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如男
摘 要:中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的断乳期,这个阶段的中学生总喜欢用独特的方式来行事。逆反心理是指,在学校各种行为规范、行为准则制约等各种因素的刺激影响下学生所产生的一种与外界格格不入或与常理相悖的强烈心理。如果这种心理不加以及时、积极的引导,将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和自身发展上发生扭曲。这种心态一旦出现,学生往往会对生活采取冷漠、不屑、排斥、极端的态度。教师应针对这时期中学生的不同心理状态予以适时适度的调适。于是探究学生的逆反心理,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势在必行。
关键词:逆反心理;探究引导;文化素质
中学阶段的学生处在心理发展的断乳期,这个阶段的中学生自尊心很强,外界的不断变化发展难以跟上他们日益膨胀的思维。伴随着生理上的迅猛发育变化,他们在心理上也开始进入一个被称为“疾风暴雨”的特殊阶段。中学生的心理常受到学习、生活、升学、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各方面的制约,使得本应处在蓬勃发展时期的中学生变得苦闷而消糜,这就促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于是培养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摆在生物教育者面前的一项严峻的任务,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体魄成为现今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
一、逆反心理的种种表现
随着现代社会环境的日益变化和大众媒体的不断普及,中学生所处的家庭生活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均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现行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不良心理反应和表现越来越严重,如,厌学、亲情离散、行为偏离、早恋或畸恋、抑郁、妄想、消极敌意等不良心理事件频频发生。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由于各种心理问题堆砌起来而引发的逆反心理是目前我国中学生中存在的一种较普遍的心理现象。因此,为了中学生能更好地发展,我们必须先明确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形式。
1.渴望自我表现,与众不同,喜欢特立独行
中学生的好奇心很强,渴望表现自己,对神秘的东西追求得尤为执着,往往大人向他们郑重宣布禁止的东西,他们反而越想接触。如玩电子游戏、交异性朋友、私自到危险的江河里游泳,甚至打架、吸烟等。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有可能发生,且有多种表现方式,在学生中常会发生与老师“对着干”来证明自己“高明”“非凡”的现象,这就是典型的逆反心理的表现。有些学生对校规校纪表现出冷漠乃至厌恶,甚至故意用触犯法律的方式以引起他人对其的关注以彪炳其所谓的特立风格。
2.自我控制力较弱,喜欢与常理相悖
自我控制力较弱,即使认同别人的看法,也不愿承认,喜欢与常理相悖。在调查中有两位中学生反映说:“反叛也不是我们希望的,有时候叛逆后自己也后悔,可是即使父母或老师说得对,自己也不愿承认,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只有自己是对的。”“也许是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又有些争强好胜,才在大人眼里觉得很叛逆吧。”事实上,孩子并不会无缘无故地存心与家长、教师过不去,只要耐心细致地阐明事理,孩子是会欣然接受教育的,哪怕是禁令。
3.喜欢以成人自居,厌恶别人把其当作小孩
这一阶段的中学生不喜欢父母再把他当成小孩,尤其是在有外人存在的情况下逆反心理表现得更为强烈,他们极反对父母对外人暴露其隐私。如果父母习惯了在外人面前直呼其小名,就会导致其产生反感情绪。独立意识的觉醒使得青春期的孩子希望能摆脱成人的监护和束缚,事事由自己做主。强烈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他们要求以成人自居,如果家长约束过多,哪里有压迫哪里自然就有反抗。
二、逆反心理的弊病
逆反心理的出现冲击着当前的教育体系,逆反心理过重而学生自己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则易给他们带来心理压力,引发心理障碍。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感情失控,与家长、教师感情疏远、关系僵化,甚至敌对,往往表现为学生听不进正确的教育和劝导,以致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1.态度上的完全抵制,不服从教育
有些学生喜欢表现自我,以自我为中心,于是上课就喜欢做些不寻常的事以引起别人的注意,一旦老师制止,他们便会表现出极度的不配合甚至完全的抵制而不服从教育。态度上的抵制使得原本融洽的师生关系变得生疏,与老师父母产生代沟。那些恃才傲物、以自我为中心处世的人,赢得的大都只能是反对票,这无疑是给自己的成功之路增大阻力。
2.产生自闭心理,遇事不喜欢向父母和老师倾诉求助
有时父母由于工作上的原因疏于与孩子进行内心情感的交流,导致他们遇事不喜欢向父母倾诉和求助;老师在教学或课外活动中只关注优等生,忽略或不信任学困生,导致学困生情感受挫,于是遇事喜欢闭起门来独自黯然神伤而绝不向父母和老师透露其心境,心中的苦闷郁积得多了,就容易产生各种青春期的综合疾病。现在许多老师和父母仍沿用陈旧的方式来管束孩子,同时又担心这个阶段的孩子走极端,于是对孩子施行绝对的管制,导致师生关系和亲情关系破裂。
3.固执,听不进父母老师的劝诫,绝对的不服从
这时期的孩子很固执,什么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容不下别人的异议。他们开始形成独立的意识,对很多事都有了自己的看法,不愿再像小学时那样认为老师和父母是绝对的权威,对他们言听计从,什么事都听从老师和父母的安排。父母却习惯了对其的绝对管制,孩子欲要挣脱父母束缚的愿望一旦与父母的权威心理相冲突,孩子就会听不进父母老师的劝诫,往往表现出绝对的不
服从。
三、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
这个阶段的中学生自我的价值观还未完善,使得他们对外界的认识与见解相冲突。看问题对事情都比较偏激,害怕别人侵犯自己预先设定的圈子和领地。他们喜欢反抗,喜欢与众不同,喜欢特立独行以彪炳所谓的个性。逆反心理是存在于中学生中的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现象,它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成长期的必然规律
