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思想在教学中的原则与作用

2015-11-26 02:26王忠信
教育界·上旬 2015年11期
关键词:数学建模原则应用

王忠信

【摘 要】数学模型(Mathematical Model)是一种模拟,是用数学符号、数学式子、程序、图形等对实际课题本质属性的抽象而又简洁的刻画,它或能解释某些客观现象,或能预测未来的发展规律,或能为控制某一现象的发展提供某种意义下的最优策略或较好策略。数学模型一般并非现实问题的直接翻版,它的建立既需要人们对现实问题深入细微的观察和分析,又需要人们灵活巧妙地利用各种数学知识。这种应用知识从实际课题中抽象、提炼出数学模型的过程就称为数学建模。

【关键词】数学建模      原则     应用

一、数学模型的定义

现在数学模型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准确的定义,因为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定义。不过我们可以给出如下定义:“数学模型是关于部分现实世界和为一种特殊目的而作的一个抽象的、简化的结构。”具体来说,数学模型就是为了某种目的,用字母、数学及其他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等式或不等式以及图表、图象、框图等描述客观事物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的数学结构表达式。今天,数学在许多领域上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数学建模被时代赋予更为重要的意义。

二、数学建模的方法和步骤

1.模型准备

要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建模目的,尽量弄清对象的特征。

2.模型假设

根据对象的特征和建模目的,对问题进行必要地、合理地简化,用精确的语言做出假设,是建模至关重要的一步,高超的建模者能充分发挥想象力、洞察力和判断力,善于辨别主次,使问题简单化。

3.模型构成

根据所做的假设分析对象的因果关系,利用对象的内在规律和适当的数学工具,构造各个量间的等式关系或其他数学结构。

4.模型求解

可以采用解方程、画图形、证明定理、逻辑运算、数值运算等各种传统的数学方法,对问题进行合理地验证。

5.模型分析

对模型解答进行数学上的分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能否对模型结果做出细致精当地分析,决定了你的模型能否达到更高的档次。

三、数学建模案例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了解数学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用数学建模来解决实际问题就是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这里以一个数学案例来说明数学建模思想。

例:码头工人以每天30吨的速度往一艘轮船上卸载货物,卸载完毕恰好用8天时间:

(1)轮船到达目的地后开始卸货,卸货速度与卸货时间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2)由于遇到紧急情况,船上的货物必须在不超过5天内卸载完毕,那么平均每天至少要卸载多少吨货物?

对于问题(1)我设计如下问题:①这艘轮船上装有多少货物?

②轮船到达目的地后,卸下的货物是多少吨?变量和常量是什么?

设计这些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货物重量是240吨,是一个常量,变量时卸货速度和卸货时间。

③若设卸货的速度是V,时间为t,那么V与t之间有什么函数关系呢?

设计意图是通过对问题的抽象,应用“工作量=工作速度×工作时间”,建立V与t之间的数学模型(反比例函数)。

对于(2)设计问题如下:①如果用5天时间卸完240吨货物,那么每天卸货多少吨?

②当变量t的取值小于5时,对应的函数V的值比48大还是小?

③当t的值不超过5时,对应的函数V的值是大于48还是小于48?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明白,t的取值越小,V的值越大。

四、数学建模教学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应该如何培养学生在掌握数学的同时又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数学建模能力?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主要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1.要解决数学建模能力中的核心层——数学化

学生解决“应用”问题,有两个“拦路虎”,首先就是学生不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数学化过程。这里需要解决学生怎样通过阅读理解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这一点恰恰是教学的一个盲点,学生不能对应用问题进行有效的阅读理解。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形成阅读想象、阅读联想、阅读思维、阅读情感等稳定的阅读心理要素,持之以恒地训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其次,应加强学生的运算(特别是近似计算)能力培养,应鼓励学生使用计算机、计算器等工具。

2.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主体地位是指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以及一切的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应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鼓励学生不怕挫折失败,鼓励学生动口表述、动手操作、动脑思考。鼓励学生要多想、多读、多议、多讲、多练、多听,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的积极状态。如在“打包问题”教学中,可让学生自己制作模型,自己测量有关数据,自己动手摆列模型,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实质,教师要在讲解过程中不断渗透建模的思想,由师生共同探讨得到数学建模的结果。

