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排球与软式排球及六人制排球教学与比赛效果对比①

2015-12-01 04:28龙明全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34期
关键词:软式人制扣球

龙明全(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205)

气排球与软式排球及六人制排球教学与比赛效果对比①

龙明全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20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进入到由科技引导而对现代社会。排球运动是一项综合性的体育项目,需要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合作。气排球、软式排球与六人制排球是目前三种基本排球形式,各自具有不同的风格魅力。对此该文将立足排球运动项目的发展历史和自身特点,在客观科学的分析下对气排球与软式排球、六人制排球教学及比赛效果进行对比研究。

气排球 软式排球 六人制排球 教学与比赛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渐上升,健康生活、养生生活的话题成为了近几年各界人士热烈讨论的中心话题。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需要人们保有良好的饮食习惯,还需要长期的运动锻炼。在这种情况下,娱乐排球活动开始受到广大社会群众的竞相追捧。为满足不同群体对排球运动的需求,当今社会上流传的排球形式已经从原有的六人制排球衍生出了简单易学、别具特色的气排球与软式排球。

1 排球教学目的分析

分析体育教学要求可以发现,气排球、软式排球、六人制排球3种排球教学要求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其中软式排球和气排球主要以休闲娱乐为主,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并培养学生运动习惯,在教学形式上更侧重于对学生排球节奏、排球空间的引导,希望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排球战术和技巧。与气排球和软式排球相比,六人制排球教学更为严格,这项教学活动要求学生正确掌握排球运动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项目动作,在实现锻炼身体目的的同时可以通过相关排球运动训练参加竞技性排球比赛[1]。

2 气排球与软式排球、六人制排球教学对比研究

2.1发球技术的对比分析

发球是排球运动的开始也是激发队员竞赛热情的一种手段,在排球运动中有许多发球方式。分析3种排球模式的发球特点可以先从发球个数进行研究,在3种排球模式中气排球的发球个数最多,软式排球次之,六人制排球再次之。造成这种差异原因主要包括排球材质和大小、运动场地等。六人制排球在发球前需要根据裁判的鸣哨决定发球时间,如果球在发出后触碰到其他物体或者没有落在对方境内则判发球失败。气排球在发球时主要采用正面下手发球的方式,引臂、抛球、挥臂击球等动作要一气呵成不得间断。软式排球对发球方式没有过于严格的规定,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手型都要注意协调全身用力,找准击球关键部位。3种排球发球教学中气排球的发球技术最容易掌握,而六人制排球的发球技术则相对困难[2]。

2.2垫球技术的对比分析

气排球球体大、重量轻,由于球质偏软在使用气排球进行体育运动时一般不会对运动人员造成意外伤害。气排球的垫球技术可以用4个字来进行概括总结,即“插”“夹”“抬”“压”。插是指在垫球时运动人员首先要以双手交叉相握的形式插在球体下方;夹是指通过伸直两条手臂将排球紧紧固定在两臂之间;抬是指提高手臂;压则是指手腕下压。在软式排球运动的垫球教学中最为困难的原因就是由于球的材质原因使得球的质量较轻而难以把控,因此在垫球时运动人员要主要着重对手型的用力点的选择,在这一过程中排球需要手臂处于平整伸直的状态,在发力时要全身协调。具体来说,垫球是一项防守技术,六人制排球对垫球技术的动作有着明确规定,主要动作为蹬地、抬臂、击球。垫球技术对于排球比赛的得分情况和队员防守战术的转变都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3]。

2.3传球技术的对比分析

传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球传出的方向、速度等。在传球开始时运动员首先要判断出球的运行轨迹,气排球在传球时手型要保持张开状态但是距离应该限制在球的大小之内,最后的时候需要借助手腕的力量将球弹出。软式排球的传球手型要略大一些,手部力量需要处于集中状态,由于软式排球的球质原因在传球时力量应该自上而下自然发出,不需要借助缓冲力。六人制排球在传球时的手型要大于软式排球,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手指的参与为传球动作提供一定的缓冲力。传球技术可以处理高球、推攻球、吊球等多种排球形式,六人制传球技术相对气排球和软式排球而言较高,需要较为长时间的反复训练才能够彻底把握[4]。

2.4扣球技术的对比分析

扣球是排球基本动作之一,它与发球相同,是比赛双方赢得分数的关键技术,有效的扣球动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己方热情。扣球动作需要准备姿势、助跑、起跳、空中击球、落地等一系列技术性动作的支持。在气排球的扣球动作中需要球员在排球没有到达时就开始关注二传来球的可能性和来球方向,起跳至最高点后球员要借助手臂和肩膀的力量击打气排球球身,气排球和软式排球在扣球时存在很多较为相似的地方,在这一过程中球员要格外注意对传球力道的控制。软式排球与六人制排球最大的区别就是在扣球时软式排球主要依靠手腕的推力完成,六人制排球则可以只依靠球员臂力,不用担心排球在扣球过程中存在出界或者离手的可能。在这3种排球模式中六人制排球是最容易利用扣球动作得分的模式[5]。

