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家小说》十篇之断代考论

2015-11-28 15:11:10姜妮
雪莲 2015年17期
关键词:断代

姜妮

【摘  要】本文旨在对有关《六十家小说》之十篇话本的断代研究做以归纳、梳理。文中搜集、引用了大量有关此十篇的断代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对这十篇时代归属的看法。

【关键词】六十家小说;十篇;断代

《六十家小说》,明嘉靖时钱塘人洪楩编辑刊刻,是现知最早的话本小说集子。按洪氏当时所刻,共为六十篇,故名为《六十家小说》。《六十家小说》,后世又称之为《清平山堂话本》,但《六十家小说》之名当是正宗,这据时人著作可考。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嘉惠堂本)卷二《孤山三堤胜迹》中已提到《六十家小说》,又据美国学者白亚仁文章《新见〈六十家小说〉佚文》中载:《重刊麻姑山志》中提到的“刘改之教授”故事出自《六十家小说》,而《重刊麻姑山志》又是在明万历《麻故山志》的基础上编订的。足见,此书最初之名应为《六十家小说》。至于后来缘何又名《清平山堂话本》,乃是原书在流传中逐渐散佚不全,后世人稀见其全貌并书之名称,遂视其存篇以无名之作而另觅名也。

此话本集现存二十九篇,不及原作1/3。最先有十五篇见于日本内阁文库,日本人因书板刻“清平山堂”(洪氏书斋名)字样,遂取名为《清平山堂话本》。1929年,北京古今小品书籍印行会曾影印过此十五种话本小说。1933年,马廉在其故居宁波于偶然间又发现了洪氏刻的十二篇话本,与日本所出十五篇之故事无相同之处,惟板心刻字情形相同,故仍将其归之于《清平山堂话本》,1934年,此十二篇经马廉平妖堂影印而流传于世。嗣后,阿英先生亦得《梅杏争春》与《翡翠轩》两篇,为日本与马廉所见之外,惜已残缺不全。此两篇目前為止,还无影印本问世。

洪楩在汇集出版《六十家小说》时,并未对其进行详细的修改和整理(这从文中大量的墨丁便可看出),他为我们保存了具有原始形态和原始风格的早期话本资料,无疑,这使得其文学欣赏价值大大逊色于后来成熟的拟话本“三言”“二拍”,然而,它在小说研究上所体现出来的宝贵的史料价值,亦是不言而喻的。对于现存世之二十九篇话本,已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过研究,其中,考证其究竟为宋、金、元、明哪一朝代之作,成为研究中绕不开的关键点。笔者不揣浅陋,拟就对日本内阁府所收藏之十篇的有关分析考证资料做以爬梳整理。言之成理的,悉数著出;语词牵强,论据不足的,则重新审视揆度;尚无定论的,则存疑俟考。

日本内阁府所收之十篇:

一、《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

谭正璧据话本《浪里来》词当根据元初人戴善夫遗曲《浪里来煞》该作,进一步推测其当在元初之后。胡士莹据开头有“当时是宋神宗朝间”云云,篇末又有“到今风月江湖上,万古渔樵作话文”,论断其写定时间较晚,暂列入元代。乔光辉据文中“佳人不自奉耆卿诗”出自瞿佑诗集《香台集》,又考得《香台集》的问世当在1360年之后,最后推断此篇当作成于至正二十年(1360)之后。按:乔光辉的论证,当是很有说服力的,故此话本当出于元末(1360)之后。

二、《简帖和尚》

文学史家据篇中所叙官衔、地名等于宋代吻合,并据“钱大尹”为仁宗时人断为宋代话本。但文中明显又有元人改动痕迹。许政扬据《元史·兵志》考得“巡军”的设置为元代新创,认为本篇应归入元人作品行列。对此,程毅中则作了独特的分析,他认为文中“如今叫做……巡军”,恰恰证明了讲述的故事当发生在前代,“如今……”只不过是元人说此话本时加的注释而已。他不排除原著产生于宋代而修订完成于元人之手的可能。常金莲在她的博士论文里亦赞成程说。按:此话本当在宋代已基本定型,后又经元人改动,流传至今。

