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健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面临着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等多重挑战。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加快教学观念的转变,将更多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入到课堂中来。将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便是丰富教学模式,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主要就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无痕化融合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 契合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1B-0077-02
在现代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逐步渗透到教育领域,集合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的特点,为各学科教学提供了强大的辅助作用。特别是对于高中数学而言,学习量大、知识复杂、抽象性强,传统的数学教学一直难以摆脱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的问题。但如果教师能够将信息技术巧妙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会极大丰富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学表现形式变得多样化、形象化,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使数学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一、教学环节科学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创设教学情境是高中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教学内容的手段。相比纯粹依靠语言创设的问题情境,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图像、动画、影视等多媒体手段,并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融入,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理解新知识,拉近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距离,促进学生实现能力迁移。同时,教师还要利用信息技术的多媒体优势提高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在学习《圆柱、圆锥、圆台和球》时,学生对圆柱、圆锥、圆台和球几类空间几何体的概念和性质兴趣不大,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中播放了一段电影作品。电影以废弃工厂的枪战为背景,先后出现油桶、沙堆、台灯、铁球等以圆柱、圆锥和球体为原型的生活物品。在播放结束后,教师将这些物品集中展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四类空间几何体的特点。在电影的作用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全被调动起来,纷纷主动参与到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使这节课的教学变得高效而生动。
(二)课前置疑,自主探究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新课标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只有让学生自发、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的学习中,才能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融为一体。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根据教学目标向学生提出探究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Flash动画、几何画板等工具进行辅助,让学生体验知识的探究过程,在娱乐中得到探究结论。在这一环节,教师除了要把握好信息技术的应用技巧和时机,还需要选择最合适的学法指导,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探究学习进行调控。
在学习《直线的方程》这一章节时,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先给出“想要在直角坐标系内确定一条直线,应知道哪些条件?”的探究问题。然后利用信息技术的绘图软件画出一个直角坐标系,让学生根据自己想出的条件进行试验。学生在思考后利用绘图软件对自己的想法进行验证,有的学生设定了两点确定直线;有的学生设定了斜率和一个点确定直线……在自主探究学习中,信息技术成为验证学生猜想的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三)点拨引导,总结提升
高中生个体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很多高中生的自控能力不够强,在自主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随意性。为了防止自主学习流于形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引导,维持自主学习的有序进行,并通过展示反馈及时发现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在每节课教学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幻灯片演示等形式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展示和回顾,并将这些知识融入到大的知识体系中,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数学规律,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时,教师发现,学生大多是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将这些公式的变化记忆下来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师先利用信息技术将各个三角函数的图像展示出来,然后通过不断±π/2探寻图像变化的规律。很快,学生发现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出了“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的记忆口诀。
二、知识整合系统化,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一)构建数学知识体系
高中数学的学习是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各章节的知识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数学新知识都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生发而来的。这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深入挖掘教学内容间的联系,寻找最佳的教学切入点,并通过互联网搜集教学资源和课件,整理出主要的信息资源。在教学实践中,利用信息技术的演示引导学生的思维在“复习旧知识——探寻新旧知识整合点——形成新知识”中有序展开,使学生能够相对轻松地接受新知识,构建数学知识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
例如,在学习解析几何《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时,教师以“直线的斜率”这一旧知识体系导入,先利用绘图软件在直角坐标系中绘制几条斜率相同的直线。然后又绘制几组斜率积为“-1”的直线。结果发现,斜率是判断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的重要条件,也是新旧知识的整合点。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又讨论了斜率不存在和斜率为零等特殊情况。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学生加深了对直线方程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构建准确的数学知识体系。
(二)突出重、难点知识
无论采用什么教学理念和手段,若是在课堂教学中无法突出重点教学内容和突破教学难点,这节课就算上得再独特,再有新意也难以称得上成功。
重、难点内容的学习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轻松标明重、难点知识,通过多媒体演示可以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动态变化演示出来,帮助学生突破这些知识。而且信息技术能将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趣味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重、难点知识,教师还可以在课后通过学校论坛、邮件等形式与学生交流,帮助学生解惑。
在立体几何《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的学习中,直线与平面平行和垂直的判定定理是学习的重、难点。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应将大部分时间安排在判定定理的推理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很大的自主权,让学生对直线与平面平行和垂直的判定定理进行猜想,然后利用信息技术的绘图软件逐一对这些假设进行验证。通过信息技术,原本枯燥无味的判断定理变得有趣,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三、概念演示具象化,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一)展示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数学概念是学生数学学习和解题的基础。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普遍看重解题方法的指导,忽略了对概念生成的讲解。学生对枯燥单调的数学概念大都缺乏兴趣,多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记忆,对数学概念的本质和应用缺乏深刻认识。
这种教学观念的形成不仅是因为教师追求习题讲解最大化,还很大程度上受限于数学概念性知识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这些概念时难以通过直观体验形成准确的数学概念认知,只能依赖自己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便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师可以利用各类教学辅助软件对数学概念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变式教学等形式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全面而准确地把握数学概念。
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时,教师便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了得到公式的过程。教师先分别将a1、a2、a3…an-1、an写成a1、a1+d、a1+2d…a1+(n-2)d、a1+(n-1)d的形式,然后将各项相加得到na1+[0+1+2+…+(n-2)+(n-1)]d,最终得到Sn=na1+n(n-1),n∈N*的结论。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展示下直观观察了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巩固。
(二)体现立体图形的动态变化
立体几何图形的学习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大难点。学生在刚刚接触这部分内容时,由于空间观念还不是很强,在学习时大都感到很吃力,不仅不知道如何画立体图形,对立体图形中的线面位置关系也难以准确找出。
为此,教师在立体几何图形的教学中可以将信息技术应用其中,利用绘图软件绘制立体几何图形,并将其设计为动态效果,通过不断变化立体图形的观察位置和角度加深学生对图形中线面位置关系的理解。
这种信息技术带来的改变不仅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和认识立体几何图形的各类位置关系,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例如,在学习认识正多面体时,当多面体的面数较多时,不仅难以画得准确,即便画出来了也很难辨认清楚。于是教师便选择了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多面体进行演示。教师分别以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和正二十面体为例,将其设计成旋转动态的情形。这样,在不断旋转中,学生全面地观察到了正多面体的特征,同时,这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信息技术凭借其直观、便捷、生动、有趣等优点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课堂教学中。从教学实践效果来看,它改变了传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和观念,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个性化学习资源,在优化教学环节、丰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相信随着奋斗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的不断探索,信息技术将会和数学课堂教学愈发契合,做到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
参考文献:
[1]马安山.浅析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和策略[J].中小学电教,2014,(Z1).
[2]李颢.对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17).
[3]陈墨.信息化环境下强化高中数学教学的策略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21).
[4]陈义娃.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师教学信息化设计能力[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3,(8).
[5]王河南.探讨高中数学教学[J].成功(教育), 2011,(3).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5年11期