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琳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1-000-01
摘 要 军事教育和体育教育是普通高职院校教育活动中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两个教育过程,其分属于学校的两个不同的职能部门来管理。近些年随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为了更加合理的配置学校的人力、物力资源,不少院校将这两项工作集中于同一个部门进行管理,即组建新的军事体育教学部,然而目前此项工作仍处于探索适应阶段,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军体教育 一体化
一、军事体育的含义
军事体育是众多体育项目分类中的一种,其本质上是一种体育运动项目,而不是军事科目。军队为了提高战斗力,引用一些体育运动加以改进,使之适应军队训练的需要,从而能够提高军队的战斗素质,增强团队精神。由此可见,凡是被军队采用,为军队训练和建设服务的体育项目就是军事体育项目。高职院校开展军事体育课程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增强体质,提高大学生的整体国防意识。
二、高职院校军事体育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军事教育与体育教育分离,各为一体。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在新生开学时军训两周左右时间,而在以后几年大学时间里根本没有接触军事教育内容,从而导致学生国防意识淡薄,认识不到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倾向。
(二)军事体育制度不健全。在现在的高职院校军事教育课程设置里面,各院校虽然都有一定学时的军事教育课,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只能组织学生进行军训和数量极少的军事理论课,没有形成一种长期的、系统的培养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思想的基础性课程。
(三)军事体育教育思想滞后。十几年前的军事体育教学模式以及教材现在依然在使用,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发展和变化,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于现代军事发展,所有这些造成了如今高职院校军事体育教育的落后态势。
(四)军事训练和体育课程之间辩证关系认识错误。长期以来,对军事训练和体育教学之间的辩证关系教育界的认识都比较模糊不清甚至相互混淆,这也就导致了在军事体育教育的教学思想、目标、方向以及手段等多方面的混乱。
(五)学生和教官(教师)间的关系定位不准确。大多数的教官仍然沿用部队训练的“一切行动听指挥”的老观念,导致学生和教官间的关系相处的不融洽,学生越来越抵触教官的教学训练,从而对整体教学效果产生严重的影响。
三、构建军事体育课程体系要遵循基本教育规律
(一)要符合体育教育基本规律。充分认识人体生长发育规律、心理形成与适应规律、以及动作技能形成规律等体育教育基本规律。只有在遵循以上规律的基础上科学的构建体育课程体系,才能科学的选择课程内容,合理的安排体育教学训练。
(二)要符合现代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是现代教育观念的一个重要标志。院校军体教育要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必须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体育训练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合理安排训练方法和内容。
(三)要面向未来,着眼于终生体育教育。一般的讲学生学校阶段的体育训练只是终生体育教育的一个初始阶段,是终生体育打基础的阶段。只有在打基础的阶段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为学生终生体育开一个好头。
四、高校军事教育与体育教育一体化模式的优越性
(一)能够保证军事教育和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将二者结合在一起能够把军事训练中的体能训练和体育教学生的身体素质练习有机的融合,既保证军事体能训练的水平,又能丰富体育教育的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学生进行军事正当防卫进攻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军事拳脚技能,还能提高学生的安全防卫意识。
(二)能够合理配置学校资源,减少资源浪费。在军体下设军事教育教研室和体育教育教研室,学校仅仅需要增设部分军事教师即可。军事训练方面主要由军事教师负责,体育教育方面仍由体育教师负责,双方分工不分家,这样既可以经常性进行军事训练,又不影响正常的体育教学秩序,一举两得,共同做好全体学生军事体育教育工作。
五、高职院校军体教育一体化模式可行性分析
(一)增强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学校体育课程里增加军事训练内容,无疑会对大学生在培养国防意识和团体合作能力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能够使学生在未来面对挫折的时候能多一份坚强。
(二)顺应当今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世界上很多国家都要求适龄青年服兵役,我国近些年也开始征召大学生入伍,但是入伍大学生毕竟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那么大学阶段开展军事体育教育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增强大学生的整体军事素养,这是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六、小结
实践证明,高职院校军体教育一体化模式的构建,是结合当下高校体育教育模式改革,在现有条件下合理配置高校教育资源的一种有益探索。这种模式对于保证高职院校学生军事训练水平和体育教育水平都能起到推动作用,既能够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又能够加快完成我国的整体人才战略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任务需要,同时也能推进二十一世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防建设和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促进高校院校建立起科学的军事体育教育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德佩.军事体育的由来和军事体育的概念[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1(3):3.
[2] 刘可夫.军事体育的社会化和社会化的军事体育[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1(2):10.
[3] 王定福.论高校学生军训的素质教育价值[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14(3):35-36.
[4] 张兰君,郑亚绒.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的心理与运动训练干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5):314-316.
[5] 陈晴.军国民教育思潮对当代军事体育及国防建设的启示[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