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意
摘 要:“个性化阅读”作为新课标的核心概念之一,要求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体验,从而使学生阅读过程中产生个性化、与众不同的学习效果。然而,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小学低段语文课堂中“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情况却不尽如人意。本文针对当前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寻相关原因,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师生地位等方面就如何有效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做相关分析。
关键词:小学低段;个性化阅读;研究对策
“个性化阅读”作为新课标的核心概念之一,“个性化”是指“非一般大众化”的意思。“个性化阅读”要求教学过程中注重阅读的个性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体验,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个性化、与众不同的学习效果。如何把握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是本文探究的一个重点。
一、低段个性化阅读教学现状
1.主题理解单一化
文学文本的主题也叫“主题思想”。是指作者通过文章的全部材料和表现形式所表达出的基本思想。然而,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却将教参上的解析主题奉为“唯一主旨”,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理解文本的标准;还有不少老师即使坚持“启发诱导”,也是想方设法将学生引导到教参上,努力使课堂上表现出“求同”现象,忽视了小学生的个性阅读。
2.个性阅读形式化
许多教师对“个性化阅读”的理解上出现偏差。在实习过程中,曾看到这样的一幕: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盎然,教师频频点头微笑,课堂教学看似非常成功。然而,学生在做练习题时却错误连连,甚至连基础生字词和文章结构都没有掌握。这就是教师片面理解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导致“放任阅读”、“随意解读”的后果。教师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解读,频频点头称赞,学生为了表现独特理解,挖空心思提出新、奇、怪的回答,“个性阅读”流于形式。
3.主体地位被忽视
在小学的阅读教学课中,还普遍存在这样一个严重的问题:教师“话语霸权”现象严重,学生自主阅读时间太少。在听课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小学的课堂上,40分钟的阅读教学课学生用于阅读课文的时间不到5分钟,大多数时间都被用老师来分析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这种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的做法使学生无法充分阅读课文,自然不能得出“个性化”的理解。
二、弱化阅读教学个性化的成因
1.落后的应试教育目标
长期以来,我国实施的是“应试教育”,高度重视课堂教学,重视考试成绩。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直在从事程式化的教育工作,只关注如何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课堂之上以教授考点为中心,师生形成了“答题定式”,因此在如今小学低段的课堂之上出现了如此普遍的“求同现象”。
2.内容与形式本末倒置
以“合作学习”代替“个人思考”。《新课标》中强调“合作学习法”,一些教师便不考虑课文内容和教学安排,全都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殊不知这样容易造成以“集体讨论”代替“个人思考”的不良效果,许多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课文内容,“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3.传统的教师中心观念
传统的教师中心论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主宰作用,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但这种观点仅看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育实践中使教育活动脱离学生的实际,违背了“自主探究学习”,自然也就缺少“个性化阅读”成果。
三、提高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对策
1.建构“多元理解”的文本主题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可分为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以及综合性学习几个方面,其中阅读教学有着“架起学生与人类社会思想联系的桥梁,能够与文化伟人的灵魂沟通,开拓视野,发展思维,提高认识”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除了尊重师生双方在教授关系上的“双边性”规律外,还应努力建构“多元化”的文本主题。例如《称赞》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许多教师在执教时会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称赞别人。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这篇课文的主题还可以理解为“友情”,体会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相互鼓励的美好情感。如此一来,这篇课文的主题就显得更加丰厚和完整。
2.尊重“个性阅读”的独特体验
“阅读教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意味着个性化阅读中不同的人对文本的理解是不同的。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上课时不能只走过场、只重形式,而忽略了学生真正地阅读感受。笔者认为,语感的训练及培养是低段小学生阅读课上的一个教学重点。因此,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时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进行阅读探究时可采用“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某一处”这样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能更全面地体现对学生的信任、尊重,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原给学生。需要注意的是,“多元建构”的教学方式应建立在尊重文本、尊重作者、尊重教科书编者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话,多元理解有一定的“弹性”,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漫无目的地偏离文本。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回归到文本的价值取向上,切不可放任学生脱离文本自由作答,歪曲文本的价值取向。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要注意,“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不会成为李尔王”。
3.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体现是学生发展的内因,个性化学习则是其深入发展。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当淡化自己的权威形象,确立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服务意识,努力为学生个性的彰显、自由的言论、思维的碰撞提供充分必要的空间,从真正意义上成为自由交流活动中的称职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其要求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真正体现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特点。
参考文献:
[1]阮成武.小學教育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刘艳玲.小学语文教学36钟策略[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0.
[3]汪秀梅.怎样让阅读教学更有效[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4]彭如华.个性化阅读,点亮学生的思维火花[J].课程教育研究,2012,9: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