2.5拦网技术的对比分析

拦网在排球运动中属于攻击性动作,通过拦网球员可以拦截对方的扣球,既是防守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反攻的开始。在气排球的比赛中只有前排队员可以执行拦网动作,在这一过程中球员的手腕和前臂不能主动施力,因此相对软式排球和六人制排球而言气排球的拦网动作有较多的限制,这些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拦网动作的进攻性。软式排球和六人制排球对拦网动作的要求比较接近,主要依靠手臂、手掌的力量拦击对方的击球动作,不同的是软式排球的双手距离要小于六人制排球的手间距离,且双手的空余位置要正向面对排球的来源方向,这是由于软式排球的材质较软如果在对方扣球时应用的力量较大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软式排球球体变形的可能,从而导致排球对员在进行拦网时与软式排球失之交臂,造成技术失误[6]。

3 气排球与软式排球、六人制排球比赛效果对比研究

3.1运动量研究

对气排球、软式排球、六人制排球3种比赛模式结果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三者之间气排球持续的时间最长,六人制排球时间最短。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3种排球对技术规定的要求差异,气排球简单易学,便于操作,而六人制排球虽然发展历史最为长久却也有着最为严格的技术规定。许多对员在整场六人制排球比赛结束后可能都没有太大的运动量。通过实际分析可以得知气排球入门要求较低,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员,而且相比个人参与的跑步、跳远等运动项目而言又具有较高的趣味性,而且在排球运动期间可以调动全身各个部位的运动细胞。因此在气排球、软式排球、六人制排球3种模式中气排球的健身价值最高[7]。

3.2技术运用研究

发球、垫球、扣球、传球、拦网等技术动作是排球比赛中统一用到的关键性动作要点。在排球运动中运用次数最多的动作就是垫球,而气排球和软式排球的动作规范没有过于严格的要求,在不违反规定的前提下可以交叉使用各种动作,而气排球相对软式排球而言具有更为宽松的要求,按照相关规定只要球员可以将球打到对方的空白场地上就可以得分,因此在比赛中气排球有着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对于六人制排球而言,当球过快、过高时都只能采用挡球技术而无法采用其他的处理动作,受到的规定限制较多。

3.3比赛规则研究

在比赛中3种模式全都采取计分制,对于相关的违规动作和判决方式都有着明确的规定。在3种排球模式中六人制排球的比赛规则最为严格,对比赛队形、比赛风格、战术制定都有着相关要求。气排球与软式排球虽然对比赛内容也有具体的规定,但是相对六人制排球而言仍然较为宽松。

4 结语

气排球是一项较新的排球项目,这项运动球质软、球体大、球网低,主要以娱乐性和趣味性为主,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员参加。软式排球在设计之初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给儿童和老人提供一种安全性高、趣味性强的运动项目,软式排球对运动规则和场地要求都较低没有过多的约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六人制排球属于竞技类排球项目,对动作要领和比赛内容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需要运动成员之间有较强的协调能力与合作意识。

[1]王晓晖.气排球与软式排球、六人制排球教学及比赛效果的对比研究[D].扬州大学,2009.

[2]杜小伟.在我国高校中开展不同形式排球运动的比较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9):75-77.

[3]李亚龙,张少朋,葛新超.六人制排球与软式排球结合教学方法的探讨[J].衡水学院学报,2009(1):116-118.

[4]张馨予.文化视角下我国软式排球健身现状及价值的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2.

[5]郭瑞平.排球运动项目衍生现象的社会学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5(2):31-34.

[6]张玉红.中国知网(CNKI)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排球运动科学研究现状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12):125-126,128.

[7]李长虹.普通高校排球课教学中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教学效果的对比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4.

G842

A

2095-2813(2015)12(a)-0090-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4.090

①龙明全(1982,3—),男,苗族,湖南怀化人,硕士学位,讲师,从事体育教学、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等问题研究。

猜你喜欢
软式人制扣球
软式内镜再处理流程优化的效果评价与成本分析
中小学三人制篮球推广的意义及方法探究
基于不同来向 指导排球正面扣球
三人制羽毛球运动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自制扣球器的制作与使用
我国软式网球运动发展现状研究*
中学生排球扣球技术的应用分析
篮球“三人制”裁判法执裁原则与临场应变的探讨
2015—2016年大超北京体育大学校女排主攻扣球技术分析
飞机软式操纵系统钢索预加张力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