中学生处在青春期的发展阶段,与成人相比,他们对于新事物的追求有着更强烈的兴趣和学习的愿望,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更强。这个时期他们生理发展比较迅猛,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尤其是三大性征的出现和性的成熟使得他们对异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渴望了解异性、接近异性、被异性接纳。于是他们喜欢通过书籍、影片等各种渠道来探求性心理。长此以往,容易使他们精神不振,学习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和持久,一到考试就心烦意乱,容易疲劳,常出现晕场怯场现象。这种心态压抑久了常导致堕落或爆发,从而产生逆反心理。这时他们往往选择用关闭自我的方式杜绝别人走进他们的生活。
2.教师主观臆断,认为他们忤逆,不给他们辩解的机会
这时期学生的表现欲很强,有很多奇思妙想,如果教师不给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不与他们交流而私自为他们做各种安排,这会导致他们的反感情绪。而有些学生会较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却经常被教师误认为其忤逆,不给他们辩解的机会。更有甚者不根据实际情况就无端否定他们的想法和做法。教师要意识到即使他们那些想法、做法不成熟,一旦教师横加阻挠,只会加剧他们的愤懑逆反情绪。如果教师一直坚持独裁,他们就会采取与教师正面冲突的方式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不受伤害。
3.学生对自己期望过高,压力过大
他们对自己的期望过高,压力过大,而父母对其的限制过多也是导致其逆反心理产生的直接因素。在他们中流行着一句话:“年轻无极限”,故而他们认为自己有着年轻的资本就可以无所不能,但现实和理想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由于他们没有正视这种差距故而一旦实现不了愿望就会加剧其心理压力。而这时期的父母、学校、社会对其的期望值极高,因此他们所背负的任务很重。有时即使他们怎么努力也无法达到成人和社会的标准,他们就会寻思着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来为自己开脱,用反抗的方式来抨击所有在他们眼里认为不公的事实。
四、疏导和克服逆反心理的措施
青春期学生自立自主的愿望较强烈,他们希望老师和家长像朋友一样对待他们,否则就较容易产生代沟。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事不要随意发表评论,不要对孩子任意地强加入自己的想法,而要采取一种积极聆听的姿态,培养孩子独立分析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信。若要使学生能按正常轨道成长与成才,就要及时遏制他们的逆反心理,因此,如何疏导和克服学生的逆反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教师倾注关怀,加强感情投入,融洽师生关系
若教师给孩子足够的关怀和自由,关心其学习、生活、思想以及心理状态,给他们足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在自主的情况下学习,任其在自由的环境中寻找问题的突破口,这样就能降低逆反心理的突发率。尊重每个学生,并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克服他们的逆反心理,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才能大有裨益。如果教师与学生发生了冲突,就一定要民主地看待问题,若是教师误解了学生或错在教师,就不要怕失面子,应勇于接受现实,承认过失。教师不要当众讽刺挖苦学生,揭学生的短处以羞辱学生,使用一些伤及和侮辱的字眼来斥责他们。
放下教师的架子,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针对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教师应多与学生沟通,与父母交流,共同为学生制订成长计划。
2.对于学生的心理困惑,教师应针对他们的性格特点对其进行引导
了解学生,尊重事实。对已经犯错的学生应予以耐心劝导。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困惑,针对他们性格特征上的异同点,然后因人施教,对症下药,为其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以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对学生应该持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明白他们内心的所需和情感的依托,而不可主观臆断,盲目地怀疑他们的想法或不加调查就直接否定他们的做法。对于已经犯错的学生,教师理应因势利导,体谅和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这些基础上再来指导、教育学生,从而使他们向着好的方向
发展。
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学校应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将其列入课表。通过开设此课来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一旦遇到各种突发状况学生能很好地用其所学来自我调节。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广博见闻也是克服逆反心理的根源所在。相信一个对生活有着广博见闻的人一定有一种敏锐的觉察力,能洞悉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能为而什么不能为,从而采用更科学、更理性的方式解决问题。
中学生处在青春发展时期,正是逆反心理不断尖锐突出的阶段。他们的逆反心理正日益膨胀并挑战且冲击着现今的教育体系,这在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上成为一项重大的研究对象与施行目标。这种逆反心理导致他们在接受道德教育与心理辅导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对宣传的一些先进事迹行为不屑一顾,对教师的批评和建议常持反感的态度。这使得在教育中如何正面认识潜在于中学生中的危机,并正确引导他们走好脚下的路成为当前教育体系中的一项重大的工程。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并非是不可解决的疑难问题,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探索其内在原因,找出其思想根源,然后用真诚的爱心去感化他们,用恰当的方法引导他们,就能使学生的逆反心理得到有效的防治,让中学生安全地度过青春期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曾秀云.浅谈学生的逆反心理[J].成都: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04):7-12.
[2]崔丽娟.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01:251.
[3]袁锦芳,牛秀奎.正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J].长春:家教指南,2004(10):13-17.
[4]江英,赵科,王龙.青少年素质培养(青少年文明启示录)[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5-10.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