三、《西湖三塔记》

胡士莹从文中对岳飞的称谓来看,定为南宋。章培恒则从三座石塔最初是苏轼在奏疏中提到的,用以为限界之物,“石塔以内的水面不得种植茭葑等物”为出发点,据文中一开始就视三塔为镇妖之物,全无视其最初之实用目的,且又在距塔不远处出现了“荡户”这一在宋朝明令禁止的违规专业户,力证此为元代甚或明代前期的作品(因明代前期西湖仍未疏浚)。章培恒的这一论证当是很有说服力的。常金莲则从西湖各处的位置、名称及语言特点进一步推出其为元代初年话本。按:此篇为南宋的可能性不大,归入元代较妥。

四、《合同文字记》

胡士莹据其形式与文风断为早期的宋人话本。又据“路州”之称,进一步推知可能是金人统治下的作品。章培恒则从“路州(当作“潞”)高平县”之称谓得出此篇不可能为金代的结论。高平在宋、元抑或明清,都属于泽州,金代的高平多数时间也数泽州。而《金史·地理志》“泽州”下云:“贞祐四年隶潞州昭义军,后又改隶孟州,元光二年升为节镇军,曰忠昌。”既然泽州曾隶属于潞州,那么,原来隶属于泽州的高平县称之为“潞州高平”似也在情理中。问题是,话本讲的是宋朝事,理当用宋时设置,若果是金人作品,在贞祐四年(1216)至金亡(1234)这十八年中,前期据泽州改隶潞州的时间较近,人们头脑还是清楚的,自不会明明白白犯错误,自金天兴元年(1232)起,元兵围汴梁,次年汴梁降元,在这期间,汴梁已无集会演述话本之可能。故得出此篇之作不至早于元代,他又进一步界定下限,泽州之地改隶孟州必在元光二年(1233)升为节镇之前,从贞祐四年(1216)至元兴二年(1233)仅短短的七年,也就是说泽州隶潞州至多七年,人们要记住此事,时间上亦不能太晚。太晚了便会忘记有此等改动。故他推断此话本不会作于明代。按:章培恒的这一番推断是很理性的。然再对上抒之细节做以重新分析,将其归入金末亦不是没有可能的。从贞祐四年(1216)至天兴元年(1232)这十六年中,人们也不是不会对一件至多存在了七年的事情产生记忆上的模糊。况且,潞州的设置,最早是在唐初,至宋改为隆德军,金复为潞州,元初为隆德府。文中能用“潞州”之称,并能进行逻辑上的推理(泽州隶潞州,高平隶泽州,则高平亦隶潞州),很有可能便是贞祐四年(1216)之后不久的事。故推知此篇当作于1216年之后,不排除作于金代的可能。

五、《风月瑞仙亭》

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列入“宋元部”郑振铎认为是“宋人的著作”。谭正璧将本篇列入宋代话本。胡士莹据文中插入的不少的诗和骈俪短文,推测其风格颇近宋人话本。赵景深则认为《醉翁谈录》中的《卓文君》即《风月瑞仙亭》,并由《醉翁谈录》的成书年代推测本篇的时代“该是宋末元初,至少也该是元朝的。”章培恒则从“四川”及“势剑金牌”一词的出现,指出其很有可能作于元代。按:章培恒的说法当是很有说服力的。据此分析,此篇当作于元代。

六、《蓝桥记》

孙楷弟《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列入“明清小说部甲”,归为明代作品。胡士莹断为南宋晚期的作品。程毅中从文中“君若的欲要娶此女”“众号为疯狂”,判断为宋人手笔。欧阳代发、张兵、陈桂声亦认为是宋人话本。常金莲认为其直接取材于唐传奇,难以从名物制度、风俗习惯及语言特点等方面来断代,她从话本的原始形态看,认为其当属于早期话本。按:此篇归入“宋人话本”还是可信的。

