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研究

2015-11-28 15:11:10何晓丹
雪莲 2015年17期
关键词:实践课程教师教育高校

何晓丹

【摘  要】高校教师教育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师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的重点和难点。在现阶段,很多高校都开始向着专业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变,高校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必须探索适合提高学生和教师职业能力的教育对策和途径,以此来实现多元化的教学实践,从而构建一个科学的教育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但是,在高校教师教育实践课程设置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及时地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本文主要就中高校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必要分析,然后提出了高校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构建的途径,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地促进高校教育实践课程的研究和开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研究

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经由学校通过教学实验、教学实习和实践课程中获得的,高校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是高校实践教教学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不同的类型和不同办学层次的高校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这就是因为高校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所决定的。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必须紧紧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有效的设置,必须紧紧围绕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设置。因此,高校教师实践教育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是否科学和合理,能否实现高校既定的人才教学目标,是高校教师实践课程教育体系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教师实践教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课程设置方案和人才培养目标不相符

课程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和中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通过完善的课程设置来完成的。现阶段,很多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多以社会需求为导,以全面实现学生在社会中的价值为取向,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实践教育课程设置过程中,及时地转变课程方向,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合适的课程实践方案。但是,现实情况下却十分的差强人意,在很多高校中,实践教育课程设置多年没有改变,在对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介绍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实践课程没能紧跟发展的步伐,课程设施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脱节,导致了高校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流于形式。

(二)模块化课程教学方案还未建立

模块化课程方案是指在一个专业中内,将单一的教学活动组合成不同形式和主题的教学模块。在高校实践教学过程中,模块化课程更加重视课程和课程之间,课程和群体之间的相互构造关系和完善的配置过程。在每一个模块形成过程中,也是对课程和课程之間,课程和群体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全面而综合的分析,对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全面的优化。但是在当今很多高校团体中,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显然不足。因为,在进行模块化构建过程中,需要经过细致的分析和推敲,还需要进行严密的论证和研究,然后才能确定相应的模块化教学对策,否则整个模块化教学只能称之为知识的简单组合和拼接。现阶段,在很多高校中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还未全面建立起来。

二、高校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建设途径分析

(一)采取模块化、分层次和多对象的实践教育模式

教师的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高校的教师应该具备理解和发展学生知识才能和教育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高校的教师不仅自身应该具备良好的教育知识,同时还应具备较高的教育能力。而教师要想获取这些能力,就需要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课程来实现。按照模块化、分层次、多对象的实践教学模式,贯穿到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在进行实践教育过程中,我们将所谓的实践教育分为了基本实践教育、专业实践教育和拓展性实践教育,其中基本性的实践教育通常都是有高校的教务部门统一安排实施,而专业性实践教育和拓展性实践教育又分为了创新性实践教育、学科竞赛和实践创业活动,这方面的实践教育活动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专业教师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密切结合学生的实践需求而制定的实践教育内容。就专业性和拓展性实践教育来说,其实践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专业训练、专业调查、课程设计、教育实习和见习、教学研究以及专业调研等,这些实践教育内容都是专业教师根据本专业的实际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合理的设置和定位的。而实践教育对象的多样性主要是指学生实践教学的对象应该包括了从小学、高中到大学,从公办学校到私立学校的所有教学培训机构。在很多地方性的高校中,由于多种综合性因素的存在,导致了这些高校的教师教育校外见习和名校进修的机会较少,而本学校的实习基地建设规模偏小,就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开展产生了限制作用。因此,在已经存在的实训基地和不断向外开拓实训基地的同时,还应该及时的转变教育实践课程的发展思路,应该积极地向一些私立企业和工厂开拓市场,这对于学生在学习期间的实训和实习,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

(二)校内和校外实训实习相结合

1.校内实训和实习

校内模式实训主要是指在课堂上模拟各个电气工程的实践情境,进行例如单片机和数字电路等教学技能的演练,这样的实训方式,既能够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同时又能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一定程度的锻炼,是学生初步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见习和专业理论课程以及学生专业职业技能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校内实训的模式通常会采用微课教学和校内实训基地实际操作两种模式进行教学。通常情况下,这种教学模式会在学生大三的第二个学期进行,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训练,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课堂模拟操作环境,进行相关电气工程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在模拟训练过程中,逐渐进入到既定的角色中。微课教学和校内实训两种实践方法都是注重对学生实习过程中的指导,通过按照专业进行有效的分组,一部分学生充当操作者,另一部分学生充当评价者,教师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业性的指导和问题纠正,从而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掌握操作过程中的各种技能,保证接下来的教育实践活动的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但是不管是哪种实训方式,教师评价和师生之间互相评价都有利于学生反思自己的操作问题,及时发现问题的根本,并在接下来的实训中得到改进。

2.校外见习

在做好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的同时,高校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在设置过程中,还应该全面重视、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到当地的企业和工厂进行教育实践活动。校内实训投入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和财力较少,这种实践方式可以不断地重复,学生能够得到系统的训练,但是尽管校内实训再好,都不能替代校外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校内实习缺乏企业和工厂内真实的操作环境,缺少真实的对象,而校外见习可以让学生真实体会到是具体的操作环境和操作流程,因此,做好校外见习工作是高校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研究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王伯运.高风险专业岗位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大家,2011(16).

[2]张凯雷.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育人教学模式研究[J].职业时空,2012(09).

[3]李晶.语言与文化课程的跨学科教学模式研究[J].内江科技,2012(05).

[4]高莉萍.大学英语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2(23).

[5]逯海勇,胡海燕.基于“问题与参与式”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J].美术大观,2013(12).

[6]宋梅,刘伟.独立学院“3+1”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03).

[7]徐达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02).

[8]傅丽芳,邓华玲,汤岩.研究生数学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模式研究与改革[J].吉林教育,2014(17).

猜你喜欢
实践课程教师教育高校
关于技工学校室内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浅谈
民办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改革刍议
亚太教育(2016年33期)2016-12-19 03:14:01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对外经贸(2016年8期)2016-12-13 04:21:01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科教导刊(2016年28期)2016-12-12 05:51:11
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19:32:09
非洲教师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2:08:38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8:06
基于优势学科的“材料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19:51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