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金光
【摘 要】凌阴在先秦文献中常有记载,而一批先秦凌阴遗址的发现为我们深入研究先秦凌阴提供了可能。本为通过对先秦凌阴遗址建筑位置、形制结构、排水设施等方面的分析,总结了先秦凌阴的特点及其演化规律。
【关键词】先秦时期;凌阴;凌阴遗址;特点
关于先秦“凌阴”的记载,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其文曰:“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关于“凌阴”一词的解释,成书于西汉的《风俗通义》中认为:“积冰曰凌”,“阴,通窨。窨,地穴也”。按其义,凌阴是为藏冰的地穴;孔颖达认为“凌阴,冰室也”,冰室即为藏冰之地,其解释与《风俗通义》一致。由此可知文献记载的“凌阴”是一种藏冰的建筑,功用主要是藏冰。
一、先秦凌阴遗址的特点
(一)建筑位置
雍城凌阴遗址位于秦都雍城内,姚家岗春秋时期宫殿遗址的东北角,遗址距离宫殿遗址很近。郑韩故城内凌阴遗址位于河南新郑阁老坟村北,郑韩故城遗址西城内西北部的战国宫殿区内,南距宫城不远。
从所发现的二个凌阴遗址的建筑位置上看,先秦凌阴遗址多位于王都内,距离宫殿区较近。所以可以认为先秦凌阴遗址为当时王宫的专用建筑。
(二)形制、结构
春秋时期秦都雍城凌阴遗址的形制、结构开始变得复杂起来。从形制上看秦雍城凌阴遗址是半地穴式建筑,整体可分为两部分:地面建筑和地下冷藏室。从发掘情况看,地下冷藏室的四周是有回廊,回廊两边有柱洞。另外,出土有大量的板瓦,筒瓦及铜质建筑构件残件等遗物。能够证明凌阴遗址的地面建有建筑。地下冷藏室部分为长方形窖穴。四壁呈斜坡状,窖壁上部三分之二为夯筑,其下三分之一为生土。生土之上有夯筑的二层台。窖底铺有砂质片岩一层。西回廊正中有一通道,断面呈等腰梯形。通道上有由东向西平行的五道槽门,这一通道是窖穴下部的唯一出入口。郑韩故城凌阴遗址从形制上看亦成半地穴式建筑,整体分为地面建筑和地下冷藏室两部分。地面建筑虽未见雍城凌阴遗址的回廊,但亦出土有大量的筒瓦板瓦和铜质建筑构件,这说明地面亦建有地上建筑;郑韩故城的地下冷藏室为口部略大于底部的长方形竖穴式。四壁内侧由上向下分层夯筑墙壁。冷藏室的出入走道位于地下室的南壁东端,走道比较狭窄。冷藏室的底部比较规整,地面用方砖平铺,地下室的周壁下部镶砌有方砖。另外,窖穴底部东侧有五眼井,五眼井都是由陶井圈套接而成。
(三)排水设施
秦都雍城凌阴遗址的排水设施已相当完善。凌阴遗址的西回廊正中有一个通道,呈等腰梯形,通道由东向西平行的槽门五道。所有槽门的槽沟剖面均为侧置或倒置的等腰梯形。在第二槽门之西的通道底部,铺设有水道,水道与姚家岗西南部的白起河相通。郑韩故城的冷藏室底部有五眼井。发掘者称这五眼井为冷藏井,用于冷藏食物。将这五眼井看作是地下室的主要冷藏设施。而卫斯先生指出这五眼井主要用于排水。笔者认为发掘者将郑韩故城的这处遗址称为冷藏室,主要出于这五眼井和出土动物遗骨的考虑。而卫斯先生将这五眼井看作是排水设施,主要是因为他把这一遗址看作是用于藏冰的凌阴。很显然要解决这五眼井的用途问题就必须搞清楚这处遗址的功用。从结构上来讲,这处遗址与秦雍城凌阴遗址的结构相近,前文已提到。另外,晚于郑韩故城的汉长安城长乐宫凌室(凌阴遗址在汉代称为凌室)遗址也是由地面建筑和地下冷藏室两部分构成。其结构、形制与秦雍城凌阴遗址和郑韩故城的这处遗址十分相近。而秦雍城凌阴遗址和汉长乐宫的凌室遗址的功用是用于藏冰,这是学术界公认的,那么郑韩故城此处遗址也用于藏冰也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称其为凌阴也是正确的。既然郑韩故城凌阴遗址功用为藏冰,那么如此规模的冷藏室必然有较完善的排水设施,这在秦雍城凌阴遗址和后来的长乐宫凌室遗址中都有发现。因此,这五眼井主要用途应该是排水。
