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
摘 要:以新课程教学标准为基础,结合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和思考,探索了如何基于读前、读中和读后三部分,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体现自主学习。
关键词:读前;读中;读后;自主学习;阅读教学
一、背景
按照《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要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打破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僵化老旧的方式。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体现自主学习,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把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分为读前、读中和读后三部分,初步探索了 “预热感知、透彻理解、内化升华” 的阅读教学思路。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自主学习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读前活动(Pre-reading):预热感知,建构框架
1.课前预习
笔者认为,课文的Reading部分,不要预习。 因为预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略读(skim for overall meaning)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寻读(scan for details)的能力, 也不利于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猜词的能力。学生在阅读课之前的最宜状态为对课文内容“一无所知”。
2. 课堂的热身导入
课堂的引入,最好开门见山,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熟悉的身边事谈起,简短热身后就引入正题。如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上册 Unit 2 School life这一课就可以问学生Whats your school life like?Do you want to know the school lives in a British school and an American school?开门见山,直接指出阅读主题,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增。
第二阶段:读中活动(While-reading):合作释疑,透彻理解
1. 略读与寻读,把握大意
以Unit 2 School life为例,
(1)略读(skimming)。Skim the passage and find out the main idea:The sassage is mainly about ________. 答案是Life in a British school and life in an American school.很显然,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清楚无误地了解文章的主要梗概内容。这一步一般要求学生不要去看单词表或去查词典,而是要求学生先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信息,获知文章大意。重点理解文章的标题和每段的首尾句,找出类似答案句。
(2)寻读(scanning)。一般说来,浏览全文,每段会有一句主旨句,一般集中在段落的首尾,而整个文章的中心句,也会在文章的首尾段。主旨句的正确把握对答题的正确率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们可以针对每段来设计练习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可以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多样化地设计问题:T or F、缺詞填空、完成表格或思维导图等。
2. 精练精讲,透彻理解
(1)跟读(Read after the tape)
通过略读与寻读,学生对文章有了整体印象,这时学生可以跟读课文录音,通过对比正确录音和自己的发音,不标准的读音可被感知出来,这样不仅增强了语感,也有利于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在跟读中也能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大意。
(2)精读(careful reading)
通过略读与寻读、跟读,学生对于课文的阅读应该由略读转入到精读(careful reading),精读要求学生仔细深入地对文章的字、词句进行分析、研究。这时教师可以设置环节,让学生把难点进行分享和互助。通过以上步骤,文章的大体意思已被学生牢牢把握,再通过精读,一些关键词、重点词句被挑出研读,文章的部分细节也浮出水面,细节的问题即被攻破。然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强化训练,如Yes-or-No questions,Wh-questions,T or F等,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同时还可以采用列关键词,列表等方式进行教学,将难点化解。
第三阶段:读后活动(Post-reading):内化知识,升华情感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的表述中提到: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英语课堂不仅是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课堂,同时也是文化和情感教育的课堂。教师应该在读后活动中充分体现这一点,组织一些深层次的讨论,带领学生感悟文章,体会文化氛围。
在读前活动的引入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经历、情感、思想和兴趣参加教学活动;在读中活动的过程中,要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文章内容和关键细节;而读后活动的设计则要关注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前两个环节后充分发挥自己反思、理解、想象的能力,使阅读所得内化为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何安平.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