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盼盼 王茜
【摘 要】本文归纳总结韦努蒂提出的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从其理论中提取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定义,以文化翻译和跨文化沟通为基础,提出对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理解。本文首先总结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定义,其次分析其定义在文化翻译和跨文化交际层面的意义,最后总结二者在翻译中的应用。
【关键词】归化翻译;异化翻译;含义;翻译策略
众所周知,翻译学术界提出了很多翻译策略,其中,存在两个应用广泛的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这两个翻译策略在1995年由美国学者韦努蒂正式提出,自此之后,成为翻译家与翻译学者常用的翻译策略之一。
一、归化翻译
韦努蒂认为采用归化翻译的译文,风格流畅、明白,目标语读者对译文的接受度最高、感受到的陌生感最低。笔者认为这意味着归化翻译是一种倾向于目标语的翻译策略。它采用目标文化中更易接受的表达方式,使得翻译译本更加简单、易于理解,对于目标语读者来说,这样的译本也就更加适合阅读。
例1:So dim, so dark, so dense, so dull, so damp, so dank ,so dead!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如果我们一开始不知道英文诗实际上是宋词的译本,我们很可能认为它本身就是英文诗。英文诗中“so dim, so dark, so dense, so dull, so damp, so dank, so dead!”运用了押头韵,“dim”“dark”“dense”“dull”“damp”“dank”“dead”都以“d”开头,使得英文诗读起来朗朗上口,与宋词中叠韵的效果相似。
但是这一术语也有不足的一面。韦努蒂一方面认为归化翻译是主导文化中的通用规则,另一方面它也是主导文化进行侵略的方法之一。韦努蒂认为,“这些文化习惯于行为流畅的翻译,而这些翻译用目标语的价值,通过隐形的方式,来刻画外来文本,并使读者在他者文化中意识到自己的文化而自我陶醉”。如上述例子,译者将其翻译成标准的英文诗后,目标语读者很可能就认为这是本土文化的诗词,并以此沾沾自喜。
笔者认为这里“隐形”的概念很重要,因为在视归化翻译为标准翻译的文化里,被用来描述译者在做出能为社会接受的目标文本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实际上,正是因为译者的隐形才同时“决定并掩盖不了不易察觉地驯化外来文本的过程”。
那么要到达隐形的目的,当译者采用归化翻译时就会包括如下的步骤。第一,选择源文本。很多情况下,源文本的类型决定了译文文本类型,这是因为构成译文文本内应当积累的信息来源于源文本的信息。那么只有特殊的文本才能更好地达到译者隐形的目的,比如上文所分析的诗歌。第二,译者需要有意识地采用流畅、明白的翻译风格,这样的目的是保证目标语读者对译文的接受度和亲切度最高。第三,适当修改译文,这包括添加解释性文本,改编译文等方式。第四,删除源语文化特征词使得译文总体和谐度更高。
韦努蒂同时还指出,归化翻译是英美文化中占支配地位的翻译策略,并认为它与存在于英美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不平衡文学关系是一致的。这表示其他文化同英美文化相比,实际上是处于一种不平衡的位置上的。因此为了挑战归化翻译广泛服务于国内事务的主导地位,有必要平衡它与其他翻译策略之间的关系。
奈达也是归化翻译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最切近的自然对等语”的概念,把译本读者和目标语读者放在首要位置。进一步讲,奈达认为译者最重要的责任之一就是避免因文化冲突导致译本出现误解。因此,当译者想要将一种文化植入到另一种文化中时,就必须仔细研读源语中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内涵。如果译本用目标语读者理解范围内的表达方式来表述源文本中的情景,读者就能更好地接受源文本中表达的信息。因此,奈达认为,在某种意义上,归化翻译意识源语文化与目标语文化中取得的一种文化对等。
二、异化翻译
同归化策略一样,异化策略也是韦努蒂使用的术语,指生成目标文本时会通过保留原文中某些异国情调的东西来故意打破目标语惯例的翻译类型。韦努蒂评论说,施莱尔马赫将异化翻译当作首要的翻译策略,他建议把归化翻译当作标准方法的“过于自信的单语”文化(如英美文化)中采用异化翻译。以这种方式采纳异化翻译将是“在世界事务的现行状态里一种战略性文化干预”。
比如日常生活中的词语“WiFi”“夹克”“T恤”“沙拉”等等词语已经为中国人所熟知,一些变现力强的英文习语“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条条大路通罗马”“歇斯底里”等也成功入侵汉语。当然随着我国国际实力的不断增大,国外也兴起了汉语热,“no zuo no die”“you can you up”“zhuangbility”也榮登英语流行语字典,渐渐被英语母语者接受。
翻译应当对文化交流产生影响,这也是翻译的主要目的。当采取向源语文化靠拢的翻译策略时,目标语的表达方式和目标语文化也会逐步地得到丰富。如果译本不能确切地反映原作描述的发生在源语文化背景下的现象,这样的译本也不能认为是忠实于原作的翻译。换句话说,异化策略通过真实反映源语特征,完成遵循“信”原则的目的。
另外,韦努蒂将异化翻译描述为一种“民族偏离的压力” ,并因而认为它具有“记录外来文本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并使得读者置身国外”。异化翻译不仅可以脱离目标语和目标语读者的限制,还可以为了有意收录源语的独有特征而选择不流畅、不明白的译文。这些特点合起来就会达到给目标语读者提供一种“迥异的阅读经验”的效果 。然而,因为即便是外国味的建立都要依赖国内文化素材,所以异化翻译在解释外来文本时有“同等的偏离性”,但却更“倾向于显耀这种偏向,而不是将其藏匿起来”。
三、结语
谈到翻译策略,就不得不谈到翻译本身。笔者认为,两种语言之间的转化需要遵循不同文化之间具体的要求。实际上,翻译不仅仅是语言方面的转化,同时也是文化层面的交流。虽然表面的翻译也是语言之间的转化,但是实际上深层次的翻译是文化信息方面的传递。由于译者处于两种不同文化、两种语言之间的位置,就使得译者在做翻译时必然要考虑翻译过程中存在的文化信息传递。因此译者必须以恰当的方式、深层次地表达源语信息,扮演好翻译过程中,确切地说,是文化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文化桥梁的角色。
翻译本身是一种“选择的艺术”。译者在拿起笔开始进行翻译的那一刻开始到写下最后一个句话时,都面临着归化与异化之间的抉择。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异化和归化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绝对对立的,相反,译者不能完全倾向异化也不能完全选择归化。要想完美地完成翻译任务,译者必须要同时采用异化和归化原则并且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SHUTTLEWORTH M, COWIE M. 2004.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43-59.
[2]LIN YUTANG. 2003.Moment in Peking[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334-335.
[3]VENUTI, LAWRENCE.1995.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M].London: Routledge, 15-35.
[4]谭载喜.翻译研究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59-80.
[5]戴俊玉.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选择[J].赤峰学院院报,2010,31(5):143-145.
[6]陈丽莉.翻译的异化与归化[J].中国科技翻译.2012(2):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