由此,可以看出先秦凌阴遗址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地下排水设施已成为凌阴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所出遗物再看凌阴的功用
按照文献的记载,先秦凌阴的功用是藏冰。从先秦凌阴遗址的形制、结构、排水设施来看,先秦凌阴的主要功能确是藏冰。而郑韩故城凌阴遗址出土动物骨骼有给我们提供了另外的信息。郑韩故城出土有大量的猪、牛、羊、鸡等骨骼,约占所含遗物总数的三分之二,这证明郑韩凌阴遗址较雍城凌阴遗址有了更多的功用,就是冷冻储藏食物,这补充了文献资料关于凌阴功能的记载。但需要指出的是凌阴遗址的主要功能还是藏冰,冷冻、保鲜食物只是对凌阴内藏冰的额外利用。这也是凌阴遗址区别于一般冷藏室的重要特点。
二、先秦凌阴遗址与汉长乐宫凌室
遗址的比较
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于汉长安城长乐宫西北部发现一处汉代凌室遗址。汉凌室遗址位于长乐宫内,长乐宫在汉初曾一度用作皇宫,后一直是皇太后的居所。另外,在该遗址的北部,西部不远分布著同一时期的宫殿建筑,说明凌室内的藏冰主要供附近的宫殿日常使用。这与先秦凌阴遗址的分布位置相符,说明凌阴遗址实为一种为贵族服务的高级别的专用建筑;长乐宫凌室遗址为半地下式建筑,分为地下冷藏室和地面建筑两部分。墙体经夯筑,很厚。基本形制、结构与先秦凌阴遗址相同。说明凌阴的形制、结构自春秋、战国开始较为固定。所不同的是长乐宫凌室遗址地下冷藏室较浅,这可能与其建筑风格有关;遗址房内地面由南北两侧向中间倾斜,于中部形成一条东西向的排水沟。排水沟东段连接一条排水管道。排水设施较先秦制作起来更为简单,实用性也好。总的来讲,汉长乐宫凌室遗址继承了先秦凌阴遗址的一些建筑特点。但也有不同,其整体建筑风格要简洁、实用。
三、结语
到目前为止,先秦凌阴遗址虽仅发现有二处。但管中窥豹,通过对这二处凌阴遗址的考古学研究,我们发现凌阴的发展脉络是清晰的。春秋、战国凌阴遗址上文我们已有详细论述,可以说春秋、战国时期是凌阴遗址的定型期。这一时期的凌阴遗址在形制、结构,排水设施方面的设计都已成形和日益完善。另外,春秋、战国凌阴遗址的建筑风格对后世凌阴遗址的建造也有深远的影响。从汉代长安城长乐宫汉凌室遗址的发掘情况看,其建筑风格确实是继承了春秋、战国时期凌阴遗址的建筑特点。
参考文献:
[1]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郑韩故城内地下冷藏室遗迹发掘简报[J].华夏考古,1991(2).
[2]卫斯.我国古代冰镇低温贮藏技术方面的重大发现——秦都雍城凌阴遗址与郑韩故城“地下室”简介[J].农业考古,1986(1).
[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长乐宫发现凌室遗址[J].考古,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