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状况。怒族柔若人在兔峨乡主要聚居于江末、果力、碧鸡岚和吾皮江四个自然村,此外还有一部分与白族、傈僳族杂居,分布在兔峨和小村两个自然村。柔若人使用自己的语言柔若语,但无文字。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再加上与周围其他民族的交往,柔若人在使用本民族语言时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
一、怒族柔若人的语言接触现状
(一)全民兼用当地汉语方言
为了了解柔若人对其它语言的掌握情况,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设计了“除本族语外,还会哪种语言”,所有调查者无一例外都填了汉语。在实地的访谈中,我们也感受到当地汉语方言在兔峨乡所占据的重要交际作用。无论在兔峨乡政府、集市还是村子里,当地居民看到外来人都会很熟练地使用汉语与外地人交谈。柔若人也不例外,在我们去村子里调查时,每个柔若人得知我们不会说柔若语时,立刻就能进行语码转换,使用当地汉语方言来交流,并且非常熟练。一部分工作的柔若人还能用带有方言口音的普通话与外来人交谈。在校学生的普通话都很熟练,并且比较标准。除与其他民族交流使用汉语外,在一些特殊场合,如宣读政府文件时,汉语也占据重要作用。
(二)大部分柔若人能兼用其他少数民族语言
除汉语外,大部分柔若人还能使用白语和傈僳语与当地的白族和傈僳族进行交流。白语和傈僳语的使用场合主要限于集市上用,在熟练程度上差别比较大,一般年长的较年轻的熟练程度高。在聚居区,人们普遍会说白语和傈僳语,在杂居区,人们普遍会说白语。如在兔峨村的公共场合(打牌、聊天等),如有白族人参与,柔若人一般都用白语进行交流。个别柔若人学龄儿童首先学会的是白语,其次才是怒语,本族语反而成为了第二语言。
(三)汉语新词新语进入词汇系统
随着新事物新现象的涌现,必然产生大量的新词新语,对于柔若语这样的弱势语言来说,最便利的方式是直接从其他语言中借用,因此受主体文化的影响,柔若语借用了大量汉语新词新语。这些新词新语包括日常生活用语,如手机、电话、电脑、洗衣机、电冰箱、摩托车、皮鞋等;此外还有社会生活用语,如国家、干部、学生、公务员、新闻联播、中学、小学、大学、校长、考试、乡政府等;还有一类是科技生活用语,如化肥、尿素等。在借入汉语词汇的同时,其局部语法形式也在发生变化,如柔若语中数量词作定语时放在中心词后,语序为“中心词+数词+量词”,但其中有汉语借词时,其语序也变为“数词+量词+名词”。
二、柔若人语言接触的特点
(一)具有阶段性
历史上兔峨乡一带曾是白族罗氏土司的管辖之地,自民国元年罗氏土司府衙署搬迁至兔峨后,便有大量白族迁居此地。现在白语的强势地位仍依稀可见,如当地无论是怒族还是傈僳族居民大多都能听得懂白语,小村的柔若人学龄儿童是在学校与小朋友交流中自然习得白语。在进行词汇调查时,年轻一代常用白语代替不会的怒语词。在柔若语中至今还保留了部分白语借词,如扫把、疯子、被子、巫师等。但在改革开放后汉语在交际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人们对汉语的熟练程度远远超过白语和傈僳语。因此,柔若人的语言接触在改革开放前为柔若语——白语型,发展到现代转为柔若语——汉语型。
(二)具有层级性
李锦芳老师在《西南地区双语类型及其历史转换》一文中提出“如果从汉语和民族语两个角度来观察问题,可归纳为民—汉型、民—民型、汉—民型和多语型4种”。②在柔若人兼用能力上,大部分中老年能兼用汉语、白语和傈僳语,兼用类型是民—民和民—汉型;青少年中能说白语和傈僳语的人较少,兼用类型大部分是民—汉型。由此看来,中老年的语言兼用能力较强,青少年兼用能力较弱,呈现较强的层级性。
三、形成当前柔若人语言接触现状的原因
(一)历史沿革
怒族、傈僳族和白族是兰坪县境内早期的世居民族,民国元年,兰州罗氏土司衙署从剑川白石江迁至兔峨后,大量白族移居此地,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各民族在相互的交往中,既保持说本民族语,同时又学会了其他少数民族的语言。因此当地的白族、傈僳族中也有一部分会说怒语,怒族人也会说白语和傈僳语,呈现出语言和谐的现状。
(二)民族观念意识淡化
由于历史上的长期融合,兔峨乡的怒族、白族、傈僳族和汉族之间已经形成了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在节日文化上怒族与当地白族的节日也大同小异,怒族每年正月初二的祭祀树神的活动《阿楼西杯》也成为当地各民族共同狂欢的活动。在民族身份的识别上,由于相互通婚,有的嫁入怒族家庭的其他少数民族也改为怒族。近年来,随着政府加大对当地人口较少民族的照顾,部分其他民族也改为怒族。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人们的民族意识淡化,民族身份并不影响彼此交流,他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调整语码,以适应对方。当然也会出现两人所用的语言不同却可以彼此交流,因为当地很多居民即使不会说却听得懂对方的语言。
(三)对汉文化的认同
汉族进入兰坪县境内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洪武年后历代封建王朝在边疆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明末清初,又有大量汉族进入兰坪。因此汉文化对兔峨的影响由来已久,但由于过去交通不便、通信技术的落后,其影响力较弱。随着解放后经济的逐步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信息技术的发达,当地少数民族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使汉文化的传播速度加快,怒族群众也希望通过对汉文化的学习来增强本民族的发展,因此也积极学习和掌握作为文化载体的汉语。
(四)开放的语言态度
语言态度是人们对某种语言的情感流露,将决定这一语言的未来走向。在我们的问卷中,问及哪种语言最重要时,所有柔若人调查者无一例外都选择了普通话;当提及你希望子女最好会说什么语言时,大部分调查者选的还是普通话;同时很多人对柔若语的未来发展持顺其自然的态度。这种开放的语言态度有利于柔若人与其他民族的沟通交往,反映了柔若人宽阔的胸襟以及生活在这一区域的人们的生活策略。
语言接触研究是语言学一直关注的领域之一,云南少数民族众多,这为语言接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料。上述对柔若人的语言接触研究也仅停留在表面上,还有很多问题等待进一步去研究。
注释:
①数据来源:2013年4月19日兔峨乡人民政府:兔峨乡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②李锦芳:《西南地区双语类型及其历史转换》,《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参考文献:
[1]李绍恩、李志恩.怒族若柔语言资料集[M].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
[2]孙宏开、黄成龙、周毛草.柔若语研究[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3]戴庆厦主编.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
[4]张兴权著.接触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5]李锦芳.西南地区双语类型及其历史转换[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6]张竞婷.国内语言接触研究综述[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5).
[7]彭嬿.语言接触研究述评[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