3.要把握适应性原则

数学建模的设计应与课堂教学内容相配套,体现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设计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可有所拓宽,但课堂教学中建模问题要与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进度相适应,不可任意地拓宽和加深,以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选题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构造实际模型。

比如函数、不等式等问题,可以从教材的例题和习题中改造而成。如:《抛物线》中有一道例题,“抛物线形拱桥如图所示,当拱顶离水面2.5m时,水面宽4.5m。如果水面上升0.5m,水面宽多少(精确到0.01m)?”(此处图略)稍加改变就可以形成一系列从应用到建模的问题:(1)一辆货车要通过跨度为8m,拱高为4m的单行抛物线形隧道(从正中通过),为保证安全,车顶离隧道顶部至少要有0.5m的距离,若货车宽为2m,则货车的限高应为多少(精确到0.01m)?(2)一条隧道顶部是抛物拱形,在(1)中将单行道改为双行道,即货车必须由隧道中线的右侧通过,那么货车的限高应是多少?(3)一辆货车高3m,宽2m,要通过高为4m的单行抛物线形隧道,为安全起见,车离隧道顶部至少要有05m的距离,那么拱口宽应是多少米(精确到0.01m)?(4)将上题中的单行道改成双行道,再回答上面的问题;(5)将(1)中的抛物线拱改为圆拱,再解问题(1);(6)将(2)、(3)、(4)中的抛物线拱改为圆拱,重解这三题;(7)如果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下的面积可以用公式s=2ab/2计 算(其中2a是抛物线开口宽度,b是抛物线高度),问分别开凿满足问题(1),(5)等长的公路隧道,哪一种拱线的土方工程量更小?(8)请你设计一条抛物线拱,它满足(4)中双行要求,且拱曲线下的面积最小,从而开凿的土方量最小。

另外也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建立一些简单的数学模型。日常生活是应用问题的源泉之一,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加以解决。如购房问题,市场经济中涉及如成本、利润、储蓄等方面的问题是数学建模的好素材,适当选取后融入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跳一跳可以把果子摘下来”即可。

4.要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知识、技能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建模过程应该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比如化归的思想,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价转化思想,消元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反证法、解析法等数学方法。教学中注重全方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才有可能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数学建模的思想。

五、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

1.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应用数学建模思想

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运用数学建模思想也能取得较好的实效。比如,在讲授“轴对称”概念时,可以给出“奶站”模型,让学生熟知此类问题的实际应用。对于不同的模型,一旦抛开其实际意义,可以单纯地从数学结构上来看待,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2.在作业布置中应用数学建模思想

现行的教材,涉及应用方面的问题很少,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不利的。为尽量弥补这一缺憾,可补充一些数学建模的素材到习题之中,这样不但能够丰富教学的内容,而且又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建模的全过程。

3.在考试考核中应用数学建模思想

数学考核的方法正在从单一的闭卷考试转变为多样化形式,可见,客观公正、尊重个体能力及差异变得更加重要,而创新意识的培养则是数学建模学习的宗旨之一。因此,在考核中,要充分展现学生各方面的创新能力。

总之,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对于数学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数学建模思想引入数学教学,其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提高他们运用数学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抽象思维的能力。教师要通过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使学生初步掌握从实际问题中概括数学内涵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为将来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六、总结

数学以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以及广泛的应用性,渗透于科学技术及实际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建模能力是解题者对各种能力的综合应用,它涉及文字理解能力,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良好的心理素质,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以及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各种科学思维方法的综合应用。数学建模教学在以上适度的原则下也不应该拘泥于形式,受缚于教条,我们应密切关注生活,结合课本,改变原体,将知识重新分解组合,使之成为立意高、情境新、设问巧、并赋予时代气息的问题,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深刻性、广阔性、创造性是大有益处的。数学建模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顺应了社会发展及教育改革的需要,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参考文献】

[1]白其峥.数学建模案例分析[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0.

[2]朱道元.数学建模案例精选[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 陈理荣.数学建模导论[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9.

[4]蔡锁章.数学建模:原理与方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0 .

[5]吴翊,吴孟达,成礼智.数学建模的理论与实践[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数学建模原则应用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树立建模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最小二乘法基本思想及其应用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