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超
【摘 要】本文对创业素质进行了分析,定义出创业素质的含义和内涵。同时,根据当前高职生创业素质培养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在参考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个人实践总结的基础上,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初步提出了几种培养高职生创业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学生;创业素质;内涵;现状;培养途径
随着新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提出了建设“创新创业型”社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培养大批合格的创业者成为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职校生作为社会创业的主力军,对其进行创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职业教育要培养大批合格的创业者,就必须破解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这个时代课题。在创业教育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创业意识教育、心理品质教育、实践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创业素质的创业型人才。
一、高职学生创业素质的内涵
创业素质是创业者开始创业实践前所经历的物质与精神力量的聚集过程。按照目前较为公认的说法,创业素质一般可以包括如下内涵:
1.强烈的创业意识。它是创业实践的原动力,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包括需要、动力、兴趣、思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强烈的创业意识,能帮助创业者克服创业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将创业目标作为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
2.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主要表现为良好的心态和坚忍的毅力。创业毅力体现为一种信念,还体现为一种韧劲,需要创业者能够吃常人不能吃的苦,做常人不愿做的小事。
3.自信、自强、自主、自立的创业精神。自信心能赋予人主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进取精神。要学会不依赖、不等待,自强、自主、自立,才能成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
4.竞争意识。竞争是一个创业者不可缺乏的一种精神。面对市场经济中无处不在的竞争,竞争意识是一个合格创业者必备的素质。
5.丰富的创业知识。工作岗位要求创业者不但要熟悉和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更要在工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的各种包括经营管理、法律法规、营销学知识、社会技能、方法论等非专业知识来创造性地处理各种新的矛盾和问题。
二、高职校学生的创业素质现状及问题
近期,笔者对校本高职在校生的创业素质情况进行了调查问卷,结果表明被调查的高职生整体创业素质都不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在调查中我们注意到高职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绝大多数高职生对创业的了解比较模糊。对将来毕业后的工作方面,多数学生选择就业,选择自主创业的很少。
2.调查发现,多数学生缺乏自信心,耐挫力差、缺乏进取心,没有顽强的意志力和毅力,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拼搏进取精神。也缺乏创业应有的积极心态和竞争意识等心理品质。对待事情,等、靠、要的依赖心理较为明显。
3.在调查中我们也注意到,因受教学内容的影响,学生对创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欠缺。学生对包括各种经营管理知识、法律知识、营销学知识、社会技能、方法论等非专业知识知之甚少。
三、高职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途径
基于以上研究和分析,笔者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初步提出以下几种培养高职生创业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一)加强创业教育文化氛围建设
高职校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素质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自觉将创业教育融合于学校整个的育人机制之中,在校园内营造一个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以学校为阵地开展全面而富有成效的创业教育,是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课堂,创业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首要保障是良好的创业环境的形成,创业环境的优劣反过来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接受创业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开展课外活动,锤炼学生创业心理品质
学校可通过开展一些诸如创业规划竞赛、参观创业企业、模拟企业管理、举办创业沙龙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增强学生的创业体验,在实践中锤炼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高职生在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同时,有大量的时间和机会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应在这些活动中融入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培养其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学习新知识、结交新朋友,增强凝聚力。
(三)实施实践主导型教学,改革教学组织形式
实践主导型教学应以自主创业中各项知识及技能的要求为主线进行教学与实践,采取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分段式教学方式。例如,在实践教学中,由创业指导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創设和运营“模拟公司”或学生自组创业团队。学生在各个模拟岗位轮岗锻炼,熟练掌握经营管理、法律法规、经济政策、营销推广、社会技能等非专业知识,即在实践中学习各种相关知识;同时还可培养与他人相互合作和交流沟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