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国栋
【摘 要】我国的跳高项目在80年代也是处于领先的地位,为什么当今的世界田坛没有了一席之地呢?这不免让我们每一个田径人深刻地思考,并且寻找我国在跳高项目上存在的不足,跳高是一项动作优美并且对技术的要求相当高的项目,这一点使得跳高项目受到了许多体育爱好者的热爱。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提高我国跳高运动员的成绩,逐步提高我国跳高项目在世界体坛的地位。本文着重研究背越式跳高起跳点位及速度和成绩的相关关系。以二级以上背越式跳高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基础理论求导出背越式跳高技术动作与成绩的归因及合理的座称系,为提高背越式跳高教学质量和训练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背越式跳高;助跑;弧线;起跳
一、我国跳高运动员的辉煌成绩
跳高作为一项竞技运动项目,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个项目上我国在世界的田径史上也曾经有过辉煌的一页,尤其是我国男子在跳高方面取得的成绩更加突出,在1970年,我国的跳高名将倪志钦就采用俯卧式跳高技术以2米29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13年后我国跳高天才朱建华分别以2米37、2米38和2米39的成绩三破世界纪录,延续了龙的神话,朱建华同时也获得了中国“飞鹰”的美誉。在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我国的男子跳高项目在亚洲一直保持着第一的位置。
二、我国跳高成绩的现状
自从1992年以来我国跳高成绩处于下降阶段,我们可以看到自从朱建华等一批跳高名将退役后,中国的跳高处于停滞时期,甚至出现了后退现象。原国家田径队主教练黄建,副总教练傅雪雁以及原国家队跳高教练史鸿范等人相继发表文章,分析讨论我国跳高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总结出以下几点:其一,跳高队伍的后备力量不足;其二,跳高教练员的队伍建设问题;其三,跳高队伍的萎缩问题。
三、背越式跳高的发展及技术动作
(一)发展
20世纪50年代至今,世界跳高成绩的提高是通过增大起跳功率,加大腾起高度来实现的。随着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解剖学等相关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层次上对背越式跳高做了大量定性和定量的研究,这些研究不断丰富了背越式跳高的理论基础,也促进了背越式跳高成绩的不断突破。
(二)技术动作
背越式跳高技术有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垫四个紧密相连的技术环节构成,其中起跳前的助跑节奏、助跑速度以及摆动腿的技术和起跳技术是决定跳高高度的关键因素。背越式跳高采用先直线后弧线的助跑方式,以头和肩越上横杆,带动身体各部位依次过杆,这种过杆方式,要求过杆的速度要快,提高對助跑速度的利用率,以便身体各部位在身体重心上升到最高点时,能够顺利地依次过杆。人体在腾空的过程中,身体能量的获得来自于助跑。背越式跳高的助跑是为了获得必要的水平速度,为正确的进入起跳和顺利地过杆做好准备。
四、结论与建设
背越式跳高从动作结构上分析,起跳动作可分为起跳腿的着地、缓冲和蹬伸三个阶段及摆动腿与双臂的配合。缓冲是对助跑、肢体摆动能量的贮备阶段。蹬伸是起跳能量的释放阶段。摆动腿的摆动时机、摆动方向、摆动速度和摆动方式制约着起跳腿的用力过程,直接影响运动员起跳后身体重心的运动轨迹。从动作的时序上讲,摆动腿在起跳腿着地以前已经开始摆动,在起跳腿蹬伸离地后才结束,可以说腿的摆动贯穿起跳的始终,我认为要想创造出优异的跳高成绩四个技术环节缺一不可,以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协调性为前提并且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
参考文献:
[1]程万才,李旭芝.背越式跳高起跳点和成绩相关探析[J].1994(02):73-77.
[2]黄宝新.背越式跳高摆动腿支撑与摆动的生物力学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11(3):47-51.
[3]闫之朴.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前摆动腿支撑技术和起跳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D].天津:天津体育学院博士论文,2004(9):13-16.
[4]杨丽华.背越式跳高摆动腿角度对运动成绩的影响[J].2010(01):17-21.
[5]槐咏梅,苏斌.背越式跳高起跳特征与专项力量训练[R].2012(0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