七、《快嘴李翠莲记》

谭正璧、郑振铎皆认为是宋人作品。长泽规矩也则据“说‘东京而于‘昔日之间没有朝代的名称”,进一步推断为南宋作品。何满子将其断为早期的话本。孙楷第则将其列入“明清小说部甲”,即为明代作品。叶德均则从文中两见“网巾”之物,断为明人所著。胡士莹亦从“网巾”及文中涉及的结婚礼节,推断为元代的作品。程毅中则对“网巾”作了详细注释,认为“网巾”早在唐代就有,“网巾”一词,并不能作为判定话本年代的依据。据文中有诸多宋代习俗,而又有“明显的元明语言特点”(刘坚《近代汉语读本》),程毅中认为这是宋人作品,后又经元明人修订。按;综合诸说,此篇主体应属南宋话本,后又经元明人改动。

八、《洛阳三怪记》

郑振铎从其风格与文句上断为宋人著作。谭正璧、黄孟文亦持此观点。长泽规矩也,及胡士莹从文中“今时临安府”之说法进一步断为南宋时作品。程毅中又从文中对“寿安山”在西京洛阳这一准确说法,推断为宋话本的可能性较大。另外,刘坚等又从“地”字用在动词之后这一宋元时期常见用法及结构助词“的”的普遍运用(宋话本中常用“底”代替助词“的”,“底”在句中用作助词,常见于唐宋文献,而“‘的最终取代‘底的时间,大约是在元代中叶。),得出此话本有元人修订痕迹。按:从宏观的词语运用及地理概念来看,此话本当为南宋时期。至于微观上的某些助词的用法表现出了元代特征,可作此解释:此话本在宋代已定型,流传至元代后,元人将一些不符合当时说话习惯的词作了修改,且仅限于“别扭”的个别词,元人的修改当不至于影响此话本的整体部分,故此篇仍归入南宋时期。

九、《风月相思》

此篇较特殊,通篇文言,且有大量诗词,类于传奇,但却有话本的入话和结束诗。对于此篇,研究者一致认为是明代。文中紧接入话诗之后便明书“洪武元年春”,文中亦出现了“倭夷”这样具有明代色彩的称法。陈桂声《话本叙录》推测其“或为文人据话本改写……所叙多诗词,作者炫耀才学,不能自己。”常金莲认为话本中之人物跨越了元末明初,又联系本篇的文人拟作特点,将其定为明初作品。按:此篇分歧不大,归于明初当是可信的。

十、《张子房慕道》

孙楷弟认为是明代作品。郑振铎言其“已丧失了宋人话本的活泼而宛曲的趣味”,亦推测为明人作品。胡士莹从内容及其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模拟“诗话”的相同形式,也归入明初以后的作品。欧阳代发亦从开头的解缙被杀与张良隐退,推测为明代。谭正璧则认为是“宋元旧作”。欧阳健、萧相恺从篇末的“小说张子房慕道记终”,认定是宋元话本。刘坚等从语言特点来分析,得出其为宋元话本的结论。“原来”写作“元来”,这是元代和元以前人的写法,同时,文中“动词+了+宾语”正在取代“动词+却+宾语”,而“到南宋中晚期‘却在口语中已经开始为‘了所取代。”這个论证当是很有说服力的。按:从语言特点来看,此篇为明代的可能性不大,归入宋元之列比较妥当。

参考文献:

[1](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美)白亚仁.新见《六十家小说》佚文[J].文献,1998(1).

猜你喜欢
断代
百年来古戏台断代问题研究
戏曲研究(2021年4期)2021-06-05 07:09:46
三代铜爵的断代与辨伪
收藏家(2021年10期)2021-01-17 14:02:35
皖西博物馆馆藏铜盏浅识
浅谈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藏品登记管理工作
敦煌建筑画卷中的大唐长安影像
敦煌研究(2018年3期)2018-09-17 06:18:54
梁冠华
优雅(2017年8期)2017-08-08 21:57:31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断代与当下文学的现状探究
魅力中国(2016年45期)2017-07-20 00:53:13
日内瓦高级钟表沙龙的“断代”与“编年”
论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史著的宋玉书写——从断代文学史到文学通史的考察
纳西东巴文分域与断代研究中一些瓶颈问题的思考
西南学林(2014年0期)2014-11-12 13: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