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影视翻译中的文化传真

2015-11-26 17:44仁增卓玛
雪莲 2015年18期
关键词:影视作品

仁增卓玛

【摘 要】影视是一种文化传播和宣传的媒介和载体。影视翻译中弄清异质文化的特殊性,对影视作品在目的语文化中能更好地接受其原文化信息、艺术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汉藏翻译的视角,在影视翻译时注重汉藏两种不同文化背景,能更好地达到文化传真的目的,同时基层广大农牧民也能欣赏影视作品中不同文化带来的精神盛宴。

【关键词】影视作品;汉藏翻译;文化传真

影视翻译中的文化传真是指当译者将不同文化背景的影视作品(如:电影、电视、综艺节目、动画等)在翻译成另一种文化形态下的语言时,尽量保存文化的“原味”,把原文化真实地传播到目的语中,为达到输入新的文化元素,拓宽文化交流范围,吸收先进文化的目的。

汉藏翻译是藏语和汉语两种不同语言在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为达到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目的而进行的两种语言间的互译。

一、汉藏影视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原则

英国翻译理论家苏珊·巴斯奈特看来,翻译更重要的是一个交流的行为,不应局限于对原语文本的描述,而在于该文本在译语文化里功能的等值。

在影视翻译中处理文化差异应坚持:译文语言的浅显通俗性;保证情节的顺畅性;尽量保留原语言的审美享受的原则。在影视作品的汉藏翻译中,应坚持以上三大翻译原则。

首先,影视作品带有一定的娱乐性质色彩,目的在于对公众提供以娱乐为主要内容的作品,观众在欣赏过程中更多追求的是娱乐本身,而不会用抽象的思维去琢磨和思考,因此,浅显通俗的方式呈献给观众会有更好的效果。当然,不能光追求通俗易懂性而进行粗俗、表面、肤浅地翻译,而要考虑文化的传真和真实表达。其次,考虑到影视作品的情节流畅性和故事内容的完整表达,译者在翻译时尽量要做到原语和译语文化的不同而进行艺术再加工和创造,光追求原语文化的“原汁原味”或只考虑接近译语文化的地气,都可能会对影视作品本身所要表达的原意和艺术意境进行扭曲。在此时,更要考虑到影视作品作为一种文化和艺术创造,不能忽视其宗旨,一味地追求文化上的贴切感和亲和力,译后的作品也仅仅是对译语文化的一种温习。最后,保留原语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语言的“原味”,对译语观众而言是一种审美享受,更是对原语文化中独特的文化元素和信息的欣赏和接受,也能把新鲜的文化元素融入到译语文化当中。同时,欣赏过程中抱着对另一种文化作品的学习态度,作品本身又不会因某些翻译不恰当而丧失艺术意境和寓意传递。当然,也要考虑到受众群体的文化修养和层次,不能生套硬搬地挪用,需要一定的艺术加工和创造。

二、汉藏影视翻译中坚持文化传真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A·奈达(Eugene ·A· Nida)说过“对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译者的双文化功底甚至比双语言功底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起作用的文化语境中才富有意义。”

影视作品中经常涉及两种不同文化、思维方式、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生活习俗、语言特点等方面,在欣赏影视作品时导致由此带来的各种困惑,对我们接受原文化信息和要素,领略艺术意境、语言语境有一定的障碍和困难。鉴于此,在影视翻译中追求文化传真,让译语文化中观众能更好地接受、欣赏原语文化的独特魅力,灵活处理文化差异带来的隔阂。以汉藏影视翻译的经典作品《西游记》为例,这部著作以玄奘“西天取经”为故事的主线,其中涉及大量的佛教的主要人物和文化元素,有一定的佛教文化基础和背景。佛教源于古印度,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文化渊源,都要追溯到古印度,佛教文化形象和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具有“近亲关系”(虽带有本土化特点,但殊途同归),这与全民信佛的藏民族社会文化有天然的亲切感,与观众很容易产生共鸣,此时,涉及的是两种不同文化中的相似或共同渊源的部分。此外,作品中涉及的道家文化的元素,如:人物、道号、道观等,翻译时保留了“原味”,没有做特意改动,这些道家文化元素和信息,虽与藏文化没有相似或共同的文化渊源,观看时,不但不影响观众欣赏,而且可以从其中了解和欣赏汉文化中的其他文化信息和元素。既能欣赏艺术佳作,又能学习和接受新的文化元素,可谓一石二鸟,一举两得。

三、汉藏影视翻译中以追求文化传播

和交流为核心

按照翻译理论中的两种不同的理论主张,即“异化”和“归化”。“异化”强调和主张的是翻译中把原语文化的信息保留下来,供译语文化中的人们去了解和欣赏,对原语文化一方来说,达到文化传播、宣传的作用,而对译语文化来说,“异化”翻译对其带来原语文化中的文化元素和大量信息,同时译语文化中的人们能了解和欣赏,由不同文化带来的信息和艺术成果。而“归化”翻译,则强调和主张把原语文化中的某些与译语文化中的相似或可联想的文化形象转换,以达到译语文化能有效地吸收其所要表达的艺术诉求。在两者之间,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两者各有利弊,就看译者根据不同文化背景和艺术意境进行琢磨和推敲。

当然,两种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交流,翻译过程中绝不能只坚持以上两种翻译理论中的一个,翻译涉及的文化范围和艺术深度都不仅仅是一种两种语言间的转换,而要根据语境追溯文化的底蕴和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意识形态。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目的就是把原语文化的影视作品更好地展现给译语文化的观众,把艺术所追求的价值和精神输送到译语文化中,译语文化也能从中汲取文化营养和精神价值,达到影视翻译中文化传真的目的。

目前,以汉文化为主导的各种影视作品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很多影视作品和节目都代表着有一定的国际化和先进的文化水平,这对经济文化等相对滞后的藏民族而言,通过这些文化交流的“桥梁”,可以吸收和接纳内地及海外发达地区的文化信息和时代变化带来的讯息,这无疑起着一种文化传播和宣传的作用。两种不同的文化间进行文化信息和价值观的传递,取长补短,自我完善,这就是文化传真的最终目标。

四、结语

影视翻译工作不是机械般地生搬硬套,而是艺术性和技术性的再加工和创造。随着汉藏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日益密切,而且社会上的大量的影视作品以汉语为主,在翻译时,译者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把这些影视作品翻译过来时,按照相关的原则,把艺术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意境真实地展现,同时坚持翻译中的文化传真,把原语文化中的文化“原味”融合艺术意境,以文化宣传和交流和为追求的目标,让目的语文化能更有效地接受和吸收新的文化元素。

参考文献:

[1]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6.

[2]周季文,傅同和.汉藏互译教程[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6.1.

[3]康乐.中西方影视翻译理论研究发展与现状比较[J].科学教育家,2010(10).

[4]隋丹婷.论文化差异在影视翻译中的处理[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0).

猜你喜欢
影视作品
从吸血鬼题材影视作品看西方吸血鬼文化
探析影视作品与写作教学联姻之道
明星超高片酬表面是钱,深处是文化变形
影视作品中的图书馆
互联网视野下影视作品版权保护问题探析
浅析中国影视戏剧与曲艺艺术的融合
后期特效在影视中的应用
视频剪辑技巧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探讨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
以影视作品为依托的合作学习在大学日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