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慧芳
摘 要: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相比,不管是容量上,还是难度上,都有了较大变化,如果学生进入高一后,还是按照初中那一套学习方法去学,实必跟不上节奏,导致学习逐渐落伍。因此,尽快掌握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
关键词:数学学习;课堂容量;熟能生巧
在每届高一学生的家长会上,都会遇到一些家长问我:我的孩子初中的数学成绩还不错,一般都是九十几或一百多分,怎么到了高中,才六七十分,为啥下降那么多呢?是高中数学难学吗?我的回答:显然不是。下面针对这一现状,与学生谈谈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学习上的一些不同及对策。
一、课堂容量增多
和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的课堂容量明显增多了。特别是现在不少地方的高中都要求高一、高二把新课上完,高三全部用来复习,三年的课程两年就要完成。可想而知,在高一、高二的课堂上,教师安排的授课内容都比较多,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来说,这没什么;可对接受能力弱的学生来说,这个内容还没弄明白,下个内容又来了,感觉你方唱罢我登场,应接不暇,无所适从。
应对策略是:首先,做好预习,走在教师前面,这样对教师要讲的内容有个大概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接受起来就更容易些。其次,课堂上要专心致志,认真听讲,不要打混,尽量当堂消化。最后,课后对当堂课的知识结构进行整理,弄清讲了几个知识点,分别是什么,有哪些例题,有哪些注意的问题等等。
二、知识抽象难懂
和初中知识相比,高中知识明显要抽象得多,没有初中那么形象、直观。学生很难一下子完成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特别是从高一一开始就接触到抽象的集合语言和函数语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跟不上,感到高中数学难学也就不足为怪。
应对策略是: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变抽象为直观、通俗。如,集合语言的学习不能总是以数学对象(数、式、列)为元素来增加其抽象性,应多举现实生活中的对象为元素,多用文图进行直观的解释,用数轴、坐标系帮助理解、分析;对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应尽可能用列举法表示,通过列举法直观、具体的特征可反过来促进学生对描述法抽象语言的理解。但“直观”只是过渡工具,要顺利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同学们还是要逐步适应直观向抽象的转化。
三、解题思路难寻
有不少同学都有這样的经历:初中就是上课不怎么听讲,下来看一下书就做得来题;而高中上课认真听了,下来做题却要花好多时间,甚至忙了一节课都还做不出一道题,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经常还听到有同学这样说:“老师讲我们听得懂,就是自己做不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高中数学的解题思维相当灵活,没有初中那么单一,初中阶段有的老师给学生灌输的是为各种问题建立的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分解因式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相当灵活的平面几何证明题,也对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道题的解法是这样,换一下条件解法又变了,没有过多的“模子”可套用了,解起题来就没有那么得心应手了。
应对策略是:首先,学生从思想上要认识到学习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其次,先掌握一些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也可以对一些问题的思维模式进行总结,以增加解题的可操作性,以后逐渐过渡到重思路分析,轻解题套路。最后,要注意适当多做些练习。俗话说:见多识广,熟能生巧。做的题多了,自然就能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了。
四、学习习惯的改变
在初中,很多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学生主要是围绕老师的指挥棒转,课上老师要求记的才记,课后老师要求做的才做,遇到难题等老师解决,没有学习的主动性。而在高中数学课上,很少有老师给同学们说这儿该记,那儿该背,该记该背自己去判断。当然老师也会布置一些基本的作业,如果你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那点作业就完事,那考试你肯定是考不出好成绩的,自己必须主动找题做,哪些地方薄弱就多做多练。另外,注意摒弃以下这些不好的学习习惯:
(1)上课铃响后,坐等上课,不做好课前准备。
(2)上课时人在教室心在外,不专心听讲,或睡觉、玩手机等。
(3)上课不记笔记或不善于记笔记。
(4)上课不积极思考,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不深入挖掘其内涵。
(5)作业照搬照套,死记硬背。做作业前不看书、不复习,遇到不会做的题才翻书,本末倒置。
(6)解题粗心大意,过程不规范,字迹潦草,排列不整齐。
(7)畏难心理严重,遇到困难的题目就放弃,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8)前学后忘,不及时复习巩固,不总结归纳。
总之,希望同学们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认真分析自己的问题,客服各种障碍,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高一数学肯定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学好高中数学也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